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与希望

2015-02-14 18:36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柯震东大革命火种

郑 松

学校: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

导师:佚 名

当潘多拉静静地打开盒子,让灾祸从中溢出而将真正的希望完全封存时,我以为人类生命的绽放才开始。

灾祸尤似一片沉寂的夜,人们常会被强行推入这夜里,于是便有了人的痛苦。有人四处寻找象征解脱的光明,有人执着地上路。

“危难当头,英雄抬头”,英国人如是说,然而没人保证英雄永远美好。

多数人成了机智的彷徨者,一旦有一个英雄出面,他们便会把他奉为偶像,寄予厚望,而全然不顾自己将被偶像领向何方。

法国大革命便是如此,全法国人盲目地战斗,先是力挺罗伯斯庇尔,这个偶像倒了又委身于拿破仑。于是法国大革命便在与反法联军打得混乱不堪的情况下悄然结束,拿破仑独揽大权,成了又一个皇帝。但是人们的希望终究有了着落,因此也不再想念大革命,而是跟着他们的偶像东奔西突,藉以保存自己希望的火种。

法国大革命的闹剧在马塞曲铿锵的旋律中草草收尾,一幕幕新的闹剧又在邻国上演:“我的宰相”俾斯麦、“我的元首”希特勒……而马尔克斯也在《族长的秋天》中暗示道,人们这种希望的寄托永不会终结,而这种集体式狂热也永不会断绝。

作为人而存在的偶像往往令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人丧失个性,而作为神而存在的偶像却长久、广泛地奴役人们,它拥有永恒性。其永恒性赖于人们的集体直觉。马丁·路德说过“没有聪明人,上帝本身也不能存在”,尼采说过“没有愚人,好让他来承担自己的希望”。于是基督教大行其道。

想让人类摆脱这种情况十分困难,因为这是人的本性,谁不想有人揽起自己的重担而过上安稳的日子?当代急促的生活节奏使我们的生活愈加仓促,于是我们将自己的愿景、梦想寄托于当红偶像。许多粉丝莫不如是:柯震东吸毒一事引发的争吵之荒谬不亚于对希特勒的狂热崇拜。大多数人们一开始也不会想到后者会发动世界大战,也没想到希特勒在1936年生产的“重型拖拉机”竟会在日后成为德军的战争利刃,也正如同人们没想到吸毒的柯震东曾宣传禁毒一样。

是的,时代在变,然而也仅是从《1984》老大哥到《1Q84》小小人,也仅是斯大林到普京,也仅是中国的改朝换代……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偶像不会消失,他们所承担的希望也不会离去。

点评:这是篇让人眼前一亮的议论文。偶像的力量纵贯古今,作者的眼光也从现代社会的追星狂潮一路投射至法国大革命的风起云涌中。史海钩沉与引经据典孕育了这篇文章难能可贵的深度和广度。各类典例充分论证了偶像的历史使命——“保存人们希望的火种”,作者一分为二地论述偶像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集体式狂热,这一辩证思路使人惊叹于作者思想之成熟与言论之睿智。文末点题,“偶像不会消失,他们所承担的希望也不会离去”传达出内心的呼唤,偶像有责任引领正确的历史方向,而群众则需要冷静看待偶像风靡的社会。(汪茹)

猜你喜欢
柯震东大革命火种
火种
点燃火种的地方
宛希俨:大革命运动的先驱
三大革命在今天叠加
读,这些文字里深埋的火种
中共早期领导人与大革命失败前的“二七”纪念
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的建军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