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中数字用法常见错误分析及新旧国标对比

2015-02-20 10:56:39田云鹏沈叔洪
心电与循环 2015年2期
关键词:医学论文阿拉伯数字国标

胥 昀 田云鹏 沈叔洪

●读者·作者·编者

医学论文中数字用法常见错误分析及新旧国标对比

胥 昀 田云鹏 沈叔洪

目前我国常用的数字主要有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罗马数字几种。阿拉伯数字是以0、1、2、3、4、5、6、7、8、9表示数目的记数方法;汉字数字则分为大写和小写两种,大写数字包括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主要用在法律文书和财务工作中;小写数字则包括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通常作为一般数字应用;罗马数字应用相对较少,仅在一些专业术语中,如心功能分级、肿瘤分期中用到。医学论文中涉及数据较多,数字使用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给编辑、排版和校对工作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而数字用法是否正确,是否统一规范,是衡量论文水平和期刊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出版物中的数字用法,1995年12月13日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称为“旧国标”)[1],出版物中数字用法混乱的情况逐步得到改善,但仍然有部分出版物包括期刊存在各种不规范现象。2011年7月29日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以下称为“新国标”)出台并于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2]。新国标实施三年多以来,在笔者日常工作中,数字用法不规范现象仍然较为常见。本文总结了医学期刊中数字用法的常见错误,并对比了新旧国标规定的变化,希望各位同行及广大作者引以为戒。

1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的选用

旧国标指出,由于阿拉伯数字具有笔划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便于录入等特点,所以科技期刊中数字用法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1]。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医学论文却存在着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误用的情况。

1.1 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用法旧国标中规定,凡在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除个别特例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笔者发现,多数医学论文中在计量单位前均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在部分计数单位前的数字用法则欠规范;有时同一篇论文中时而使用阿拉伯数字,时而使用汉字数字,甚至于同一句中前后体例都可能不统一,例如:(1)将晚期食管癌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化疗3个疗程后检测外周血免疫指标。(2)收集培养的Hela细胞,以5×106/孔的数量接种到4块六孔板,进行下一步检测。(3)本研究分成以下步骤,每1个实验步骤均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完成。(4)甲组20例患者中有两例出现腹泻,乙组23例中出现三例腹泻。(5)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2倍体。(6)唐氏综合征即21-3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7)使用颅内压监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良好率是对照组的两倍。

例(1)~(4)中数字体例前后不统一,例(1)中应改为“随机分成3组”,例(2)中应为“4块6孔板”,例(3)中应改为“每一个实验步骤”,而例(4)中患者数量都应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例(5)~(6)中的“二倍体”和“21-三体综合征”属于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组和缩略语,所以其中应使用汉字数字。按照旧国标要求,例(7)中数字用在计数单位前,应该改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新国标在这方面相对灵活一些,规定如果表达计量或编号所需要用到的数字个数不多,选择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书写的简洁性和辨识的清晰性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时,两种形式均可使用[2],因此依据新国标,例7中的“两倍”也是正确的。还有如:30余次(三十余次)、200多人次(二百多人次)、175例患者(一百七十五例患者)、第298页(第二百九十八页)、15天(十五天)等,也是正确的数字用法。

1.2 日期和时间的用法非公历纪年、农历月日、历史朝代纪年及其他传统上采用汉字形式的非公历纪年等等,都应采用汉字数字,如:正月初一、八月十五中秋等。在旧国标中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新国标作了相应的调整,不再强调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997年7月1日也可以写作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下午6点45分也可以写作下午六点四十五分,20世纪60年代也可以写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新国标规定,年月日的表达顺序应按照口语中年月日的自然顺序书写,其中的“年”和“月”可用“-”替代,月和日是一位数时,可在数字前补0,但年月日不完整时不能用“-”替代,而且四位数字表示的年份不能简写为两位数字[2]。例如:2010年8月1日,也可以写作2010-08-01或2010-8-1,但是2012年10月不应写成2012-10,3月27日也不能写成3-27。2015年也不可简化成15年。时分秒的表达顺序也应与口语中时、分、秒的表达顺序一致,计时方式既可采用12小时制,也可以采用24小时制,“时”和“分”可以用“:”替代[2]。下午4点10分也可以写作16点10分或16:10,上午9点28分15秒也可以写作9:28:15,但前后应保持一致。

对日期和时间的叙述在医学论文中较为常见,如描述研究的起止,部分作者写作“2010-06—2013-06”,仅有“年”和“月”,属于年月日不完整的情况,所以不应以“-”替代“年”和“月”,正确表述应为“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关于时分秒的表述,一般作者都能保持文中前后体例一致,类似于“10点20分:30”的情况较少见。此外,在医学论文中小时、分、秒作为计量单位时需使用英文缩写,即h、min、s,但年和月仍用中文。

1.3 概数的用法新旧国标中均规定,当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或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而且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医学论文中有时会用到概数,常见的例如:(1)5、6个月的小儿可以开始添加适量辅食。(2)7、80岁的高龄患者脏器代偿功能下降,所以不得不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3)20几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以上文句中均应使用汉字数字,例(1)中应为“五六个月小儿”,例(2)中应改为“七八十岁的高龄患者”,例(3)中应为“二十几年来”。

2 数值范围的表示

在表示数值范围时,可采用浪纹式连接号“~”或一字线连接号“—”。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时,在不造成歧义的情况下,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如果省略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会造成歧义,则不应省略[2]。医学论文中常见的如:35~37℃、50~60kg、3.0~4.5μmol/L,均可以省略前一个数值的计量单位,而不会引起歧义。但在以下情况下,省略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容易造成歧义,如:4×109/L~10× 109/L,若省略前面的附加符号,将变成4~10×109/L,原有的数值范围将明显扩大,正确的写法应保留附加符号,或写作(4~10)×109/L;3%~10%若省略第一个百分号,将变成3~10%(3~0.1);9万元~15万元若省略第一个计量单位,将变成9(元)~15万元,因此在上述情况下不应省略。但附带尺寸单位的量值相乘时,每一个量值的计量单位均应保留,如:长方体体积为200mm×250mm×640mm(或200毫米× 250毫米×640毫米),这时的计量单位mm(毫米)均不应省略。

3 新国标中相关规定的主要变化

3.1 适用范围的变化旧国标中提到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新闻报刊、普及性读物和专业性社会人文科学出版物。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出版物亦应使用本标准,并可制定专业性细则,不适用于文学作品与重排古籍[1]。而新国标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展了,文艺类出版物和重排古籍以外的各类出版物均适用,而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公文,以及教育、媒体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用法,也可参照执行[2]。除了进一步系统规范出版物中的数字用法,新国标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数字用法的规范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3.2 术语的变化新国标中删除了旧国标中的基本术语“物理量”与“非物理量”,增补了“计量”、“编号”、“概数”作为基本术语。计量是指将数字用于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编号则是将数字用于为事物命名或排序,而不用于数学运算;概数中的数字用于模糊计量。与旧国标中的笼统概念比较,新国标中增补的术语强调了数字的功能性,更系统直观,也更容易掌握。

3.3 数字形式的选用新国标扩大了汉字数字的应用范围,不再突出强调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新国标明确规定,如果表达计量或编号所需要用到的数字个数不多,选择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书写的简洁性和辨识的清晰性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时,两种形式均可使用。如果要突出简洁醒目的表达效果,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果要突出庄重典雅的表达效果,应使用汉字数字。在同一场合出现的数字,应遵循“同类别同形式”的原则来选择数字的书写形式,同时应避免相邻的两个阿拉伯数字造成歧义的情况[2]。在新国标中,还规定了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同时使用的情况,当一个数值很大时,数值中的“万”、“亿”单位可以直接采用汉字数字,其余部分采用阿拉伯数字,例如:245 000 000可以写作2.45亿。

3.4 数值范围的表示旧国标中对数值范围的表示按照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分别作了规定,而新国标中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可采用浪纹式连接号“~”或一字线连接号“—”,但并未对两种连接号作出进一步的区别和说明。2012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解读》一书中指出,连接汉字数字采用汉字“至”或“到”,连接阿拉伯数字采用“~”或“—”[3]。《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GB 3102.11—93)中规定,表示数值范围时应使用浪纹式连接号“~”[4]。对于数值范围的表示,以上三种国家标准规定略有差异,所以笔者希望在国家标准修订中能够进一步完善。在工作中,笔者遵照《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并参考相关文献,以“~”表示数值范围,而以一字线连接号“—”表示起止[5-6]。

3.5 多位数的分节方式对于四位以上的整数或小数的分节,在旧国标中作了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和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区分,专业性科技出版物采用千分空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可仍采用传统的千分撇法进行分节,即在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以“,”分节,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以不分节。新国标则不作出版物性质的区分,两种分节方式均可采用,同时继续沿用老国标中的规定,四位以内的整数可以不分节。

3.6 其他新国标对于阿拉伯数字“0”的两种汉字书写形式“零”和“〇”分别作了规定,作为计量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而用作编号时,则以“〇”作为阿拉伯数字“0”的汉字书写形式。例如:3 207人写作汉字应为三千二百零七人;2015年写作汉字数字应为二〇一五年,而不应写作二零一五年。用于非公历纪年时,新国标仍然要求使用汉字数字,但已不再强制要求加注公历纪年。

4 小结

在科技出版物尤其是医学期刊中,数字使用的频率很高。广大编辑工作者只有熟练掌握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细致,将国家标准和规范贯彻到工作实践中,才能使数字用法更准确、更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解读[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33.

[4]国家技术监督局.GB 3102.11—1993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5]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6]彭春芳.连接号的规范使用[J].编辑之友,2011,(11)∶89-91.

2015-03-11)

(本文编辑:杨丽)

310003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医学》杂志社

猜你喜欢
医学论文阿拉伯数字国标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阿拉伯数字的用法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中国自行车(2018年3期)2018-04-18 07:16:33
找影子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2:15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中小学塑胶跑道“新国标”立项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