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记者 韩景春
聚焦中国制造2025打造航空工业钢铁侠
■《金属加工》记者 韩景春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
“中国制造2025”即中国版工业4.0,是中国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差距”的“三个10年”战略中的第一步,其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国家工程,如何推动比较复杂,但是必须强调企业应该是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的转型升级阶段,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如何在这样一个关键期突破自我,挑战成功,是一个非常复杂话题。中航工业在李克强总理部署“中国制造2025”后迅速作出反映,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对此也有独到的见解。
对美国来说,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买飞机的角色,也是美国波音飞机的一个大客户。但现在,角色发生了逆转,中国开始向美国出售飞机。2014年11月11日珠海航展当天,中国向美国出售了20架运12系列飞机。中航工业直升机哈飞与美国维信航空公司签署20架运12系列飞机销售合同。这是中国首次向要求最严格的美国市场出口民用飞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航空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运12系列飞机
中国运12轻型多用途飞机是唯一取得美国FAA型号合格证的中国国产民机,这是它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的必要条件。今后随
着中国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会有更多的机型取悦于世界发达国家。
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这个世界各国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的今天,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等,中国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誓将中国打造成制造业强国。
不同于之前的产业规划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为建设制造强国而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1/3;机床产量95.9万台,占全球比重38%。在巨大的制造业体量规模背后,则是我国制造业技术品质工艺的相对落后与严重的产能过剩,我国制造业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现状急需改变。
谈到“中国制造2025”,林董表示,这也可以叫“中国工业2025”,因为德国提出的是“工业4.0”,但不管这个概念具体包含哪些内容,都和互联网技术有很大关系,面临这样一个变化,中国制造的产品仅仅依靠成本低、便宜是站不住脚的。那么要如何发展,就如中航工业副总经理张新国所说,根本问题是用互联网的一套思路和技术,把所有的设备、装置、系统、产品全都连接起来。
今天所有技术的进步,背后都有材料支撑的影子。对于发动机叶片来说,由于它工作的环境温度非常高,现在已经接近2 000℃,如果是普通的材料,肯定早已经熔化。经过两种技术的应用,一是材料本身的改性,改性就要做成合金,要找很多不同材料来配方、配比,做成一种新的合金材料。这种办法在以前实施起来就是要大量的做试验、不断地试错,最后找出好的配比,但是现在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就很简单,利用计算机、大数据对各种材料进行对比、测试,最后直接就能得出结论。另一个办法就是对材料进行冷却,在高温钢水倒入模具后,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和监测钢水的温度差,控制温度只能长出一个晶核,然后根据晶核的特征,控制温度慢慢冷却,让这个晶核慢慢长大,最后整个零部件就只有一个晶核,也就是所谓的单晶零件。单晶零件的耐腐蚀、耐磨等各项性能都比多晶材料零件好很多倍。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就像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只有材料进步了,我们的制造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在飞机制造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减重,尽最大可能减轻每一克的重量。减重的根本就是选择轻的材料,但是飞机不同部位需要不同的材质,不同材质的部件联系起来就需要特殊的技术。之前的一些办法是铆接、捆绑等,这不但增加了机体的重量,而且强度不够。目前常用的一种技术是焊接,但这种焊接技术并不是普通的焊接技术,是线性摩擦焊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材质焊接在一起,而且焊接出来的零件,焊缝处的强度超过基体的强度。
要达到这样高的强度,除了工艺上的技术外,还需要精良的设备来保证技术的实施,谈到这个问题,林董说道,工艺技术和精良的设备虽然表现出来是两种东西,但实际上很多设备是将工艺技术提炼以后又凝聚在设备里面,这其实是一个体系的问题。目前虽然在航空制造中,很多高、精、尖的设备都是国外进口,国产设备跟它们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中国并不是不能达到这个水平,这是一个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只要各个环节都把好关,严格按照标准去执行,中国的装备也能达到高、精、尖。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旋转体,各种管子密密麻麻的分布在旋转体中,所以每根管子就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几何空间,画图样无法表达它的复杂形状。这种情况之前陈旧的做法就是用一些比较软的铁丝,把这些管子的形状大概比划出来,然后去制作,有问题再改进、再制作,不断反复,这个过程非常漫长。现在利用计算机三维技术,完全能把很复杂的形状仿真出来,然后再制作、测
试,非常便捷。利用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可以仿真零件的几何形状、结构形状,将来的目标是不但能仿真出零件的几何结构,还能仿真出零件的功能和性能。从单个零件的设计,到不同零件的连接,以及组成的整体部件应该达到的功能,都先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出来,做测试,哪里有问题,直接在电脑上解决,这样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改进,最终实现无纸化生产。
近年来,以运-20、歼-15、直-10等为代表的中国航空工业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武器装备横空出世,我国航空工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中国航空工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顶梁柱”,带动了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
中航工业爱创客最近发布了一批产品,它就像一个钢铁侠。它虽然是一个真人,带上一个辅助系统,但有了这个辅助系统,使得这个真人劲很大,可以实现很多真人无法实现的功能。这是一个创新,谈到这个问题,林董很兴奋的说道,“实际上创新最具活力的是一些小的团队,因为大企业管理层级很多,就必然存在很多官僚主义的东西,它有时候会压抑很多这个非常富有活力的创新团队发挥作用。而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团队,它能够起作用。现在问题是我们怎样让这些社会上的资源能够有所用。‘爱创客’实际上就是我们利用了计算机、互联网这个平台来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进行工业创新的一个手段,我们把它叫中航联创,起个名字叫‘爱创客’。为什么刚才一开始我们讨论到底是叫中国工业2025还是中国制造2025,这个可能以后大家会慢慢理解,但是实际上今天中国的工业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制造,也就是说不能仅停留在给外国公司代工,一定要从源头,从创新入手。”
如果大家关注了中国制造2025的话,一定会发现关于中国制造的英文表述已经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改变。过去一提到中国制造,我们想到的就是耳熟能详的“made in China”,但是今天,中国制造的英文表述可以说成是“China Manufacturing”,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差别?在林董看来,中国制造实际上有很多外国企业,外国品牌,外国技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在制造,在走向全球市场。那么今后中国制造应该有根本的区别,要更注重本土的创新,本土的创意。很可悲的问题是一直到今天,包括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包括工业4.0、再制造等,都是金融危机以后应运而生的,但是提出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观点,应该说我们还是跟在别人后面。所以创新归根到底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如果这个东西不变的话,那么中国就会一直跟着别人后头走。
中国的创新问题可能归根到底很大程度还是受中国的传统习惯、观念的影响,中国人还是比较稳健的,比较保守的。美国的喷气机、飞机发展当然离不开技术,但推动这个产业进入民用发展的是一批时尚达人,美国的波音707进入航线是处在一个前面已经有一款喷气机出现了机毁人亡的事故以后,大家都很谨慎。但是恰恰美国一批艺术家率先就把它推起来了。所以这些东西在大众的中国人的思想中是很难接受的,这是需要改变的。
大家都很关注“中国制造2025”,那么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一个步履维艰的事情,这需要互联网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航空工业作为制造业的代表,要率先行动起来,改变观念,从源头创新,提升各方面综合实力,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制造业新技术,努力打造航空工业钢铁侠。
收稿日期:(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