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静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滁州市为例
岳静
当前滁州的社区的文化建设发展仍不完善,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为此必须创新文化理念,重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学习和宣传;创新文化阵地,从质和量两方面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创新社区文化投入机制,拓霓社区文化的投入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因地制宜确定社区文化主题,开展文化活动。
滁州;社区文化;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儿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在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强国战略中,公共文化是基础。围绕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强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文化建设最具时代特征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公共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与目标。滁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滁州市不断完善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处于城市最基层的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仍不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滁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因此,研究滁州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很有必要。
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把文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近年来,全市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区各类文化活动得到蓬勃发展。
一是在社区文化政策支持上。2011年,滁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搭建社区工作平台、创新社区建设管理,指出要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推进社区文化教育服务;并提出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加快建设城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扶持培养基层文化队伍等一系列措施。2013年12月底,《滁州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滁政办〔2013〕74号)印发,指出要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开展文化下乡和和“市民文化乐园”等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多样性的公益文化服务。并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如全市中小学生每学期观看2场漕国主义教育影片等。
二是在社区文化平台建设上,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根据《2014年滁州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全市已有的8个图书馆、9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设施为基础,以各级公共图书馆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为依托,完成各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1]。其中作为滁州市主城区的琅琊区,就建有皖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文化馆7346 m2,在馆内设有多功能排练厅、展示展览厅、健身休闲厅、图书电子阅览室、书画室以及可供辅导讲座、小型演出的活动场所等,并购置了舞台专业音响、灯光等设备。在免费开放场馆的同时,精心打造如“琅琊山庙会”、醉翁亭民间花灯表演大赛、皖东民歌大赛、滁州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等省市文化品牌。
三是在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上。积极组建各类文化活动组织,如秧歌队、舞蹈队、合唱团、书画协会等,社区的文化团队正在不断壮大和发展。如琅琊区已先后组建、扶持和培育起业余文体演出或民间艺术团队80多个、群众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200多人、群众文体演员3000多人[1]。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培训,举办群众文化辅导员培训班,发挥群众文化辅导员的引领、示范、辅导作用,辐射带动滁城、南谯、来安的群众参与广场舞培训[2]。
四是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上。组织开展城市文化惠民提升行动,利用社区人才和资源优势,开展“文化下基层”、放映电影、组织专场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琅琊区创新举办的“中国梦·出彩滁州人”人民广场周周演活动。
虽然滁州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社区干部和群众社区文化理念缺乏,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社区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一方面,一些部门和干部在社区建设上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是务虚不务实,不解决实际问题,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发展社区文化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另一方面,一部分社区干部群众对于社区文化的内涵理解也不够,认为社区文化只是广场舞、棋牌室等娱乐活动。实际上,社区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全面,包括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文娱、社区体育等方方面面。从建设主体的角度看,社区文化还包括社区内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正是由于这种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使得一些社区的基础性的文化建设工作滞后,大部分还处于低水平和初级阶段。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也较少,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难以吸引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再加上长期以来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建设责任感、参与感的缺乏,社区居民邻里关系冷漠、社区意识淡薄、对社区的各项事务漠不关心,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
二是社区文化建设场地不均,辐射范围小,布置不合理,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来说,其最低的要求应该是基础文化场所的建立和文体设施的配备。但在对滁州市琅琊区若干个城市社区的调研中,发现很多社区仍未达到这一最低要求。有的社区缺少固定的办公用房,临时租住或借用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房子办公,经常搬家,群众办事都找不到社区的现象时有发生,像这样的社区一般也没有正式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足够的文体活动设施;有的社区虽然成立了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室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此外,大部分社区文体活动室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居多,形式也是以广场舞、传统乐器演奏、棋牌为主,针对青少年、儿童、青年女性群体的社区文化活动及场所较少甚至没有。
三是社区文化经费不足,投资渠道单一。社区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经费主要来源由政府的财政支出,一部分依靠单位赞助以及社区自筹,经费紧张,大部分社区的财政除去日常的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外,所剩不多,难以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只有一小部分社区相对“不差钱”,但这部分社区由于上级部门和社区领导对社区文化重视程度的不同,也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如有的社区争取到了省市的一些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但是往往这一部分资金有的不能直达社区,有的虽然到了社区但并没有被用于社区文化建设,而是被用作填补社区建设的其他缺项。
四是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干部和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文化队伍建设亟需完善。社区虽小,但日常工作不少,涉及到民政、计生、招商引资、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方方面面,大约100多项,这些工作需要足够的人手。但由于职数、财力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大部分社区配备的工作人员仍然较少,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根据滁州市委市政府2010年发布的文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数配备上,“原则上按照社区实际居民(含流动人口)每300户配备1名的要求配备,一般配备5—9人。”但实际滁州市的大多数社区都达不到这个标配。以琅琊区古道社区为例,目前古道社区大约有1.5万户居民,工作人员只有12名,除了日常工作外,社区居委会整日疲于应付上级政府下派的各项检查创建评比工作,很难有精力去开展其他工作,因此大部分社区的文化工作往往被忽视,工作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开展。如滁州市于2013年开展的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和2014年“三小车”整治工作,都把任务下达到社区,都需要社区专门抽调人手去配合完成,成为社区有怨言但又不得不完成的“额外的工作”。此外,社区文化建设要想取得较好的成效就需要依靠一批具有社区建设和文化建设等专业背景的人才队伍,但是大多数的社区并没有配备专职的文化工作者,一般都是由社区领导兼职协调社区文化建设,但由于精力、时间、重视度等主观原因,使得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再加上客观存在的资金有限和待遇偏低、专业性缺乏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社区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五是社区文化工作流于形式,文化活动单一,品味不高。当前,除了政府部门主办的一些歌舞晚会外,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主要就是以中老年人群参与为主的广场舞、棋牌、民族乐器、太极拳等,而类似阅读、电影、书画展、传统戏剧欣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较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文化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是被动的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文化建设的整体档次和水平不高,难以吸引社区居民,难以真正发挥文化在社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创新文化理念,重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学习和宣传
一方面,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学习,通过专题会议、专家讲座、外出调研等形式提高对社区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意识到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发展社区的经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都是非常重的。社区文化也绝不仅仅是文体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其内涵丰富,覆盖到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利用社区宣传栏、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动员,发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活动,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居民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二)创新文化阵地,从质和量两方面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方面,对于新建小区,按建筑面积、常住人口的比例,建设相应面积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配备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这其中包括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等;已建住宅区和老旧小区,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的,要协调落实,有条件的要新建,新建实在困难的可以整合利用相邻大社区的文化场所,或租用小区附近的闲置房屋作为小区文化活动场所;对于社区内已有的配套设施齐全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活动场所,可以通过沟通协商使其闲时一定程度的对公众开放,达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避免浪费,如学校的图书馆、礼堂、操场等。需要强调的是,需兼顾各个年龄段和群体,小区的文化阵地不仅仅是照顾中老年人的需要而设,更要考虑到儿童、青少年、青年女性群体的需要,如滁州市菱溪湖公园就建有供儿童玩耍的三个沙池和两座滑梯,同时还建有供青年活动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场所。但是类似这样设施较全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只有菱溪湖公园。
(三)创新社区文化投入机制,拓宽社区文化的投入渠道
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市区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财政预算中,建立社区文化专项资金,并根据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加大投入。二是采取多元投入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广泛发动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通过捐助或冠名赞助等方式给予财物方面的支持;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允许社区探索创新市场化经吕的方式;加强宣传,发动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组织出资捐助社区文化建设。
(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
第一,完善社区文化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两支队伍的组建工作。选拔任用一批懂文化、重视文化建设的干部专职分管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从高校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中招聘、组建一批专职和兼职的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制定多种激励政策鼓励社区内的文化艺术团体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人才集聚的优势,扶持组建各类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聘请知名文化专家学者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顾问,定期邀请其现场考察社区文化建设后提出指导意见。第二,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加快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行职业资格制度,优先录用持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鼓励在职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等级考试,促进社工队伍的专业化、技能化;除了入职培训、继续教育和分级轮训外,通过每人每年至少两到三次的讲座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通过组织社区干部到文化建设较好的其他省市的社区参观考察、交流学习以拓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视野,获得启迪。最后,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对优秀的社区文化建设人才在转正、招考、入编、提拔任用上予以优先考虑,采取多种激励办法和措施,鼓励、吸引和留住人才。
(五)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因地制宜确定社区文化主题,开展文化活动
首先,不同的社区由于地理位置、面积、企事业单位分布、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文化建设发展不能采取“一刀切”,应该结合社区自身特点,确定本社区的主题文化,并制定社区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发展社区文化。如对学校、医院聚集的社区,可以打造学习型和健康型社区;对于企业较为集中的社区,可以打造服务型社区安全型社区等。其次,社区文化活动除了常规的歌舞晚会外,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露天主题电影周、全民阅读、书画展等。最后,社区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社区网站、论坛、QQ群、微信群等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更好地开展社区建设工作。
[1]琅琊区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侧记[EB/OL].http://www.chuzhou. gov.cn/art/2013/11/12/art_29_99910.html.
[2]滁州:文化雨露润民生[EB/OL].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1/2015/1/5/5377469751247.html.
(编辑:张齐)
G127
A
1673-1999(2015)03-0135-04
岳静(1930-),女,硕士,中共滁州市委党校(安徽滁州239000)讲师,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
2015-05-11
2014年度安徽省委党校系统重点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AHDXKT201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