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平, 周 陶, 张昌华, 尚广海,1b
(1.合肥工业大学 a.管理学院;b.产业转移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合肥 230009;2.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合肥 230052)
“识-思-行”三位一体的MBA知识共享路径研究
孙超平1a,1b,2,周陶1a,张昌华2,尚广海1a,1b
(1.合肥工业大学 a.管理学院;b.产业转移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合肥230009;2.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合肥230052)
摘要:在一个多元开放的世界里,交流沟通不可或缺。在MBA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员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特点,营造交流沟通的氛围,帮助学员实现知识共享以提升综合素质。文章根据体验式MBA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构思,以“识”作为基础,以“思”作为灵魂,以“行”作为手段,系统探析了以交流沟通为手段的“识-思-行”三位一体的MBA知识共享路径。
关键词:MBA教学;交流沟通;GPDR模型
一、交流沟通对于MBA学习的意义
培养“管理精英”是MBA教育的目标之一。MBA学员大多来自于不同的组织,不仅在个体经验与阅历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个体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上也存在着先天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了机会,而交流沟通又为他们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架设了桥梁。
虽然MBA学员大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但是他们的知识尚未形成体系,且大多是非结构化的隐性知识。此外,他们在各自的环境影响下的“尝试学习”往往在脑海中只有模糊的记忆,不够系统,有必要内化。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MBA学员除了要注重知识和信息“量”的增长,更需要获得“质”的飞跃。为获得“质”的提升,路径之一就是加强交流沟通,实现学员间交互信息,增进理解,增强凝聚力,以达成知识共享。同时,交流沟通也有助于实现个体学习模式向集体学习模式转化,不仅个体自身获得了“质”与“量”的增量,而且集体的学习在交流沟通实现知识共享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也会更加富有成效,最终的知识整理将会体现在集体与个体的成果上[1]。图1揭示了将个体学习模式转化为集体学习模式的机制框架。
图1 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的转化机制
二、交流沟通路径分析
由于大多数MBA学员工学矛盾突出,所以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MBA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考虑到学员的具体情况,给学员营造乐学的氛围,让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并且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为了使MBA学员能够真正从情感上感受这样的精神激励,交流沟通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识人的途径可运用语言沟通(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等两种手段展开。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应该充分利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表达等手段进行学习提升。
(1) 由书面沟通识人为了避免初次见面自我介绍的单调,有必要借助书面语言来加强沟通效果。书面沟通有助于信息充分、准确地传播。为此,学员就要提前准备,譬如为自我介绍精心准备一份有特色的PPT,借助视觉的冲击强化听觉效果。一般而言,最初的交流沟通不会存在着太多的书面语言,有时也会借助名片强化沟通交流。MBA学员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同学关系,这种关系很容易由浅入深,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学员交流与信任的程度。换而言之,交流沟通的程度越浅,学员之间需要深入认知的时间越长,反之亦然。书面语言是加深交流沟通的强化剂。为了建立学员之间的信任度,就不得不借助书面材料,因为详细地了解仅仅是口头说说还远远不够,最好的方法是把希望分享的知识信息书面化,用一种主动的态度去分享经验与阅历,加强了解。通过书面交流,能深层次高效地了解其他学员。根据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对于隐私区,不要刨根问底;对于盲区,要帮助他人发现并展示潜能。因此,交流沟通程度视自己是否了解和他人是否了解而定。
(2) 运用口头沟通识人在MBA学习过程中,学员之间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口头语言。MBA课堂上的口头交流沟通侧重于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有时会受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所限,所以非正式沟通就变得很重要。非正式沟通易于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增加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非正式的口头语言交流也并非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阿尔巴德定律要求我们在进行口头表达时需要仔细思量,不仅要说出我们想说的,而且还要说出别人想听的,从而提升交流沟通的语言价值。如果非正式沟通过于不拘形式,会难以控制,很容易有负面的语言产生并且传播属“加速度”,像“葡萄藤”一样盘根错节,到处蔓延,其传递的不确定、不真实的信息极易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集体的凝聚力,不利于集体的团结。小团体、小圈子一旦形成,集体的整体信任度必然会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这样情形的产生,就有必要为非正式沟通制定沟通与团结机制,使得MBA学员能够做到心相印、息相通。
(3) 运用非语言沟通识人非语言沟通包含了身体语言、副语言、物体操纵三个方面,其中身体语言较其他两类非语言更易被察觉,具体有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它是由内而外自然表现出来的行为,因此更具可信度。实验发现,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去传达,而且因为身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特别是眼神交流在交流沟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复杂人”假设理论,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是身体语言不会说谎。在交流沟通中,身体语言往往在细节处体现,身体的某个动作是在交流沟通过程中自然而发,并不是提前“设计”的,也不是对外界刺激简单机械的反应,个体的某个身体行为受自身对情境理解的影响。在特定的情境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符合情境的。当MBA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说话的距离就会比最初靠近;一个集体,如果交流沟通充分的话,就会经常聚会。
前文的“识人”,是在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非语言三种语言的共同作用下,个体所体现出来的交流沟通能力。识人是交流沟通的基础,只有人与人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后,才有交流沟通的递进,才会拓展出更多的交流沟通。因此,优化MBA学员的交流沟通路径,需要锻炼学员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捕捉学员的非语言信息,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MBA教育的目标。
如果把交流沟通的基础看作硬件,交流沟通的核心则是MBA人才培养的软件。思维是个体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通过交流沟通能够体现出很多的思维形式,包括创新思维、多元思维、预测思维等。创新思维要求打破传统的封闭意识,开拓认知空间,更新思想观念;多元思维要求在网络化交往时代,MBA学员要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地观察事物;预测思维是指通过对未来的预测规划,指导当前的活动。这就要求MBA学员要学会高瞻远瞩,寻求思维的多变形式。因此,需要将交流沟通中的思维方式具体化,具体化的方式拟通过“思变”加以说明。可以借助“思维”这方沃土在“田字立体阶梯GPDR递进模型”上建立起一座思维大厦,如图2所示。
图2 田字立体阶梯GPDR递进模型
其中,G代表目标(Goal)。思维交流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激发出新的灵感,所以目标的确定有助于交流沟通方向的把握。P代表计划(Plan)。 一次思维交流的进行需要经过详细周密的计划,思维计划的内容从图3的交流沟通三环理念中解读。在计划中首先要确定交流的对象,了解对方的基本思想观念;二要确定交流的内容,内容的确定有助于提高交流的效率,从而减少交流过程中的时间浪费,这是MBA学员需要考虑的时间价值;三要制定交流的方式。交流沟通不仅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交流沟通还可以提升个人素质能力。因此,怎样去交流,就十分重要。此外,在计划中还要做好经费预算,突发情况的备案等。思维是交流沟通的核心,交流的内容、目的和方式都要紧紧围绕它开展。通过交流沟通三环图,把实际交流沟通的具体形式回归到了抽象的理念上来。D代表执行(Do),执行看效果。有了目标,有了计划,思维交流便变得有了组织,执行的过程也会精细化。R代表反馈(Retroaction),反馈获取增量。反馈的根据是执行的结果,思维交流重在思想的碰撞,一次思维交流的完成,效果好坏得有一个评价标准。
图3 思维交流沟通三环图
通过运用“GDPR”法打好了基石,搭建了具有“刺猬理念”的大道至简的思维大厦,该种思维要求要从表象认识其本质,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的思维交流认识到交流的核心思想和识别隐藏的模式,形成穿透性的洞察力。
上述交流沟通路径侧重于个体方面。个体方面的差异性思维导致了集体思维的多元性。因此,“思变”不仅要求了解他人思维,也要熟悉自己的思维。交流对比能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清晰的线索,激发学员想像力,打破其固有思维,进而形成创新的目标和解决办法;交流对比能够增进学员的相互了解,形成新的视角;交流对比能在保持差异化思维的同时,为集体思维增添新的源泉,在促进集体进步的同时,带动个体的前进。
在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下一步的交流沟通路径便是实践。实践的主要方式即是“行”动。“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因此在实践之初,就要确定实践活动的双方参与者,作为对手的参与者,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某个团队”,或是“某个组织”。在确定了参与对象之后,接下来便是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开展途径。
MBA学员交流沟通途径的根基是MBA班级文化建设[2]。体现MBA班级文化的主打活动之一是班级大讲堂[3-4],而班级大讲堂的重要拓展活动则是班级微访谈。班级微访谈鼓励MBA学员自由提问,实现与被访谈者的零距离交流沟通,交谈的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内容。“班级微访谈”旨在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员的思考力。每期“班级微访谈”主题内容由全体成员讨论确定。“班级微访谈”每期的特邀访谈嘉宾要根据班级学员的优势选择确定。在确定嘉宾之后,还要选定访谈主持者和活动记录者(包括摄影录音者、访谈内容记录者等)。在人员确定之后,就是设备准备和场地布置相关事宜。在这些前期工作部署完毕后,就可以组织开展“微访谈”。在访谈结束后,经过后期制作,以访谈专刊、音频和电子文档等媒介加以保存。
其次,从班级文化活动中还可以延展出各类Party活动。Party一般开展形式多样,蕴含内容丰富,具有充分灵活性,就如同水一样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体现出“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活动宗旨。Party活动能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员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他人优点;同时,Party活动有助于学员交流人生感悟,创造大家庭式的组织。Party一般有生日类、节日类、专题类等。以专题类的English Party为例,活动参与对象主要是各位学员,当然还可以包括家人。English Party以节目表演的方式展现学员英语学习力,每个表演节目优先考虑团队合作,其次考虑个人才艺表演。表演的内容可以是诗朗诵、舞蹈、话剧和英文歌曲等,但必须与英语学习相关[5]。活动场地宜尽量选择诸如植物园等比较开阔而且亲近自然的地方。
最后,交流沟通路径还可以是基于班级文化的拓展旅游、移动课堂和参观交流,在拓展旅游的过程中,寓教于乐,学员不断地成长、收获与创新。拓展旅游不仅能促进集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学员的危机意识与培养学员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员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力,培养学员的全局观与组织管理能力。以“野外求生”为例,班级成员以小组为单位,突出合作与竞争。值得说明的是,“野外求生”活动最佳的选择是教练从班级产生,同时提前进行踩点,可以提高班级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为了充分调动学员的能动性,还可以组织“专项辩论赛”来营造竞争氛围。专项辩论赛活动能够帮助学员理解不同行业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信息;感悟个人的力量与团队的力量或个人优点与团队优点整合的比较;培养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增强团队成员的信任与合作;寻找突破点,明晰任务的轻重缓急。专项辩论赛可以围绕着会计学等核心课程组队开展。一般4~6人为一个团队最佳,实行轮回赛制。辩论赛的评委包括课程组授课教师、学院对口督导、学院领导和学员代表等。总之,交流沟通需要源于实践且高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让MBA学员交流沟通的路径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三、交流沟通途径对MBA学员实现知识共享的影响
交流沟通的路径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外界的变化和学员自身内在的变化而变化。外界的变化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因素使然,而内在的变化则是通过学员自身的学习,对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同化创造。在一个以QQ、微信和微博等为载体的社交圈子里,我们需要充分借助虚拟沟通的力量,内强素质,实现完美沟通。
交流沟通路径的基础旨在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MBA学员沟通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学习锻炼才能实现。只有把各项基本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才能提升。由于MBA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管理精英”和“未来的领导者”,那么MBA学员学习的目的就不是简单地为了升职加薪,而更多的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挖掘管理者的潜能,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无论是撰写商业计划书,还是草拟合同书,都需要学员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学员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谈判合作、上下级交流沟通等,都需要运用口头沟通和肢体语言等传递信息。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可以开启更多的交流沟通途径,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当学员具备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后,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具备知识获取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交流沟通路径的核心旨在完善学员的思维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核心”篇中论及的思维交流,旨在希望通过思维交流的过程,激发学员的思想潜力,让隐藏起来的想法明晰化。对思维的不断挖掘开发,不但要有全球化的知识,还要有国际化的思想。MBA学员除了和长期接触到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传统思维交流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思维交流,把神经触角延伸到世界每个角落。新时代的高层管理者或领导者绝不能做井底之蛙,必须和组织内外的人员进行思维交流,时时刻刻关注着外界的想法。只有把握了外界的想法,才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所以,最终学员形成的管理思维模式应该是具有大智慧的全球化的思维模式。
交流沟通的实践旨在锻炼学员在实战中的管理组织能力。有时个体单独的学习效果往往不佳。在团队中,通过团队合作,学员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发现他人优势,找出自身不足,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去解决、去克服,尽可能做到短板不短,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团队之间的竞争,虽然只是在情景模拟当中,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实际的再现,竞争越激烈,动力越大。在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学员的执行力要强。工作上是这样,学员在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上也同样能够游刃有余。
MBA教育重在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对他们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要使他们成为现代化的“管理精英”,就应该理解人才培养模式重在行动。具体化的交流沟通途径是MBA学员走向这一目标的阶梯,推行文中所论述的交流沟通路径,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兆芹.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8):44-48.
[2]孙超平. 建设MBA特色班级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创业团队模式培养班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9-107.
[3]孙超平,张昌华. MBA班级大讲堂若干问题探讨[J].教学研究,2012,(5):7-9.
[4]孙超平. 体验式MBA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班级大讲堂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52-62.
[5]孙超平,刘翠,赵惠芳. MBA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58-162.
(责任编辑谢媛媛)
Study of the Path of MBA Knowledge Sharing via Trinity Communication of “Knowledge-Thought-Act”
SUN Chao-ping1a,1b,2,ZHOU Tao1a,ZHANG Chang-hua2,SHANG Guang-hai1a,1b
(1a.School of Management; 1b.Research Center for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2.Anhui Institut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fei 230052, China)
Abstract:Communication is indispensable in an open and pluralistic world. In teaching practice, MBA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communication atmosphere by considering their broad horizon and rich experience. This paper explores MBA knowledge sharing paths systematically with knowledge as the basis, thought as the soul and act as the means according to the MBA-Sharing by Communicating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SCP) model.
Key words:MBA teaching; communication; GPDR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15)01-0136-05
作者简介:孙超平(1973-), 男,安徽怀宁人,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179);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工商管理学科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3sjjd067);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J201322);201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4CXCY409)
收稿日期: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