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忠 邵鑫 胡曙光 汪滂洋 鲍智鸿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245000)
20 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产茶省区达二十余个,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黄山市生态环境优良,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所产屯绿、祁红、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新安源银毫在国内外多次获奖,是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原产地。20 世纪末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根据茶业市场的需求和黄山市茶区生态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发了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产业成了黄山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黄山市茶产业的迅猛发展,茶产业的人才匮乏、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茶叶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茶产品的多元化。笔者通过调查,着重分析了黄山市茶叶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专业人才的现状,并提出了针对上述问题的应对措施。
2014年,黄山市7 个区县101 个乡镇产茶。全市茶园面积74.1 万亩,茶叶产量3.29 万吨,产值28.88 亿元,自营出口2.96 万吨,创汇1.287 亿美元。初、精制加工厂四千多家,茶叶交易市场三十多个,茶产业成了黄山市农业支柱产业。近年来,茶产业发展出现以下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为了扩大茶园面积,对新茶园实行种苗补贴;二是建立了一批高效生态茶园基地,全市经三证(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茶园69.3 万亩,无性良种茶园8.45 万亩;三是茶叶加工企业规模与档次大幅提高。涌现了一批茶产业龙头企业。黄山市茶产业省级龙头企业8 家,市级龙头企业24 家,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8 家;四是注重新产品开发,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极大地提高了黄山市茶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黄山市现有1 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4 个安徽省著名商标,8个安徽省名牌产品,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传统手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是注重网络市场开发,通过几年努力,目前已形成以市内茶叶市场和龙头企业为基础,乡镇茶市为补充,各大中城市专卖店、大卖场、超市为窗口的名优茶内销市场,部分茶叶企业自营和供货的外销市场网络。
全市7 个区县,目前只有黄山区和休宁县设立了茶叶局,承担茶产业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其它区县包括市里都是茶叶站隶属农委。由于茶业涉及面广,茶叶站很难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全市从事茶业技术管理人员仅98 人,其中本科29 人,专科41人,中专28 人。县乡两级茶叶技术推广服务环节薄弱,生产技术承接和推广力度不够。由于缺乏茶业技术干部,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很难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咨询、新品种引进及茶叶质量监督等方面工作。
茶厂的技术指导和组织生产管理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茶企在茶树栽培、新品种开发及引进、茶叶加工、营销等方面需要茶叶专业技术人才,茶馆、专卖店的营销、组织管理工作及进出口业务管理工作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可是,黄山市在茶业专业人才培养上严重滞后。2000年前,黄山茶业学校开设了茶学、茶叶加工技术、茶叶检验与经营等专业,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但2000年后,随着招生滑坡,加上黄山市茶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培养跟不上茶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由此造成黄山市茶叶市场仍以分散经营为主,茶企各自为政、过度重视眼前利益,无法保证茶叶质量,同时还导致茶叶销售价格低,行业整体利润下降,与近年来国内市场名优茶热销的情况相比,黄山市茶叶营销能力明显偏弱。
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接受科技知识能力差,导致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加工等新技术很难有效推广应用,新技术很难转化为生产力,严重影响了茶叶品质的提升。
黄山市现有茶叶人才,基本上是来自于茶农、茶叶经营商、茶店(铺)销售人员,他们根据营销中长期摸索出的经验,再加上自身感悟出的茶叶知识,逐渐成为市场中的茶叶专家。由于多数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学习,制约了行业发展和企业成长。据200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19 个产茶省的百佳茶馆中,黄山市乃至安徽省在“百佳茶馆”中竟无一家入围,暴露出黄山市行业茶文化建设上存在较大欠缺。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能把握市场需求的现代化营销人才,更需要擅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争做茶叶市场多面手的综合型茶文化人才。
茶产业涉及面广,关系到一、二、三产业,应学习全国各先进茶产区,在区县设立茶叶局,负责各方面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加大对茶产业人才及高等农业院校茶学专业毕业生的引进工作,造就一支高素质、懂管理、有技术的茶产业人才队伍,使他们成为茶产业管理、创新、开发的主要骨干。
充分利用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以生物工程系茶叶专业为平台,加强对茶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首先,政府及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在茶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使茶叶专业成为黄山市茶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培养更多更好的茶业专业人才,由市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实施专项茶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为黄山市茶叶主产区定向培养“有机茶园管理”人才、“有机茶制作加工”人才、“茶叶审评与营销”人才为主体的茶产业后备人才,为地方经济做贡献;其次,整合学校教学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学科队伍的建设上要尽可能吸收有创造力的、不同方向上的研究人员进入团队,同时可吸收企业人员参与;第三,增加资金支持,加强茶叶专业基础条件与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加大茶叶加工实验室、茶叶审评与茶艺实验室、茶叶生化实验室的建设,从而更好地为黄山茶产业人才培训工作服务。
利用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科研团队及教学资源设施,结合省茶科所及龙头企业的技术科研实力,通过联合申报项目、合作公关等措施,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发挥多学科跨部门的优势,不断提升黄山市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茶树遗传育种、茶叶品质的研究以及茶叶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等生产技术的研究,努力在品种改良、种植管理、茶园建设、鲜叶采摘、生产加工、特色包装、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做出优势和特色。
一是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基地,在做好茶业专业人才培养同时,积极举办中、高级茶艺师培训,对茶业企事业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及再培训工作,使之真正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人才;二是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全市产茶区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农民开展综合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茶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他们对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利用和推广,全市农技推广部门、茶叶科研机构和中高职院校茶叶专业教育资源要为黄山市茶产区农民建立长期联系帮扶机制,支持农村青年学农务农,引导青年农民从事茶产业,参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创新。实现黄山市茶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