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梨
阮氏梨,华中科技大学语言学博士生。
词语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能产性,因此利用词语模生成新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越南语也不例外。从结构来看,越南语词语模有两种类型:一是模标前置型(模标+X),例如:HótX、S tX、NgoaiX、CaoX、SaoX、 BênhX、 ViêtX、 XanhX、SiêuX、MùX、MêX;一是模标后置型(X+模标),例如:XS c、XNgoai、XHót、XViêt、XT y等。
大部分越南词语模源自汉语的词语模。汉语里存在特定的结构原则,但越南语在使用这些借词时,为了合应越南语语法规则,词的顺序有所改变,比如汉语中修饰成分在前,被修饰成分在后,而越南语语法则恰恰与此相反:被修饰成分在前,修饰成分在后。因此,为了符合越南语语法,越南语种的汉语借词也要改变以符合越南语语法规律和表达方式。比如类似汉语的“心情”加在名词、形容词前构成名词,前缀是从汉语的实词借来的,放在动词(有时放在名词、形容词) 前面构成名词。
从历时层面来看,越南语中的继承性词语模来源与汉语相同,都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对产生于以往历史阶段的词语模的继承,比如在越南语中,也有类似于汉语的“老X”、“X性”、“X化”等旧有词语模。另外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对词语模进行改造,生成一些新的词语模,比如最近越南语中出现了类似汉语的“X城”、“X泡沫”、“网络X”、“隐性X”、“绿色X”、“X吧”、“X门”等新型词语模。
从人类心理层面分析,越南语词语模的产生符合人类的创新共性,体现了语用主体的语言创新能力。语用主体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运用类推机制,灵活自如地创造新词语。在创造新词语的过程中,一方面,语用主体要以词语模的框架结构为基础,以模标元素为标志;另一方面,语用主体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联想和想象,大胆置换模槽元素。越南语和汉语一样,广泛吸收了来自各方面的模标,包括方言以及外来语,这体现了语用主体兼容并蓄的语言态度。
另外,越南语词语模的涌现符合语用主体的求同、求异心理,词语模可以满足语用主体的求同心理,“求同”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群体动物具有明显的从众性,群体动物的这种一致行动的趋向性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进化优势从众心理可以满足人们希望被他人、被规范性社会所接受的需要。所谓社会的规范,是指一个团体关于可接受的行为、价值观和信念的内隐或外显的规则。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之一,每一个人都有模仿他人的需要,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喜爱。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是为了获得他人的接纳和喜爱而从众的。
越南语词语模也可以满足语用主体的求异心理。尽管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有积极作用,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它很可能压抑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让人变得缺少主见、墨守成规。而“求异”则能够开拓创新,求异创新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那么,词语模为什么能够满足语用主体既求同又求异的心理需求呢?首先,从词语模自身的特点来看,这种满足得以实现的基础是词语模的特殊的结构框架和它独有的词语生成方式。词语模提供了语用主体可以用来模仿的框架,而模槽的空位便是可以被替换的新鲜的元素。这样就使得词语模在使用时既可以批量生产,又可以适当创新;既能够不断的求同,又能够不断的存异,从而绵延不绝地创造出新的词语。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词语模是求同与创新的统一。
越南语词语模远没有汉语词语模这么发达、复杂,这是因为越南语词语模还不像汉语词语模那样成熟,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频率比较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很少有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本文对越南语词语模的起源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无论是对于越南语的学习和运用还是汉语学习和运用,都有一定的意义。
葛本仪: 《汉语词汇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宇明:《词语模》, 《汉语特点面面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邢福义: 《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田宇贺: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构成方式及音节发展趋》,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阮文修: 《越语词和词汇》,河内:高等教育出版社,1976年。
阮文战: 《越南词汇演化与文化》,河内: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