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传利
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
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学习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的一些体会
文/王传利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此言绝非即兴所至,随便一说。这番话,向全世界人民强烈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也强烈表达了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历史责任。这番话,是习近平同志这次讲话的出发点,也是新一届党中央在两年多时间里治国理政观点与实践的落脚点。
世界观察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中国人民正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起点上。从184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百年,对比鲜明,耐人寻味。前一个百年,从1840年列强侵华到新中国成立,是国家地位下降,国力衰败,民族饱受屈辱的百年。后一个百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本世纪中叶的百年,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百年,是国家地位不断跃升,国民扬眉吐气,实现国家富强的百年。目前,民族复兴的百年行程已过半,历史考问着我们:是搁置复兴,中断崛起,半途而废,还是继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奋斗,取得更大的成就?
显然,习近平同志对此有过深入的思考。2012年11月末,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首次就中国梦展开阐述。他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还说道: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民族所遭受苦难之深重,牺牲之巨大,为世界历史所罕见。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他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①他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他还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他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这一目标,凝聚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也体现了
我们的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曾经领先于世界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近代以后历经磨难,乃至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西方国家疯狂攫取世界财富而成长为列强时,中国人不得不为了获得民族富强的初始前提条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将是夏商秦汉煌煌五千年历史的光荣延续。
这一目标,承接了数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更凝结了肩负民族希望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同志的这句响亮的宣言,最准确、最形象、最生动地说明了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邓小平的中国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表达了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承接了数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民族复兴的凌云壮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
当代中国人将以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辛勤工作的不竭动力源泉。担任总书记不久提出以民族复兴为内涵的中国梦后,习近平同志就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从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谈话中可以看到,实现民族复兴是他谈论最多的内容之一。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宣讲“中国梦”,鼓舞人民,增强必胜信心。他对全国劳动模范说:人间万事出艰辛,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他对优秀青年代表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他对国外媒体说: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他对广大留学人员说: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他对华侨华人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之所以反复地宣讲这一目标,是因为民族复兴在习近平同志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许多观点和实践,可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一以贯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全面系统地理解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思路的主基调,十分重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着。这就意味着,如果改革出现了颠覆性的全局性的不可逆转的错误,必将折断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翅膀。所以,为了完成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相对于某些人对改革像打了鸡血似的声嘶力竭般的喧嚣与盲目鼓吹,习近平对改革大手笔谋篇布局,细微小事入手,在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性问题上,不为噪音杂音所迷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与理性。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起点低、底子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抢先一步占据巨大科技优势,已经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形成无形压力的情况下,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继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民族复兴,我国将面临世界现代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困难。所以,习近平同志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②告诫人民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③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广大人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改革是革故鼎新,但不意味着对以往的历史彻底地推倒重来,恰恰相反,真正的改革包含着历史的继承性。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问题。针对社会上长期存在的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歪风,习近平同志以深邃的历史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虽然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
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⑤习近平同志重视邓小平诞辰110年纪念大会,同样重视毛泽东诞辰120年纪念大会;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同样尊重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熟悉毛泽东的语言风格、思想精髓,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有人片面地孤立地抽象地理解邓小平关于“不改革死路一条”的论断。问题在于,难道改革就不是一条死路吗?改革走向死亡不仅具有可能性,也有现实性。苏联东欧难道不是在波涛汹涌的改革声浪中改旗易帜的吗?在当代中国,违背社会主义正确方向的改旗易帜式改革,的确是一条邪路死路。在上个世纪改革的起步期,需要用“不改革死路一条”的口号鼓舞人们积极参与改革,但目前的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关键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怎样改革”和“改革什么”的问题。那些忽视时代变化和改革的阶段性变化而高呼“不改革死路一条”者,貌似积极改革的思想解放者,事实上恰恰是刻舟求剑式的思想僵化者。对目前的改革而言,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改的,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这不能说不改革。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⑥还有人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方面改,否则就不是改革。这是偷换概念,曲解我们的改革。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这涉及到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问题。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但在改革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不顾及改革的社会主义属性的思想倾向。在讲到国家治理现代化时,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⑦“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⑧
与此相关的是改革的定型化思想。无论是十八大报告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都依据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里讲到的“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基本思想,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表明,就一般性的宏观的层面来看,改革是没有止境的,但是,从具体的微观的层面而言,对某一个具体对象的改革而言,改革是有止境的。如同在哲学层面可以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但人们不可无限地无休止地剥洋葱,因为这样剥下去洋葱最终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了。
还一些人提出在改革中出现了所谓“经热政冷”现象,鼓吹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企图借政治体制改革之机否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藏祸心的企图在社会上迷惑了不少人。对此,习近平同志表达了这样的看法:我们的改革本来就是全面改革。我不赞成那种笼统认为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的说法。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这确实是旗帜鲜明,掷地有声!
在谈到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时,他认为:“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⑨这是对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社会动乱,失去发展机遇,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教训的总结,也是对目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必须大胆又要谨慎地自觉体悟。
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民族复兴是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改革应该具有人民性,人民参与改革,人民获益于改革。马克思花费大量精力研究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无情地揭露了资本对劳动的残酷剥削。在我国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确实存在资本偏好倾向,
确实存在着资本厚颜无耻地侵吞广大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几十年奋斗而累积下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罪恶,而这些罪恶竟然披上了改革的外衣。要不要坚持改革的人民性,是决定社会主义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显然,习近平同志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提到:“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⑩习近平引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指出,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十三亿人民的力量。这就要求,执政者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党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足见其对人民福祉负责的赤子之心。
习近平同志的改革观,不仅仅涉及一些重大原则问题,还涉及到军队和国防建设、科技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化、外交与国际问题等具体方面,发人深省,多有新意,睿智清醒,其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位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历史重任。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习近平同志将党的领导能力与民族复兴相连而提出:“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建设一个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的党,对于中华民族复兴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就人数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如此超大规模的党一旦精神抖擞,朝气蓬勃,将具有雷霆万钧摧枯拉朽般的力量,另一方面,党员干部队伍庞大,建设和管理以提高质量的难度系数增大,很容易出乱子。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政权的力量推动改革,介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权钱交易的几率和频率不是减少而是增大了。习近平同志注意党的建设,但不是抽象地空洞地孤立地抓党的建设,而是将之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联系起来。
在讲到党员干部应有的执政理念和工作风格时,习近平同志要求用新精神面貌迎接民族复兴新任务的新挑战,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的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在讲作风建设时,他提出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描绘宏伟的蓝图以鼓舞人心,更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锲而不舍把党中央战略意图落到实处。他对实施蓝图的每一步骤和环节都极为关注,提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建设一个伟大的党,必须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当前,有的领导干部对于名誉地位和形形色色的特权表现出浓厚的低级趣味;有的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态度暧昧摇摆;有的热衷于拜佛求仙,不问民生问鬼神;有的信奉拜金主义,追求个人名利和享乐至上。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就是理想迷茫、信仰动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不牢固。建设一个伟大的党,要对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提出新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他用陈望道痴迷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将墨汁当成红糖蘸粽子吃的故事,盛赞“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他还提到:“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
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如果八千多万党员干部真正将习近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指示贯彻落实到实处,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实现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建设一个伟大的党,需要反腐倡廉,严明规矩和纪律。习近平同志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指出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员干部中存在着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并发出警告:“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所以,他对腐败现象毫不手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查出一批重大腐败案件,有力地震慑了腐败分子,教育了全党。与党的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相比,现有的党内书面意义上的法规条文不可谓不多,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制度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执行,更需要建立支撑制度的包括敬畏感、规矩意识在内的制度文化。所以,他特意将党内纪律和党内规矩联系起来讲,强调强化规矩意识,树立对规矩的敬畏之心。他论述了规矩与纪律的关系:“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指出如果党员干部对规矩没有敬畏之心,最后是要栽大跟头的。
建设一个伟大的党,需要密切联系群众。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建设一个伟大的党,必须对广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安泰只有立足于大地才能够吸取无穷力量,党不脱离人民群众才能够获得生命源泉保持勃勃生机。蒋介石败退大陆之前,国民党保密局精心策划了百万规模的土匪打游击,借助美式先进装备,抗衡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但在极短的时间里作鸟兽散,而毛泽东当年撤离延安率领区区二百人的昆仑纵队,与胡宗南的二十多万大军周旋,淡定从容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境。反差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根本。针对党内存在的相当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习近平同志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发动了群众路线教育和实践活动,要全党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必将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产生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只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能够获取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力量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百年沧桑积淀辉煌,民族复兴梦圆今朝。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百年梦想,就是复兴历史悠久泱泱文明大国的荣光,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坚信,通过无数中华儿女的努力,这个梦必将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中华民族将迎来五千年历史的一次壮丽的日出。
注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5至36页。
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
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5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至471页。
⑤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