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敏
《后赤壁赋》与《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之比较
王晓敏
粤教版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先后选登了两篇唐宋散文大家之作——苏轼《后赤壁赋》与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虽出自不同名家,创作于不同境遇,有着不同心态,但作品不约而同呈现了月色撩人的良辰美景,他们于月色中吐纳自然之精气,在月色下饮酒赋诗,抒发内心交织的思虑,在“酒与月”的滤洗与浸润中,获得丰富意蕴,与美妙的创作灵感。两篇文章于构思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篇文章的共性之一——都提及宴饮闲聚时饮酒之乐。古代文人宴饮聚会、壮志抒怀似乎都离不开酒,不管潇洒自如还是沉吟抑郁,酒,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都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酒仙”李白好酒自不必说,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身处山光水色的自然美景之中,还是身心疲惫憔悴伤感之时,酒始终陪伴左右。《春夜宴》又是一篇描写美酒与美景的佳作。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他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面对无限的阳春风光,众人摆酒设宴,“飞羽觞”,尽情饮酒,谈笑风生,席间各赋新诗,“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斗数”,清雅的赏玩兴致正浓,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李白写酒酣畅淋漓,丝毫不掩饰对酒的偏爱。相比较之,苏轼则含蓄许多。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苏轼一生坎坷,仕途艰难,不断贬官,在苏轼文中,酒却不是苦闷的象征,而酿化成了旷达、恬适、乐观的性格,是其心灵自由的助推力。《后赤壁赋》中苏轼因美景激发了酒兴,感叹“月白风清,如此良夜”,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岂不一大憾事?于是兴起,将家中酝酿珍藏已久的美酒奉上,与众友人同饮共醉,“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即事而叙,简洁明了。在这一场偶然兴会、率意悠适的饮酒中,利用了酒使人疏离外物的功能,释放了忧愁苦闷,使灵魂与天地亲和,获取了身虽不自由而心却极度自由的空灵。
除了“酒”,这两篇文章所描绘的意境都以清冽的月色渲染清幽气氛,作者的所思所为所感也都离不开月的烘托和推动。试想,月色柔和,明净清澈,轻轻扬扬流泻在肌肤上,给人一种清逸娴静的感觉。人被柔和的月光笼罩,顿时觉得内心柔和清朗,平静安然。
《后赤壁赋》一文多次写到“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展现出一幅高山吐月、流光空明的柔婉奇秀的意境。“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孤月轻柔,面对着“月白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踏月之行的雅兴。
无独有偶,《春夜宴》中也有类似“月白风清”的良辰佳景。文章开头,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月夜,作者和堂兄弟们聚会在桃花园。“飞羽觞而醉月”,好一个“醉”于月下!天空高悬一轮皎洁的明月,银辉轻轻泻下,如此美景,如何消受?于是“飞羽觞”尽情饮酒,并吟诗作对畅叙天伦,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而陶醉的时光啊!
可见,李白或是苏轼都是性情中人,月色清辉,把酒言欢,如此兴致勃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却因一时兴起,滋生了如此类同的一场“月与酒”交融的盛宴。
在月光如水的沉溺中,在肆意醉酒的背后,他们乘着酒兴、即情而歌、借酒抒怀、消散了浓浓的愁绪与郁结的浊气。酒既是激发灵感的工具,也是保持精神独立的慰藉。
李白不喜欢仕途。带着他的野性与童真,像神仙般游历人生,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春夜宴》中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存的旅舍,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梦幻一般,尽情欢乐能有几时呢?他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和曹操“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有相似的豪迈之处,更能表现出李白特有的那种高傲蔑俗、放荡不羁的性格。
苏轼的《后赤壁赋》于被贬黄州期间所写,则不吝笔墨地创设了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写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奇异惊险的景物令人心胸开阔。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登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于是又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鹤卓拔不群的形象,以浪漫的想象写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在自然的实景与幻想的虚无之间,他展开宽广胸怀,宛然忘怀了世间一切的烦恼、争逐,累累创伤的心灵也得以安抚,刹那间超脱了。
综上比较分析,作为情感的载体,“月色”与“酒香”往往在激发文人诗情与才情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不折不扣的催化剂。悲欢离合、生死沉浮、感物叹世、仕途不顺等种种情感都可借此寄托。
王晓敏,教师,现居广东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