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春,瞿彩平,谭 明,于永进
(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 212200)
印戒细胞癌主要是指由50%以上的印戒细胞所组成的肿瘤组织,在胃癌中约占10%[1],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进展迅速、侵袭力强等临床特征,与其他类型胃癌比较存在更显著的腹水转移几率[2]。该疾病主要以青年女性为最常见发病群体。以往众多研究均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女性机体雌激素分泌具有密切关联。我国学者叶志君等[3]的研究表明,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分子病理机制等方面均具临床特殊性。为进一步分析胃印戎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针对60例患者分别开展了免疫组化检验以探讨ER、PR表达与疾病的相关性。
本研究中60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均为扬中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所有病例均在临床手术中切除肿瘤病灶并建立胃癌标本,经实验室病理实验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本组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范围24~69 岁,平均(54.7 ±10.4)岁,其中:肿瘤位置为上部者6例,中部者25例,下部者29例;浸润深度中T2患者25例,T3患者23例,T4患者12例;Borrmann分型中Ⅰ型者19例,Ⅱ型者17例,Ⅲ型者18例,Ⅳ型者6例;存在淋巴结转移表现者43例,无淋巴结转移表现者17例。
1.2.1 仪器与试剂
仪器:日本樱花全封闭组织脱水机;德国莱卡冷冻切片机;Microwave微波炉及日本奥林巴斯CX21显微镜。试剂:上海众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鼠抗人ER单克隆抗体与鼠抗人PR单克隆抗体;美国Vector公司提供的ABC试剂与马抗鼠IgG。
1.2.2 方法
针对所有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经石蜡固定后建立4 μm厚的切片,连续完成4张,其中3张分别进行ERα、ERβ与PR免疫组化染色,另1张开展常规HE染色。判定标准中两项指标均为细胞核与部分细胞质染色,其阳性与阴性辨别分界为10%细胞的弱中阳性染色。
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中数据比较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ERα蛋白中大多表现为细胞核着色,仅少数表现为细胞质着色。在本研究中60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具有阳性表达的共35例(58.3%),而其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的仅3例(5.0%),可见ERα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均为细胞核着色,本研究中60例胃癌组织中具有阳性表达的共48例(80.0%),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共46例(76.7%),可见ERβ在上述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PR蛋白均为细胞核着色,在本研究中具有阳性表达的共30例(50.0%),而邻近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的仅3例(5.0%),提示PR蛋白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亦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9例女性患者中的 ERα阳性表达 23例(59.0%),ERβ 阳性表达 33 例(84.6%),PR 阳性表达20例(51.3%);21例男性患者中ERα阳性表达 12例(57.1%),ERβ 阳性表达 15例(71.4%),PR阳性表达10例(47.6%)。男性患者ER蛋白表达阳性率略低于女性患者,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患者的上述指标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6例胃上部癌患者中 ERα阳性表达3例(50.0%),ERβ 阳性表达4例(66.7%),PR 阳性表达2例(33.3%);25例胃中部癌患者中ERα阳性表达 14例(56.0%),ERβ 阳性表达 19例(76.0%),PR阳性表达12例(48.0%);29例胃下部癌患者中ERα阳性表达18例(62.1%),ERβ阳性表达 25例(86.2%),PR阳性表达 16例(55.2%)。胃下部癌患者的临床表达阳性率略高于其他部位患者,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同肿瘤直径患者的相关指标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5例 pT2患者中 ERα阳性表达 15例(60.0%),ERβ 阳性表达 20 例(80.0%),PR 阳性表达13例(52.0%);23例 pT3患者中 ERα阳性表达 13例(56.5%),ERβ 阳性表达 18例(78.3%),PR阳性表达11例(47.8%);12例pT4患者中ERα阳性表达7例(58.3%),ERβ阳性表达10例(83.3%),PR阳性表达6例(50.0%)。不同浸润深度患者的上述指标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9例Ⅰ型患者中 ERα阳性表达10例(52.6%),ERβ 阳性表达 14 例(73.7%),PR 阳性表达7例(36.8%);17例Ⅱ型患者中ERα阳性表达 9例(52.9%),ERβ 阳性表达 13例(76.5%),PR阳性表达8例(47.1%);18例Ⅲ型患者中ERα阳性表达11例(61.1%),ERβ阳性表达 15例(83.3%),PR阳性表达 10例(55.6%);6例Ⅳ型患者中ERα阳性表达5例(83.3%),ERβ 阳性表达 6 例(100.0%),PR 阳性表达5例(83.3%)。不同分型患者的上述指标阳性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43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α阳性表达29例(67.4%),ERβ 阳性表达38例(88.4%),PR阳性表达25例(58.1%);17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α阳性表达6例(35.3%),ERβ阳性表达10例(58.8%),PR 阳性表达5 例(29.4%)。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的上述指标阳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印戒细胞癌是胃癌中的高度恶性肿瘤类型之一[4],具有侵袭力强、分化差及预后差等临床特征[5]。病理检查中可见病变细胞中存在大量黏液,并存在挤压细胞核的情况,具有极高的恶性程度,在临床治疗时应用放化疗均缺乏显著的敏感程度,可见胃印戒细胞癌是胃癌疾病中预后效果最差的类型[6]。最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在非性激素器官的恶性肿瘤疾病中,通常均存在性激素受体高表达情况,认为恶性病变与性激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8]。部分研究也指出胃癌肿瘤组织中会存在雌、孕激素受体,在胃癌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具有明显影响作用[9-10]。
非印戒细胞癌类胃癌中往往以男性患者居多,其流行病学表现约为女性患者的2倍以上,而胃印戒细胞癌中不同性别人群的发病率基本相当,并表现出女性更易发生该类胃癌,进一步提示胃印戒细胞癌或对性激素具有一定依赖性[11-12]。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针对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分别开展了ER与PR的临床检验,旨在通过指标表达探讨两项指标的临床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见:60例癌组织中ERα阳性率为58.3%,PR阳性率为50.0%,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表明两项指标与胃印戒细胞癌具有密切关联。同时,研究样本中不同疾病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两项指标对疾病分型与转移情况存在确切的评估作用。进而可推断疾病发生时需有雌激素给予依赖,表明绝经期妇女的高转移几率多为肿瘤细胞亲和雌激素环境所致。ER高表达乳腺癌病患经常采用雌激素拮抗剂开展临床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效果,笔者分析此类药物可试用于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中,为疾病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ER、PR表达情况与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可依据激素依赖性原理给予治疗,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1]Jeong Y S,Kim S E,Kwon M J,et al.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arising from a fundic gland polyp in the stomach[J].World J Gestroenterol,2014,20(47):18044-18047.
[2]Lesato A,Oba T,Ono M,et al.Breast metastases of gastric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a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nco Targets Ther,2014,29(8):91-97.
[3]叶志君,陈剑辉,王天宝,等.胃黏液腺癌与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分析比较[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0,33(2):345 -361.
[4]Lee S H,Jee S R,Kim J H,et al.Intramucosal gastric cancer:the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is as low as that in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5,27(2):170-174.
[5]孙龙.胃印戒细胞癌66例临床病理学观察[J].吉林医学,2013,41(13):51 -53.
[6]孙瑞,邹赛英,王晓英.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与胃印戒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22(19):3626 -3631.
[7]Kim H,Kim J H,Lee Y C,et al.Growth Patterns of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for Endoscopic Resection[J].Gut Liver,2014,11(5):832 -841.
[8]张济,丁永斌,夏建国,等.胃印戒细胞癌6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江苏医药,2013,39(4):441-442.
[9]杨明,周艳华,马志刚,等.胃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4293-4297.
[10]刘月仙,丁永斌,夏建国,等.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p53和HER -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2,38(1):63-65.
[11]常春晓,孙永琨,周爱萍,等.58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18(1):6 -10.
[12]周志华,张建东,赵海滨,等.胃印戒细胞癌的细胞起源及其癌前病变的病理学[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9(18):2001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