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君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合格劳动者(陈立新 2008)。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技术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技术服务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然而,在积极打造特色高职院校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比如设备的更新速度慢、管理理念落后、专业建设的方向不明确等。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学风问题。高职院校的学风历来都被认为不如本科院校,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低,素质不高,自我约束力差,以及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在高职院校出现考试作弊、校园恋爱、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更为严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过分注重知识培养,而相对缺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升、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导致高职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知识、训练创造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王慧琴2006)。
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被动学习心理也可以理解为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性:一是指望教师将所有的知识模板化,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说的去学;二是只学习教师在课上指出的重点,考试会考到的内容,最后演变成学习即为了应付考试。
学生过于在意自己的成绩,或者希望在学习中有捷径可走。这往往是学生学习习惯差而基础不扎实的表现。这样的学生更希望不劳而获,在学习上态度消极、懒惰,导致一直以来学习成绩很差,最后形成恶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也不难看出,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存在侥幸心理,“不努力—失败—更不努力”的怪圈使得他们最后对待学习出现心理畸形。
学习上的墨守成规是由思维定势演变而来的。这些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很深,这也是“灌输式”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创新,认为别人所有的成功经验都适合自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机械化、程序化、规律化的思维模式。在一直以来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固定的教学流程的影响,学生形成一个机械化、程序化、规律化、意向化的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模式。在解决问题时,学习经验的积累需要有助于学生按照一些约定俗成的方式便捷地解决问题;但是过度地依赖经验,以至于变成思维定势是不可取的,这不但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行为,还影响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重结果而轻过程是对学习过程的本末倒置。从学生角度来看,注重结果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倾向于对答案、比成绩,却很少探讨造成结果的原因,深层次和创造性地去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至于更难见有思维变式、问题变式。
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其他许多心理问题,比如恐惧自卑、内向封闭、排斥等。若对学生所持心理问题不能给予重视和正确对待,将会对学生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生活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
在当今高职教育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教育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心理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更吸引学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课堂内外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学会自主地学、开心地学、有效率地学。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信心,就会希望有奇迹发生,并对一些不切实际的结果产生幻想,把希望寄托于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想法上,来帮助他们远离困境,摆脱现实中所背负的包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重拾信心,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
1.转变观念,忽视“以分数论英雄,以考试论成败”的评价观,加大深化高职教育评价理念的改革,尤其是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正因为有这种体系的存在,使得大部分高职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在传统“知识至上”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对学生考核的方式,使学生更享受学习的过程;尝试以职业目标为导向,个人能力为基石,因材施教,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重拾信心,不断进步。
2.在高职院校课程中,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使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证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需要咨询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引导。合理的心理教育和引导不仅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助于高职学生在挫折中重建自信心。
3.教师应学会关爱学生,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耐心教导。同时,通过对学生家庭环境、人际关系、性格差异等因素的了解,给予不同情况学生正确的对待,为学生学习创造最合适的环境。
1.重基础:教师要对大纲和教材认真钻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为指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不应让学生的热情和时间消耗在没有意义的纯知识学习环节上,而是弄明白自己所学内容的整体架构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2.重实际: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通过了解,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能力和方法等;教师教学内容应该更贴近生活实际,能结合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等;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体验知识的实用性,突出高职学校要求知识实用、够用、能用的特点。
3.重过程:培养学生追寻知识获得的规律的习惯,注重认知的规律性特点,摆脱传统的生搬硬套。一是要让学生明白问题产生的过程;二是要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更替过程;三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自主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4.重方法:教师应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做到不仅要让学生容易理解,也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动手操练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陈立新 2009)。
“心病还需心药治”,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需从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着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正处于逐渐成熟的过渡期,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正在慢慢成型,教师不应该用命令式、训斥式的方法来解决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应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耐心沟通,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
总之,学生所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对学生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同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学会因材施教,要能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预防他们不良心理情绪的累积,让其对学习建立自信心,并享受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