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

2015-02-21 15:04:20刘杰,黄希庭
关键词:悲观者幸福感轨迹

摘 要: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和将来幸福的评价趋势.一般来说,个人对自己幸福的过去评价低于现在,均低于将来,即认为自己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这一评价轨迹在乐观/悲观者,抑郁/非抑郁者,不同年龄段等人群存在差异.不现实的幸福评价轨迹会给个体的身心带来消极影响.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的一般趋势通常用认知和动机机制来解释.今后应当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来探讨幸福评价时间轨迹问题.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G9841(2015)04G0113G06

DOI:10.13718/j.cnki.xdsk.2015.04.015

收稿日期:2015G04G21

作者简介:刘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黄希庭,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未来思考的心理机制及其应用研究”(14SKB008),项目负责人:黄希庭;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及其机制探讨”(SWU1309352),项目负责人:刘杰.

2015年3月2日,央视财经频道重磅推出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国民大数据.在大调查中发现,全国有40%的受访家庭感到幸福.其中10.6%的家庭感到很幸福,29.4%的家庭感到比较幸福.自2010年“幸福”二字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民的幸福水平.考察各级领导干部的标准不再是经济增长,而是居民的幸福指数 [1G2].在历经了理论建构、内部机制的探索阶段以及对幸福的测量和实证研究的发展阶段之后,对于幸福的研究更加的多元化,将幸福与时间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也日益发展起来.比如回忆过去和展望未来对当前幸福的影响研究、对预期幸福的研究以及对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的研究.幸福评价时间轨迹(SubjectivetempoG raltrajectoriesforsubjectivewellGbeing)是指个体对自己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和将来幸福的评价趋势.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少地与别人进行社会比较,而更多地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Suh和Mullen认为时间比较和社会比较过程是判断自己一生各方面变化的重要方法.他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更多依赖的是时间比较而不是社会比较 [3].可见,时间比较在人们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他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幸福感的呢?理解人们在评价自己现在的生活,以及回溯过去和展望未来的生活时感知的变化,是研究自我感知的潜在适应能力的关键,对于全面理解幸福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丰富人格心理学与时间心理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一、幸福评价时间轨迹

对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不同时间维度的生活满意度的探索.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自己整体生活的主观评价,是主观幸福感三种成分之一 [4].生活满意度在理论上至少包含认知和情感两个部分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幸福水平,因此在本文中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是通用的.以往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主要是调查人们如何评价他们的整体生活,即,现在的生活满意度. Diener等人在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综述中提到,在描述生活满意度时包含时间维度是很有必要的 [6],这样会对自我报告的幸福感有个更加准确的认识 [7].一些研究调查了人们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 [8].比如,让人们用最坏的生活和最好的生活来评价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活 [9].这样的研究是基于自我概念可以从现在扩展到过去和将来的假设 [10].从主观时间角度将自我整合是全面理解人们如何评价自己和生活的重要依据 [11],也是意义和自我一致性的重要来源 [12].

一般来说,过去的幸福会被认为没有现在的幸福高,将来的幸福比现在的幸福高 [7].除了很老的年龄组 [13]以及一些特殊群体外,这一向上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已经被证实.比如,在对社区的年轻成年人进行的为期5年的纵向研究中就发现了标准的向上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 [8].后来,研究者又对主观幸福感的三种成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的这三种成分都存在此种时间上的幸福评价轨迹 [14].

以消极的方式来回忆过去可能是为了达到提升现在的目的,尤其是那些与自我相关很高的领域 [15].当想象未来时,人们希望以积极的方式出现 [16].对未来的幸福预期总是高于现在,并且会高估未来的幸福水平 [8].同时,人们相信他们比周围的人更可能经历积极的生活事件,较少地经历消极事件等.而在评价过去的幸福时,结果却不同.由于过去是已经发生过的,人们在评价过去的时候多少会受到以往经历或经验的影响,因此提升的幅度是有限的.而对将来幸福的评价,并不受过去经验的束缚,可能会以更加积极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将来的生活.

二、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群体差异

对不同类型群体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乐观/悲观者,抑郁/非抑郁者,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等.虽然成年人对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的总体趋势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但是在不同的群体成员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其自身特点的.

(一)气质性乐观与悲观者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

以往对气质性乐观/悲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将来领域,认为气质性乐观者与气质性悲观者相比,在将来会拥有更多令人满意的结果.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如何看待他们的将来生活,与他们如何评价自己的整体生活(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关.对过去和现在生活结果的评价与预期的将来生活结果之间呈正相关 [17],气质性乐观并不只是针对将来的,还包括现在和过去 [18].

Busseri等对气质性乐观与悲观者在时间维度上的幸福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乐观组,对现在幸福的评价与对将来幸福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但都高于过去幸福的评价.即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在悲观组,对现在幸福的评价与对过去幸福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都显著低于对将来幸福的评价.即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 [19].也就说,乐观组在对过去到现在的幸福评价上出现了提升,而在现在幸福和将来幸福的评价上体现的是一致性,他们不认为自己将来的幸福一定要显著高于现在的幸福.而悲观者则认为现在的幸福与过去的幸福没有区别,都比将来要不幸福.在对过去幸福与现在幸福评价时体现了一致性,而在对将来的幸福评价上出现了提升.Busseri进一步检验了气质性乐观与悲观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结果发现,在青年组,气质性乐观和悲观者都表现出上升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在老年组气质性乐观和悲观者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20].

(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

对幸福评价的年龄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Ryff的研究发现青年人和中年人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老年人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 [12].在另外一项研究中,青年人中年人的幸福评价都出现了将来的自我提升效应,即青年人和中年人都认为将来幸福>现在幸福,并且这种效应在青年人的效果要大于中年人 [21].还有研究发现,青年人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中年人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老年人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 [22].在对过去(10年前),现在和将来(10年后)的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中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13].青年人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中年人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老年人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

在纵向研究中发现,青年人期望将来幸福高于现在,老年人则觉得将来幸福是下降的 [23].在另外的一个纵向研究中,让青年被试评价1年前、现在和5年后的生活满意度,结果发现了一条向上的幸福评价轨迹,即,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 [8].最近采用德国社会经济面板数据(GermanSocioGEconomicPanel,SOEP)中的成年人生活周期样本(年龄在18~96岁之间),Lang及其合作者发现在对现在幸福评价上不存在年龄差异,在对将来幸福的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青年人预期将来幸福会提高,高估了他们5年后幸福的真实水平.相反,老年人对未来生活比较悲观,产生对5年后实际幸福水平的低估 [24].

由此可知,对过去和将来幸福评价轨迹的感知存在着年龄差异:青年人通常觉得从过去到现在有所提升,期望未来会比现在更好;中年人认为过去到现在的幸福感比较稳定或者是有些提升,也希望将来可以更好;老年人认为过去和现在的幸福感水平差不多,或者过去的幸福感还要高于现在,不过认为将来的幸福感是不会高于现在幸福感的.

(三)抑郁与不抑郁群体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

抑郁与不抑郁群体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也存在差异.抑郁是由对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未来持有错误信念所导致和维持的.患有抑郁症的人通常会对过去的生活事件和体验持有消极的态度,通常传达的是与个人的失去和失败有关的信息 [25].抑郁的个体也倾向于体验对现在的生活具有较大的痛苦,与不抑郁的人相比,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的评价更加的负向 [26].而对未来的生活的研究中也发现,抑郁的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事件和体验的评价比较消极,他们看不到未来,觉得自己的未来是无望的 [25].

对不抑郁者、完全康复者、部分康复者和抑郁患者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调查发现,与不抑郁者相比,其他三组的现在和将来幸福水平都较低,在对过去幸福评价上差异不显著.不抑郁者与完全康复者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部分康复者与抑郁患者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而且现在幸福与将来幸福的提升上,部分康复者和抑郁患者比不抑郁者和完全康复者要更陡一些.这与之前的对抑郁患者未来期望的研究不一致,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抑郁患者也拥有会越来越好的信念 [27].

三、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功能和机制

(一)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功能

“当人们在未来旅行时,他们觉得这是一段幸福和自我改善的时光” [28].对未来的积极预期与更加积极的心理健康水平、身体健康状态和人际功能有关 [29].对将来结果的乐观预期会帮助人们感觉现在的生活很好 [30].虽然存在积极的可能性,但是向上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可能并不能保证带来积极意义.积极错觉在人们设定较高的目标和在任务中坚持有帮助 [31].一些研究者发现没有根植于现实的积极预期会由于忽视行为、缺乏计划和拖延,以及回避反应等导致损害健康和幸福 [32].研究者在对青年人进行为期5年的纵向研究中发现,平缓的(而不是陡峭的)向上的主观轨迹与更加积极的心理、生理和人际功能有关 [8],不现实地预测将来幸福高于现在幸福的个体,拥有较少的积极的机能水平 [8,23].部分康复者和抑郁患者表现出从过去到将来的幸福感的提升,这样的信念会增加10年后患抑郁症的风险,再次证明了不现实的上升轨迹会导致负向结果 [27].因此,那些植根于现实的乐观主义和自我提升的期望,通过提升有效的应对、努力实现目标等,会对健康和幸福产生积极的影响 [33].乐观者的乐观是适应的,因为这种乐观是基于现实的 [29].夸大的向上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更像是一种幻想(fantasizing)和愿望 [33],而不是代表着现实、适应形式的自我提升,是伴随着痛苦、不满意和功能紊乱的.

(二)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机制

1Ʊ认知机制

对向上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解释有很多.一些研究者认为,人们倾向于用改善的轨迹(trajG ectoryofimprovement)来看待自己的生活,认为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比如,认为过去的自己没有现在的自己有吸引力,将来(5年后)的吸引力高于现在的吸引力 [34].甚至经历过创伤的个体也出现了向上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有研究者对童年期受过创伤的个体的时间幸福评价轨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即使童年期经历过不幸的人,也期望自己的将来生活会更好 [35].抑郁患者和年轻的悲观者也认为自己从过去到将来会出现向上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 [8,20].

自我提升偏向在社会比较判断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人们在一些特质和能力上有积极看待自己的动机 [29].对于幸福而言,一些研究证实大多数年轻人和中年人想象他们自己和其他人的幸福是一种向上的轨迹(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 [7,12,13].最近对自我和他人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不仅认为自己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向上的,而且对于他人的幸福评价也存在这样的轨迹,人们普遍存在着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观点 [36].

对于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所出现的年龄差异,可以用毕生发展的理论来解释.个体在生活满意度、幸福、心理幸福感和人格评定的模式上是存在年龄差异的.例如,典型的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的斜率会随着年龄而降低,所以在过了70岁之后,将来比现在和过去拥有的积极性要少 [13,21].这些与年龄相关的在幸福评价时间轨迹上的变化被认为是人类发展的文化共享的理论的证据,也就是说在青年和中年的时候人们期望得到成长和获得,而在老年时下降和失去 [37].

2Ʊ动机机制

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研究似乎提示我们幸福是可以改变的.那么幸福真的可以改变吗?最早提出幸福不可变的是Brickman和Campbell.1971年,他们在“享乐的相对主义与规划良好的社会”一文中指出,人们对好/坏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暂时的,很快幸福就会回到基点.几十年来,研究者们相信,不管生活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都会适应 [38].积极事件(比如结婚)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但是这种效果是短暂的 [39].对双生子的研究表明,20岁时的幸福水平与30岁时的幸福水平的相关达到了0.50.而且,同卵双生子的幸福水平的相关是0.40,幸福的遗传率达到了80%.而异卵双生子的幸福水平的相关近乎为0 [40].有研究更加直接地指出,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主要看携带“幸福基因”——两个5GHTT基因的长短 [41].携带两个长5GHTT基因副本的人比携带其他基因副本组合的人更容易知足和幸福,携带两个短基因副本的人最不幸福.

以上的研究结果似乎表明,幸福水平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但是每当让人们评价他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幸福时,通常会表达知觉到了或者期望幸福会发生变化.那么造成此种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机制是什么呢?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自我提升动机所驱使的.Lachman等对3793 名24岁到74岁的成年人的真实和预期的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对现在幸福的评价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改变.年轻人表现出了自我提升,老年人出现了对预期未来幸福评价的下降.对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年轻人体现出了自我提升的动机 [23].

实际上,还有很多证据表明幸福是可变的.虽然基因可以解释幸福变异的35%~50%,但还有50%及其以上的机会是可以改变的,幸福的高遗传率并不会限制提升幸福的机会 [42].Fujita和Diener对德国的样本做了17年的纵向研究,结果表明有24%的被试的幸福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43].此外,虽然积极事件所引起的幸福感的提升效果是短暂的,但重大消极事件所引起的幸福感的下降却可以是持续的.因此,对于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否适合用动机机制来解释,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四、问题与展望

以往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在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取得的,这样的研究成果是否适合于我们中国人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呢?这是值得怀疑的.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受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制约的 [44G47].东西文化对待时间的看法是不同的:西方文化以一种线性的心理时间来构建时间的本质,有明确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存在;东方文化对时间的感知与定义多是线性螺旋式的时间概念,着重于“循环”与“变动”,并强调“周而复始”的动态历程 [48].同时,东西方文化的自我构念也是不同的:西方个体主义文化重视个人目标,强调自己与他人的区隔,表现为一个有边界的、独特的、自主和自足的实体.东方集体主义文化强调集体目标,人生的主要任务包括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符合群体标准以及遵守群体规范.可以想见,幸福评价时间轨迹也可能会受到东西方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制约.因此,今后有必要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来研究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问题,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看法,并且可以进一步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找出影响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因素,未来的这些研究对于全面理解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悲观者幸福感轨迹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永不言弃
为什么乐观者往往成功
华声文萃(2021年2期)2021-02-27 00:04:32
轨迹
轨迹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轨迹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39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中国三峡(2017年2期)2017-06-09 08:15:29
欧盟:乐观者与悲观者的不同预期
南风窗(2017年9期)2017-05-04 2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