唐星星
(重庆工商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06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任务
唐星星
(重庆工商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06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机遇,再次基础上总结出这一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任务。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还没有完全形成与当前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训练、竞赛及保障体制,应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推进项目实体化改革的力度,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提升竞技体育的国际话语权,最终推动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小康社会;竞技体育;机遇;任务
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运动员频频在国际体育赛事上崭露头角,体育国际交往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且也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的士气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成为在我国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民族良好精神风貌和强大经济实力的重要窗口。然而,竞技体育的发展不只是金牌数目的增长,还应注重体育项目的社会化、体育产业发展的成熟度及群众体育基础的广泛性。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就决定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时期,要重新审视国内外体育发展环境,找准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
1.1 研究对象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任务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及竞技体育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文献和书籍,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1.2.2 比较研究法
通过纵向比较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发展的历程,分析我国竞技体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新时期竞技体育的发展任务。
1.2.3 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建国以来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发展和变革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和综合得出研究结论。
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2.1.1 体育强国战略目标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这体现了国家的战略发展思考,既为新时期我国的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最鲜明的标志,是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竞技体育的率先发展,对于我国建设全面发展体育强国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条件。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体育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更加重视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的目标实现,体委在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仍然将竞技体育的发展摆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之上,继续实施奥运战略,提出改善项目发展结构和布局,在保持现有优势项目竞技水平的基础之上,强化潜优势项目,提高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的整体水平,推进竞赛体制改革,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体育产业创新能力的战略部署,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基础。
2.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空间
竞技体育作为上层建筑依赖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国家和社会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则越有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2000-2010年十年间,我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59.6%提高到80.1%,社会和谐程度逐步改善,2010年人均GDP达到29 992元,是2000年的2.56倍,十年间年均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1%,比2000年的39.0%上升了4.1个百分点[1]。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外部环境。此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之余,需要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其中,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或者欣赏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搞好竞技体育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1.3 国家文化繁荣战略为竞技体育发展提出了要求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认为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文化发展提升到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表明党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体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竞技体育文化又是国际社会中公开性和影响力最强的体育文化现象。通过参与竞技体育可以展示国家和民族形象,提高国际声望,从而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北京奥运会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通过筹办和举办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全世界感受了我国欣欣向荣的面貌和巨大的发展前景,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所以,在当前文化繁荣的背景下,国家需要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体育竞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显示国家的实力和水平,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2.1 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有待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由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以及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许多体育项目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要求。1986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以体育的社会化和科学化为主要指针的改革方向。从目前来看,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竞技体育的“传统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所以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的碰撞产生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就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虽然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是政府的职能转变却较为滞后,目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基本上还是国家一手包办,社会力量办体育模式还远没有形成。所以,新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背景下,要继续加强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弱化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深化竞技体育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2.2.2 后备人才训练体制有待创新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运动训练体系造就了奥运会冠军”[2]。建国以后,我国采用的是以“三级训练网络”为标志的一条龙训练体制,由国家与地方财政的持续投入保证了“三级训练网”的持续运行和不断巩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为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自身变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包括国家培养和社会培养之间无法协调,业余体校依然是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渠道;体教结合模式没有落到实处,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没有成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输出站”,而是吸收和安置二线运动员和退役运动员的“回收站”;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脱节,导致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退役安置困难;运动训练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后备人才减少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要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对现行体制进行局部的修补,已无济于事,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发挥政府与社会、国家和地方的积极性,建立一种以国家队为龙头,面向市场和社会,渠道畅通,社会包容性强,既有利于宏观管理,又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和开发经营的新型训练体制[3]。
2.2.3 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有待理顺
竞赛是竞技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根本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竞赛,竞技体育就无从谈起。我国的体育竞赛一直以来贯彻的是“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原则,以全运会为核心的全国综合性赛事是“国内练兵”的重要舞台,组成了一个以“奥运争光”为目标的综合性体育竞赛体系。在当前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社会对竞技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现有的竞赛体制也出现了与市场经济不和谐的现象:竞赛体制单一,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办竞赛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一方面对于体育系统以外的竞赛活动缺乏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体育部门举办的竞赛活动又放得不够,活力不足;资金不足这一困扰竞赛工作的难题将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赛风虽有好转,但新的不良风气有所滋长,特别是服用禁用药物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运动成绩的问题[4]。要解决上述问题,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体育竞赛社会化,搞活竞赛经营,使竞赛得益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2.2.4 竞技体育保障体制有待完善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体育管理部门、运动员及其家庭,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特别是对退役运动员及其家庭影响较大。据统计,全国在役运动员约14 000人,正常年度待安置的运动员约有3 000人,遇4年一次的全运会年,待安置的运动员达4 000-5 000人[5]。当前,我国现有的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和脱节,从已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包括的对象来看,基本只能保证国家及省市部分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的退役安置问题。从保障体制的内容来看,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工资待遇、医疗和就业保险等方面均存在着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尤其是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保障政策缺乏延续性,导致运动员退役就等于失业,严重影响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和健全以运动员权益为本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竞技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2.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任务
2.3.1 继续探索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体教结合”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联合培养体育人才的一种形式,是当今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我国的“体教结合”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输送人才渠道比较单一、学与训的矛盾中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评估工作不够系统、教练员队伍亟待改善、场地器材和经费不尽人意、赛事运作水平低、精品赛事较少等。新时期,继续探索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政府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行政导向作用,在举国体制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开展运动训练,为“体教结合”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其次,政府管理部门应根据我国社会实际,出台针对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及学生运动员管理的专门法规,促进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健康有序发展。再次,要形成“小—中—大一条龙”的训练体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必须从中小学基础层开始建立和完善课余训练体制,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合理统筹各类资源,保证各阶层学校之间的衔接。此外,要完善竞赛体制,竞赛是训练的杠杆,只有培育出良好的竞赛市场,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3.2 加强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
项目协会的管理方式,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体育运动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世界各国体育发展实践的运作规律。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主张的提出应该说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理念中的一次巨大进步。在我国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中,项目协会组织机构的行政化是项目协会实体化过程中一直存在并对项目协会实体化进程起着根本性阻碍作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各项目运动协会从属于各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承接了原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的运动项目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身份是拥有行政性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其按照社会机制运作的同时,总是不同程度的显现出政府运行机制的痕迹,各项目协会在工作中并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其主要任务是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6]。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运行机制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政府、社会两种机制在运行中产生了些矛盾。所以,新时期推动我国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的关键是要求政府体育部门逐步放权,逐步取消对运动项目协会的直接领导和管理,改变各单项运动协会与政府体育部门的依附关系,为运动项目协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运行提供施展的空间。各项目协会应建立健全协会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强化项目协会独立完成本领域各项职能的能力,承担起体育项目的管理职能。
2.3.3 使体育产业成为真正的经济增长点
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完善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更能促进体育事业的社会发展,提升社会体育参与力度。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的体育产业化改革已初见成效,但是,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现有的调查和分析,中国体育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近10倍的差距,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体育产业整体规模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大。(2)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表现在两方面:地域发展不平衡和运动项目产业开发不均衡。(3)体育产业质量不高,国际竞争能力弱。(4)缺乏政策的引导以及法律规范和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颁布高层次的体育产业法规,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要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以引导和激励大众体育消费为出发点,以建立统一、规范的体育市场系统为目标,提高体育企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把拓展国内体育市场与开拓国际体育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沿着健康、有序、快速的方向发展[7]。
2.3.4 提升竞技体育的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不单纯指说话的“权利”;而是指决定说什么,怎么说,谁来说,对谁说,在哪里说,甚至包括怎么理解的“权利”,“国际话语权”所展示的,不仅是世界如何看待中国,更是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在当前国际关系互动和国际舆论形成的微妙架构中,国际话语权更直接意味着信息公信力、道德感召力和形象塑造力[8]。建国初期,我国国民体质羸弱,体育事业落后,竞技体育在“国际话语权”领域,基本是一片令人尴尬耻辱的空白。如今,我国竞技体育实现了国际角色的根本转变,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位,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竞技体育强国。在全面健身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面对我国竞技体育国际角色的调整,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大国,单纯依靠在国际大赛上的成绩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话语权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了,也与体育国际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我们应该从全面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入手,并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加强国际体坛核心事务的介入程度,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进一步推动国际体坛的公平、公正与协调发展等,充分发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作用。
2.3.5 推动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新目标,要求我们在体育事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全面的科学发展。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不发达的前提下,仍要以竞技体育为先导,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促进。在体育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当中,要鼓励其中某个领域首先强大起来。应该看到竞技体育的强势发展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突出的引领作用与强大的辐射功能[9]:竞技体育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中国乒乓球选手在20世纪50-60年代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中国女排在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大赛中荣获五连冠,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乒乓球健身和打排球的热潮;将竞技体育的许多方法、手段、仪器、器材,移植用于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竞技体育的发展会影响人类的消费结构,促进与运动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举办大型运动竞赛不仅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而且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体育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推动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体育属于上层建筑,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应理性地分析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切实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创新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管理、训练、竞赛及保障体制,促进竞技体育向着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1]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2/21/11474801_0.shtml,2011
[2]梁晓龙,鲍明晓,张林.举国体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熊晓正,夏思永,唐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世纪之交的体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5]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5):8-12
[6]熊晓正,夏思永,唐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7]鲍明晓,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J].体育科研,2006,3(3):3-7
[8]吴旭,为世界打造"中国梦"如何扭转中国的软实力逆差[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9]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Strategic Task in the Process of Contesting Sports Development of China at the Stage of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All-round Well-being Society
TANG Xing-x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China’s contesting sports and the faced opportunities in the process of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all-round well-being societ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s and materials,logic analysis method and so on,and based on this,summaries the strategic task of China’s contesting sports development in this stage.Results show that currently,the system for management,training,contest and security befitting present market-oriented economy has not been formed in China’s contesting sports and that the final goal of a strong sports country can be attained by taking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overall constructing all-round wellbeing society,by further 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the“combination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sports training”,by consolidat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hypostatized reform of sports programs,by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rate for sports industry and by raising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right of the contesting sports.
all-round well-being society;contesting sports;opportunity;task
G801
A
1672-058X(2015)01-0090-05
10.16055/j.issn.1672-058X.2015.0001.022
责任编辑:田静
2014-05-10;
2014-07-12.
唐星星(1987-),女,湖北人,助教,硕士,从事体操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