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大豆霜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2015-02-20 19:18高纯玲
新疆农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源县花芽分化霜霉病

高纯玲

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乌鲁木齐 830049

新源县大豆霜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高纯玲

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乌鲁木齐 830049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近几年由于外地大量引进新品种,致使大豆霜霉病在新源县大豆种植区域发生流行,平均病田率达10~40%,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大豆霜霉病;防治对策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近几年由于大量引进外地新品种,致使大豆霜霉病在新源县大豆种植区域发生流行,平均病田率达10%~40%,病株率10%~35%,最高达65%,百粒重减轻5%~15%,重者可达35%左右,由于霜霉病的危害,造成叶片早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有效控制大豆霜霉病的发生危害,让大豆生产在新源县持续稳定的发展,笔者通过近两年来对大豆种植生产条件的调查分析,探索了大豆霜霉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1 病害症状

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种子上的病菌系统侵染引起幼苗发病,但病苗子叶无病症,当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后扩大到半个叶片,严重全株各个叶片均出现症状,天气多雨潮湿时,叶片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成株期叶片背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豆荚被害,外部无明显症状,但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即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被害籽粒色白而无光泽,表面附有一层黄白色粉末状卵孢子。

2 病原

病原菌为霜霉属 (Peronosporamanschurica)为鞭毛菌亚门,病菌无性世代产生孢子囊,有性世代产生卵孢子,孢子囊梗自气孔伸出,无色或淡紫色,单生或数枝束生,呈树枝状,孢子囊椭圆形或倒卵形,少数球形,无色略带淡紫色,单胞,表面光滑,多数无乳头状突起,卵孢子黄褐色近球形,壁厚,表面光滑。

3 发病规律

3.1 传播途径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种子上附着的卵孢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残体上的卵孢子侵染机会较少。种子发芽时,卵孢子也萌发芽管,芽管侵入幼苗胚芽,发展为菌丝,菌丝通过胚芽侵入生长点,并蔓延至幼苗真叶及腋芽,形成系统侵染,病苗发展成为田间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大量产生孢子囊。靠风雨传播,落到寄主叶片上,萌发成芽管,芽管从气孔或表层侵入寄主组织,发展为菌丝,一般7~10 d,寄主变表现症状,以后病部在形成大量孢子囊,继续进行侵染,结荚后,病菌进一步侵染豆荚和籽粒,后期病粒或其它组织内的菌丝产生藏卵器和雄器,藏卵器内的形成卵孢子,大豆收获时,病菌又以卵孢子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温度达到15℃时最适宜发病,温度超过25℃时病害的发生受到抑制。

3.2 田间病害发生特点

3.2.1 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花芽分化期感病最重

通过新源县2012-2014年大豆霜霉病病害普查及定点调查显示,2012年发生总面积23 000(666.7m2),其中苗期感病面积为 5 000(666.7m2),花芽分化期感病面积15 000(666.7m2),结荚期感病面积3 000(666.7m2),花芽分化期感病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65%;2013年发生总面积 28 000 (666.7m2),其中苗期感病面积为5 000(666.7m2),花芽分化期感病面积19 000(666.7m2),结荚期感病面积 4 000(666.7m2),花芽分化期感病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67.8%;2014 年发生总面积 29 000(666.7m2),其中苗期感病面积为2 000(666.7m2),花芽分化期感病面积23 000(666.7m2),结荚期感病面积 4 000(666.7m2),花芽分化期感病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9.3%。

3.2.2 连作田、密植田,病菌秸秆处理不当,往往发病较重

近几年新源县西部乡镇大豆种植区域结构置换较慢,造成连作大豆田较多,土壤病菌逐年积累,致使大豆霜霉病的初次侵染源增多,造成田间发病早且重。农户为了增加产量,加大播种量,致使田间亩保苗株数大幅度增加,造成田间透风透光性差,湿度大,为病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环境条件。农户不重视田间病菌植株秸秆的处理,随便堆放在田间或路边,春季整地质量较差,致使带菌病残体卵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

3.2.3 大豆品种抗病性差,为病害发生提供了条件

不同品种之间抗病性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在同一个大豆种植区域,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新大豆系列感病早且重,每年发病始期为6月中下旬,平均发病株率15%左右,最高可达35%;石大豆和绥农系列发病相对较晚且轻,每年发病始期为7月上旬,平均发病株率12%左右,最高达25%。因此发病轻重与品种布局及品种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关系,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即可迅速发生流行。

3.2.4 温度偏低,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大豆生长季节6-7月气温偏低,降雨偏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据2014年新源县6-7月份气象资料,6月份平均气温20.6℃、降雨量80.4 mm,7月份平均气温20.8℃、降雨量115.1 mm,大豆霜霉病发生程度4级;2013年6-7月份气象资料,6月份平均气温17.5℃、降雨量50.4 mm,7月份平均气温19.4℃、降雨量41.9 mm,大豆霜霉病发生程度3级;2014年6-7月份气象资料,6月份平均气温21.2℃、降雨量28.6 mm,7月份平均气温23.1℃、降雨量36.7 mm,大豆霜霉病发生程度2级。因此2014年大豆霜霉病在新源县属于大发生年份,6-7月份大豆生长处于苗期至开花结荚期,此时温度相对偏低,土壤潮湿或连续的阴雨,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造成病害的快速蔓延,高温干旱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4 大豆霜霉病的综合防治对策

选用抗病高产稳产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4.1 农业防治措施

4.1.1 选择优良抗病品种

一是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大豆制种经营户的管理,要求大豆制种经营户在大豆制种田要加大病害的监测与防治力度,且包衣剂药剂用量一定要科学合理,达到从源头控制大豆种子带菌,提高品种的抗病性。二是在无病田或轻病田留种的基础上,播前要注意精选种子,剔除病粒并进行药剂拌种。

4.1.2 深耕

将越冬病菌埋入土下,减少病原。

4.1.3 轮作倒茬

采用水稻、小麦、大豆的水旱轮作或旱旱轮作制度。结合锄地,及时拔除中心病株。

4.2 化学防治措施

4.2.1 种子处理

可以选用35%瑞毒霉或80%乙磷铝,按种子量0.1%~0.3%进行药剂拌种,以消灭种子所带来病菌,同时还可以提高幼苗生产能力。

4.2.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 g/666.7m2,加水60 kg喷雾或加水10 kg弥雾,或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

[1]孔凡杰.大豆霜霉病发生与防治方法[J].大豆科技,2011(1):69-70.

高纯玲(1964年9月-),甘肃榆中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推广及教育。

2015-06-29

猜你喜欢
新源县花芽分化霜霉病
大葱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11个葡萄品种在乐山地区的花芽分化规律
葡萄花芽分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
杏花绽放的四月天
五味子花芽分化临界期不同枝类的光合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