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秀,孔杰斌
(玉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说“龙马”
□张春秀,孔杰斌
(玉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文章对龙、马、龙马的起源和发展作了一番梳理,指出“龙马”一般指高大的马、良马或骏马。
龙;马;龙马
龙,出土文献甲骨文中有很多写法,象龙形。传世文献如《周易》《庄子》《史记》《论衡》《广雅》《尔雅翼》《本草纲目》等著作中都有关于龙的记载。《说文·龙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1]从有关记述来看,龙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具有神性、人性、兽性的动物,是虚拟的、综合的“熟悉的陌生”物,古代以之为帝王的象征和祥瑞的征兆。1994年6-10月间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掘了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堆塑龙,距今8000 年左右,由此看来,最早的龙也许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即龙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万年左右。[2]龙是炎黄子孙的同宗同祖。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标志,她代表着融合、昂扬、向上、雄猛、气势,从无到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胸襟。龙是沟通天地人的中间者,上天入地,主水。人们对龙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自然图腾崇拜观→祖先崇拜观→真龙天子观→祥瑞龙凤观。[3]龙的传说说不尽道不完,太多的“原龙”,太多的话题,太多的想象。
现代马是生活在5000万年前的始祖马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进化而来的: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上新马→现代马。[4]出土文献甲骨文中有很多马的写法,象马形。《尔雅·释兽》提出的六畜“马牛羊猪狗鸡”,马排在了第一位,可见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说文·马部》:“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5]考古学家大都认为马、牛、羊都是龙山文化(公元前3000-前2300年)时期的家畜。[6]
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考古发现也证明,在4000多年前我国的先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养马,所以养马的历史可推至新石器时代晚期。[7]
龙马,古书中马的称呼中往往含龙:龙(先秦),龙骥、龙子、飞龙、龙文(秦汉),龙马、龙种、龙驹、龙媒(南北朝),龙孙(唐代),八尺龙(宋代)等等皆是指良马或骏马。[8]古人对于龙马的理解大致可有三种:一,龙马是身高为八尺或八尺以上的马;二,龙形象马为龙马;三,传说中的神马,为祥瑞之物,居于黄河,王者有仁德则现。下面分述之。
把马和龙联系起来,最早的文献出现在《周礼》中。《周礼·夏官司马·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9]“八尺”、“七尺”、“六尺”皆指马高,分别相当于现在的1.85米、1.62米、1.39米。[10]
传说《周易》的产生与龙马有着特殊的神秘关系,“龙与马在编撰者眼中是同类事象”。象征天与地的《乾》《坤》两卦分别以龙马取象,二者都是生命与力量的象征。以后良马或骏马都可以称为龙马。《论衡·知实篇》载客见淳于髡于梁惠王而不言,“梁惠王大骇曰:‘嗟呼!淳于生诚圣人也。前淳于生之来,人有献龙马者,寡人未及视,会生至。后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生至。寡人虽屏左右,私心在彼。’”[11]《北史·魏本纪》载:“是岁,龟兹国献名驼龙马珍宝甚众”;又“弥俄突闻其离骇,追击大破之,杀伏图于蒲类海北,割其发,送于孟威。又遣使献龙马五匹,金、银、貂皮及诸方物。”[12]南朝齐谢眺《送远曲》:“方衢控龙马,平路驰朱轮”;梁简文帝《洛阳道》:“金鞍照龙马,罗袂拂春桑”。[13]《宣室志·玄宗龙马》记载海岱之间出玄黄石,唐明皇听说茹之可以长生,所以尝命临淄守每岁采而贡焉。于是开元二十七年秋,江夏李邕入山采玄黄石,神翁告之曰:“圣主当获龙马以彰清世雍熙之瑞,则享国无疆,无劳采常药耳。”并言曰龙马“当产齐鲁之郊。若获之,即是太平之符。虽麟凤龟龙,不足以并其瑞。”后乾贞求龙马于齐鲁之间,曰“其色骓毛,两胁有鳞甲,鬃尾若龙之鬐鬣,嘶鸣真虡笛之音,日驰三百里。”乾贞讯其所自,会恩曰:“吾独有牝马,常浴于淄水,遂有胎而产。因以龙子呼之。”献之。上大悦,诏内闲厩,异其刍豢。命画工图其状,用颁示中外。[14]李白《白马篇》:“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张籍《离妇》:“夫婿乘龙马,出入有光仪”;李郢《上裴晋公》:“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15]《敦煌变文》:“忽见槽上所有百千匹龙马,……”;“南槽龙马子孙乘,北牖香车妻妾用。”[16]《寿少傅杨邃翁》:“龙马精神知健在,驾风还拟踏瀛壶。”[17]
《礼记·礼运》:“河出马图”。[18]郑玄注:“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孔颖达疏:案《中候握河纪》:“尧时受河图,龙衔,赤文绿色。”注云:“龙而形象马。”故云“马图”,是龙马负图而出。又云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
《宋书·符瑞志》:“龙马者,仁马也,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有翼,傍有垂毛,鸣声九哀。”[19]
家畜中,马是唯一既具驼驾又具快速奔驰能力的家畜,而且具有很高的灵巧性,所以马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古代战争中马的地位和作用更是取得胜利不可缺少的一个重大的因素。
马与政治:《逸礼·王度记》驾御制度云“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20]古代赐群臣车马,一是“能安民者赐车马”[21],二是有德者,赐车马(韩诗外传曰:诸侯之有德,天子赐之,一赐车马,再赐衣服等等),三是以其“进退有节,行步有度,赐以车马,以代其步。”[22]
马与皇帝:西周穆王姬满的“八骏”巡天下,秦始皇嬴政气势恢宏的兵马俑,汉文帝刘恒的“九逸”,汉武帝刘彻为乌孙“天马”和大宛“汉血马”写《天马歌》和《西极天马歌》,“为伐胡,故盛养马”,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的卢”雪中送炭,唐太宗李世民“六骏”打天下,唐玄宗“好大马,御厩至四十万”(骏马、舞马等),明孝陵朱元璋的“石马”神道,元、清是蒙古族和满族的天下,马背上的民族的铁骑和骁骑在生活和战争中的地位更是重中之重了。
马与战争: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马一直是军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战国赵武灵王赵雍采取“胡服骑射”之策得胜利;秦人铁骑东征西战取得统一;西汉武帝“养马以伐胡”;唐玄宗时将军王忠嗣高价购马弱敌强军最终胜利的事实;元朝蒙古族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战绩;清代的建立也是凭着满族剽悍骁勇的铁骑而得以顺利成章;毛泽东更是凭借一匹白马转战黄土高原。总之,马为取得最终的胜利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用途:经历了肉乳利用、农用、牧用以及军事用途为主的历史阶段以后,在工业科技发达的今天,马的用途转入了以体育娱乐、休闲文化为主了。总之,“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中,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将有关马的内容从我国的文化史中抽出,那留下的文化典籍和艺术作品将会残缺不全甚至惨不忍睹[23]。 ■
[1][5] 东汉·许慎著撰.说文解字(附检字)[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1963:245,199.
[2]参看杜振明等.辽宁发现龙形堆石[N].新华社每日电讯,1994-10-13.辛岩.查海遗址发掘再获重大成果[N].中国文物报,1995-3-19.于振玮等.龙纹图像的考古学依据[J].北方文物,1995(4).
[3]参看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101-103.
[4]参看段春阳.关于马的进化顺序问题[J].生物学通讯,1989(4):1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95.
[7]参看李岩松.“马”文化熟语论析[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7):133.
[8]参看华夫主编.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下)[Z].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1457,1463, 1467-1468.
[9]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达疏;彭林整理.周礼注疏(中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262.
[10]参看冯桂芹.华夏文化中“龙”原型为“马”之考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118.
[11]东汉·王充著;陈蒲清点校.论衡[M].长沙:岳麓书社,1991:411.
[12][唐]李延寿撰.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95,3275.
[13]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1416.北宋·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339.
[14][唐]张读撰;张永钦,侯志明点校.宣室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27.
[15]林德保等.详注全唐诗[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97,1472,2318.
[16]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496,1027.
[17][明]林俊撰.见素集[M].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1257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81.
[18][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吕友仁整理.礼记正义(中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949.
[19][南朝梁]沈约撰.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802.
[20][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3645.
[21]参看张岱年主编.儒家经典[C].团结出版社,1997:1317.
[22]参看西汉·公羊寿传;东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6.
[23]王大霖,王言彬.中国马文化细探[N].中国审计报,2002-02-01(第005版).
【责任编辑 潘琰佩】
A Study of “LongMa”
ZHANG Chun-xiu,KONG Jie-bin
(School of Literature & Media,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This paper comb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Long, Ma, and LongMa, and points out that "LongMa" generally refers to tall and big horses, fine horses, or steed.
dragon; horse; LongMa
H109.2
A
1004-4671(2015)06-0102-03
2015-05-27
本文为玉林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课题《敦煌变文名物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2014001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法》微课程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wk02)。
张春秀(1974~),女,河南唐河人,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语言理论、汉语词汇和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