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研究

2015-02-22 10:35周翔
重庆建筑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重庆市文化遗产

周翔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401147)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研究

周翔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401147)

在重庆市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以重庆市主城区为重点,将管控区域拓展到整个重庆市域范围,研究当前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求建立分级的名城保护体系、解决传统保护要求的矛盾、特色的地域文化保及利用等。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特色;保护规划;山水城市

0 引言

重庆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具有24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保存着丰富的文物遗存与别具一格的山水城市格局,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巴渝文化和抗战文化及其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尤其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阶段的见证,重庆历史文化特色荟萃集中。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是重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的同时,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缺面临快速消失的窘境。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科学、有效地保护历史遗产并传承城市文化,展现城市特色风貌,已成为重庆城市及人文环境建设中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重庆市曾经于1991年、1996年、2005年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年修订完成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也包含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章。但随着《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保护规划有待更新和完善。同时,针对统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国家中心城市构建,统筹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吸纳近年来重庆市考古界重大发现等方面的要求,以及针对近年来历史文化保护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都需要从保护规划的思路、框架与体系研究及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挖掘及彰显等诸多方面进行大量有益的探索,为新时代的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提供指导性理论研究。

1 重庆历史遗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经文物普查,重庆市域范围内公布的文物点共两万多处。其中包括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处,历史文化街区3片,以及尚存的历史地段数十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余处。另外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6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25个,中国传统村落16个。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当前重庆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型丰富多样,且数量众多。当前这些历史遗存得以有效的保存,得力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过去大规模旧城改造进行的反思,加大了对城市文脉和历史遗产保护的力度,也得力于各有关部门群策群力、发挥各自职责,在保护和彰显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做出的努力。

重庆市虽然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保护形势仍很严峻,并且在保护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情况,遇到许多实际问题。

(1)由于部分城市用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随着重庆市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开发商由于利益驱动,在文物区进行开发建设,违章建设,有的甚至不惜拆除拆毁文物建筑,破坏文物环境风貌。有一些部门和地区缺乏对城市文化的总体考虑,忽视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热衷于拆除历史建筑,先斩后奏,不办理文物保护的有关手续,对文物造成“建设性破坏”。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主同盟总部旧址”、“新蜀报旧址”等被违法拆除等。

(2)保护规划的编制、修改工作滞后,忽视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整体保护,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需要提高。

重庆自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随编制过三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但均未获得市政府正式批复。保护规划的编制严重滞后,大拆大建的城市发展导致多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城市开发占地而异地迁建,不能实施原址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更是难上加难。

(3)保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重开发轻保护,不注重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新建“假古董”,造成许多历史建筑被损毁。

一方面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思想还停留在实体保护的阶段,没有意识到政策保障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导致保护措施与管理措施不到位。另一方面,一些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破坏真实的文物古迹的环境风貌甚至文物本体的同时,又舍本逐末的兴建大量“假古董”、“假古镇”,许多历史建筑被损毁,重庆市主城区许多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消失很快,严重制约了重庆市历史文化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保护范围内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建筑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差,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甚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中央从1998年开始设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经费,要求各省、市、治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有相应的配套经费。但时至今日,重庆市没有设专项名城保护经费,而全市文物保护维修经费严重不足,对于名城保护工作捉襟见肘。在当前城镇大开发、大建设的严峻事实面前,公布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众多的抗战陪都遗迹,都破损严重,亟待抢救,加强名城保护刻不容缓。一方面城市城市道路越修越宽、城市桥梁越建越多、城市高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甚至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保护范围内的原居民对拆迁安置的愿望很高,反过来也增加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难度,甚至众多改善民生的工程建设也未顾及到名城保护的要求,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导致历史文化风貌片区及重庆特色的历史建筑消亡很快。

(5)对于破坏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的违法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

自1986年至今,重庆市尚未颁布专门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制建设上明显落后与其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导致各政府部门在保护中的责任分工不明,未与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事权相结合,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导致政府违法、法人犯法、保护文物成本很高、破坏文物成本很低的状况持续发生。

2 保护规划编制思路、框架和体系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属于宏观层次的规划,其主要任务应当是制定保护的框架和体系,确定保护与利用原则,提出相应保护措施并为下阶段详细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指明方向,同时提出细化的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针对性的政策保障。

(1)规划思路与方法

在规划思路方面,应当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保护原则,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的同时,实施覆盖重庆市域空间整体的全方位保护。同时还应突出地方特色,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和独特山水格局的前提下,控制法定保护内容以外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城市独特的山水格局和风貌特色。

在规划方法上,应在延续历版保护规划要求的同时,吸纳国内外先进的保护经验,参考积极保护、系统保护和动态保护等优秀思想,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实行积极的保护理念和行为,实现历史资源保护的城乡全域覆盖和历史文化的有机传承,全面彰显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在延续文脉的基础上,对各类型的历史资源进行系统保护,保持原有格局,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体创造,持续激发重庆历史文化资源活力;以协调发展为理念,实行动态保护,对历史资源实施功能引导,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科学统筹名城保护与城乡发展。

(2)保护范围和空间架构

从1950年至今,重庆市行政区划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自1986年重庆市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重庆市主城区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保护规划应当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明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范围为重庆市主城区范围,面积5473km2,将面积8.24万km2的重庆市域范围全部纳为管控区域,以加强整个重庆市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并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

参考国内其他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验,同时为适应重庆“直辖体制、省域面积”的特殊市情,建立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若干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其他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构成的保护空间架构。为未来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下基础。

(3)各类保护对象的措施研究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提出的保护措施,应着力于明确划定街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的边界,以及有必要时划定环境协调区,并明确提出相应的建筑限制高度,须严格保护的内容和特色建筑形式。其中街区的保护范围对应城市紫线。一方面对街区实施整体保护的同时,另一方面还应以适应现代城市功能对街区实施功能引导。在积极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环境,保持街区活力的同时,应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达到保护区内总用地的60%以上。明确要求在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时,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和环境要素均需要编制具体保护图则。

对于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一方面确定古镇的整体保护,保持古镇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其相互依存的周边自然山水环境。另一方面,根据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部分保护措施可参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求,以便在行政区划调整后将主城范围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调整为历史文化街区。

对于主城区现存的数十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保护的重要性和严格性虽不如历史文化街区,但也是重庆地域建筑特色的体现和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针对历史文化风貌区也应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的边界。在对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改造、修复或利用时,应保证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或传统风貌建筑的用地面积达到保护区内总用地的20%~50%,在控制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格局、尺度、风貌等要素时,为其发展利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主的文物古迹保护,除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实施相应保护外,针对当前文物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文物保护规划实施难、落实保护范围矛盾大等问题,可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明确规定在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时,依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类别、规模、内容以及周围环境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在满足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尽量小的原则合理划定。甚至可以提出针对古墓葬、石刻、壁画等部分情况特殊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满足安全和环境等要求的前提下,可不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以减轻保护的社会矛盾。

3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挖掘研究

重庆作为3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重庆以其山水与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形态成为著名的山城,而不同历史时期多次大规模移民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形成了叠屋累居,巴渝聚落的建筑形式,和特色地域文化,五方杂处的开埠街市成就了城市功能格局进步,为日后重庆成为中国工商重镇奠定了基础,在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因此,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既强调主城区范围,也包括整个市域范围内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

(1)重庆主城区特色保护

在重庆市历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除了针对各类法定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也提到对山城特色的保持和强化。

针对重庆主城区“一岛两江三谷四脉”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应明确提出对城市山水格局和山城特色保护。在“一岛”即渝中半岛区域,其格局保护和规划控制应围绕渝中半岛的山城特色和历史遗存,按照城墙遗址带、城市格局和路网结构、山城步道、城市阳台、绿色通廊等要素进行控制。在“两江”即长江和嘉陵江及其滨江地带,应在整体上突出“长江雄壮,嘉陵秀美”的景观和文化气质,从生态本底、景观形态、沿江轮廓线、沿江景观界面、堤岸和消落带、开敞空间、水质监控等方面进行控制。在“三谷”即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西部槽谷、中梁山与铜锣山之间的中部槽谷,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的东部槽谷,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带。重点对其中的历史山体及其对周边建设行为进行控制,保持其天然的城市地标、制高点和视觉焦点特征,针对两江峡谷保持其自然的险峻幽深峡谷景观不受破坏,槽谷间丰富的次级河流水系不受污染,不改变其历史河道。在“四脉”即缙云山脉、中梁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应遵循资源保护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对各类建设活动必须与管制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协调,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强度、建筑体量和风格,并对其林地进行严格保护。同时,还应对主城区内的历史山体、河流水系、滩涂、岛、半岛、江湾、湿地等其他城市自然景观提出保护要求。对码头等历史人文要素、景观视廊与界面提出保护措施。

(2)市域范围内的特色保护

重庆市域范围内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应当是国家级和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以及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现代建筑。除此之外,对于体现重庆地方特点和地方文化的乡土建筑、巴渝民居和大量的主题历史文化遗产,应进行详细的田野调查,并登记记录,提出明确保护要求。

(3)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保护

对于市域范围内众多的国家级、市级和县级为物质文化遗产着重从三个方面落实其发展和传承。一是从政策方面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激励机制。二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场所与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展示相结合,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三是结合不同季节和不同空间的城市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从经营文化的角度出发,建立品牌,更新产品,创造效益。

4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彰显研究

以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博体系建设为主的利用方式,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也是展示最直接的手段。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展示设施建不仅要继承过去优秀的历史文化展示手段和方法,还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针对重庆当前发展明确提出的“美丽山水城市”建设目标,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又展现特色的山水格局,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应当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思考的重点。

(1)山城特色彰显

首先,依托两江和四山,建设文化走廊和游憩空间。依托长江、嘉陵江以文化创意、文化消费、大事件纪念地等功能为核心,增补文化游憩功能空间布局。依托“四山”及大型城中山体,布局大型体育健身、主题娱乐等功能,共建四山游憩带。其次,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形成生态网络体系,在总规生态文化保护基础上构建“山城特色”特色生态保护体系,突出山城特色生态体系控制。再次,组织和建设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及大型湿地公园等开敞空间体系,有序开展市民文化、体育和休闲设施结合生态网络的分级建设,落实山城特色生态文化服务体系。最后,在各大山体和滨江区域构建不同海拔的分层交通体系,以及串联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交通体系,构建山城特色交通体系,从可观、可赏、可游的角度实现山城特色的彰显。

(2)主题遗产彰显

重庆整个市域范围的历史文化遗产总体呈现以山水为脉络多时期,多类型,多主题纷呈的特征。重庆主题文化遗产是指,体现重庆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文化内涵、特定分布形态、特定功能特征及其整体价值的遗产集合。保护与彰显重庆主题文化遗产,是融合历史与现代的途径,是衔接文化与产业的纽带,是统筹保护与发展的要求。保护重庆主题文化遗产,应遵循相关规定保护方式,重点保护遗产总体格局,突出维护遗产主题特征。彰显重庆主题文化遗产,跟进重庆城乡功能发展战略,聚焦重庆历史文化独特内涵,建立重庆历史文化清晰形象,提升重庆历史文化整体价值,扩大重庆历史文化品牌影响重庆主题文化遗产包括抗战遗址、革命遗址、水下文化遗产、文化线路、工业遗产、军事防御遗产、大遗址等七类。针对其他主题文化遗产,将其打包推广,形成如红岩、抗战等主题品牌,彰显大重庆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5 结语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以重庆市主城区为重点,将管控区域拓展到整个8.24万平方千米的市域范围,研究当前保护存在的问题、探求建立分级的名城保护体系、解决传统保护要求的矛盾、特色的地域文化保及利用。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名城特色的彰显是一个长期保护和多方协调的复杂过程,有着自身的保护体系与要求,有着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另外还有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以及实施行动计划等诸多方面,有待我们不断研究探索。

[1]曹昌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若干理论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12(6).

[2]周岚.论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整体创造”[J].中国名城,2010(2-3).

[3]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哲学研究部课题组.关于南京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调研报告[R].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4(3).

[4]李骊明.关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战略思考[J].人文地理,2002(10).

[5]李光旭.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研究[J].山西建筑,2009(6).

[6]刘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若干技术路线探讨——以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J].新建筑.2006(10).

[7]张凤琦.文化形象与城市发展——关于塑造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2(3).

[8]张松.历史城区:从保护居民到被保护——城市文化基因的消亡[J].城市规划,2013(09).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Study on Preservation Planning Compiling for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ongqing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city in Chongqing,the management districts,with the main urban districts as the key ones,cover the whole area within Chongqing.The paper studi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eservation,explores the preservation system of varied levels,and treats the traditional preservation contradictions,special regional cultural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urban characteristics;preservation planning;landscape city

TU984

A

1671-9107(2015)07-0005-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5.07.005

2015-05-01

周翔(1984-),男,重庆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编制与历史文化保护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重庆市文化遗产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