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科普了吗?
拿蚊香和香烟相比的做法原本不是空穴来风。不过两种混合物的毒性剂量计算得多么精密,方能得出“一盘蚊香等于6包香烟”的数据?这种比较到底正不正确,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蚊香所含各种物质吧。
除虫菊酯:这是蚊香中真正有效的灭蚊成分,对人类毒性不高,也没有致癌致畸效应。不过,整个蚊香的质量中,只有不到1%是除虫菊酯(在不同产品里的含量会有差异),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剩下那占99%多的辅料所产生的燃烧产物。
多环芳烃是蚊香、香烟的闷烧过程都会有的产物。它们中有一些具有强致癌性,是一类被严格控制的空气污染物。研究证实,1克蚊香和1克烟丝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产量是持平的。一盘蚊香约15克,在这个污染指标方面可以类比于点了15支烟了。
甲醛,通常潜伏在装修涂料粘合剂中,对人的粘膜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有致癌性。有文献显示一盘蚊香释放的甲醛量相当于点51支香烟。
一氧化碳作为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它可以抢占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阻止氧气与之结合;苯系物苯、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等,这些物质也对呼吸道有刺激,有一定致癌性;PM2.5,蚊香燃烧释放的大气颗粒物主要集中在细颗粒部分,而这部分恰恰是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
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点燃蚊香的确对室内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不过简单粗暴的将一盘香与6包烟作比较并不科学。(原创:白鸟整理自果壳网)
英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新开发的一种计算程序可根据一定数量的点“赞”数据,“算”出点“赞”人的性格特征。社交网站“脸谱”上的8.6万多名志愿者完成了一份性格测试问卷,一些志愿者还邀请了亲朋好友来填写问卷,评估志愿者的性格。研究人员发现,电脑程序“算”出的受试者性格大多比其亲朋好友的判断更为准确。
比如,电脑仅需分析10个“赞”,便能比受试者的同事更准确地测出其性格;通过分析70个“赞”,电脑就能超过其朋友或室友;140个“赞”便超过其家人,如父母或兄弟姐妹;300个“赞”则能“击败”其伴侣。如果利用其他社交媒体的“数字足迹”开发出类似电脑程序,如微信用户的订阅号、网页浏览记录、网络搜索记录和购买记录等,电脑判断的准确程度可能,会更高。
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唱歌跑调——五音不全很难为情。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证实,唱歌找不着调其实也是一种病,这种病可以称之为“失歌症”。
五音不全患者不仅仅唱歌跑调严重,严重的还有许多其他问题。如有位男性患者说话声调只有“一声和二声”,没有“三声、四声”,所以他讲话的声音听起来阴阳怪气,让人感觉非常别扭。研究还证实,五音不全患者的一大突出表现是,听不出别人说话的弦外之音。当别人说话用“变调”来改变语言的意思时,他们无法辨别其中暗含的生气或讽刺等意思,所以会产生沟通障碍。
那么五音不全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其实,五音不全并不是这些人发音有问题,而是他们的听力不全,无法分辨出不同的节拍、音高相近的音符和韵律造成的,就像色弱患者无法分清相近的颜色一样。不过这些人的发音器官一般并无异常,言语交流也没有问题,之所以个别人说话没有“三声、四声”,那也是因听力问题造成的,跟发音器官没有关系,这与有些人哑是因为耳聋造成的类似。而之所以这些人的听力有问题,根本原因是这些人大脑右半球颞叶前部发生了病变,一些严重患者甚至会全部丧失认知音符、歌唱、演奏以及欣赏乐曲的能力。
实验证明,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系统中,产生了攻击自身细胞的抗体。
有科学家用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大鼠做实验,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不过直到上世纪90年代,科学界才确认了这种被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的蛋白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蛋白质其实和出生时的样子不同,它们的一些原子被删除了。别小看这几个原子,它让蛋白质的电荷发生了变化,在额外的电力的作用下,整个蛋白质会发生改变,甚至还会散架,并且有可能和其他蛋白发生异常的反应,由正常的身体成分变成了需要被身体清除的目标。
在正常人体内,这一过程只有在身体需要杀死那些必须要杀死的细胞(比如被感染的细胞或癌症细胞)时才会发生,也不会过度激活免疫系统。但是,一些基因变化却会让整套系统失控。生物学家通过各种办法找到了一系列有可能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因变异。它们有的可以删除更多蛋白质的原子;有的可以让免疫细胞更有效地接触到这些蛋白,产生免疫反应;有的则可以加强抗体的生产线,让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攻击变得更加强烈。当一个人携带了这些基因变异后,就很有可能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所以,总体来说,遗传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大病因。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温度和湿度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但人们总会产生低温和潮湿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感觉。为什么低气压会让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更严重?
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外部气压可以在皮肤上形成压力,“摁住”肿胀的关节。气压降低往往意味着肿胀会变得更严重,并让神经感受的疼痛更强烈。而且,关节膨大以后,会有更多的免疫细胞涌进来,释放炎症分子。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控制关节疼痛的神经在低气压下会变得更加活跃。不过这并不代表低压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甚至不意味低压让类风湿性关节炎恶化。还有一些医生认为,温度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间接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冬天,人们的活动会减少,还经常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久坐后的关节会变得更加僵硬,有时候疼痛感也会更强。
所以,和外部环境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罪魁祸首还是身体自己。可能出乎古代那些融会贯通的医学哲学大师们的预料,无论风还是湿,对人体的影响都抵不过免疫系统的倒戈一击。(原创:拟南芥)
我国每年大概有250万人因用药错误或者药物不良反应生病住院,其中有高达20万人死于用药不当或者用药错误。实际上,多数用药问题并不是药物本身质量不过关,而是由于选择或者使用不当造成的。
首先要知道“顿服”不是顿顿服。在处方上,“顿服”可能是最容易让人困惑的一个词,它真正的意思是指将所有(或一段时间内,比如一天)的药量一次性服下,与一日三餐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把顿服理解成一天服三顿,那么就要造成药物过量了。
其次,感冒药不能混着吃。大部分西药感冒药的基本成分都是相同的,因此如果同时吃了多种就容易导致药物过量,而其中的退烧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在过量时可造成肝脏损伤。一些中成药感冒药(如VC银翘片、感冒灵颗粒)中也添加了对乙酰氨基酚,需要格外注意。
拉肚子,也是常见病,但医生提醒,别急着吃抗生素。很多常见类型的腹泻(例如轮状病毒感染)不需要吃抗生素来治疗,相比之下,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更加重要。即使需要抗生素,如何选择药物也应该由医生检查之后来决定。抗生素属于处方药,即使家里有之前吃剩的存货,也不要自行服用。不恰当的用药不仅无助于缓解疾病,也会加剧耐药问题。
总之,吃药,很多时候不能“见好就收”。
很多人在吃过药后没那么难受了就会觉得可以不再吃药了。如果单纯只是缓解症状的药物,停掉是没问题的,但是很多药物还需要坚持按疗程吃完才行。抗菌药物吃够时间才能保证感染完全治好,很多慢性病也只有持续用药才能保证病情平稳控制。如果这类药物不能按疗程服用,疾病就会有复发的危险。(整理自健康朝九晚五)
适当的添加剂使用能够提高冰淇淋的品质和抗融性,但对于生产者来说,它们也不是多多益善。不过,冰淇淋里的添加剂安全吗?其实,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以乳化剂为例,国际上通用的乳化剂大概有70种左右,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WH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食品乳化剂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这些乳化剂大多很安全,绝大部分甚至都不需要对每日容许摄入量(ADI)进行限制,合理地使用它们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总的来说,雪糕是否容易化确实和添加剂有些关系,但不易融化并不代表其中加入了过量的添加剂。为了满足生产工艺和消费者的需求,雪糕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加入一系列食品添加剂,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这些成分是足够安全的。
几年前,日本一家名为“海藻食品研究所”的公司就推出了一种在常温下可以保持1小时不融化的冰淇淋。这款冰淇淋的特别之处其实只是添加了一种比较少用的食品成分——豆渣。研究人员发现,加入豆渣的牛奶冰淇淋比一般的冰淇淋更加难以融化。现在,这样的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就有贩售,如果感兴趣,可以去尝一尝。(整理自《东方早报》)
最近的一则新闻,在加油站,当一个身穿化纤衣服的女子靠近油枪时,突然蹿起来了很大的火花。因穿化纤衣服加油,身上静电引燃油气,致全身50%被烧伤!
为何化纤衣物会引发火灾?化纤是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总称。人造纤维包括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等,其性能与棉纱相似。合成纤维包括涤纶、腈纶、棉纶、维纶等。因为加油站里的汽油容易挥发,空气里有大量的易燃易爆气体,而化纤的衣服比较容易起静电,我们冬天脱衣服的时候就经常能看到因为静电引起的电火花,这些电火花有可能引燃易燃易爆气体,从而引起火灾。
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提醒车主要注意不能梳头、不能戴非棉手套、不能穿脱衣服。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静电。特别是在人体皮肤干燥时易产生静电,车主应该格外留心。在加油时,车主首先要确保关闭汽车发动机,提起油枪时要在油箱口轻碰一下释放静电,油枪要尽量深入油箱口,以免产生油气,加完油要稍等片刻再将油枪抽出。
一旦衣服着火怎么办?当身上套着几件衣服时,火一下是烧不到皮肤的。应将着火的外衣迅速脱下来。有纽扣的衣服可用双手抓住左右衣襟猛力撕扯将衣服脱下,不能像平时那样一个一个地解纽扣,因为时间来不及。身上如果穿的是单衣,应迅速趴在地上;背后衣服着火时,应躺在地上;衣服前后都着火时,则应在地上来回滚动,利用身体隔绝空气,覆盖火焰,窒息灭火。但在地上滚动的速度不能快,否则火不容易压灭。(整理自果脯网)
3D电影问世以来给了不少影迷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不少影迷到电影院都会首选欧美大片、3D效果的影片。但是,有专家提出3D电影虽然在视觉上给了不少影迷视觉冲击,但是对于儿童,观看3D电影对视力影响很大。
3D电影的画面移动速度快,影像不断变化。孩子的视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看3D电影很容易导致视觉疲劳,诱发假性近视,影响眼球正常发育。而且未经彻底消毒的3D眼镜还可能传染眼疾,比如红眼病、眼肿、眼部瘙痒等,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眼睛的视力健康或后续并发症。
一般3D电影光线昏暗,银幕亮度不够,人影不断晃动,多少对人的视力有影响。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本身视力就存在斜视弱视等问题的患儿,最好不要去看3D电影。
在观看3D电影时,长时间处在灯光较暗环境中,瞳孔会扩大,使周边虹膜堆积,房角变的更窄,影响房水循环,导致眼压升高,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另外电影画面场景惊险刺激,可兴奋人体自主神经系统,也可以使瞳孔散大,可以引起青光眼发作。
儿童在6岁前,视力发育还不完全,而在观看3D影像时,眼睛睫状肌会随着忽远忽近的镜头而一张一弛地调整,这样就可能造成儿童斜视、弱视以及其他视力问题。
所以,尽量不要带孩子密集观看3D电影。而观影前,可用消毒湿纸巾擦拭镜片,同时给孩子擦擦手和脸。观影时,孩子尽量不要坐在靠前的位置。
(整理自果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