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式的技术创新浅谈

2015-02-14 13:40石靖宁
移动通信 2015年1期
关键词:商用

石靖宁

中国移动(深圳)有限公司业务运营工程师

商用仅5年就落得这般局面,的确需要我们从各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尊重技术创新内在规律,尊重经济规律,市场是检验技术创新的唯一标准,唯技术论的创新必将被市场抛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具体对之于TD,其发展过程中带给我们的教训或启示至少有下述3点:技术创新需具备全球化的思维和视野;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需与技术能力相匹配;技术创新需要政府更有智慧的管制。

TD-SCDMA作为中国第一个提出的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近期,在TDLTE牌照发放一周年之际,财新网《TD式创新》一文更是引爆了业界内外对TD-SCDMA(以下简称“TD”)的成与败、得与失的大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一些观点或评论由于所处立场的不同难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且对于作为国家层面的创新工程,远非能用简单和绝对的功或过这两个字眼去定调,但百家争鸣必然会启迪大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在此背景下,笔者也仅从技术创新的理解浅谈个人对TD式发展的认识。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熊彼特等人认为,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不仅需要从技术的角度、技术发展的规律考虑技术开发的可能性,更要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技术开发的有效性。这一理论揭示了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必须遵循以技术为基础,技术能力决定着创新的程度和创新模式的选择的原则;恪守市场应用是关键,技术创新的最终归宿都必须落实到市场应用中,接受市场的检验。

作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TD无疑是我国乃至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上由中国主导的技术创新。从1998年正式向ITU提交标准建议至今,TD已经走过了16年的征途。考虑到距2009年1月3G牌照发放,TD-SCDMA从2万个基站开始踏上商用之路,短短5年就打造出优质网络,发展到2.43亿用户规模,实现TD-SCDMA终端能与WCDMA相媲美,可谓跨越式高速发展!

然而,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了TD在市场上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事实。TD网络利用率和数据承载量不高,远没有达到预期。虽然TD的用户数达到了2亿多,但网络利用率和数据承载量至2014年12月也分别只有30%和23%,更多的用户还是愿意驻留在GSM网,2G仍然承载了高达38%的数据流量。而3G相对2G的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度,这远低于2G数据承载量的现实让建设TD网络发挥数据优势的初衷消失得荡然无存;而且,在3G市场的竞争中,中国移动完全处于下风,从2009年到2013年,面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猛烈进攻,中国移动几乎无还手之力,市场份额不断下滑,2009年3G商用初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2%、20%、8%,而到2013年11月,4G商用之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占比则变化为62.2%、22.7%、15.1%。究其窘迫的根源,一方面,TD商用时间短,产业化不成熟,与之相比,同为3G国际标准的WCDMA已经非常成熟。市场经济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市场不会单独为TD提供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产业不成熟将直接导致TD市场化进程一路坎坷。另一关键原因来自于TD技术本身的制约,TD-SCDMA的技术本源决定了它的速率赶不上其他的3G标准,而这一不足演变为市场竞争的劣势。现实中,TD-SCDMA网络经过多轮优化,速率虽然能达到2.8Mbps,未来演进可以达到3—4Mbps,但仍远低于竞争对手的网络速率。正因为如此,为了尽快摆脱竞争劣势,弥补3G时代的差距,在3G用户渗透率只有30%左右的情况下(国际上普遍认为3G用户渗透率达到50%以上是4G商用比较合适的时机),中国移动在2013年底毅然决然提前实施4G商用。

随着中国移动日夜兼程建设4G和明确采用4G语音回落到2G的部署,这在实际上意味着TD-SCDMA网络已经逐渐边缘化,步入自然衰亡的过程,从而客观上也就宣告了国家和企业在TD上投入的巨资无法收回、TD的世界梦破灭的处境。无法走出国门即市场受限,加上TD-SCDMA与TD-LTE的技术继承性不大,致使TD的技术积累以及专利的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就TD技术创新而言,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技术利用,所取得的成效虽然不敢妄下定论,但至少称得上事以愿违吧。

商用仅5年就落得这般局面,的确需要我们从各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尊重技术创新内在规律,尊重经济规律,市场是检验技术创新的唯一标准,唯技术论的创新必将被市场抛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具体对之于TD,其发展过程中带给我们的教训或启示至少有下述3点:

(1)技术创新需具备全球化的思维和视野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证明,移动通信标准必须是国际化标准,在最多的国家最多的市场得到使用,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标准。这需要具备全球化的思维和视野,把通信产业的技术创新置于全球化的环境中。第一,移动通信这整个产业强调全球通力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倡导民族的,但更是世界的。事实证明,TD-SCDMA产业链薄弱除了商用时间短的因素外,中国孤军奋战、没有盟友支持也是重要原因。第二,封闭没有出路,创新成果需要回归至全球市场,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有立足能力才能证明技术创新的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PHS(小灵通)只能在日本成功,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任何生存空间的缘由。

(2)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需与技术能力相匹配

技术创新模式决定于技术能力,要与之相适应才能取得最佳的创新效益,按照技术创新的自主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简单仿制、模仿创新以及自主创新3种层次,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质上是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形态不断演进的过程。

期望改变2G时代只能使用别人制定的标准的状态和真正参与3G标准制定的迫切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TD直接选择自主创新的模式,另修一条跑道的做法未免过于冒进,因为这毕竟脱离了技术能力的基础。在移动通信领域,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积累,刚刚起步,国外则早已耕耘了几十年;而且,TD与WCDMA和CDMA2000的技术相比应该旗鼓相当、难分伯仲。出发就落后对手一大截,速度又没有明显比对手快,即使在新跑道,非但缩短不了差距,反而面临迷失方向、多走弯路的风险。

其实,移动通信的发展如同一场汽车拉力赛,2G、3G或4G等每一时代的技术就像是一个个分站赛,与其在3G分站赛仓促上马、另修栈道,倒不如放眼未来,引进再创新,消化吸收,提升自身实力,缩小差距,并驾齐驱,最终实现在后续的分站赛中站上领奖台。

(3)技术创新需要政府更有智慧的管制

政府推动技术创新,同样必须尊重市场,让看得见的手弥补看不见的手的不足,将选择权交给市场、交给企业。什么时候发3G牌照,通过什么方式实施,这都要考验政府管制的智慧。

在比国际上晚了整整8年的3G商用情况下,还强行通过行政手段绑架企业单独实施TD,从表面上看,改变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但实质却牺牲了企业的发展,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吃亏的还是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这也违背了技术创新的本质和核心。TD后来的市场表现也强烈证明了这一点。

TD是失败还是成功?或者说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或许永远也扯不清。孰是孰非,历史自有明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唯有以史为鉴,深入反思,吸取经验教训,方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少走弯路,真正有助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商用
兵学商用人物
——刘家文
兵学商用人物
——刘建斌
某商用皮卡NVH性能试验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2022 年《商用汽车》回顾
2021年《商用汽车》回顾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病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双空调系统在商用卡车上的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商用电子秤设计与仿真
焊接工艺在商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