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民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南京210023)
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源于组织社会学和组织心理学的管家理论得到迅速发展,管家理论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代理理论的企业经理人行为倾向假设,认为经理人不是简单的自利经济主体,而是可以信赖的企业管家,其行为主要受社会动机和成就动机驱动,追求自我实现,倾向于为集体服务,会像管家一样管理好委托人的财产。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假设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代理理论的不足,也为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制度安排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1]。
组织心理所有权是近年来研究企业成员工作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崭新视角。按照心理所有权理论,当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心理所有权时会催生出对组织的积极情感,并把组织作为自我的延伸,从而激发成员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推进组织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组织心理所有权与企业成员的管家行为高度关联。本文将组织心理所有权引入企业主支持与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关系的讨论中,构建“企业主支持感知→组织心理所有权→管家行为倾向”作用机制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来论证企业主对经理人支持能够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传导机制促发经理人的管家行为。
1988年,美国学者Kottke等在组织支持感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下属感知的上司支持感概念[2],用来描述下属对上司或主管重视他们的工作、贡献和关心他们利益程度的总体感觉。当下属拥有较高的上司支持感时,下属相信上司信任自己,重视自己的工作和贡献,并关心自己的未来和利益。而且由于在下属的心目中上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组织,特别是当上司的行为模式接近于组织的要求时,更会被认为是组织的化身,下属与上司的关系也就泛化为下属与组织的关系,下属会将上司支持视为组织的支持,基于社会交换中的互惠原则,下属往往会把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管家行为回馈上司支持。一般说来,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权是激发下属工作责任感和管家行为的内在动因。在家族企业组织中,最重要的下属-上司关系当属经理人与企业主的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主支持感知将提高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即经理人感知企业主支持越多,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就越明显。
假设1a:企业主关系支持感知将提高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即经理人感知企业主关系支持越多,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就越明显。
假设1b:企业主情景支持感知将提高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即经理人感知企业主背景支持越多,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就越明显。
假设1c:企业主激励支持感知将提高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即经理人感知的企业主激励支持越多,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就越明显。
心理所有权由法律所有权衍生而来,是指人们对目标物(物质的或非物质形态的)心理上的占有感[3]。在组织中,组织成员心理所有权的目标物可以是组织本身或者是组织的某一组成部分,如工作场所、团队或工作技能等,对经理人而言,则指的是经理人把整个企业组织作为目标物的占有感和心理联系,即所谓的组织心理所有权。一旦组织成员在组织中体验到了“家”的归属感、获得了控制组织或相关事件发生的胜任感和以拥有物(组织)为中介实现了自我概念的延伸,改善和保护心理所有权目标物(组织)的责任感就会被激发。组织成员便会通过管家行为等利组织自主行为维护组织、提升组织的福祉和效能。Wagner等(2003)研究则发现,比较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工作投入以及自我效能感等概念,心理所有权更能有效地预测个体的态度和行为[4]。因此最近十几年,心理所有权迅速并持续成为预测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2:心理所有权将提升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即经理人的组织心理所有权感程度越高,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越明显。
一般认为下属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和自我效能感是上司支持感知影响下属管家行为的重要中介因素。而按照Pierce等(2001)提出的心理所有权理论,下属对组织的情感承诺、自我效能感等都可以归为组织心理所有权范畴[5]。因此,比较而言,组织心理所有权概念更能准确全面地在上司支持感知与下属管家行为间扮演中介角色,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3:组织心理所有权在企业主支持感知与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间起中介作用,即企业主支持感知是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
假设3a:组织心理所有权在企业主关系支持感知与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间起中介作用,即企业主关系支持感知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来影响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
假设3b:组织心理所有权在企业主情景支持感知与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间起中介作用,即企业主情景支持感知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来影响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
假设3c:组织心理所有权在企业主激励支持感知与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间起中介作用,即企业主激励支持感知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来影响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江苏吴江、昆山、太仓、张家港和浙江嘉兴这五个长三角家族企业比较发达的县市各选取8~15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企业经理人为主要被试,企业经理人界定为企业的中层及以上的管理者但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多数样本企业的经理人不止1人。调查工作主要由经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共发出纸质问卷506份,收回350份,收回率接近70%,剔除部分填写明显呈规律性或存在缺省值太多的问卷,最后取得25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72.9%。
本研究使用的测量问卷主要源于公开出版的国外研究文献,我们首先对外文测量条目进行认真翻译和讨论,其次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和小样本预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个别条目作了修改或删除。最后用于调查的正式问卷统一采用Likert七点量表(1表示强力不赞同;7表示强力赞同)。
(1)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使用Davis(2010)编制的管家行为倾向测量量表[6],该量表共三个条目,如:“有服务组织利益优先于服务自己利益的意愿”等,为了提高问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本研究从经理人自身感知(自评问卷)和企业主感知(他评问卷)两方面来评价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最后通过加总平均得出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分值。该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818。
(2)企业主支持感知。在编制企业主支持感知量表时,本研究主要参考了Eisenberger等(2001)编制的组织支持感知量表[7],选取了原量表的部分条目,并将“组织”替换为“企业主”,并根据Hernandez(2007)的建议,增加了“在工作中企业主给于我充分的决策自主权”等3个激励性支持条目。最后形成关系支持感知、情景支持感知和激励支持感知三个企业主支持感知量表。三个量表的Cronbach α值分别为0.857、0.765和0.871。
(3)组织心理所有权。本研究主要参照了由Pierce等(1991,2004)编制并在心理所有权实证研究中广泛使用的7条目量表[3][8],删除其中的“对我来说很难把公司认为是我的”这一反向条目,最后问卷由“这是我的企业”等六个条目构成。得分越高说明经理人对企业拥有的组织心理所有权越高。量表的Cronbach α值为0.864。
本研究遵循Baron和Kenny(1986)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三步原则[9],首先验证自变量企业主支持感知是否对因变量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存在显著影响,其次,验证自变量企业主支持感知对经理人组织心理所有权这个中介变量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如果以上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则进入第三步,增加中介变量组织心理所有权作为控制变量,检查自变量企业主支持感知与因变量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之间的显著性关系是否下降,如果显著下降,则可以判定组织心理所有权起中介作用;如果显著下降且接近为零,则判定组织心理所有权起完全中介作用。
我们首先运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表1,我们发现企业主支持感知、组织心理所有权和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三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且显著,这说明相关分析结果符合理论假设,或者说,变量间可能存在理论假设的影响关系。
表2列出了以经理人的企业主支持感知、组织心理所有权为自变量,管家行为倾向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3列出了以企业主支持感知为自变量,组织心理所有权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2 企业主支持感知、组织心理所有权——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OLS回归结果
表3 企业主支持感知——经理人组织心理所有权OLS回归结果
从表2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结果看,企业主关系支持感知、情景支持感知和激励支持感知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8,0.25和0.39,均为正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企业主支持感知确实能够提升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假设1a、1b和1c得到证实。模型4考察了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的影响,回归结果(见表2模型4列)显示组织心理所有权一项的回归系数为0.23(P<0.001)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的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2得到检验。以下我们根据Baron和Kenny(1986)提出的因果步骤三步分析法重点检验组织心理所有权在企业主支持感知与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间的中介效应。首先根据已经检验的假设1,自变量企业主支持感知对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这一最终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次,从表3模型8、9和10回归结果看,自变量企业主支持感知对中介变量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说明组织心理所有权可能在企业主支持感知影响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最后,我们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中介变量组织心理所有权作为控制变量,形成了模型5、模型6和模型7,用来考察自变量企业主支持感知对因变量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影响的变化,回归结果发现,在增加了组织心理所有权控制变量后,中介变量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但企业主关系支持感知和激励支持感知的回归系数不再显著。这个结果表明,组织心理所有权在企业主关系支持感知和激励支持感知促进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在企业主情景支持感知与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本文利用江浙五县市58家家族企业255位经理人的调研资料,研究发现企业主的关系支持感知、背景支持感知和激励支持感知均有助于提升经理人的管家行为倾向。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企业主的关系支持感知、激励支持感知完全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这一中介变量作用于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而企业主情景支持感知则部分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作用于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本文研究结论是对原有经理人管家行为倾向先验论和环境影响论的突破与发展,也为打开人际互动因素对经理人管家行为选择影响机制的“黑箱”作了有益的探索。
[1]张辉华,凌文铨,方俐洛.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从对立到统一[J].管理现代化,2005,(2).
[2]Kottke J,Sharafinski C,Measuring Perceived Supervisory and Organization Support[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88,(48).
[3]Pierce J,Rubenfelcl S.Employee Ownership:A Conceptual Model of Process and Effects[J].Acaclcmy of Managcmcnt Revicw.1991(16).
[4]Wagner S,Parker C,Christiansen N.Employee That Think and Act Like Owners:Effects of Ownership Beliefs and Behaviors on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J],Personnel Psychology 2003,56(4).
[5]Pierce J,Kostova T.Toward A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on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2).
[6]Davis J,Allen M.Is Blood Thicker Water A Study of Stewardship Perceptions in Family 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J].Theory and Practice.2010,(34).
[7]Eisenberger R.Reciprocation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
[8]Pierce J.Work Environment Structure and Psychological Ownership: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ontrol[J].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4 144(5).
[9]Baron R,Kenny D.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1986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