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何英伟
我国梅花栽培的历史、应用及文化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何英伟
梅俗称梅花(Prunus mume),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按照用途不同,分为花梅和果梅两大类。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是果梅的一个分支。根据陈俊愉院士等的研究,我国梅的栽培历史可粗分为两大阶段,约在西汉时期前以果梅引种栽培为主;之后为花梅栽培阶段,并将此时期再分为初盛、渐盛、兴盛、昌盛及发展5个时期。我国栽培梅的历史十分悠久。1975年,我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3200多年前梅就已作为食品了。
1.初盛期远古时代人们种植梅树的目的,是作为食品或供祭祀之用。在长期的驯化栽培过程中,梅中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阁及奇异的花瓣或萼片、新奇的枝姿、色泽艳丽的花朵等,于是有心人便另行繁殖栽培,从而培育出许多观赏价值高的梅新品种,所以,“花梅”源自“果梅”。据推测此初盛时期始于西汉初叶。有关梅花品种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同时期的《西京杂记》,如:“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在晋代,梅花栽培较为普遍,亦有咏赞梅花的诗赋出现。到南北朝时,梅花的应用愈多,有关梅花诗文、韵事等也盛。正如杨万里在和梅诗序中所云:“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
2.渐盛期隋、唐和五代,梅花栽培渐盛,品种有所增多,也引起了文人雅士更多的关注,诗赋大量涌现,对宣扬梅花精神、提高梅花知名度和扩大梅花栽培规模,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之后,咏梅赞梅者更多了起来。据《华阳县志》载:五代初王建据蜀称王,曾在成都辟梅苑。孟天祥在成都称王时,别苑中有老梅卧地称之为“梅龙”,足见在唐朝及五代梅花已较广泛栽培。
3.兴盛期时至宋与元朝时代,我国梅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新品种不断涌现,栽培技艺不断提高,梅诗、梅文、梅画及梅书纷纷脱颖而出。如南宋的范成大,可以说是一位赏梅、咏梅、艺梅及记梅的名家,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有梅花品种12个,并在1186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而至今在云南昆明曹溪寺的一株元梅,尽管龙钟老态,仍年年开花结果。
4.昌盛期到了明代与清代,梅花栽培规模有所扩大,栽培技术水平有提高,此阶段出现的梅花书、文、诗、画等也反映出了这一特点。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将其分属白梅、红梅与异品3大类,对各品种附有简单记载,且介绍了繁殖栽培技艺。清代《花镜》记载了21个梅花品种。在“扬州八怪”中,以咏梅画梅著称者不乏其人。而金农、李云膺等,则更特以善于画梅而名扬四海。明清两代留存至今之古梅甚多,是当时栽培梅花的历史见证。当时的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植梅成林是较有名的赏梅盛地。
5.发展期辛亥革命以后,梅花栽培进入了现代发展时期。梅花品种有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梅花栽培、研究事业颇为兴盛,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均见成效,梅花著作屡屡问世,梅花学术研讨会不时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梅花的研究更是飞速发展,在种质资源、育种、繁殖栽培技术、生理、分子生物学、梅文化、梅花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近20多年来,育出了数十个梅花新品种。近些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全国各地先后从日本、美国等地也引进100多个梅花品种。国际园艺协会于1998年,授予我国的陈俊愉院士及其领导的中国梅花腊梅分会为梅花及果梅的国际植物(品种)登录权威,这是中国第一个植物品种登录权威称号。
1.食用“花梅”源自“果梅”,古时梅果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用以祭祀、烹调、馈赠等。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人们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了家梅——果梅,可直接用于生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梅果进行加工,制造出了多种食用品,如梅干、话梅、话梅糖、梅酱、梅膏、酸梅汤、梅酒等。梅的花朵也可作为食用,做成的食品或食谱有梅花饮料、梅花酒、梅花糊、梅花糕点、梅花元宵、梅花粥、梅花蛋等,花也可直接冲水代茶。
2.药用经过长期实践,梅也成为了一种人们防病治病的良药。《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与乌梅之分。中医上认为,梅株的各部分性平、味酸、无毒,入肝、脾、肺、大肠经,乌梅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之功效,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白梅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叶治休息痢并霍乱;干燥花蕾具有疏肝解郁、开胃生津、化痰之功效,可治疗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等症;梅梗治妇人久惯小产;根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黄疸、瘰疠;种仁清暑、明目、除烦。
3.观赏杨雄所著《蜀都赋》中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之述,可见在2000多年前,梅就被用作绿化了。梅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花镜》里称梅为“天下尤物”,有人谓梅“琼肌玉骨,物外佳人,群芳领袖”。梅花之美,主要体现在色、香与形3个方面。梅花的颜色有红、粉红、白色等,红梅花艳若桃李、灿如云霞;粉红色的梅花如情窦初开的少女的面颊,带着十二分的羞涩,如描似画、柔情似水;白梅冰肌玉骨、清丽超然、清雅脱俗,有“冰花”、“寒玉”、“白雪”等比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的香清幽淡雅、别具神韵,“风递幽香去”,“暗香浮动月黄昏”,“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其香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梅花茎干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古人也有云:“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原产我国西南为主的梅花,被引种至我国许多地方栽培观赏,在园林上的应用相当广泛。梅花可应用于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在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将岁寒三友——松、竹、梅配置起构成“岁寒图”,是中国园林的传统造景手法;“梅花绕屋”是以建筑物为背景栽植梅花,突出梅花姿色之胜;梅花掩映于亭台楼阁间,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乃“梅花伴亭”;“梅花倚石”,梅因石而更老,石因梅而更奇;景墙在庭院中是不可缺少的,景墙植梅,其景自出,是为“梅花映墙”;垂枝梅姿态飘逸别致,装饰水景“池水倒窥疏影动”,是谓“梅花临水”,朱自清曾说过临水的梅花最美;在草坪中种植,花盛开时万绿丛中一树红,最能引人入胜。
以收集品种多、种植数量多的梅花专类园——梅园,更是成为了人们冬季赏花的胜地,如有“中国四大梅园”之称的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江苏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此外还有昆明黑龙潭公园、青岛梅园、成都杜甫草堂梅园、曾为广州羊城八景之一的“罗岗香雪”、歙县多景园梅溪、重庆南岸南山、闽西十八洞等。
原产我国、应用和栽培历史悠久的梅花,目前在我国的栽培分布相当广泛,向南延至珠江流域,最南为海南省的海口市;向北达到黄淮一带,而现在其最北以北京为界,当然栽培最多的还是在长江流域一带。梅花一直以来都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且创造出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中华梅花文化。
1.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又道寒岩放早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香自苦寒来”,寒冬盛开是梅花最大的特点,也是人们喜好梅花的主要原因之一。梅花先开花后长叶,花期在寒冬季节,越冷开得越艳。“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又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我国古今许多文人志士,喜欢以花言志、借花寄情。“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梅花在寒冬霜雪中依然不屈地绽放,人们也逐渐把梅花当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2.梅花是民间吉祥之花
梅花在民间也普遍作为一种吉祥之花,“梅”与“眉”同音,暗含“喜上眉梢”意也。梅有“四德”之说:“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五瓣,象征五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梅花五片花瓣被认为是五个吉祥神,于是有了“梅开五福”图,有“梅开五福,竹报三多”的寿联。梅在冬春之交开花,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有“报春花”之称,常被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在民间的许多吉祥画、各种陶瓷制品、木雕、刺绣、玉石等上面,都可以见到有用梅花作为图案。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双喜鹊组成,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仙壶集庆”由松枝、水仙、梅花、灵芝等集束瓶中,曰“四季平安,寓意一年四季,月月幸福平安;“九阳启泰”或“九阳开泰”由九只羊以及松、竹、梅组成,古代“羊”与“祥”通假,“九”泛指多,寓意走运、好兆头、福星高照、百事顺遂;“长命富贵”由牡丹与梅花组成等。另外,古时把年长者眉毛视为长寿的“寿征”,称为眉寿,“梅”与“眉”谐音,以天竹、水仙、绶带鸟、石和梅花组成图案,意为“天仙眉寿”,象征长寿。民间还流传有“东植桃杨,南植梅枣,西栽槐榆,北栽杏李,大吉大利”等说法。
3.有关的其它一些文化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也为梅花留下了大量的赞美诗词、文章、画作等。根据统计,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以花为对象作诗作画的,属梅花最多。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定梅花为国花。1985年我国邮政局出了一套梅花特种邮票,这套邮票7幅图案上的8处梅花,都是由陈俊愉院士从我国众多梅花品种中选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在1987年评选出的我国十大传统名花活动中,梅花名列榜首。目前大陆的武汉、南京、梅州,秦州、鄂州、丹江口和准北以及台湾的南投,都把梅花作为市花。
梅花的寿命很长,在我国一些地方还留存有不少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和宋梅这五大古梅: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据传为楚灵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历2500余年,可称最古的古梅了;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有1600余年,冬末春初梅开两度,人称“二度梅”;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相传为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所种,距今已1300多年;唐梅有2株,一株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於唐朝开元年间,另一株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内,相传为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宋梅在浙江超山报慈寺。一般梅花都是5瓣,此株宋梅却是6瓣,甚是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