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美华,陶 健,黄 泉,马海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恶性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有明显的表观遗传学异常。 地西他滨(DAC)是表观基因调控治疗MDS 的代表药物,我国2009 年批准进入临床,陆续报道地西他滨治疗MDS 有一定的疗效, 但少有超过6 个疗程的报道。 我科用21 个疗程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l 例老年MDS 患者,并作文献复习。
病例 男性,68 岁,因"头昏、乏力1 个月"于2010-07-29 收入住院。病程中伴有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既往有酒精性肝病史20 年余。 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心肺(-),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有轻度压迹。血常规:WBC 2.6×109/L,N 47.2%,L 43.3%,M 9 %,Hb 50 g/L,PLT 147×109/L,ESR 14 mm/h。外周血涂片:中幼红细胞可见。肝功能:ALT 44 U/L,AST 38 U/L,r-GT 68 U/L,LDH 213 U/L,AKP 160 U/L,总胆红素20.7 μmol/L,直接胆红素12 μmol/L。 乙肝两对半阴性。 贫血3 项:铁蛋白732.2 ng/ml,叶酸>20 μg/L,血清维生素B121111 ng/L。 至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就诊,查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粒系、红系病态改变,外铁染色:无骨髓小粒;巨系增生活跃。 提示:MDS 不排除。染色体报告:44,x,-y。骨髓活检:造血细胞粒系增生活跃,伴幼稚细胞增多。 入院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国际预后评分0.5,中危1。
入院后先后给予维甲酸、环孢素、沙利度胺、十一酸睾酮、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及输注红细胞支持治疗,病程中因肝功能损伤停用维甲酸、 环孢素, 但治疗效果欠佳。 于2011-11-05 复查血常规:WBC 1.8×109/L,N 24.4%,L 59.7%,M 13.6%,Hb 58 g/L,PLT 86×109/L;铁蛋白>1500 μg/ml。 于2010-11-06 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 再次行骨髓检查,仍提示MDS-RA。给予地西他滨(商品名:达珂,西安杨森公司代理)20 mg/m2(总量34 mg),静脉滴注1 次/d,连续3 d,每4~6 w 1 个疗程。 用药结束后出现轻度骨髓抑制,给予输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升白细胞及护肝、祛铁等对症治疗,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血红蛋白最高上升至75 g/L 左右。 在连续治疗6 个疗程后暂停地西他滨,3 个月后复查血红蛋白下降至35 g/L。 此后每2~3 个月给予地西他滨20 mg/m2(总量34 mg),共治疗19 个疗程。 患者于第19 疗程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并发重症感染,给予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 1 个月后复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升至74 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 2 个月后复查血常规:WBC 1.4×109/L,N 32.2 %,L 56.4%,M 10.7%,Hb 44 g/L,PLT 68×109/L。 免疫全套测定:IgG 6.1 g/L,Ig A 0.58 g/L,IgM 0.5 g/L。 经支持治疗后,于2013-12-30 给予第20 个疗程,地西他滨减量为14 mg/m2(总量24 mg),用法同前。 患者1 w 后再次出现骨髓抑制,并发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1 个月后复查血常规,提示三系上升;2 个月后再次出现三系下降, 于2014-02-24 予地西他滨10 mg 皮下注射,1 次/d,连续3 d;1 w 后10 mg 皮下注射。 10 d 后出现骨髓抑制并发肠道感染, 经治疗后病情好转。 2014-04-03复查血常规:WBC 3.5×109/L,Hb 63 g/L,PLT 70×109/L。 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尚好。
讨论 目前MDS 无特效治疗, 旨在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程。 唯一能治愈MDS 的措施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但不适用于大多数诊断MDS 的老年患者。 DNA 过度甲基化是MDS 的发病原因之一。 地西他滨是核苷类似物,主要通过抑制DNA 甲基化转移酶生物学活性,实现去甲基化作用,从而活化抑癌基因,并且诱导细胞分化[1]。 地西他滨具有双重的作用机制,低剂量能激活沉默基因表达,并促进细胞分化[2];高剂量则具有细胞毒作用[3]。
地西他滨目前作为治疗MDS 一线用药,在改善MDS的自然病程方面有积极作用[4],为最大限度发挥地西他滨去甲基化作用, 主张低剂量、 高强度、 多疗程治疗。Kantarjian 等[5]认为,地西他滨最佳剂量为20 mg/(m2·d),静脉滴注1 次/d,连续5 d,且定期重复治疗,疗效更好。 Lee等[6]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用地西他滨治疗105 例MDS 患者,地西他滨使用方法为:静脉滴注20 mg/(m2·d),静脉滴注1 次/d,连续5 d,每4 w 为1 个疗程,应用的中位时间为5 个疗程。 结果发现总体缓解率为55.4%,13 例完全缓解(CR),1 例部分缓解(PR),23 例骨髓CR,19 例血液学改善,48 例未能得到任何血液学改善,试验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78 d,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7.7 个月,1 年内无进展生存率及无白血病生存率分别为61.9%及77.9%。
国内尚无地西他滨治疗MDS 的大宗病例报道。 鲍立等[7]报道,用地西他滨治疗1 例MDS-RA 伴原始细胞增多Ⅱ型患者,剂量为20 mg/d(38 mg),第1~5 d,4~5 w 为1 个疗程,共19 个疗程。 患者随访19 个月,长期处于缓解状态。 邵秀茹等[8]采用地西他滨25 mg/d,第1~4 d;50 mg/d,第5 d 的方案,治疗中、高危MDS 患者15 例,2 疗程后CR 2 例(13%),PR 5 例(33%);血 液学进步(HI)显 效2 例,HI有效2 例,无效3 例;HI 有效者中,1 例转化为白血病。 本例老年MDS 患者属中危1,应用地西他滨共治疗21 个疗程。起初予低剂量3 d 方案[20 mg/(m2·d)]间隙治疗19 个疗程, 患者在第19 个疗程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并发重症感染,经积极抗感染、升白细胞及输血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第20 个疗程地西他滨减少剂量[14 mg/(m2·d)]治疗后,仍出现骨髓抑制并发感染。 于第21 个疗程地西他滨改为10 mg 连续3 d 皮下注射,1 w 后10 mg 皮下注射,10 d 后出现骨髓抑制并发感染,被迫暂停继续治疗。 该患者在每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后,血小板首先恢复,随后出现白细胞上升,血红蛋白缓慢上升至65~75 g/L。 治疗初期仅出现轻度骨髓抑制,未出现发热、肺炎、恶心、呕吐、黏膜炎、肝肾功能损伤及心肌毒性等副作用,但随着疗程增多,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并发重症感染,给予升血细胞、抗感染及提高免疫功能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后减少地西他滨剂量,骨髓抑制减轻,血象仍有好转。患者随访至今仍存活,未转为急性白血病。提示多疗程、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安全、有效,可延缓MDS 的进展。
[1] Santos FP, Kantarjian H, Garcia Manero G, et al. Decitab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yetodysplastic syndromes [J]. Expen Hey Anticancer Ther, 2010, 10:9-22.
[2] Wijermans P, Lubbert M, Verhoef G. Low-dose 5-aza-2'-deoxycytidine, a DNA hypomethylating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 multicenter phase Ⅱstudy in elderly patients [J]. J Clin Oncol, 2000, 18(5): 956-962.
[3] Mund C, Hackanson B, Stresemann C,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DNA demethylation effects induced by 5-Aza-2'-deoxycytidine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 Cancer Res, 2005, 65(16):7086-7090.
[4] Jabbour E, Issa JP, Garcia-Manero G, et al. Evolution of decitabine development: accomplishments, ongoing investigations,and future strategies[J]. Cancer, 2008, 112(11):2341-2351.
[5] Kantarjian HO, Brien S, Gites F, et al. Deeitabine low dose Schedule (100 mg/m2/course)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Comparison of 3 different dose schedules[J]. Blood, 2005, 106(11):708.
[6] Lee JH, Jang JH, Park J, et al.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of decitabine treatment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 Haematologica, 2011, 96(10):1441-1447.
[7] 鲍立, 黄晓军. 地西他滨成功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Ⅱ型1 例[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2,33(7):573.
[8] 邵秀茹, 梁红, 关晓军, 等. 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1, 32(11):78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