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掣肘与开放模式探索*

2015-02-22 02:45纪秀明
现代出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集群期刊

◎ 纪秀明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掣肘与开放模式探索*

◎纪秀明

目前学术期刊数字化已经出现盈利被动与学术传播的掣肘现象,学术期刊数字化不能对盈利亦步亦趋,而应着重考量学术影响力、专业化、公益化等多项特殊性,探索开放融合模式,组建非盈利化的数字期刊集群。

学术期刊;数字化;开放存取;非盈利化

目前,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成重要趋势,在数字化、新旧媒体融合语境下,如何基于学术期刊的特殊性与社会性,促进传统学术期刊与新型媒体有效融合,探索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元学术期刊数字发展模式,是学界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学术期刊数字盈利模式的被动性

现阶段学术期刊的数字盈利模式基本是两种,一种是数字内容的外包销售,一种是自办电子期刊发行。我国的学术期刊主要依靠前一种,即依托网络媒介进行内容的数字化外包。就学术期刊数字盈利的实际分配模式而言,目前模式很单一,主要是学术期刊编辑部将期刊内容提供给网络服务商,由网络服务商在线进行数字版本销售,所获收入由二者按照约定分利。但目前的盈利分配权基本由网络服务方把持,且缺乏第三方的监管和评估,使内容生产者的数字版权增值权失守。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赢利能力不强,版权问题突出,是数字出版主要的桎梏”①。这使得学术期刊的数字盈利十分被动。

这种被动性所带来的后果之一是目前学术期刊的数字盈利水平仍非常有限。尽管“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等为代表的数字期刊企业,……在培养用户阅读习惯和广告商对数字期刊认知的过程中,将逐步建立起持续有效的赢利模式。”②但是具体“谁在盈利”依然是个问题。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出版主体和内容生产者的学术期刊的数字盈利份额不高,甚至十分微薄。

管兴华、郑芹珠对上海市科技期刊数字化的调研表明其盈利有限。“在‘来自数字化出版业务的收入占期刊全部收入的比例’调查项中,88.6%的期刊选择了‘无’或‘很少,可以忽略不计’”。③此外,我们以现有11家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为例,其中与中国知网独家合作的有《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现代外语》《外语电化教学》等8家,每家期刊年基本数字收入在2万元左右,这个数值在期刊整体收入中所占份额普遍偏低。以《外语与外语教学》的收入与支出为例,2014年该期刊数字收入为2万元,总支出为66万元(含印刷费、稿费、外审费、建设费、工资等),数字收入与总支出相比为1∶33,而数字收入占总体收入的比例只有约10%;同时,数字化严重影响传统期刊发行量,2007年与2014年相比,发行量下滑了约42%。

显然,不论是学术期刊的数字盈利模式本身,还是其数字盈利所占总收入的份额,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与我们对学术期刊数字盈利的较高发展期待反差很大。

二、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的垄断性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模式单一,基本局限于依托网络服务商对数字化内容进行销售。期刊数字化合同均由网络服务商单方拟定,且这一合同基本将期刊的数字版权(连带数字版权的系列衍生权利)全部转让给网络服务商,这无形中形成了学术期刊的数字垄断。而独家合作的数字出版模式更凸显了这种垄断性,管兴华、郑芹珠的研究表明,30.88%的学术期刊与数字服务商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④独家合作的模式目前越来越受到网络服务商青睐,按这一趋势发展,学术期刊的数字垄断还将进一步加剧。

数字化是出版业包括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有助于海量化信息的快速传播。但是,目前数字化学术期刊盈利模式的单一性和垄断性,忽视了学术期刊作为社会公共物品的重要属性,与学术期刊的社会公益性相违和。不合理的数字化出版与盈利模式将会严重影响和桎梏学术期刊应有社会职能的发挥和发展,其负面效应将日趋明显。

其一,传统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最为活跃的动态窗口,是联系学者与学术圈的纽带,当前的期刊数字化模式则无形中隔断了这种联系。与其他出版物不同的是,由于学术期刊的专业性,其读者群是固定的,读者群也是潜在的作者群。“作者—期刊—读者”的关系有助于形成从内容出品到内容消费、再到内容转化与再生产的良性学术循环机制。传统学术期刊往往通过定向的销售与征订,聚焦和圈定固定的读者群,这有利于期刊与其目标读者的互动,并在形式与内容上更贴近其目标读者,从而有助于推动良性的学术传播循环。而学术期刊内容数字化后,若其后继阅读与下载等受众使用环节由中间服务商隔断、掌控,作为内容出版真正主体的学术期刊将失去与相当数量读者的直接联系,这不利于学术传播反馈与学术内容再生产的开展,从而破坏了“作者—期刊—读者”三者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的运行。

其二,数字期刊盈利与传播渠道的单一或独家垄断,对于学术期刊的数字盈利和社会传播形成事实上的掣肘。有偿与局限性的数字化阅读,并未给学术期刊自身带来合理的盈利份额,反而造成学术期刊传播的学术信息因商业化网络服务而遇到传播屏障和被垄断。例如,对于没有访问权限或者数据购买范围不广泛的科研机构和学校而言,就造成学术信息的遮蔽和疏漏,进而会影响到这些地方获取所需的学术信息,不利于其学术研究的开展。其结果是,学术期刊的社会公共服务性、学术传播公益性、学术期刊传播应有的学术开放性均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学术期刊数字化应探索开放融合模式

学术期刊推动学术信息公开传播与交流,促进学术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应更为重视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当前份额不高的数字盈利状况不应桎梏学术期刊的发展。在数字化潮流中,学术期刊应追求兼顾其学术开放性传播职能的数字出版方案,不能以实现满意的数字盈利为唯一的价值取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当今世界传媒业正处于深刻转型的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是时代大趋势。融合的实质是传播新技术与传统内容业的打通、整合,更是二者整合之后在生产效率、盈利能力、社会效益上的整体提升。⑤为推动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我们认为,目前仍应继续探索、完善现有数字盈利模式,但更为重要的是,鉴于学术期刊出版的特殊性和学术开放性的需求,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应该更注重其公益性与开放性,应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内容为王,寻求融合发展之路,探索建立开放融合、非盈利性的数字运营模式。我们强烈提倡,学术期刊数字运营模式的构建采取两方面策略:开放存取、组建非盈利的数字期刊集群。

1.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

开放存取是出版业针对读者商业阅读屏障所拓展的新阅读模式,主张作者支付出版发行费用,终端用户免费阅读。数字化新媒体采用这种开放存取模式后无疑能最大限度地扩大读者群。与其他出版形式相比,开放存取具有学术信息丰富、易于访问、网络传播迅速、用户免费获取、可全文利用等特点,受到学术期刊出版界的重视。

有研究表明,学术期刊是否开放存取与其影响力关联紧密,开放存取有助于学术期刊提升其学术影响力。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经过数据统计分析指出,开放存取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的5年平均增长率分别高于非开放存取期刊7.3、6.2和59.0个百分点。⑥虽然目前学术期刊中开放存取期刊的比例还非常少,但开放存取已经成为学术信息传播的重要发展趋势,学术期刊也应该以更开放的理念,积极发展开放存取期刊,处理好效益、传播、影响力的关系。

目前,为了尊重和维护学术期刊科研成果的社会传播性与检索的普及性、便利性,我国学术期刊界已开始积极打造和完善数据开放存取平台。比如,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网为基础平台建立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其定位是“公益、开放、协同、权威”,已成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和社会科学开放获取平台,将能有效实现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并促进学术成果的社会传播。⑦在2013年7月上线时,该学术期刊数据库就已与425家学术期刊建立免费合作关系,已累计完成3.2万篇期刊论文、6600多位专家、750个学术机构、4万多张图片等数据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入库。⑧对于这些资源,中国社会科学数据库提供信息检索、在线阅读、论文全文下载、整本期刊下载等公益性学术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学术期刊开放存取的探索和推广具有一定的本土创新与延伸性——如尝试推行将作者费用支付转化为出版者支付,而终端用户无偿阅读的模式。

2.非盈利化的数字期刊集群

美国的迈克尔·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了产业集群化理论,产业集群原指特定专业领域内,系列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化的最大优势莫过于集群各部分的自我强化,这根源于集群所有主体要素在专业趋同与共向性基础上的互动、竞争发展以及叠加效应。集群化已是学术期刊数字化的重要策略,依托网络平台实现数字化集群,可以提升数字期刊集群的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1世纪初,中华医学杂志协会就开先河率先建构了专业化的医学学术期刊群,在数字运营上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随着学术期刊界在数字化进程中对期刊影响力和公益性认知的逐步深化,目前数字期刊集群渐渐出现非盈利化趋势。

非盈利性的期刊集群基于专业类同性与互补性,以门户网站为平台,整合专业学术力量和资源,能提供包含多数加盟期刊资源的内容数据库,能为受众提供更为便捷和有效的免费资源摄取平台,并可同时打包提供免费的行业或学术资讯信息等多种资源。目前,专业性、集成性与免费存取日渐成为非盈利学术期刊集群的生存基础与巨大动力。近年来比较明显的例子有中国光学期刊数字群、地学期刊数字群、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群、上海法学期刊联合群等。数字期刊集群非盈利化后,可以整合专业学术力量,扩大学术资源容积,简化学术资源获取途径,缩短学术传播时效。以地学期刊数字群为例,“地学期刊群的门户网站年点击量已达到数百万次,大约是集群化以前的十倍之多。”⑨这表明,非盈利化的数字期刊集群可以极大地推动学术传播的深化,促进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是较为理想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

(纪秀明,大连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博士)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当前国内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缺陷及人文期刊应对机制研究”(2014LSLKTWX-08)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刘爱民.数字出版赢利情况究竟如何?[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4-03-04(6).

② 石峰.中国期刊数字化的现状和未来——在第二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上的演讲[J]. 传媒,2011(2):9-10.

③④管兴华,郑芹珠,黄文华,魏莎莎,吴一迁,林琳,张秀峰,于杰,郑继成,童菲,杨蕾.上海市科技期刊数字化盈利模式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5):858-861.

⑤ 人民日报社编.融合元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4)[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7.

⑥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第四章)[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A].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38-240.

⑦ 数据库介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EB/OL]. http://www. nssd.org/about.aspx?id=7.

⑧ 雷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上线[N].中国青年报,2013-07-19(06).

⑨ 李文珍.学术期刊群:非营利发展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9-22 (14).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集群期刊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期刊审稿进度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