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原因及其特点——以西部部分高校为例
周建华,吴亮,徐剑锋,蔡应昌
(西安航空学院 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宗教文化也随之而来,并逐渐向高校渗透。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随着激烈的竞争,社会压力随之增大,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信仰宗教的人数随之增多。当前高校宗教传播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并呈现出时代特征。探讨高校宗教传播的原因与特点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原因;特点
近年来,伴随着西方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宗教文化逐渐盛行于国内,并开始渗透到高校。宗教在高校中的渗透与蔓延,使得少数学生成为宗教信徒。大学生处于思想发展活跃时期,缺乏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有利于抵御宗教风险,保证大学生健康的发展。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为了解西部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本课题组对西部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专门的滚动调查。本次调查以抽样问卷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在所调查的对象中,男生所占比例为65%,女生所占比例为35%;汉族和少数民族所占比例分别为89%和11%;城镇生源、农村生源所占比例分别为34%和66%;文、理科学生所占比例为31%与69%。在选择有宗教信仰的32人学生中,其中有22人是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藏族。
1.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大学是文化学习的场所。调查发现,较去年相比,信教人数增加了5%,达到16%,不信教学生占总数的84%。当代大学生主流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而此类群体对将来是否会信仰宗教,有85%的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6%的学生对宗教还存在兴趣,可能会信仰,还有9%的学生观点比较模糊,不清楚。对“人是否应该有宗教信仰”,61%的学生对宗教信仰持否定态度,21%的学生不排斥个人的宗教信仰,还有18%的学生对是否信仰宗教说不清楚。由此可见,在对待信仰宗教的问题上,多数学生能正确地去理解和看待宗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而部分学生在宗教信仰方面较为暧昧。
2.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通过对“宗教是什么”的问题调研,8%的学生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荒诞学说”,37%的大学生赞同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看法,43%的学生对宗教定义为“有教义教规的社会组织”持赞成态度,然而还有12%的学生对宗教是什么无法下结论。由此可见,对于宗教,占主流的学生群体能正确发展的去看待宗教,但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还并不清晰。这说明部分学生对宗教的本质不理解。
3.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动机
通过选择有宗教信仰的32人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是由于学习科研、经济压力、情感家庭因素影响所致。这些学生参加宗教活动,是由于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和社会。随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及家庭内部矛盾,一些学生面临困难时不知如何抉择,宗教便成为其精神寄托。加之宗教自身的心理慰藉功能,可以提高人对挫折与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符合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需要。这说明大学生信仰宗教更多的是寻求心理庇护。
4.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形式
通过对信教学生调查,10%的学生参加宗教活动较为频繁,其他学生对宗教活动不感兴趣,并不参加宗教活动,或者偶尔参加宗教活动,其中多为假期回家阶段并和家人一起参加。为此,对参加宗教活动的形式进行调研,26%的学生以“祷告”方式进行,30%的学生会去教堂,40%的学生则选择其他方式。对宗教的集体游行方式,绝大多数学生不赞同,表示不会去参加。由上可知,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频率较低,部分学生排斥宗教活动。这说明学生对宗教活动参与适度,能够清楚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
5.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类型
调查发现,大学生选择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由此可知,历史上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在隋唐时期广泛传播,佛教寺院迅速增多,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发展至今仍有着一定的影响。道教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糅和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基督教的信教学生比例有所上升,这与西方某些节日的盛行有密切联系。西方文化正在以某种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
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传播手段和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传播速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也在全球迅速传播。特别是近年来,西方的宗教文化在我国迅速传播,鉴于青年学生的宝贵身份,大学生是其重要传播对象。在大学校园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西方的节日、生活方式,追求西方的文化习俗。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日益火热,这与西方宗教文化的传播密不可分。伴随着西方思想的影响,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方的价值观念的不断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高校的青年学生,对外来文化产生的种种好奇,加之大学生思想处于活跃时期,更易于接受外来文化,所以,西方宗教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时期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宗教传播的方式,利用宗教节日进行宣传,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走出中国,品评外国的文化与风景,这些大学生大多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教学生多半是受到其民族文化的影响。这些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受到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大多数民族较多的保留了某种宗教信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的学生宗教信仰就较强。在我国西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对藏族学生的影响较大,宁夏地区伊斯兰教文化的宗教信仰对其学生影响较大,这些民族地区学生的宗教信仰比例较高并难以改变其信仰。调查数据反映,在信教学生中,藏族、回族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比例较大,占79%左右,汉族信教比例则较小,不到10%。佛教、基督教成为汉族信教学生信仰的主要宗教,占汉族学生总数的21%。这说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受民族文化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宗教信仰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多半学生的宗教信仰受到家庭的影响。主要来自父母对宗教的信仰,长期跟随父母出入宗教场所,参加宗教活动所致。所以民族文化传统与家庭环境对学生宗教信仰有着一定的影响。
社会现实的副作用,是当前大学生信仰群体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宗教是建立在人的主观愿望之上的幻想。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是由于害怕独立所带来的孤独、恐惧和无能为力之感。”[1]调查显示,12.3%的学生将自己对宗教的信仰归因于“现实社会中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增强,从而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道德的沦陷、个人价值观的偏移、诚信危机的出现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化。特别是近年来,频频曝光的腐败事件、内部交易及其潜规则现象,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冲击着大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抉择。大学生处在学校之中,对社会不甚了解,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无法正确的分析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从而为宗教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特别是社会上的错误价值观长期得不到纠正,利己、功利、享乐主义价值观不断抬升,从而使社会价值错位,造成严重的社会信仰危机。有学者认为:“宗教团体通过宣扬‘爱’来不断地吸引、整合着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因为‘爱’而愿意加入宗教团体”[2]。处于思想发展初期的大学生,看问题难免片面化,使得个人信仰产生危机,对社会的失望与无助,为宗教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文化,起源与发展的时间历史悠久,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不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而形成,这就使得宗教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大学生思想处于萌芽阶段,宗教通过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色,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充满好奇的大学生逐渐的接触更多的宗教文化,易于受宗教文化所感染。同时,宗教所宣扬的至善道德价值观成为迷惑大学生的重要条件。纵观世界三道宗教,其教义中都反映出“向善惩恶”“公平正义”的道德准则,这与社会现实中的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从而误导大学生对宗教的判断,错误的认为宗教道德即为社会主义道德,宗教与社会主义不存在矛盾。在调查中发现,33%的人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不矛盾”,32%的人“不清楚”,只有35%的人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存在一定矛盾”。
大学是青年学生思想成熟的阶段,也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从中学步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的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上。在新的生活环境下,自身的优越感也随之下降,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社交困难、目标落空、情感受挫而造成一定心理负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调节,恰好此时接触宗教,便容易受到宗教的感染,寻找心理慰藉,从而促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宗教的认可。鉴于目前独生子女处于大学生群体的主流地位,他们成长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主观意识较强,缺乏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通过调查也发现,24%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上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而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上发挥的作用有限,这些大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调节,容易产生不安全感,“逆境的加剧会使人回想到宗教”[3]。通过对信教大学生信教动机的调查发现,57.4%的人是由于“心理压力下精神寄托的需要”选择信教。
大学生思想处于活跃时期,看问题存在感性化的缺陷,不能有效地去分析问题,看清现象的本质,需要学校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近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思想界受到了外来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产生了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理念,各种利己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想、本位主义思想冲击着校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未能与现阶段学生思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一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理解,使得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化。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
近年来,信教大学生的人数呈现出增长趋势,目前已经达到16%,较去年增加了5%。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4]导致大学生信教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好奇心的影响。虽然信教人数有所增加,但部分信教大学生并非真正信仰宗教,在调查中发现,仅有6%的学生熟知宗教的教义教规。大部分信教学生并不了解宗教的历史与习俗,他们宗教信仰欠缺,社会生活中也并不按照宗教规范活动,宗教道德对这些信教大学生的约束力不强,他们信教特征不明显。通过对“宗教认识程度调查”发现,仅有2%的人“非常了解”,18%的人表示“基本了解”,而读过宗教典籍的人仅占10%。这表明大学生在宗教信仰认识较浅,并非十分信仰。
纵观当今世界宗教,女性信教人数往往多于男性。古代男权社会,女性多处于从属地位,社会地位低下,直到近代工业文明后才逐渐摆脱从属地位。此期间女性的自身发展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为此,宗教便成为其精神寄托的归宿,其依赖程度往往强于男性。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内,男性的信教学生人数已经赶上女生,信教比例相对均衡。在所调查的对象中,男生所占比例为65%,女生所占比例为35%,男生信教人数为占信教总数的57.6%,女生占42.4%。如图1所示,虽然所调查的男生比例远远高于女生,但男女生信教比例相对均衡。可见,性别不再是信教的重要因素,男女生信教比例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
图1 男女生信教比例
调查发现,理科信教人数占信教总数的75%,文科信教人数占信教总数的25%,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知识结构对信教者有着一定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作为文科学生,长期学习文学知识,对宗教的相关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宗教好奇感远远低于理科学生,丧失了加入宗教的动力。而理科学生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验室的研究上,且长期枯燥乏味的进行实验,容易遭受更多的挫折感,需要寻求更多的心理慰问。
图2 文理科信教比例
收入水平对学生宗教信仰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有宗教信仰大学生群体的调查,30.5%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400元,34.2%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高于3400元,16.4%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在1400-2400元,18.9%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在2400-3400元,如图3所示。经济收入情况对宗教信仰有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收入两极化群体的家庭,信仰宗教的几率较大。在人们的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标准时,就会产生种种心理状况,向往与仇视财富,更有甚者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这种经济状况在短时间内无法转变的情况下,人们就容易将宗教作为内心的精神寄托。而收入水平超出了正常收入水平后,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容易产生心里的空虚而去寻找精神寄托,在物质财富与精神生活不协调时,宗教就容易成为其排解空虚的场所。
图3 家庭收入水平对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
调查表明,了解宗教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书籍了解宗教的学生占16.4%,参加宗教活动认识宗教的学生占12.3%,网络了解的学生占32.6%,旅游了解宗教的学生占38.7%,如图4所示。学校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场所,言论自由,加上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处于好奇心的大学生,在外出旅游、网上学习、阅读书籍、课外活动的同时,容易受到宗教的影响。宗教传播途径逐渐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图4 了解宗教信仰方式占比
四、结语
信仰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如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等[5]。大学生的信仰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接班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巩固需要当代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宗教[M].王献华,张敦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76.
[2] 崔翠利,余玉花.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兼论大学生信仰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89-93.
[3] 阿诺德·汤因比.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M].晏可佳,张龙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序.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4.
[5]赵建国.终极关怀 信仰及其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73.
[责任编辑、校对:王国成]
Status,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 Religious Beliefs
——A Case Study of Some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
ZHOUJian-hua,WULiang,XUJian-feng,CAIYing-chang
(Ideological & Political Department,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7,China)
Abstract:Under the tid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western religious culture begins to enter China and gradually penetrates in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ligion is a special kind of culture.With the fierce competition,we will be under the greater social pressure,so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choose to believe in some religions.At present,religions are spread in diversified ways in universities,and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Discussing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ligion spreading in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religious faith;status;cause;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C91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33(2015)06-0021-05
作者简介:周建华(1963-),男,山西朔州人,教授,西安航空学院党委副书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普通高校统战理论研究项目(SNGJTZ14-023)
收稿日期: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