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乃岐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保密认识作为保密认识主体对保密认识客体的能动反映和观念建构,是主观反映客观、理论把握实践、有限通往无限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和相互转化过程。保密与窃密对立双方之间的激烈竞争和矛盾斗争,是整个保密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贯穿于整个保密实践活动的始终[1]102。这一基本矛盾表现在保密认识活动中,就构成了保密认识的矛盾运动。系统分析保密认识过程中的多种矛盾及其运动,特别是深入分析保密认识中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对与绝对之间的矛盾及其运动,对于深刻把握保密认识的辩证运动,科学揭示保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建构科学认识的理论和原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保密认识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它贯穿于保密活动的方方面面、一切领域和全部过程之中。就其实质而言,保密认识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保密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在保密认识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意识反映。
保密活动中的客观方面是指,在保密主体的意识之外,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同保密活动直接相关的一切客观对象和因素的总和,包括保密活动中竞争双方的保密力量状况及其与保密直接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及相应条件。保密活动中的主观方面则是指,保密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因素的总和,包括对竞争双方保密活动的认识、所制定的保密指导思想和原则、保密方针和政策、保密战略和战术、保密谋略与规划、对保密技术手段的掌握和运用以及主体的保密信念、保密态度、保密意识、保密心理、保密精神、保密意志、保密文化、保密传统、保密作风、保密习惯、保密价值观和保密世界观,等等。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之所以构成保密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是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在保密认识中的体现。只要有认识活动存在,就有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存在。在保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时时存在,处处存在,事事存在,保密主体必须首先去面对并解决这一矛盾,才有可能正确认识保密形势进而有效实现保密目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保密活动中始终是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紧跟着又会出现。不存在主客观矛盾的情况和不产生主客观矛盾的情况都是不存在的。正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的过程中,保密主体的认识与保密对象的一致才从一个水平不断提升到另一个水平。因此,主观与客观的矛盾问题,是保密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并需要不断解决的一对基本矛盾。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贯穿于保密认识的全过程,制约着保密认识中的其他矛盾。完整的保密认识活动由保密感知阶段、保密思维阶段和保密认识验证阶段三个环节组成,其中,前两个环节主要是主观反映客观,主体获得关于客体本质与规律的保密认识的过程;后一个环节则主要是客观作用于主观,通过保密实践证明和检验保密认识的过程。保密感知阶段、保密思维阶段要求主体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充分了解对立双方客观实际的基础上,通过主体感知和思维全面认识保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系统把握保密实践的特点和规律;保密认识验证阶段则要求主体将对保密实践的主观认识转化为实施保密实践活动的客观行动,并以保密实践的结果去比对和验证保密认识的正确性,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是否符合,以及二者相符合、相一致的程度,并以此为根据不断调整、修正和完善保密认识,使其最终达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由此可见,保密认识的全过程,就是从客观到主观,又从主观到客观,从而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并最终走向有机统一的反复过程。不仅如此。保密认识活动中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处理得是否得当、二者是否契合一致,还关系到认识活动中其他矛盾能否解决。毫无疑问,如果主观与客观之间严重背离,那就意味着保密认识严重失真,保密理论严重错误,保密思想严重失实,保密指导严重失误,保密思维无的放矢,如果这样,那么,保密验证必然失败,保密目的的实现则就完全不可能。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存在于保密实践的过程中,直接关系到保密实践的全局和成败。完整的保密实践活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谋划和设计保密实践的阶段,二是实施和进行保密实践的阶段。前者是客观通过保密认识作用于主观,即主体在已有保密认识的指导下筹划和设计保密实践行动方案;后者是主观通过保密实践作用于客观,即按照设计好的行动方案进行保密实践活动的过程[2]289。很显然,能否正确地谋划和进行保密实践,关键就在于能否正确地解决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孙子说,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保密实践活动也是如此。不仅设计保密实践所依据的保密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而且设计本身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也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必须使保密实践的主观指导与保密实践的客观实际相符合。只有这样,保密实践活动才可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不可能成功。在现实的保密实践活动中,为什么总会出现成功与失败呢?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保密主体有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对立双方的客观情况,有没有解决好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主体对保密实践的主观指导与保密实践的客观实际不相符合,那必然会陷入被动,导致实践活动的失败。相反,主体通过实际考察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掌握全部情报资料,熟悉对立双方的客观情况,谙熟对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律、力量分布、薄弱环节和技术手段,把正确的保密认识与客观的保密实际结合起来,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统一,以此为基础再作保密决策和活动部署,保密实践就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贯穿于整个保密实践过程之中,能否解决好这一矛盾,直接关系到保密实践的成败。
由此可见,无论从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看,还是从保密认识过程或是保密实践过程看,主观与客观的矛盾都是认识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在未来的保密实践活动中,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保密手段如何发展,保密活动方式如何变化,保密设计谋划如何周密,保密信息系统如何严密,保密认识中的这一基本矛盾是始终存在的。
理论与实际的矛盾作为认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保密认识过程中,就是保密理论与保密实际的矛盾。保密理论与保密实际的矛盾,究其实质而言,是保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具体展开、集中表现和必然延伸。正确认识和处理保密理论与保密实际的矛盾,对于正确指导保密实践、科学构建保密理论均具有重要意义。
保密理论是指,保密认识过程中所取得的系统化、理论化、普遍化的保密理性认识。它所揭示的是关于保密现象、事物及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对解决实际的保密问题起着主观指导作用[3]。保密实际是指,保密活动中人们所面对的客观现实。保密客观现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保密认识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既是保密认识产生和反映的基础与对象,也是保密实践要变革和解决的保密客体及保密实际问题。尽管保密理论与保密实际的矛盾,产生于保密认识和保密实践活动之中,但是,保密理论并不等同于保密认识,保密实际也不等同于保密实践。保密认识既包括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保密理论,也包括具有特殊指导意义的保密经验、保密常识和保密感性认识;保密实践本身就内含着解决保密实际问题这一具体内容,但它本身又不简单地等同于保密实际。可见,保密理论与保密实际的矛盾,在本质上仍然是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矛盾。明确保密理论与保密认识、保密实际与保密实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正确把握保密理论与保密实际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保密理论在解决保密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从保密认识与保密实践的整体关系看,一方面,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之所以能够发挥指导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保密认识能够超越保密实践的具体性、个别性和历史性的限制,揭示保密运动的深层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将其上升为具有普遍性、预见性和前瞻性的保密理论。另一方面,保密实践之所以需要保密理论的指导,也在于保密实践是运动发展的,它要不断地超越旧的保密实践的局限,进入新的未知的保密实践领域,这就离不开保密理论的思想引领和科学指导。古今中外保密实践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保密理论对于保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映得越正确、越深刻、越全面,它对解决实际保密问题的指导作用也就越大。诸葛亮一生善谋多胜是因其战略战术思想包括保密运筹思想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在整体上处于劣势的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战胜武装到牙齿、号称是世界上头号强军的美军,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而且是因为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特别出色,能够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始终做到知彼知己,从而始终保持行动上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在现代保密实践的条件下,保密理论作为保密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成为保密实践活动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保密实践活动的特殊样式和时代形式。众所周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保密实践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活动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及时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充分发挥保密理论的科学指导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履行保密使命、科学发展保密事业的重要保证。
从保密理论与保密实践的具体关系看,任何保密理论都是在特定的保密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保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保密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否则便不能承担起指导不断发展的保密实践的任务。保密实践的发展本身具有超越性、开放性,它必然内含已有保密理论所未反映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任何保密理论都不可能一次性地完全解释和回答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何况,现实中人们所遇到的实际保密问题又总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如果要求一种保密理论适合一切客观的保密实际,或者要求一切保密实际都只能按照某种保密理论图式去进行、去发展,那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更是错误的和有害的。解决保密理论与保密实际之间矛盾的正确途径,只能是从具体的保密实际情况出发,用保密理论回答、解释、分析、探索保密实际,指导解决具体的保密实际问题;用保密实际的不断发展刺激、引发、促进、深化保密理性思考,在此基础上丰富、修正、补充和创新保密理论。总之,保密理论与保密实际的对立统一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和发展的,不是一次完成、一劳永逸的,而是多次反复并不断变化发展的[4]。随着保密实践与认识活动的不断发展,理论与实际的矛盾会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解决理论与实际矛盾的关键,是要使保密理论与保密实际紧密结合、相依相蕴、相互促进,做到用创新了的保密理论引领保密实践的发展,用发展了的保密实践促进保密理论的创新。
相对与绝对的矛盾是保密认识中的又一对矛盾。保密认识主体在反映保密客体的过程中,由于保密实践的系统性、复杂性,保密客体的多样性、层次性以及保密主体的局限性、制约性,主体不可能一下子就抓住发展变化的保密现象、事件和过程的全部联系,达到与保密客体情况完全的、绝对的一致。这就决定了任何保密认识都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保密认识的绝对性是指,一切保密活动都是可以认识的,任何真理性的保密认识都是对变化发展着的保密活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具体地说,一方面,任何真理性的保密认识中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内容;另一方面,主体认识按其本性而言,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保密实践和客观实际,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就是对发展变化着的整个人类保密活动的客观实际的接近。上述两个方面都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保密认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保密认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具体的保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其真理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地说,一方面,任何真理性保密认识的获得都只是对发展变化着的整个人类保密活动的某个方面、某个过程、某个领域或某个层次的相对正确的认识和反映,随着保密实践范围的扩大和保密实践层次的深入,认识还有待于扩展和深化;另一方面,任何真理性保密认识的获得都只是对人类保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随着保密实践的拓展和深入,认识也有待于扩大和深化。上述两个方面都表明,任何保密认识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都是相对的。
保密认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并不是彼此孤立、相互分割的,而是在保密认识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并辩证统一的。首先,保密认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任何保密认识的真理性都既有相对的一面,又有绝对的一面,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一方面,保密认识确实反映了保密活动的客观实际和运动规律,因而具有客观性和正确性,就此而言,它具有绝对性;另一方面,保密认识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具体的保密活动的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就此而言,它又具有相对性。其次,保密认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保密认识真理的相对性中,都包含有绝对性的因素,相对之中有绝对;保密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并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绝对之中又有相对。保密认识的每一次发展和深入,都意味着向绝对真理不断接近,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如成书于2500年前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反映的是冷兵器时代的用兵法则和用间原则,其真理性无疑是相对的,但却流传至今,且仍被当今中外军事家和保密工作者奉为用兵打仗和保密实践的圣典,其中的原则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作战和保密实践的指导之中,可见其所包含的绝对真理的成分,对古往今来的各种战争和保密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5]183。再次,在保密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相对和绝对不仅是相互包含的,而且是相互转化的。人们对于保密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已经获得的保密认识真理,都是全部保密认识真理之“长河”的“水滴”,是整体的保密认识真理“链条”上的一个个相对真理的环节,人们每获得一个真理性的保密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又迈进了一步。保密认识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由不完善到完善、由相对到绝对的不断转化过程。
把握保密认识过程中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保密认识中的相对主义夸大保密认识的相对性,否认其绝对性,反对保密认识的深化与发展,否认保密认识对保密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保密认识中的绝对主义则夸大保密认识的绝对性,否认其相对性,看不到保密认识还需要不断丰富、创新和完善,这同样阻碍保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在保密实践中,相对主义必然走向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必然走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二者都将使理论脱离实际,其结果必然殊途同归,导致理论停滞不前、实践惨遭失败。因此,在保密认识活动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对于创新和发展保密理论、指导和引领保密实践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刘怀彦,巨乃岐.保密哲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
[2]刘怀彦,巨乃岐.军队保密文化建设[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3]巨乃岐.保密哲学研究的三个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9).
[4]巨乃岐,卢晓莉,王恒桓,等.军队保密文化建设论纲[J].保密科学技术.2011(4).
[5]王吉胜,巨乃岐.保密文化导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