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高职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2015-02-13 21:43戴观波徐咪咪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意识大学生

戴观波,徐咪咪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浙江宁波315200)

和谐社会视域下高职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戴观波,徐咪咪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浙江宁波315200)

感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具有修身塑德、治学立业和明确道德责任、促进人生环境和谐的现代价值。然而当前高职的感恩教育却缺乏实效性,教育流于形式化现象严重,本文通过对某学院400名在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基于数据定量分析来探究影响高职生感恩意识和教育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生;感恩教育;定量分析;路径探析

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4.019

感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具有修身塑德、治学立业和明确道德责任、促进人生环境和谐的现代价值。它是道德主体对“他爱”行为的道德认知,是道德主体推已及人、积极互动的道德回馈。然而,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西方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变得缺乏,人情变得冷漠,感恩意识淡薄,感恩品质薄弱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学校的感恩教育的成效有待进一步考究,有些教育者甚至因过分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而轻视或忽视了感恩教育的实施,从而导致感恩教育流于形式化。本文以某学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方式,分别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了解当前学校在感恩教育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依据所得到的客观数据,客观、全面地目前高职生感恩相关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升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感恩情况现状

(一)对父母感恩意识强,但行动跟不上意识

关于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情况数据显示,关于“最想感恩的人是谁”,89.7%的学生选择了“父母”,仅10.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关于“是否记得父母生日”,有44.5%的学生选择了“都记得”,有34.2%的学生选择了“只记得其中一个”,同时高达21.3%的学生选择了“都不记得”;关于“是否送过礼物给父母”,有15.2%的学生表明经常送生日礼物给父母,53.5%的学生偶尔送礼物给父母,31.3%的学生则从没有送过礼物给父母;关于“是否帮助父母做过家务”,14.4%的学生表示经常帮父母做家务,25.3%的学生则有时候会帮父母做家务,43.4%超过一半的学生很少帮父母做家务,而其中有16.9%的学生选择了从未帮父母做过家务。根据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在行动上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能记得父母生日的学生没有超过半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从没有送过父母生日,经常给父母做家务的学生只占七分之一,因此虽然大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恩,但是将这种感恩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却不多,存在严重的行动跟不上意识的现象。

(二)对母校缺乏感恩概念,形态趋于功利化

关于大学生对母校及老师的感恩情况数据显示,关于“将来是否会回馈母校”,有19.1%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43.5%的学生选择“现在没有这个想法”,24.5%的学生选择“不会,成才是自己的努力的结果”,而选择“会”的学生只占12.9%;关于“是否在教师节或其他节日对培养你的老师说一声节日快乐”,仅19.4%的学生表示会经常说,30.5%的学生则偶尔会说,高达49.9%的学生从来没有对老师说过;关于“上课时是否会玩手机吃东西并闲聊老师的不是”,有75.6%的学生选择了“会有玩手机”,18.4%的学生选择了“会吃东西”,有44.7%的学生选择了“会闲聊老师的不是”。根据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对母校的感恩意识淡薄,同时绝大多数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爱戴,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而在谈话访问中,也有部分学生表明老师曾帮助过自己,所以感觉要感谢下老师,出自于“礼尚往来”的原因,他们将帮助作为了一种商品似得来交换,感恩意识形态趋于功利化。

(三)对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人怀关爱渐弱化

关于大学生对社会感恩情况数据显示,关于“是否会感恩社会给与大学生充足的资源”,23.2%的学生觉得社会没有给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12.5%的学生直接选择了“不会”,44.6%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仅有19.7%的学生表明自己十分感激社会对大学生种种关爱;关于“是否将来会回报社会,造福大众”,有28.1%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33.5%的学生选择“现在没有这个想法”,24.5%的学生选择“不会,成功是自己的努力的结果”,仅13.9%的学生选择“会”。根据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很少,在当今拜金主义、功利意识地侵蚀之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严重被扭曲,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了一种口号式的教育,缺乏实际成效,这必须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为了家庭的核心,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一味地溺爱,以为物质生活的充裕,就能让孩子感到生活轻松和幸福,因此也导致了孩子一旦缺什么了只会向父母要,并不能体味到这些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高档的名牌服装等等都是父母通过辛苦挣钱换来的,孩子根本不懂生活的艰辛。同时也由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所有事情都不让孩子亲自去做,在孩子潜意识里就形成了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不仅仅可能导致孩子的感恩意识会日趋丧失,同时也会导致即使孩子想回报父母,但没有能力去照顾和感恩于父母。中国式的溺爱教育方式不仅不是“爱”孩子,反而成了“害”孩子的罪魁祸首。

(二)高校教育形式单一

传统的高校感恩教育一般重视意识教育,而轻情、意、行。在教育形式上一般都停留在说教方面,通过单一的感恩教育讲座、感恩主题班会等较为理论化形式化的教育方式来开展感恩意识的培养,根本没有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这种教育带来的将是直接导致学生养成言行不一的毛病,行动力跟不上意识。感恩不应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感恩能力。因此高校必须得认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通过怎么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真正内涵,并将感恩意识付之于行动,让行动能够跟得上意识的步调。

(三)社会环境不良影响

在经济发展日益发达、物欲横流的今天,各种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大众普遍追求权势、在乎个人利益、凡事急功近利,忽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漠视社会弱势群体,缺乏社会人怀关爱,这些都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而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上一些偏激的思想和利己主义思想被快速、广泛、夸大的传播,不断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同时又因为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进一步引发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和抱怨,但对国家和社会给与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却当成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久而久之使大学生逐渐形成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立自强的不良习性。

(四)大学生自身的漠视

作为社会转型下的当代大学生较之以前更具有法律意识和自主意识,但他们的自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同时享乐意识和依赖意识较为严重。他们从小就没有接触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把一切的关爱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懂得理解父母的爱、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辛苦、不懂得感恩社会的帮助,反而总是抱怨社会的不公、父母能力的有限,自己得到的太少。对学校的感恩教育,他们不会重视,对于父母的教诲,他们觉得嗦,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就漠视了感恩教育。

三、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呼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须从传统、封闭的家庭教育转向发散、开放的家庭教育,从家长单一付出型转向家长孩子相互支持型,从应试教育型转向素质教育型,在能力上也应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感恩教育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价值取向、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将在孩子今后的人生中多多少少会看到相似的影子。假若有些父母经常以“当大款、发大财”作为孩子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势必导致孩子今后有拜金主义和功利思想的存在,这种片面和不当的激励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父母应该做自我检讨,除了给孩子提供充裕的物质基础之外,还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干,引导孩子用头脑自己去思考,注重言传身教,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孩子感受何为感恩、如何感恩,最终实现意识与行动同步的目标。

(二)感恩教育创新新形式丰富新内容

高校感恩教育应从传统的说教方式向现代开放的教育形式转变,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加以改进和补充,将感恩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之外,更要发挥第二课程的作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来引导,力求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特点,避免空洞说教。一是开展感恩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榜样示范、典型激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开展以“感恩父母,感恩校园”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讨论交流,让同学们理解父母的艰辛,老师的辛苦,增进同学间的互助关爱、宽容谅解,使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懂得感恩身边的人。二是开展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当地的慈孝文化遗址,听当地的慈孝传说,了解当地的慈孝习俗等慈孝文化来让学生感受慈孝的历史传承和时代演变,从而鼓励学生学习古人的重慈孝的品质,在日常生活当中为父母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女孩子帮父母干些家务活、男孩子帮父母干些力气活,对父母多说些贴心话,记得父母的生日,为他们做一份自己亲手准备的特殊礼物等等,培养出将感恩意识付之于实际行动的习惯。同时可以开展师生互动式的献真情活动,让师生之间有更深的了解和接触,让各自都走进彼此的内心,通过一句话、一封信、一张贺卡、一个盆栽等简单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教师辛苦教学和关爱的感激之情。三、开展感恩主题演讲活动。开展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同学们围绕为什么要感恩、感恩的对象有哪些、用什么方式去感恩等内容,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通过这种方法除了展示学生的风采之外,同时也营造出良好的感恩氛围,激发大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情感。

(三)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推动感恩教育

为了唤醒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的方式,搭建“5类一体”社会公益服务平台来培养学生的感恩积极性和责任感,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所谓“5类一体”即分别从扶贫救灾公益活动、教育助学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环保节能公益活动、心理健康公益活动这5大类出发,大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公益活动来参加,从而体会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过程中被触动的情感。针对这五大类,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开展,例如扶贫救灾公益活动可以开展捐赠型和义卖型的活动,向贫困地区、孤寡老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教育助学公益活动可以通过暑期实践活动的支教来帮助落后地区孩子的教育,给那里孩子们带去新的知识,给与他们温暖的关爱,而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可以开展探望敬老院老人的活动,陪老人家说说话,表演越剧等节目给老人家带去热闹和开心。通过“5类一体”工程的实施,来增强大学生们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从他人的故事中学会坚强、珍爱和憧憬,从自己的行动中懂得付出的辛苦并体会到获得他人感谢时的幸福,从而逐渐形成反哺父母、回报学校和馈赠社会的意识及付之行动的决心。

[1]王争.感恩教育寻求德育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2005(20).

[2]高爱芳,高卫松.学校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36).

[3]向康文,吕耀怀.感恩的道德价值与当代大学的感恩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10(1).

[4]金妍妍,李建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10(4).

[5]丰玉梅.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探析[J].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

On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Gratitude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Horizon of Harm onious Society

Dai Guanbo,Xu Mimi
(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 315200)

Gratitude is not only one of China’s traditional virtues,but also the key factor of pro⁃moting harmonious life environment.And it helps society members cultivate morality,interaction,learn⁃ing and responsibility.However,currently the gratitud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lacks efficacy and education becomes a mere formality.Through the status survey on the real gratitude of 400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the essay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gratitude consciousness and education.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creating the good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gratitude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gratitude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gratitude education;quantitative analysis;practical ap⁃proach analysis

2014-12-16

戴观波(1981-),男,浙江宁波人,硕士,助理研究员。徐咪咪(1985-),女,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意识大学生
公益活动证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