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游戏塑造角色形象的一般模型探析

2015-02-21 07:00高思远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情感游戏模型

高思远

(南京政治学院 研究生管理一大队学员13队,江苏 南京 210003)

美国军事游戏塑造角色形象的一般模型探析

高思远

(南京政治学院 研究生管理一大队学员13队,江苏 南京 210003)

美国军事游戏正不断成为塑造美国、美军形象的新战略传播工具,而其角色形象塑造并传播的流程是严格按照传播心理学“一般学习模型”进行的。本文试图对这一模型各个环节进行剖析,探寻美国军事游戏在塑造角色形象的一般规律。

美国军事游戏;角色形象;塑造;模型

美国军事游戏由于玩家群体众多、销售量大,正不断成为塑造美国、美军形象的新的战略工具。而其角色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功能实际是严格按照传播心理学中的“一般学习模型”进行的。“一般学习模型”是由伯克利与安德森提出的(如图1所示),最早用于探究“玩家受电子游戏影响”的模型,[1]其大致模型包含输入、路径与输出三个部分。要对“美国军事游戏对角色形象塑造的一般模型”进行更加细致的探讨,需要将模型的各个环节加以拆解,对输入、路径和输出各个部分进一步分析。

图1 一般学习模型:简化版本

一、输入变量

(一)个人因素

游戏塑造的角色形象对玩家产生效果的程度,首先受到不同玩家个性差异——即“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因素主要反映玩家在接触游戏内容前的既有特质,是玩家的“初始状态”,包含:“情感特质”,即情绪状态、态度、信念,决定了玩家主观上接受相应内容的可能性;“生理特质”,即年龄、性别、国籍等“先天”因素,决定了玩家客观上所接受游戏内容程度的深浅;“玩家身份特质”,指个体作为“玩家”这一身份时具备的独有特征,包括玩家个人游戏史、游戏类型偏好、游玩倾向,影响玩家接受相应游戏内容的快慢。

(二)情境因素

“一般学习模型”的“情境因素 ”则指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接受的各式各样“外在状况”,意即游戏输出的内容本身:一是游戏塑造的“角色形象本身”,决定了玩家能获取形象的“内容”。二是对角色形象的“描述程度”,决定了游戏塑造角色形象影响玩家的程度。三是游戏自身“一般特性”,决定游戏塑造的角色形象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玩家。

二、路径

受到“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双重影响,玩家在二者的交互作用下,自身内部的心态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形象认知、形象情感与形象意动。

(一)形象认知

在电子游戏当中,玩家往往以游戏中“主角”的视角为基础,将自身代入至情景当中,与其他指定的NPC角色进行交互行为,这一过程当中,玩家不断获得对不同角色形象的认知。相关研究证实,随着玩家“形象认知”的不断重复进行,会使得这种认知过程变成“自动化”过程,而无须意识参与。[2]认知层面的内容完全有可能在玩家模糊、无意识情况下进行,这一方面受到玩家自身理解状况、认知水平的限制,而更多的则是受制于游戏内容提供的影响。

(二)形象情感

电子游戏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产品,这种性质决定了其在内容传递方式上要以休闲、放松的形式为主,力求避免空洞的说教与乏味灌输,而这也使得其中存在着更多情感因素。一方面表现为玩家对特定角色形象自身生发的情感,玩家对角色产生的情感,会对其形象认知起到强化或削弱的作用,正向情感会令玩家放大角色的优点,忽略缺点。同时,玩家对角色投入正向情感,往往会进一步挖掘角色的背景故事、细节,甚至专门组织“讨论群”(如贴吧)、创作“衍生作品”(如漫画)等,使得角色的正面形象进一步确立、传播范围更广,从而进入良性传播循环;另一方面,由于玩家以游戏中的主角为化身进行动作,更容易代入至主角的故事中,以主角的立场去审视和思考,因而便进入了以主角为视点的“预置情感”当中,在“主角”情感影响下,玩家理解的其他角色形象也会受主角观点左右。

(三)形象意动

在心理学上,“意动”指“意识性动机”,代表了一种主观倾向。[3]而“美国军事游戏塑造角色形象”的“意动要素”指由于电子游戏的“唤起性”,使得玩家可能产生的行为。[4]具体而言,分为“行为意动”,即看到某个形象的角色,玩家行为被立即“唤起”——如游戏要求玩家从开始便击杀具备某特征的角色,在游戏后期,玩家看到角色身上具备某特征的形象便会主动击杀。另一类是“观念意动”,即看到某个形象的角色,意识被立即“唤起”——如游戏初期设置某角色是反派,游戏后期玩家看到这一角色,便会联想到“邪恶”“反派”的概念。实际上,“形象意动”是通过对角色的形象加以“暗示”,从而达到影响玩家意识与行为。

三、输出

“美国军事游戏对角色形象塑造”的一般模型的输出环节,从短期效果出发,会使玩家个体状态改变,并对特定角色产生相关决策、评价进而生发行为。从长期效果来看,则甚至会使玩家产生相关“文化认同”。

(一)短期效应

从短期看,如果玩家个体在游戏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认知时间(如游戏进程快、游戏通过总时长短等)和认知资源(如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具体的战斗动作、不熟悉游戏等),但角色形象评价的结果并不重要(玩家并不在乎角色形象),那么玩家便会趋向于已有的形象评价结果,并进行相关的“冲动行为”,认同并跟随游戏设定进行动作。

(二)长期效应

学者休斯曼和米勒关于媒介研究则证明,个体重复暴露在暴力媒介下会改变人格特质。[5]玩家长期、反复接触相关的美国军事游戏,会反复依照既定的行为脚本理解角色形象、产生对形象固定的信念与态度、形成对形象固定的知觉和期望图式(刻板印象)并不断加强自我对于相关形象立场与情绪的理解能力,最终形成了玩家与角色间相对一致的语言代码,共同的非语言模式,从而使得玩家在态度、感知、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上无限趋同于游戏当中塑造形象的角色。这对于所处于文化氛围与游戏文化相同的玩家(美国玩家)而言,便强化了文化内核;对于相异的玩家则消弭了文化构件的差异,从而形成了文化认同。[6]

[1] B.D.巴塞洛,B.J.布什曼,M.A.赛特.暴力视频游戏的脱敏效应:基于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的数据分析[J].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2006,42(4):532.

[2] R.M.谢福林,W.E.施耐德.人类信息处理的自动加工与注意加工:知觉性学习,自动化产生及一般性理论[J].心理学评论,1977(2):127-190.

[3] 郭本禹.解读英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7-82.

[4] 王竞博.国家形象的新媒体娱乐营销[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5] L.R.赫斯曼,L.S.米勒.幼儿持续重复暴露在暴力媒介下的长时效应[J].新闻周刊,1994:90-94.

[6] 迈克尔·H.普罗瑟.文化对话——跨文化传播导论[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

G206.2

A

1674-8883(2015)19-0181-02

高思远,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方向硕士。

猜你喜欢
情感游戏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