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媛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家庭教育投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赵媛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家庭教育投资对于社会发展、个人素质提高、学校建设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对家庭教育投资的深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家庭教育投资的内涵入手,对家庭教育投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加强家庭教育投资立法的观点,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投资现状;建议;立法
在步入知识经济社会的进程中,人们深深的感觉到教育越来越重要,教育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而且能赋于人们谋求理想职业、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因此,无论家庭的富裕程度如何,对于子女的教育无不关注有加。目前我国城乡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但是家庭教育投资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家庭教育投资,提高其回报,是众多家庭和受教育者较难掌控的问题。因此,对家庭教育投资的深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家庭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教育投资,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和地位。[1]长期以来我国把教育投资看作是政府行为,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负担。但是,由于家庭、个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政府财政投入总是有限的且难以有大幅度的增长,从而使教育投资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影响其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1989年以后,教育投资进入到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多元化阶段,极大的促进了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家庭或个人投资能解决教育经费供给不足与需求无限扩展之间的矛盾,从而确立了家庭投资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投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提升,通过家庭教育投资为受教育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身心满足,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素质提高。根据“利益获得“原则,获益各方均应支付相应的教育经费。这就确立了家庭投资教育的合理性。
(二)家庭教育投资的可行性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使居民个人收入增长、居民投资能力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已成为家庭教育消费的共识。其次,家庭投资意愿上升,每个家庭都迫切希望子女能接受优质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教育投资意识。再次,教育能实现个人步入高层社会的愿望,为此,人们为实现梦想而积极投资教育已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这些因素决定了家庭投资教育的可行性。
(三)家庭教育投资的经济理论因素
家庭能否进行教育投资,关键是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是否超过预期成本[3],即是否值得投资,是权衡以后的决定。
教育投资成本与教育的投资收益密切相关,[3]试想,如果家庭没有超过预期成本的经济总量,即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投资行为便无法实现,因此家庭经济实力决定着家庭教育投资的动机和行为。现实情况是,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在社会上的收入高低、生活水平、成功机会是有显著差异的,高学历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已经得到社会的确认,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增加显示出正相关的关系。许多家庭都普遍认可这一观点:对教育的投入能够产生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教育投资预期的收益包括两方面:1.预期的利润[3]。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投资额的增减与预期投资利润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2.机会成本[3]。首先,当教育投资收益不小于其它项目投资收益且受教育者家庭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教育投资,否则人们就会放弃或者减少教育投资而寻求其他投资[4];其次,人们对未来各种职业获得利润的预期决定了个人发展方向的定位,进而影响了家庭教育投资的决策。
(一)家庭教育投资现状及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呈逐年增长趋势,已占GDP的4%以上,与此同时,国民的家庭教育消费明显增加,近年来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在14%以上。总体来说,城乡家庭的教育消费有以下特点:1、家庭用于教育投资的多少,与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成正相关关系;2、家庭之主的行业、职业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决定着教育支出存在差异,科技含量高的行业、收入高且稳定的职业、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其教育支出相应要高,反之要低;3、不同地区间居民家庭教育投入存在明显差异,如中、东部地区居民家庭教育投入是西部的2-15倍以上;4、城乡居民家庭教育投资方向多元化,投资费用多样化,如有的重视投资基础教育、学历教育,有的重视投资职业教育等。
我国家庭教育支出年增长比率在15%以上[4]。依据延安市统计年鉴2010—2014年度资料,经分析测算显示,延安市家庭教育投资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有23.6%的家庭,其教育投资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在15%以下;有48.4%的家庭,其教育投资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在15%——30%;有28%的家庭,其教育投资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在35%——5%;家庭教育投资比重在教育投资总量中日益加大、投资成本上升;其中择校费[7](3-8万元)和“学区房”[7](3—5万元/年)费用金额不断攀升;家庭教育投资造成的家庭贫困问题愈显的突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家庭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过大。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负担,有损教育的公平性,有违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投资决策不结合家庭经济状况,投资额度相对超标。欠发达地区家庭投资困境显现出投资不足。
2、用于“择校费”的家庭教育投资,使教育资源好的学校与差的学校两极分化、恶性循环;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过多的消耗了受教育者的精力和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过分追求高学历而造成无效投资和过度消费。
3、智力投资过滥与德育投资不足并存。家庭教育投资尤其是钟情于智力投资,而对道德教育投资方面显出欠缺;金钱投资重于情感投入,造成儿童亲情感缺失。
(二)家庭教育投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1、从社会角度看。一方面,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为了使自己的子女强于别人,就要加大投资教育。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加大,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在作祟,使得家庭不得不对子女升学的过度重视而导致投资偏衡。
2、从文化素质上看。中国家庭历来对子女的教育投资非常重视,为家族争光是家庭教育投资偏好的社会文化根基。随着民众的文化素质、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特别是重视子女的特殊教育,投资方向日趋多元,如双学历、艺术特长培养,其投资总量和单位成本都在加大。
3、从经济方面看。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促使家庭对教育的热忱投资;由于教育程度越高,未来的工作报酬就越大,这直接刺激家庭对教育投资比重的不断加大。
1、政府要依法保证对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多元投资体系,使学校从筹资压力下解脱出来;政府要保证基础教育阶段各学校资源合理配置,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要重构政府信用,建立健全诚心机制,保障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完善家庭教育投资的政策环境。
2、家庭要合理规划家庭教育投资,量入为出,既要考虑长远利益又要权衡短期回报;充分考虑到孩子,不跟风、不攀比、不增加心理压力,让孩子参与到教育投资的决策中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重视家长自身文化与道德修养,提高家庭教育投资的整体效益。
3、学校应加强自身建设;实施好素质教育,不断满足社会家长对扩展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的要求,减轻家庭教育投资的风险。高校要优化专业设置,提高职业匹配率;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制度体系,保证公平就业。避免家庭因盲目教育投资所引发的“低回报”的不良后果。
4、加快家庭教育投资法规建设。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加强家庭教育投资立法工作,制定出台专门的法规及实施细则,对投资主体的职责、权益做出具体规定,使家庭教育投资走上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法制轨道。以刚性的政策法规手段规范我国家庭教育投资行为,为家庭教育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促进家庭教育投资公平、提高家庭教育投资效益,使家庭教育投资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王惠.我国城镇家庭教育投资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2,2:016.
[2]栾俪云.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趋向探析[J].教育与经济,2001,2:010.
[3]曾满超.教育的成本分析[J].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99-905.
[4]张屈征,贾继红,王春玲.家庭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关系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015.
[5]韩锋.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社会背景和理论依据[J].东岳论丛,2000,3:1 l2.
[6]罗云,王义.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历史研究及现状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6:135-138.
[7]李恬,李琬昕.理性家庭教育投资提高教育投资回报——基于对甘肃省兰州市家庭教育投资的调查研究[J].经济视角(上),2012,3.
G636
A
1674-6198(2015)03-0008-02
2015-03-04
赵媛(1991—),女,陕西延安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