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

2015-02-14 19:03赵文
语文学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亲属汉语交际

○ 赵文

(新疆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

○ 赵文

(新疆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亲属称谓的研究是文化人类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亲属称谓语是语言的词汇中不易受外来语言影响的较为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民族或社会亲属制度的现状和过去。泛化现象是汉语亲属称谓语的特殊形式和传统民俗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有助于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亲属称谓语; 泛化; 社会称谓语; 面子

所谓“亲属”,指的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1]。“称谓”就是称呼方式,是“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2]1025亲属称谓即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

亲属称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民族或社会亲属制度的现状和过去。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对亲属称谓进行了详尽考察和研究,将世界上的亲属称谓分为六类:夏威夷型、爱斯基摩型、苏丹型、易洛魁型、克劳型、奥马哈型。[3]178-180

汉语亲属称谓比较复杂,属于苏丹式,但苏丹式不能概括汉语称谓的全部内容。[4]281较为系统的汉语亲属称谓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各种不同的亲属关系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亲属称谓,包括远亲、近亲,直系、旁系等。《中国古今称谓全书》共收录了古今称谓一万两千三百多条,其中“家族·亲属”类有一千八百条。[5]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汉语亲属称谓语出现了泛化现象。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对没有亲缘关系的交际对象使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可称其为“亲属关系的外化”。

一、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征

汉语现代标准亲属称谓语共363 个,其中父系245 个,母系65 个,妻系44 个,夫系9个。潘攀指出泛化用法较成熟的亲属称谓语主要有16个,包括“(~) 爷、(~) 奶奶、(~) 伯、(~) 叔、伯母、(~) 妈、(~) 娘、(~) 婶(儿) 、(~) 姨、(~) 哥/ 兄、(~) 嫂、(~) 姐、(~) 兄弟、(~) 弟、(~) 妹、(~) 姑娘”。[6]34-35其中,“姑娘”一词比较特殊,近代白话作亲属称谓语,指称长辈“父之姊妹”,与“姑姑、姑母”相同。但是,“姑娘”作为泛化的亲属称谓语,通常指称晚辈,用以称呼未婚女子或小孩子。老年人还可以用“本姓+姑娘”称呼同辈,例如在故乡河南,村子里年龄相仿的女性老人之间互称“本家姓+姑娘”。泛化的“姑娘”一词出现了转义现象,与其表示亲属称谓的意义已经相差甚远,本文讨论的泛化亲属称谓语主要指前15个。

(一)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原则

首先,亲属称谓语的泛化通常遵循亲密原则,即都涉及比较亲密的亲属关系,将非亲属成员纳入亲属关系网,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直系亲属关系亲于旁系亲属,父系亲于母系、妻系和夫系,因此在选择泛化的称谓语时倾向于选择父系、直系亲属称谓语。如在除了比较特殊的“姑娘”以外的15个泛化亲属称谓语中,只有“(~)姨”是母系亲属称谓语,其余14个都属于父系,其中“(~)爷、(~)奶奶、(~)妈、(~)娘”还是直系亲属称谓语。

恰当地选择泛化的亲属称谓语还需要依据尊敬原则。尊敬原则涉及交际双方的地位,主要体现为辈分和年龄两个方面。首先,如果辈分不同,则晚辈对长辈的称谓语泛化,而长辈对晚辈的称谓语一般不用泛化。在15个泛化亲属称谓语中有9个(“爷、奶奶、伯、叔、伯母、妈、婶、娘、姨”) 是晚辈称呼长辈的,其余6个是同辈之间的称呼。如果辈分相同,年龄则成为重要因素。指称同辈的6个泛化亲属称谓语中,有3个(“哥/兄、嫂、姐”) 是年幼对年长的,另外3 个(“兄弟、弟、妹”) 是年长对年幼的。从数量上看,年幼对年长与年长对年幼两种称谓语是相等的。在日常交际中,“大哥”和“老弟”等同辈之间的称谓语通常成对出现。

(二)泛化亲属称谓语的变体和标记

因交际双方关系、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泛化的亲属称谓语有多个变体。以“(~)爷”为例,“爷爷、姓+爷爷、姓+大爷”等变体可以用于称呼比较熟悉的对象,如果交际双方彼此有所了解,知道对方姓氏,常用“姓+爷爷、姓+大爷”。“大爷、老大爷、老爷爷”多用于称呼不熟悉的对象。此外,“说话人子女/孙之名+他/她+爷爷”适用于年长并且多为街坊邻里的同辈。泛化称谓语的选择还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同样是对老人的称呼,儿童和青少年常用“爷爷”,而成年人常用“大爷”。在交际中,变体的选择涉及交际双方的熟悉程度、年龄、交际场合等多个方面。

泛化亲属称谓语的变体大多带有标记成分,泛化标记能够从结构上表明其指称对象并不是亲属成员。泛化标记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专门的泛化标记,包括“老、大、小、他/ 她”; 二是被称呼对象的姓和名;三是说话人子女/孙之名。仍以“(~) 爷”为例,“姓+爷爷、大爷、老大爷、老爷爷、说话人子女/孙之名+他/她+爷爷”等变体中的“姓、大、老、说话人子女/孙之名+他/她”都是泛化标记成分。

二、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原因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传统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

(一)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主要采用家庭模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家庭不仅是生产经营单位,而且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中国社会的全部成员都被纳入了家庭体系中,把社会当作家庭,促进了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在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男子在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和特殊权利,这也是亲属称谓语泛化主要选用父系称谓的原因之一。

尽管当代社会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但传统的家庭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仍然倾向于把社会视为家庭,把交际对象视为亲属成员。

(二) 传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决定了人际关系是一个以纲常伦理为核心,以亲情为纽带,沿着亲属的差序向外扩张的关系网。由于家庭关系网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干亲、义亲、师生亲、官化亲等几种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形式。[7]26-27干亲指本来不是亲属关系的双方相互认作亲属,或因同姓联宗认作本家,如“干爹、干儿子”或“本家”的“叔、伯”。义亲指朋友按照生辰年月排序并以“兄弟”相称,如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和张飞。师生、同学之间也可以使用泛化的亲属称谓,包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和延续至今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等称谓语。官化亲主要指官员被称为“父母官”或“大老爷”,百姓被称为“子民”的现象。

(三)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貌和面子,中国式礼貌的特点是贬己而尊人,自称要贬,他称要尊。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尤其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如“爷爷、叔叔、阿姨”)或年幼对年长的称呼(如“哥、姐”)可以传达尊敬和礼貌之情。

中国人面子的维护包括对己要克己守礼,不失体面;对人要尊重友善,充分顾全对方的面子。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能够传达亲切之意,拉近彼此距离,给足对方面子。

(四)社会称谓语的短缺

丰富的汉语社会称谓语基本能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但由于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等方面的特殊性,人们也会遇到不知如何称呼对方的情况,尤其是不知如何表达亲近感。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社会称谓语的短缺。例如,泛化的亲属称谓语可用于指称:(1)邻里之间(如“刘叔、李大爷”)和同事之间(如“李姐、王哥”)的称呼(2)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常用称呼(如“哥们儿、姐们儿”);

(3)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的称呼(如“叔叔、阿姨、大哥、大姐”);(4)俗称或美称(如“的哥儿、侃爷儿”)。这类泛化称谓语有助于传递说话人的亲近态度,对交往活动起到良好的调适作用。

三、结 语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不是单纯的词汇现象,这种现象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传统文化和现实需求密不可分。根据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之间的关系等,人们通常选择合适的亲属称谓语,通过不同的泛化标记体现地位差异、年龄差异、亲疏关系等,同时表达礼貌、尊敬和亲切之情。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有助于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意识,可以拉近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增进感情,在社会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版)法学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商务印书馆,2005.

[3]田兆元.文化人类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5]吴海林.中国古今称谓全书·凡例[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6]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7]刘薇.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5).

赵文,女,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语用学、英语教学。

H030

A

1672-8610(2015)07-0030-02

猜你喜欢
亲属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认知功能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