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现实
近段时间有3件事儿,彼此独立且看似毫无关联,但串联起来还挺有意思。
第1件事儿: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10年纲领,甚至可以比肩德国的“工业4.0”。其目的也很明显,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产业相结合,把中国从制造大国打造成制造强国。不过,这个文件虽有细则,但整体仍太高屋建瓴,非一般人所能深刻体会。
第2件事儿:参加德国汉诺威的INTERSCHUTZ 2015。对于我这门外汉而言,这样的专业展会更多的是看热闹。不过,随行的专业人士们不仅非常细致的观察每1款产品,而且还发出了“我们产品整体功能上与国外差别不大,但在材料、焊接、组装等基础工艺与德国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距离”的感叹。
第3件事儿:一段中国高铁视频引发的讨论。近日的网络上惊现了一个美国人所拍摄的中国高铁(京沪线)行驶的视频,视频中介绍了京沪线中多地高铁站、高铁列车的整体结构及内部配置,高铁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快速性等,甚至用一枚立放的硬币来证明。这引来了一篇美国网友的羡慕嫉妒,以及各种腹黑。
《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提出的一个远大的目标,为的是扭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背负的一种耻辱:中国制造就等于假冒伪劣。更为重要的是,在落后了100多年之后,我们要通过这样一个行动纲领来真正实现国家的强大,而制造业正是这种强大的基础。只不过,这样宏伟的梦想却不易实现,更不会让大多数的国民有着切肤之感,所以,口头上说的很多,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甚至有些人未必愿意。
参加INTERSCHUTZ 2015见证了中国制造的不足,尤其与世界制造强国——德国对比,这种不足更是体现在全方面,尤其是一些基础工艺,绝不是一两个领域改变就能实现真正的追赶,更无法妄谈超越。记得,华菱星马要做达到欧洲标准的发动机时,曾选遍国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缸体铸造商,最后不得不通过直接进口,其成本自然可知,这也再次凸显了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难度,需要的是全社会的支持与努力。
中国高铁的发展也不过10年的光景,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却举世瞩目,如今都能够令骄傲的美国艳羡,这无疑是对我们中国制造的最佳肯定,同时也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最佳证明。
所以,“梦想照进现实”,有了这样的梦想并付诸实际行动,“中国制造2025”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