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王香梅 (山西省原平市职业学校 253100)
推行化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教学要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符合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高中化学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科的特点作为基础,提倡新型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学习的过程当作指导学生学习的根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新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氯元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毒气战争的有关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和德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德国军队停止了战斗,法国官兵想从战壕里走出来修养生息,然而当他们走出战壕以后,只见一团黄绿色的烟雾朝着这边飘过来,瞬间士兵们感觉头晕眼花,喘不上气来。过了几分钟以后,法国官兵大批中毒晕倒,德国军队乘此机会乘胜追击……故事讲到这里,学生都感到特别吃惊,眼睛里充满了好奇,这时教师接着讲述,那飘过来的烟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士兵们都会感觉到难受甚至晕倒呢?这些疑问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他们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师借助这个机会给学生讲述氯元素的性质和特征,这样,学生对化学知识就会掌握得比较牢固。
巧妙的课前导入就好比是优美旋律的前奏,可以将人们引入到情境中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着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化学知识的神奇。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语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比较熟知的日常生活常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有明显的提升。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时,可以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实例子,也可以创设和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情境。比如,在教学《氯气》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案例,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自来水不可以直接养金鱼呢?在往鱼缸注水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一下自来水呢?”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历史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讲述国家大事引入所学内容,还可以借助社会热点作为课前导语。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基本的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化学实验,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化学的神奇。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随时体会到化学的神奇,比如钠可以在水中随意舞动。在教学“钠元素”这节内容的时候,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取出一小块钠,让学生先观察钠的表象,接着用小刀把钠割开,让学生观察钠里面的颜色,然而这样展示时间比较短,钠很快就会发生氧化反应。为了延长学生的观察时间,教师可以改进实验,将一块钠放入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再套入一只小一号的试管,然后用凡士林封住试管口,轻轻按压两支试管,钠会被压成薄片,此时可以让学生尽情观察钠的真实面目了。
教师一定要依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来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优化教学的程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教学《金属及其化学物》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以金属知识为学习的主线,通过各种各样的资源来对金属元素和化学物进行探究,让各个小组探索学习金属元素和化学物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各个小组通过本组的讨论探究将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制作成课件,在课上各个学习小组分别展示学习成果。如此,既使学生提前了解和掌握了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进行,又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综合素质。
[1]崔杭.浅谈高中化学互动与探究式教学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2]雷范军.自主学习与高中化学新课程[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5).
(责编 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