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燕
旧桂系治桂思想浅析
黄秋燕
旧桂系是民国初年主政广西的政治军事集团。作为当时南方最有实力的军事派系之一,旧桂系在稳据广西的同时,还把势力扩张至广东、湖南,其雄厚的实力在当时足以影响到整个中国的政局。尽管曾经辉煌,但最后都难免覆灭,究其原因与其治桂思想密不可分。旧桂系的治桂思想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对旧桂系集团的兴起、发展和覆灭,以及对近代广西的发展进程都具有重要影响。
旧桂系;桂人治桂;强军保桂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军阀割据局面,各派军阀一方面为了扩大地盘、争夺中央政权而彼此混战,另一方面则为了站稳脚跟、保存自身实力而在割据地内进行积极的建设和治理。旧桂系是辛亥革命后南方政治军事集团中最有实力的派系之一,其势力范围以广西为基础,一度扩张至广东、湖南,实力之雄厚在当时而言足以影响到整个中国的政局。在其主政广西的十余年间,广西的政治、社会都较为安定,并且各项事业都有所发展。在民国初年那样动乱不堪的年代,旧桂系既能做到在本土站稳脚跟的同时,又能成功地向外扩张,这除了历史机遇的影响以外,更归功于其所制定实施的合理的政策和理念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拟在分析、总结各项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旧桂系的治桂思想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评价其对旧桂系集团兴起、发展乃至最后覆灭,以及对近代广西发展进程的影响。
通过分析、总结旧桂系集团在广西颁布的各项政策及其实施的各项措施,笔者将其治桂思想归纳为3个方面:桂人治桂,强军保桂,取财“有道”。
(一)桂人治桂
“桂人治桂”是以陆荣廷为核心的旧桂系集团在广西上台以后首先提出的治桂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社会情况与广西本地的政治社会局势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策动,并打着“省人治省”的旗号,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而独立。广西作为响应革命的第九个省份,也于1911年11月7日,在省咨议局的带领下宣布独立,进而成立了广西军政府,并推举清末广西的最后一任巡抚沈秉壁为都督,提督陆荣廷和布政使王芝祥为副都督。由于受武昌起义后“省人治省”潮流的影响,独立后广西各界也呼吁顺应潮流,实现“桂人治桂”。于是,同为外省人的都督沈秉壁(湖南籍)和副都督王芝祥(河北籍)自然受到排挤,无法继续维持其在广西的统治。二人最终都被迫以北伐支持武昌起义为借口,先后率兵离开广西。在沈王二人离开以后,广西原有的手握兵权的三位实力人物就只剩下原籍广西武鸣的陆荣廷。因此,为保广西政局之稳定,省议院便一致推举陆担任广西都督。为了进一步获取省议院的信任和拉拢民心,陆荣廷在接受省议院任命上台执政之初就顺应时势提出“桂人治桂”。
所谓“桂人治桂”就是用广西本地人来治理广西。陆荣廷就任广西都督后,组织的第一届政府下设五司二局,所有司局的领导人都是广西本地人,其中军政司司长陈炳馄是马平县(现属柳州)人,民政司司长陈树勋是岑溪(现属梧州)人,财政司司长严端是昭平(现属贺州)人,司法司司长张仁普是桂林人,教育司司长唐钟元是桂林灌阳人,法制局局长卢汝翼是桂平(现属贵港)人,铨叙局局长苏寿松是象州人。1913年增设实业司,由奉议州(现属百色)人韦锦恩任司长。“桂人治桂”除了体现在用人策略上,还体现在对广西的治理政策上。由于主要的政府领导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广西本地人,对广西本土的情况较为熟悉,因此在治理广西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较为符合广西风土人情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广西的发展。例如,针对广西本土会党、游勇众多,匪患严重,社会治安混乱无序的情况,陆荣廷一上台便立刻采取“先抚后剿,抚剿兼施”的策略对这些势力进行镇压;针对广西的水土特点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出台了以发展林业和矿业为主的实业计划;根据南宁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基于军事防务需要,决定将省会从桂林迁至南宁;等等,这些都是在“桂人”的治理下出台的符合广西本地风土人情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广西的安定,促进了广西的发展。
(二)强军保桂
民国初年,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表面统一,实则四分五裂,特别是袁世凯死后,全国各地被不同的军事实力集团所割据,南北各派军阀之间为扩大地盘和争夺全国政权彼此混战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军事力量的强弱就成为决定各派系势力范围大小,乃至能否问鼎中原的决定性因素。
广西独立后,陆荣廷得以上台担任都督就是因为他手握兵权,掌管着清末广西旧军的主要力量。在民初那种军阀派系林立,混战不断的时代,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既要保住广西这个大本吕,又要向外扩大地盘,扩充势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充实自身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旧桂系的军队力量主要继承自清末广西的巡防队和新军。巡防队属于旧军,在军队管理体制和武器装备上都较为落后和陈旧。新军虽然管理体制和装备都较旧军先进,但清末广西由于财政不足,并未按照清末朝廷的要求练成新军一镇(约人),而只在桂林征集新兵练成一个混成协(相当于一个旅),共多人,同时在南宁和龙州的旧军部队中挑选较为出色的士兵,又练成新军标(相当于两个团)。由此可见,旧桂系在上台之初,其军事力量实际是非常有限且亟待增强的。因此,陆荣廷一上台就着手整编军队,先是在剿匪过程中收编了一些民军力量,这些民军有的是是清朝末年反清的会党余部,有的是中法战争停战后被清廷裁撒遣散后落草的士兵,他们既有作战经验,还有少量的武器装备,对他们进行收编,既有利于扩大军队力量,又有利于肃清广西境内的其他武装力量。其次是对全省的军队进行改编,并进行相应的军事部署。年,陆荣廷“将全省一部分巡防队和留存新军改编成立陆军两个师和一个混成协,将其余巡防队设七个统领统率……将全省水师四个军改组为三个水上警察厅”[]。经过收编和整编后,旧桂系的军队力量进一步壮大,军队总人数达到三万六千多人。此后,在统治广西的十多年时间里,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一直致力于扩充军队,充实军事实力,到年前后发展至巅峰,巅峰时期的旧桂系共有七个军,一个独立师,军队总人数约九万人,比刚上台的时候整整翻了三倍。可见强军乃是旧桂系在治桂过程中被积极贵彻到底的一大目标,也是其治桂思想中最为明确的一点。
在动乱的民国初年,旧桂系想要与其他割据势力分庭抗礼乃至问鼎中原,除了强军以外,还要能够守住自己的阵地,特别是要守住广西。因为广西是旧桂系的发迹地,同时也是其军队向外扩张时最主要的补给地,更是其军事力量的大本吕。一旦广西失守就意味着旧桂系集团的全线崩溃。因此,陆荣廷在上台之初就十分注重广西的军事防守部署和边防建设。他分别派亲信率兵驻守桂林、南宁、龙州、梧州、柳州等广西的边疆、交通要塞,还对龙州等边防要地进行边防建设,如在龙州设边防机构——全边对汛督办公署——专门督办边防事务,年在龙州建立十个边防吕,年在龙州建立炮兵团等。
(三)取财“有道”
对旧桂系而言,强军保桂固然重要,但这两者都要建立在有充足的补给的基础上。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粮食是保证军队作战能力的前提,其次是充足的弹药和强大的武器装备。要增强军事实力保证对军队的补给,非有强大的财政力量不可,然而广西历来属于边疆落后省份,自清末以来财政收支就常常入不敷出,自年以来,广西就一直是接受协饷的省份。辛亥革命后,沈秉壁、王芝祥带兵离开广西时,更是把藩库内所剩的银两全部席卷一空。陆荣廷上台之时,广西已到了财政空虚,军政各项支出都极为困难的地步。因此,旧桂系要想实现“强军保桂”,就必须先解决军政费用开支来源这一大问题。对此,历届广西执政者都主要通过增加赋税,搜刮人民来解决,以至于出现人民“于输赋之外所余几何,仰事俯蓄之不足,则必割弃基本之财产以为报偿,如是则中户渐为下户,下户渐为无业之流氓”[]的局面。旧桂系集团的成员大多都是贫苦农民出身,由于为生活所迫,他们还曾经落草为寇,成为绿林游勇,靠“打家劫舍”为生。年中法战争结束后,陆荣廷就曾组织被清廷裁撒的官兵组成游勇队伍在中越边境龙州水口一带活动,靠抢劫越南富商、富蒙和法国人为生。因此,“旧桂系集团的成员向来有‘非巡即游’之说。‘游’即出身绿林游勇,‘巡’即来自清朝巡防吕”[]。旧桂系集团中的主要人物,陆荣廷、莫荣新、韦荣昌三人就是绿林结义兄弟,陈炳馄、林绍斐、沈鸿英则是陆荣廷在清军巡防吕任职时的下属。旧桂系集团成员的出身对其治桂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出身底层社会,从小就备受欺凌,所以他们大都深知民间疾苦,对穷苦百姓有着天然的同情感。又由于曾迫于生计而被迫落草,与一众兄弟一起闯荡江湖,所以他们的个性都颇为仗义,即使在沦为绿林强盗之时,他们也依然没有危害人民,反而定下规矩:一不抢穷苦人民,二不抢中国人,三不抢本地附近人[]。旧桂系集团在广西上台执政后,虽然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但其主要领导人的出身和年少时的经历使得他们并不像历史上的广西执政者那样,对人民极尽搜刮和盘剥。他们主要通过实行税制改革(包括举行清赋、包税和开征烟赌税)、兴办实业、“以战养桂”等方式来开拓财源,从而避免了直接对广大人民进行搜刮。因此,在旧桂系主政广西的十多年里,虽然没有特别大的建树,但其在民间还是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特别是其核心人物陆荣廷更是受到广大人民的一致好评。对此,当时曾有报纸称赞道:“其治桂初政,颇崇廉洁而尚温和,驭将有恩,待下以礼,其遇一般民众,尤无达官贵人骄居之恶习;其公出也,往往步行,不乘舆马,不携兼从,百工负贩,田夫野老,皆得近之”。
旧桂系的治桂思想是在民国初年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既受到时代的影响,又带有该集团组成成员的出身及过往经历的烙印,其对旧桂系在广西的统治以及近代广西的政治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一)积极影响
第一,桂人治桂的提出,一方面迎合了当时辛亥革命后出现的“省人治省”的全国性省独立潮流,使以陆荣廷为核心的旧桂系军事集团获得了当时负责策动广西独立的同盟会成员及临时省议会的信任,并得到广西广大民众的拥戴,从而有利于旧桂系在广西统治地位的初步巩固。另一方面激起了广西壮族人民的民族主义情怀,从而加速了清政府统治在广西的灭亡,促进了近代广西政治社会的革新。
第二,强军保桂的理念,即使旧桂系集团的军事力量得到迅速的壮大,有利于其势力范围从广西向广东、湖南等地的扩张,同时也使当时广西的社会治安得到稳定,让广西民众免受军阀战乱之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安居乐业。正因为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对强军保桂的重视,才使得广西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都能够偏安一隅,“民国《邕宁县志稿》说,陆治桂十年,‘国内各省,无不扰乱纠纷,人民涂炭,几毋宁日,独吾省少事,事实俱在,当为众所公认’”[]。
第三,旧桂系的取财“有道”,在为自己开拓财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西人民的负担,为旧桂系集团在人民心中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进一步使旧桂系政权获得民众的拥戴,巩固了旧桂系在广西的统治。此外,在取财“有道”思想的指导下,旧桂系集团在广西进行税制改革、兴办实业(主要发展林业、矿业和工业)和实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公路、航运、邮电设施建设),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日后广西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消极影响
第一,桂人治桂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首先,从有利于广西建设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应该是尽可能地网罗人才,并尽量走出广西,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治理制度,以改善当时广西的落后面貌,促进广西各方面事业的革新、发展。其次,打着桂人治桂的旗号,陆荣廷在省级军政府、各级地方军政分府和军队中大肆安插亲信,其中,任命其把兄弟陈炳馄(马平县人,今属柳州)为军政司司长及军队第一师师长,内弟谭浩明(龙州人)为第二师师长,其在清军内任职时的旧部属韦荣昌(龙州人)、莫荣新(桂平人)、林俊廷(防城人)等则分别为担任龙州镇守使、梧州府府长、军队统领等要职。此外,“陆还委派了一大批家乡武鸣人充当广西各县的行政长官”。在陆荣廷任用的官员中,以龙州、马平、桂平和武鸣人居多,因此时人将其用人标准简单概括为八个字:“非龙即马,不平则鸣”。可见,桂人治桂的实施,不但使当时的广西流失了很多建设人才,更助长了旧桂系集团在统治过程中的排他意识,任其在广西日渐建立起一个以陆荣廷为领导的,以清军旧势力、旧官僚为主体的独裁政权。
第二,在强军保桂思想的指引下,广西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遭到忽略,一切都以扩大军事力量和保住阵地为主。旧桂系实施的一些举措,如兴办实业,进行公路、航运和邮电建设等,主观上都不是为了发展广西的经济、社会事业,而是为了筹措军费开支和进行军事布防。所有的财政收入基本都被用于军费开支,对于其他方面建设的投入甚少。旧桂系政权甚至为了筹措日趋庞大的军费而不惜滥发纸币,以致在当时广西境内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近代广西的发展进程,也对当时的广西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第三,除了通过发展实业来开拓财源外,旧桂系主要以开征烟赌税、实行包税和滥发纸币等方式来大肆敛财。取财“有道”仅仅说明了旧桂系不通过强取蒙夺等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方式来开拓财源,但并不等于说其实施的一些财政政策和措施不对人民造成危害。由于税收是其军费开支的一大来源,因此为增加税收,旧桂系政府对鸦片生产、贩卖,开赌聚赌以及开设娼寮、妓馆等严重毒害民众身心的活动都不予禁止,而是打着“寓禁于征”的旗号对之课以重税,变相予以支持,从而造成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气的严重腐化。包税、统税的实施更是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阻碍了近代广西工商业的发展。
旧桂系的治桂思想是在清末民初全国的政治社会背景和当时广西的政治社会局势下形成的,其对旧桂系在广西的统治以及近代广西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认识其消极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旧桂系在广西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为当代广西的发展进步做贡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军事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2]清广西财政监理官署.广西财政沿革利弊说明书[M].
[3]高红霞.论旧桂系集团的特点[J].学术论坛,1995(6).
[4]藤志峰.广西文史责料选辑:第9辑[M].桂林:广西政协文史责料编辑部出版,1993.
[5]国闻周报[N].1946(20).
[6]黄卷超.试论旧桂系首领陆荣廷执政治桂贡献[J].广西地方志,2007.
[7]黄宗炎.论旧桂系的形成[J].广西文史,2005(1).
(编辑:张齐)
D523.5
A
1673-1999(2015)03-0139-04
黄秋燕(1933-),女,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及政治思想史。
2015-06-13
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旧桂系时期广西的地方治理研究”(gxun-chx20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