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盐池地理分布考

2015-02-18 06:45
盐业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图志盐池西夏

任 长 幸



西夏盐池地理分布考

任 长 幸

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构造,盐业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有的盐池在西汉就已经开发利用,历经千年而不衰,有的至今还在开发。丰富的盐业资源,不仅保障了百姓生活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西夏政权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财政支撑。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对西夏时期分布在陕、甘、宁的夏州、灵州、盐州、西安州、会州、甘州、肃州、沙州及银州等地的盐池进行了考证。

西夏盐池;地理分布;盐业

关于西夏盐业,学者已有涉及。如李蔚《简明西夏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李范文《西夏通史》(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史金波《西夏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和吴天墀《西夏史稿》(商务印书馆,2010年)等著作,因都是通史性质的,故对西夏盐业的论述较少深入。

相关论文中,涉及西夏盐池分布的有:赵斌的《试论西夏盐业资源及其地理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4期)和吉成名的《西夏食盐产地研究》(《盐业史研究》2006年第1期),都是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对西夏时期的盐池进行了罗列。赵斌、张睿丽在《西夏盐政述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中,对西夏时期的盐池分布和盐政进行了论述。上述研究对盐池的具体位置未能进行翔实考证。笔者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西夏时期陕、甘、宁地区的盐池地理区位作一考察,以期对今天西北区域盐业资源开发有所裨益,希望业界专家学者予以斧正!

西夏,奋数世之余烈,“涉五代至宋,世有其地。至李继迁始大,据夏、绥、银、宥、静五州,缘境七镇,其东西二十五驿,南北十余驿”①。又经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扩张,极盛时,其疆域占地两万余里,大概包括今天的宁夏全部、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区域。

西夏境内,盐业资源丰富,其中尤以乌池和白池所产青白盐质优价廉,最负盛名,是西夏的经济支柱。很多盐池是在汉、唐、五代的基础之上继续进行经营管理,有的盐池一直延用至今。

一、陕西境内盐池地理分布

唐朝在平定黄巢起义之后,僖宗中和元年(881),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以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事”。中和二年,拓跋思恭再被授予“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②。党项拓跋氏正是以夏州为根据地,乘唐末之乱,藉唐朝统治者之手,割据夏、绥、银、宥等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唐末藩镇之一,逐步建立起“虽未称国而王其土”①的夏州政权。夏、绥、银、宥等州的具体范围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北部。在这个区域,盐湖众多,早在汉代,便有了食盐开发的记载。西夏建立割据政权后,这里依然是当时最重要的盐产地之一,重要的盐池有胡洛盐池、乌池、白池、瓦窑池、细项池、龟兹盐池等。

(一)夏州

夏州,即今陕西靖边县红墩乡白城子村古城遗址,治所在统万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设夏州。隋大业元年(605)改夏州为朔方郡。唐贞观二年(628)复设夏州,建都督府。僖宗中和元年,因讨黄巢有功,唐僖宗授拓跋思恭夏州节度使。第二年,唐再赐夏州节度号为“定难军节度”②。宋真宗咸平元年(998),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及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史。至此,夏州为西夏所辖,直至西夏灭亡。

夏州境内的盐池,“城西南有二盐池,大而青白。青者名曰青盐,一名戎盐,入药分也”③。据《魏土地记》载:“其盐大而青白,名曰青盐,又名戎盐,入药分。……池去平城宫(今大同)千二百里,在新秦之中。”其位置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部的库布齐沙漠之中,即河套以南地区。这里所产的“戎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胡洛盐池,位于夏州长泽县(即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古城)。“胡洛盐池,在县北五十里,周回三十里。亦谓之独乐池,声相近也。”④“(长泽县)本隶夏州,贞观七年置长州,十三年州废,隶夏州,元和十五年来属。有胡洛盐池。”⑤胡洛盐池,又名独乐盐池,即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杭锦旗盐场附近盐海子,亦称巴彦乌素盐海,或称哈日芒仍淖尔。

(二)盐州

盐州,即今陕西定边县西南。唐武德元年(618)设盐州,天宝元年(742)改武原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盐州。宋太宗至道初年(995—997),盐州并入西夏。

盐州境内的盐池分布在五原县和白池县,五原县的治所在今陕西定边县西,白池县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唐有盐池十八,……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窑池、细项池,……皆输米以代盐。”⑥“以其地有盐,遂以城之,即开皇九年置盐池也,唐贞观二年,改置兴宁县。至景龙二年又改为白池县,取盐白池为称。又水名白池、乌池。”⑦盐州“盐池四所,一乌池,二白池,三细项池,四瓦窑池。乌、白二池出盐,今度支收粜,其瓦窑池、细项池并废”⑧。《新唐书》亦载:“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窑池、细项池。”⑨“地居沙卤,无果木,不植桑麻。惟有盐池,百姓采漉以为业。……盐池四所,乌池、白池出盐,唐增收其利,其瓦窑池、细项池并废。”⑩从上述唐宋史料可以看出,至迟到唐代后期,瓦窑池、细项池两处盐池均已废弃,而乌池、白池则历唐、五代、元、明、清,一直延用至今。青白盐味美质优,最负盛名,为群众所喜食。在唐宪宗“元和五年(810)正月,度支奏:鄜州、邠州、泾原诸将士请同当处百姓例,食乌、白两池盐”①。

乌池,即今陕西定边县的苟池。乌池盐业开发始自西魏,唐代专设榷税使1员、推官1员、巡官2员、胥吏130人、池户440人。其中,榷税使专职征税;推官专司法,处理盐业案件;巡官则负责查处私盐。自宋太宗至道初年(995—997),盐州并入西夏,盐湖尽归西夏所有,进行大量开采。西夏设盐铁使一职,专司盐务。因其盐色泛青,亦称青盐。白池,位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二道川乡以西10公里处,当地人称北大池。“白池县故城,城址位于北大池盐湖南岸1.5公里处,大多被流沙掩埋,但轮廓可辨。平面呈方形,边长约260米,墙以黄土夯筑,东墙开一门。城四隅有角台。城内地面散落大量黑、灰色陶片,建筑材料和少许唐宋钱币。”②因其盐色泛白,故称白池。唐代始设榷税使,以专其利,历五代,西夏时仍进行大量开采。“青白盐出乌、白两池,西羌擅其利。”③由于西夏农业不发达,当地党项族、汉族居民多以贩盐为业,以换取关中、陇东地区的谷麦。而瓦窑池、细项池由于记载不详,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

(三)银州

银州,即今陕西横山县境。秦时属上地郡,汉时属西河郡。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分置银州,因谷为名。隋大业二年(606)废州,属雕阴郡。贞观二年(628)重置银州。天宝元年(742)为银州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银州。五代改郡属夏州。太平兴国七年(982),李继捧率族落首领270余人,纳夏(今靖边境内)、绥(今绥德、清涧、吴堡、子洲境内)、银(今米脂、佳县境内)、宥(今鄂托克前旗境内)四州地降宋。元丰四年(1081),银州为西夏所据。崇宁五年(1106),改银州为银州城,其遗址在陕西横山县党岔乡北庄村。咸平六年(1003),宋夏议合,将银州割与李继迁。

《汉书·地理志》载:“上郡,户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三,口六十万六千六百五十八。县二十三:肤施,独乐,阳周,木禾,平都,浅水,京室,洛都,白土,襄洛,原斗,漆垣,奢延,雕阴,推邪,桢林,高望,雕阴道,龟兹属国都尉治。有盐官。应曰:‘音丘慈’。”④《后汉书》卷八十七亦记:“(东汉顺帝四年)尚书仆射虞诩上疏曰:雍州⑤之域,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又有龟兹盐池,以为民利。”⑥因为设有盐官,故知龟兹县必生产盐。实地考察榆林市榆阳区北面,并未发现盐池,而米脂县城北20公里、无定河北,当地百姓所称的盐湾,则盛产食盐,应是龟兹盐池所在⑦。

二、甘肃境内盐池地理分布

西夏极盛时,其疆域占地两万余里,其中便包括整个河西走廊,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河西走廊作为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要道,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同时,河西走廊又是一个具有鲜明历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是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是黄河文明与大漠文明的融合地带。在这片广大区域里,多民族聚集、融合,其文化具有鲜明的多元性、综合性的特征。遍布河西走廊的盐业资源,无疑对其文化的融合、多元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这一狭长地带,盐池众多,会、甘、肃、沙等州都有盐池分布,如河池盐池、张掖盐池、福禄盐池和敦煌盐池等。

(一)会州

会州,今甘肃靖远县。西魏设会州,唐武德二年(619)讨平李轨后,复设西会州。贞观八年(634)以其仓储殷实,故改为粟州。乾元元年(758)复称会州。唐朝末年为吐蕃所占。宋初复置会州。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并入西夏。宋靖康二年(西夏崇宗乾顺正德元年,即1127年)为金所陷。西夏仁宗仁孝乾祐十四年(1183),西夏收复会州。会州有河池盐池,“河池,西去州一百二十里”。而会州“州境东西五百一十里,南北三百三十里”①。河池具体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宁夏中卫市海原县西安镇西北盐池村,近代食盐枯竭,当地群众俗称干盐池。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其地春夏因雨水生盐,雨多盐少,雨少盐多,远望似河,故名河池。”②河池产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二)甘州

甘州,即甘肃张掖市。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赵破奴出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乃分武威、酒泉地设张掖郡。断匈奴之右臂,自张其掖,因以为名。公元397年北凉以此为都,北魏平定后凉设张掖军,西魏废帝元年(552)改军置甘州,因州东北四十五里有甘峻山为名,或因当地多甘草而得名。隋大业三年(607)罢州置张掖郡。唐武德二年讨平李轨改置甘州。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甘州并入西夏。“1035年,西夏以甘州为镇夷军,设宣化府,以山丹为甘肃军。……以后甘州属西夏,事无可考。”③《元和郡县图志》载:“盐池,在(张掖)县北九百三十里。”④《新唐书》:“张掖,北九百里有盐池。”⑤《甘州府志校注》载:“青盐、红盐并出山丹口外虏中。”⑥张掖盐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其盐洁白甘美,随月亏盈,周回一百步。”⑦到北宋时,“盐池周百步许,多少随人力以自增减”⑧。可见,张掖盐池从唐到宋,其生产规模并未减少。甘州并入西夏后,无疑成为西夏又一重要盐池。

(三)肃州

肃州,今甘肃酒泉市。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意在隔绝胡与羌通之路。因其城下有泉,其味若酒,故名之。隋文帝仁寿二年(602)置肃州。宋仁宗景祐三年(西夏广运三年,即1036年)并入西夏,设肃州工院、肃州转运司。“酒泉,本福禄,唐初更名。福禄,东北八十里有盐池。”①据《元和郡县图志》载,肃州有二处盐池,“(福禄)县东北八十里,周回百姓仰给焉”②。其位置在今张掖市高台县盐池乡弱水河西,至今这里仍是重要的盐硝矿区。另一产盐地在独登山,“独登山,在(玉门)县北十里,其山出盐,鲜白甘美,有异常盐,取充贡献”③。《太平环寰记》亦有记载:“独登山,岩石之间出古盐,其味尤美于海盐也。”④据清代官修地方志《钦定皇舆西域图志》载:“独登在玉门县北,距城十里,逾赤金湖而至。”⑤其具体位置在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赤金峡东北。

(四)沙州

沙州,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置敦煌郡。前凉张骏置沙州,盖因鸣沙山而得名。隋大业三年(607)罢州置敦煌郡。武德二年(619)置瓜州,武德五年改为沙州。建中二年(781)为吐蕃所据。五代为回鹘所据。广运三年(1036)为西夏所据,仍为沙州。“盐池,在(敦煌)县东四十七里,池中盐常自生,百姓仰给焉。”⑥

三、宁夏境内盐池地理分布

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共设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和警州。北宋宁夏地区隶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为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小片区域。自此宁夏成为西夏统治的腹心之地,设有灵、西安、定、韦和雄州。宁夏地区自古便以盛产“大夏之香盐”而闻名,为数众多的盐池,经历代开发而不衰。作为西夏重要的食盐产区之一,主要分布着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红桃池、回乐池、弘静池等盐池。

(一)灵州

灵州,今宁夏灵武市,治所在回乐县城,即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村西。宋开宝二年(969),废节度使,改灵州,治回乐、温池、鸣沙、灵武、弘静、怀远六县。咸平五年(1002),李继迁陷灵州,设西平府为临时都城。1038年元昊称帝,建都兴庆府后,仍为灵州。温池县即在今天的宁夏盐池县西南的老盐池堡。

“灵州有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红桃池、回乐池、弘静池等盐池。”⑦据《太平寰宇记》载:“温泉盐池,在(回乐)县南四十里,周回三十一里,出盐。”⑧温泉盐池,位于宁夏盐池县惠安堡镇西的惠安堡盐湖。惠安堡盐湖的开发,始见于西汉。据《汉书·地理志》载:“安定郡(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市)……三水,属国都尉汉,有盐官,莽曰广延亭。”⑨王莽将三水县改为“广延亭”,延与“盐”同音,“广延”之名,即是“广盐”之义,彰显着对食盐产销的乐观期许。这里提到的三水,是西汉时安定郡的属县,县城在今天的宁夏同心县下马关乡红城水村。“属国都尉”为政府专设,负责管理内附匈奴的相关事宜。还设“盐官”,负责监管食盐的开采。三水县的盐湖,据《水经注》载:“水东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本属国都尉治,王莽之广延亭也。西南去安定郡三百四十里。……县东有温泉,温泉东有盐池。故《地理志》曰:‘县有盐官’。今于城之东北有故城,城北有三泉,疑即县之盐官也。”①唐代专设榷税使1员、推官2员、巡官2员、胥吏39人、防池官健及池户165户。郦道元所提到的“水”,即高平川水,发源于今天的固原县南部开城附近,流经固原、海原、同心,在中宁泉眼山注入黄河的支流清水河。“山”即为今天同心县韦州镇的大罗山。温泉即是太阳山开发区的巴庄温泉。从郦道元的记载看,今天惠安堡镇西北的“三泉”,就是自西汉一直延续开采的温泉盐湖;汉朝的“盐官”,就设在盐湖的南面。西汉管理盐务的“故城”,到500多年后郦道元著《水经注》时作了详实记录。而郦道元的考证,直至1300多年后的清朝末年,仍与当地实际情况完全相符:清代西北驿道,从红城水至固原(西汉时安定郡),同为170公里,而惠安堡西北的盐湖,仍为南北中三大盐湖,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清道光年间,惠安堡“盐池”产量达到最高峰,年产食盐700余万斤。清末,由于过度开采,惠安堡“盐池”储量明显下降,至民国期间,产量锐减。1959年国营惠安堡盐场成立,将周边的盐井、盐田悉数收归盐场统一管理,当时有工人84人。2000年底,国营惠安堡盐场宣告破产,当地2000多年的产盐历史就此终结②。

红桃池,盐如其名,据《元和郡县图志》载:“红桃盐池,盐色似桃花,在(怀远)县西三百二十里。”③唐代灵州怀远县,即今宁夏银川市。隋开皇三年(583)置怀远县,属灵州。隋大业三年(607)属灵武郡(今宁夏灵武市)。唐武德元年(618),怀远县隶属灵州。唐高宗仪凤二年(677),怀远县城毁于黄河泛滥,遂迁至今天的银川市区。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6),改怀远县为镇。西夏攻占怀远后,1020年,李德明将都城迁到怀远镇,改名为兴州。1033年,元昊升兴州为府,改名兴庆。1038年,元昊称帝,都兴庆府。银川市往西320里,位于现在的内蒙古阿拉善盟东部阿拉善左旗境内,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的贺兰山与巴彦乌拉山之间的吉兰泰盐湖。“武平盐池,在(怀远)县西北一十二里。”④在今天银川兴庆区西北12里处的西湖。弘静池在今天银川市永宁县望远镇。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因记载不详,其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

(二)西安州

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西安镇西安州古城西。宋夏之间围绕着西安州进行了多次战役。北宋初年,西安州属会州。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并入西夏,建城于天都山(在西安州东南,即今之南华山、西华山)下。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李元昊在此建南牟会城,大造宫室以居。宋神宗元丰四年(西夏惠宗秉常大安七年,即1081年),宋将李宪破城,宫室尽毁。西夏于次年攻占,太后梁氏下令重建,并于南牟会城建立七堡,加强防卫。宋哲宗元符二年(西夏崇宗乾顺贞观元年,即1099年),宋收复南牟会城。在此改设西安州,建南牟新城,设驿站,建裕边仓。宋钦宗靖康元年(西夏崇宗元德八年,即1126年),西安州再为西夏所据。宋绍兴十六年(西夏仁宗仁孝人庆三年,即1146年),依西夏所请,金将西安州赐于西夏。

“西安州有池产颗盐,周回三十里,四旁皆山,上列劲兵屯守。……自熙、河、兰、鄯以西,仰给于此。”⑤

由于西夏原始资料的缺失,以上是依据汉文史料对西夏时期分布在陕、甘、宁地区的盐池进行的考证。需要指出的是,西夏时期修订的《天盛律令·库局分转派门》所记载的盐池、□池、文池、萨罗池、红池、贺兰池、杂金池、大井集苇灰岬池、丑堡池、鹿□池、中由角、西家池、坎奴池、乙姑池等盐池①,都是西夏时期最为重要的盐池,因是译自西夏文献,其具体位置的考证,只能寄希望于新的史料的出现。

西夏境内,盐池星罗棋布。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食盐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西夏还将大量余盐用于对外贸易牟利,尤其与宋边民进行私相贸易,以换取谷麦。西夏所产之盐,尤其青白盐,以其质优味美价廉,久负盛名,为群众所喜食,也是向宋、辽进奉的贡品。西夏通过盐业开采和贸易,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解决了群众的生计,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其政权的建立、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当然,也增加了西夏对外战争的实力。可以说,盐业是西夏当之无愧的经济命脉,是宋夏争夺的核心,博弈的焦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宋针对盐业大打贸易战,频繁采用禁盐手段,以图削弱西夏的经济实力,迫其就范,臣服于宋朝。所以说,盐业在宋夏关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考释西夏盐业资源的地理分布,对于研究西夏社会的经济发展、宋夏关系、中国盐业发展史,乃至于今天西北地区盐业资源的开发、生产,都是大有裨益的。

(责任编辑:周 聪)

Textual Study on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alt Pond in Western Xia Regime

Ren Changxing

The northwest region, because of its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geographical structure, rich salt resource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 long history. Some salt pond,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tilized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salt resource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Xia regime. Combining with the related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article researches on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alt ponds in Shanxi, Gansu and Ningxia.

salt ponds in Western Xia regi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salt industry

A

1003—9864(2015)01—0016—07

K246.3

任长幸(1978-),男,宁夏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 脱脱.辽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国外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1523.

②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党项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6218.

① 脱脱.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995.

②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六十四·方镇表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1788.

③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1.

④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2.

⑤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三十七·地理志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975.

⑥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77.

⑦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2000:64.

⑧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99.

⑨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三十七·地理志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5:973.

⑩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2000:64.

① 刘昫.旧唐书:卷四十九·食货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5:2107.

② 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308.

③ 脱脱.宋史:卷一百八十一·食货志下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7:4419.

④ 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1617.

⑤ 中国古九州之一,史料载,其名来自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的雍山、雍水。 雍州,一般是指现在陕西省中部北部、甘肃省、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广大区域。

⑥ 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65.

⑦ 对龟兹的地理位置,目前学术界一直有争议。有学者依《陕西通志》:“西河即帝原水,一名榆溪,在城北十里。帝原水西北出龟兹县,东南流,又东南注奢延水。龟兹故城在县北。……榆林卫本汉上郡,龟兹县地北,至边墙十里。”和《榆林市志》记载:汉武帝刘彻当政的时候,西域龟兹国降汉内附,汉朝将内迁的龟兹部族安置在榆林城北10公里的今牛家梁古城滩一带,设立龟兹属国(相当于郡)治所,并派专门的官员——属国都尉监管。据此认为,龟兹县就在今榆林市榆阳区的牛家梁古城滩一带。笔者以为,《汉书》《后汉书》在对龟兹的记载中都提到了龟兹附近有盐池,依据盐池这一线索来确定龟兹的地理位置更为妥当。而榆林市榆阳区并无盐池,据此,龟兹当位于米脂县。

①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97.

②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98.

③ 钟赓起.甘州府志校注:卷一·世纪上[M].张志纯,郭兴圣,何成才,校注.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28.

④⑦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22.

⑤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45.

⑥ 钟赓起.甘州府志校注:卷一·世纪上[M].张志纯,郭兴圣,何成才,校注.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197.

⑧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24.

①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46.

②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24.

③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25.

④⑧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0:1025.

⑤ 刘统勋.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十八[M].石印本,1893(光绪十九年):287.

⑥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26.

⑦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1377.

⑨ 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3:1615.

① 郦道元.水经注校证:卷二·河水[M].陈桥驿,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13:52.

② 吴忠沿边行:“盐池”寻踪[N].吴忠日报,2012-06-11.

③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94.

④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关内道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96.

⑤ 方勺.泊宅编: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3:15.

① 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二十·罪则不同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35.

猜你喜欢
图志盐池西夏
硝板上的文明——漫谈千年运城盐池科技史
新型均布式化盐装置在化盐池中的应用
图志
盐池湾野生白唇鹿种群的发展趋势调查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盐池”初探
西夏“上服”考
试述西夏军抄
再考西夏的马
西夏人眼中成吉思汗在西夏的最后一战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