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官峰
1925年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演说辞》中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1]。一门学科建立,一门学科史随之产生。正如梁启超在《演说辞》中所言,中国图书馆学“渊源发达得很早”,上可追溯刘向、刘歆、荀勖、王俭、阮孝绪、郑樵等人的目录学贡献,近可观西方图书馆学的引进以及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取得的成就。通过数代学人努力,中国图书馆学经历了从孕育迈向成熟的发展历程。科学地总结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史是当代图书馆学人的使命。
梳理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文献,金敏甫1928年发表的《中国图书馆学术史》是图书馆学界较早提出这一论题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图书馆学史研究者和研究成果逐渐增多,论文如谢灼华的《中国图书馆学史序论》,著作如吴仲强等的《中国图书馆学史》,博士学位论文如王子舟的《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不过,至今尚无全面反映和总结中国图书馆学产生、发展历史的学术史专著问世。鉴于此,笔者从文献考察角度,回顾和梳理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进展,讨论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应重点关注的方向。
回顾和总结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进展,笔者从以下几个主题进行横向考察,包括图书馆学史综合研究、图书馆学史上的学者研究、图书馆学史基本理论问题讨论、各历史时期图书馆学发展研究等四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加以评述。
对中国图书馆学史进行综合研究的已有成果,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相关著作。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作为图书馆学史或相关专著的部分内容,或是图书馆学史类专著。比如,吴仲强等的《中国图书馆学史》[2],黄宗忠在该书序言中云“全书的重点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探讨图书馆学史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章梳理图书馆学的发展脉络(约5万余字),另外分专题讨论中国的图书学史、藏书学史、图书分类学史、目录学史、文献学史、图书馆学教育史等。周文骏和王红元的《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史稿》[3]以1949-1979年图书馆学研究和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以专题方式讨论中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的历史轨迹。吴稌年的《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古近代》[4]主要论述近代图书馆的发展高潮与学术转型,分析图书馆学史研究的主要特征和图书馆史的研究范围,简述新图书馆运动中的学术成果。
二是图书馆学通论类著作中涉及图书馆学史内容。比如,吴慰慈主编的《图书馆学新探》中关于“图书馆学史研究”的章节[5],分析加强图书馆学史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图书馆学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编撰的《理论图书馆学教程》 [6]关于“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与发展”[7]的章节,将图书馆学史分为图书馆学的孕育、萌芽、产生和发展几个时期。宓浩主编的《图书馆学原理》[8]简述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概况。黄宗忠的《图书馆学导论》[9]分析了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分为孕育时期的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的确立与发展、图书馆学逐渐走向成熟、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概况几个阶段,简介图书馆学者及其成果。谭迪昭编著的《图书馆学概论》[10]简要叙述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杜定友和刘国钧的图书馆学成就。程亚男的《书海听涛——图书馆散论》 [11]关于图书馆学史的部分,重点分析吴仲强等的《中国图书馆学史》的可取之处和不足,提出对图书馆学史研究的一些思考。王子舟的《图书馆学基础教程》[12]从古代的图书馆知识体系、现代图书馆学的产生、图书馆学发展的三次高潮、图书馆学代表人物、我国台湾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介绍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简史。蒋永福的《图书馆学通论》 [13]将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图书馆学发展时期(1909年之前)、近现代图书馆学发展时期(1909-1949年)、建国后图书馆学发展时期(1949年至今)。
(2)单篇论文。比如,金敏甫认为图书馆学术,在吾国古代,早已有之,如目录学、校雠学、版本学,重点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术发展史进行较为详细的记述[14]。王余光认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对促进学术发展和提高学者修养有着重要意义,论述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列举20世纪40位重要的图书馆学家,并加以简要分析[15]。王余光还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已有一定成就,这些成果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奠定了基础,阐述了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6]。谈荣森简要回顾西汉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规律和特征[17]。况能富对中国和欧美两大文化系统的图书馆学思想发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18]。在《中国图书馆学史序论》中,谢灼华在“序说”部分讨论了什么是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等问题;在“界说”部分讨论了中国古代能否形成图书馆学;在“概说”部分简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发展阶段,提出应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史”[19]。吴仲强等讨论中国图书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期、研究意义、研究的原则和方法[20]。柴纯青从文献科学的意义上,认为中国图书馆学经历了两次飞跃,建议重扬图书馆学传统和历史[21]。徐仕敏分析过去千年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形式特征[22]。伍若梅、张杰从图书馆学史研究意义、概念、研究内容、分期、研究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综述中国图书馆学史理论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23]。韩珏对加强图书馆学术史研究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的研究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24]。
中国图书馆学史的学者研究主要包括对图书馆学人的学术经历、撰述、学术观点的评述等内容。
(1)综论图书馆学人共同体的论文。王余光介绍了中国当代多位图书馆学家的著作,认为图书馆学前辈学者的著作多不传世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术传统的缺失和专业学术史教育尚未开展,建议开展图书馆学学术史研究与学术史教育[25]。王余光还列举了40位已故的20世纪重要文献学家,简要分析其学术背景[26],其中多数是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学家,为后来的研究者开辟了方向。况能富介绍了中国的程俱、郑樵和西方的诺代、莱布尼茨的图书馆学成就及其贡献[27]。霍国庆刻画了20世纪我国大陆图书馆学四代学人和我国台湾图书馆学“两代半人”的群体特征及其代表人物[28]。于友成从横向角度研究中国当代著名图书馆学家,剖析他们的事业成就、学术思想、成长过程,及其对中国图书馆学术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以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29]。罗德运认为中国图书馆学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代代图书馆学人近百年奋斗的结果,开展对图书馆学人的研究,特别是整体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30]。
(2)针对图书馆学人个体的研究。已有成果对古代图书馆学人的研究不多,对近现代图书馆学人的研究文献较丰富。
关于古代图书馆学人,钱亚新认为郑樵是中国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31]。潘鈜认为郑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32]。钱亚新论述了祁承璞的图书馆学思想[33]。刘毅讨论了邱浚的系统图书馆学思想和公共图书馆思想[34]。
关于近现代图书馆学人,吴则田叙述了韦棣华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活动及贡献[35]。赵玲分析了张元济的图书馆学思想[36]。洪水平认为蔡元培在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的地位是思想家型的图书馆学家[37]。崔广社和崔云格论述梁启超的图书馆实践活动及其对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阐明梁启超“中国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他提出的建设“中国图书馆学”的思想基础[38]。祝妍通过对梁启超图书馆学观念、实践、理论进行系统阐述,介绍他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独特贡献[39]。程焕文记述了沈祖荣的成就及其对图书馆学教育的贡献[40-44]。周进良[45]和马启花[46]论述了李大钊在图书馆理论方面的贡献和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周晓燕论述了杨昭悊对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开拓性贡献[47]。戴煜滨以李小缘在20年代后期发表的文章为基础,从关于“传播消息及知识之总机关”的提法、“文献”的认识、图书馆乃小宇宙及其流通致用思想、图书馆立法问题、图书馆事业宏观规划构想五方面论述其对图书馆学的开拓性贡献[48]。杨屹东分析了李小缘的图书馆学思想和成就[49]。
周文骏和王红元对杜定友、刘国钧、王重民三位图书馆学人进行个案研究[50]。王子舟系统地评述了杜定友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其在各方面的贡献[51]。李彭元讨论了杜定友的公共图书馆思想[52]。张树华[53]、易雪梅[54]、丁文静[55]从不同角度论述刘国钧对图书馆学的贡献。钟守真论述了刘国钧对比较图书馆学在中国形成的贡献[56]。田春艳从图书馆学理论、分类、编目、书史、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教育五方面介绍了刘国钧对中国图书馆学的贡献。陈源蒸通过重读刘国钧的《图书馆要旨》,阐释了他对图书馆学的贡献[57]。魏成刚分析刘国钧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分类、图书编目、文献学、文献史、历史学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均有着突出的理论成果,认为他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领域中是里程碑式的大家,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史的“历史的人格者”,是把握近代图书馆学发展之要点的关键[58]。王锦贵主编、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编的《王重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是关于这位著名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家的纪念文集,其中的论文记述了其生平事迹,反映了其在学术领域的重要贡献[59]。王余光讨论了王重民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和对图书馆学教育的贡献[60]。
吴仲强论述了毛坤的图书馆学思想及其贡献[61]。朴英哲根据皮高品著述活动的特点,探讨其在分类学方面的主要学术成果及观点[62]。张亚芳[63]和白国应[64]阐述了钱亚新的索引和图书分类思想。邓小昭论述了陈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思想与实践[65]。郑永田认为中国当代知名图书馆学者刘迅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未来、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66]。吴稌年认为俞爽迷是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作过较大贡献者[67]。邸念雄论述了王振鹄的图书馆学思想与方法[68]。
关于图书馆学史概念的讨论,吴仲强[69]、霍国庆[70]、郑全太[71]、钱鹏[72]等在著述中讨论了中国图书馆学史的概念。关于图书馆学发展轨迹和特征研究,霍国庆论述了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三次高潮及其发展轨迹[73]。王子舟认为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史上出现过三次高潮[74]。柯平等从图书馆学发展史观和图书馆学的学科特性视角探讨了图书馆学发展规律[75]。关于图书馆学本土化历史研究,刘迅通过分析欧美图书馆学流派及其影响,论述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道路[76]。刘兹恒的博士学位论文总结了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取得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77]。刘兹恒介绍了沈祖荣、杜定友和刘国钧三位图书馆学家在20世纪初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中的贡献[78]。除此之外,另有文献讨论图书馆学史的学科建设[79-81]、史料建设[82]和图书馆学教育史[83-84]等问题。
关于古代图书馆学发展,况能富认为明清是中国图书馆学的经验科学内容大发展的重要时期[85]。吴仲强论述1840年以前中国图书馆学历史[86]。傅荣贤通过考古材料,探讨殷商图书馆和殷商图书馆学思想[87]。关于晚晴图书馆学发展,戴煜滨探讨了中国图书馆学的萌芽与形成问题,论述晚清图书馆学发展史[88]。王子舟研究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产生、形成过程[89]。程焕文论述了晚清时代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90]。关于民国图书馆学发展,范凡从整体上分析了民国时期图书馆著作与图书馆学发展之间的关系[91]。李彭元论述了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思想[92]。程焕文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术研究分为三个阶段[93]。徐鸿将1911年前后至1949年近代图书馆学划分为三个时期[94]。刘亮探讨了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95]。关于新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周文骏分专题论述1949-1979年间图书馆学研究的历史[96]。潘燕桃论述了1949-2009年公共图书馆思想[97]。张树华对1949年后30年间图书馆学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98]。刘兹恒评述了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两次高潮[99]。吴慰慈、张久珍描述了1949年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60年的发展轨迹[100]。黄宗忠回顾了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60年的发展与成就[101]。王子舟回顾和反思了建国60年来图书馆学研究历史[102]。
综上所述,通过梳理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相关文献,让我们对图书馆学史研究的进展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讨论的主题涉及图书馆学史研究的主要方面,这些研究主题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此外,从已有文献中发现,还有一些研究话题受到关注,比如图书馆学史研究的意义、原则、对象和范围,中国图书馆学的确立,区分图书馆史和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学发展与社会背景的相互影响和关系。
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这为图书馆学史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总体而言,无论从时间的系统性还是从内容的全面性来考察,图书馆学史研究基础稍显薄弱。至今尚无一部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和总结中国图书馆学产生、发展历史的学术史专著问世,使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建设缺失重要的一环。
通过文献调查,笔者认为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中的以下问题值得继续深入发掘:
(1)对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缺少系统性研究。即使已经问世的图书馆学史研究成果,在图书馆学理论著作中所占篇幅也非常有限,并未成为研究主体,更加无法完整系统地展现图书馆学发展历程的全貌。
(2)对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阶段性和时代性特征,以及中国图书馆学与所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
(3)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规律讨论不足,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更加准确地描述。此外,图书馆工作实践与图书馆学、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学发展之间的种种关系尚需深入研究。
(4)图书馆学人及其共同体对图书馆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的研究不够深入具体。
笔者对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重大意义和研究方向有几点认识,认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
(1)图书馆学在古代主要是指校雠学、目录学、分类学等内容,总结古代图书馆学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梳理从古至今图书馆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既是社会文化发展和时代变迁的需要,又是当代图书馆学人的使命和任务。
(2)晚清以来,随着欧美图书馆观念和图书馆学思想方法的传入,中国图书馆学经历了漫长的本土化的进程。通过百余年的发展,中国图书馆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图书馆学作为社会科学体系中重要一员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有鉴于此,对中国图书馆学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总结非常必要,既是学科发展的时代需求,也对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总结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图书馆学流派及其成果,客观探索图书馆学发展规律,对推进图书馆学研究具有理论借鉴和参考价值,对当今和未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4)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中,图书馆学史课程的开设还是一片空白。建构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体系和撰写一部中国图书馆学史专著,对图书馆学教育有重要的价值。
(5)希望学界能够系统、全面、客观地梳理几千年来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着详今略古的思路,探讨图书馆学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构建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框架体系。
[1]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二) [M].北京:中华书局,1989:44.
[2][69]吴仲强.中国图书馆学史[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3][50][96]周文骏,王红元.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吴稌年.图书馆活动高潮与学术转型:古近代[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5] 吴慰慈.图书馆学新探[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36-41.
[6] 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理论图书馆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1:106-125.
[7] 杨建东,罗德运.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与发展[J].湖北高校图书馆,1985(3):5-11.
[8] 宓浩.图书馆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94-303.
[9] 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84-119.
[10]谭迪昭.图书馆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138-148.
[11]程亚男.书海听涛——图书馆散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208-212.
[12]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0-51.
[13]蒋永福.图书馆学通论[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48-63.
[14]金敏甫.中国图书馆学术史[J].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周刊,1928(2):1-14.
[15]王余光.图书馆学史研究与学术传承[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2):1-3.
[16][73]王余光.序言[M]//范凡.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
[17]谈荣森.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1(1):3.
[18]况能富.图书馆学思想发展论纲[J].图书情报知识,1982(4):64-67.
[19]谢灼华.中国图书馆学史序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3):122-128.
[20]吴仲强.中国图书馆学史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4).
[21]柴纯青.中国图书馆学史:传统及其分析[J].图书馆,1993(3):20-24.
[22]徐仕敏.过去千年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形式特征[J].图书情报工作,2000(9):10-15.
[23]伍若梅,张杰.我国图书馆学史理论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2(6):72-76.
[24]韩珏.加强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2(6):9-12.
[25]王余光.图书馆学前辈学术著作的传与读[J].图书情报工作,2005(1):9-10.
[26]王余光.略论20世纪中国文献学家[J].图书情报工作,2006(2):5-6,20.
[27]况能富.东西方图书馆学奠基者事略[J].图书情报工作,1983(6):32.
[28][70]霍国庆.百年沧桑三次高潮四代学人——20世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馆学史总评[J].图书馆,1998(3):4-12.
[29]于友成.中国当代著名图书馆学家研究[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8(4):17-20.
[30]罗德运.应认真开展对中国图书馆学人的研究(上) [J].图书馆杂志,2002(3):7-10.
[31]钱亚新.我国图书馆学的奠基人——郑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93-102.
[32]潘鈜.略论郑樵对图书馆学的贡献[J].江苏图书馆工作,1983(4):9-12.
[33]钱亚新.祁承璞——我国图书馆学的先驱者刊名[J].图书馆杂志,1962(1):45-52.
[34]刘毅.邱浚图书馆学思想评价[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5(2):69-71.
[35]吴则田.韦隶华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活动[J].图书情报知识,1983(4):86-91.
[36]赵玲.张元济的图书馆学思想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05(10):136-139.
[37]洪水平.试论蔡元培在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5):66-68.
[38]崔广社,崔云格.简论梁启超的中国图书馆学思想[J].图书情报工作,1995(3):70-73.
[39]祝妍.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40]程焕文.一代宗师 千秋彪炳——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先生[J].图书馆,1990(4):54-58.
[41]程焕文.一代宗师 千秋彪炳——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先生(续)[J].图书馆,1990(6):66-67.
[42]程焕文.一代宗师 千秋彪炳——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先生(续)[J].图书馆,1991(1):71-76.
[43]程焕文.一代宗师 千秋彪炳——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先生(续)[J].图书馆,1991(3):60-64,73.
[44]程焕文.一代宗师 千秋彪炳——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先生(续)[J].图书馆,1991(5):69-73.
[45]周进良.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3(4):107-111.
[46]马启花.李大钊图书馆学思想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47]周晓燕.论杨昭悊及其图书馆学思想[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9(5):76-80.
[48]戴煜滨.论李小缘先生超时代的图书馆学思想[J].图书情报工作,1997(5):18-22.
[49]杨屹东.李小缘学术思想与成就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9.
[51]王子舟.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52]李彭元.试论杜定友先生的公共图书馆思想[J].图书馆,2012(1):22-24.
[53]张树华.刘国钧教授生平及学术思想简介[J].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1981(4):1.
[54]易雪梅.刘国钧先生与国立西北图书馆——兼论刘国钧的办馆思想[J].图书与情报,1986(4):9-13.
[55]丁文静.刘国钧先生图书馆学术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1990.
[56]钟守真.刘国钧与比较图书馆学[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4(2):42-44.
[57]陈源蒸.重读《图书馆学要旨》——也谈图书馆学前辈学术著作的传与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96-98.
[58]魏成刚.论刘国钧先生的学术成就[D].北京:北京大学,2008.
[59]王锦贵.王重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60]王余光.王重民先生的生平与著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3(5):5-6.
[61]吴仲强.论毛坤的图书馆学思想[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2):57-61.
[62]朴英哲.皮高品分类思想初探[J].黑龙江图书馆,1991(1):39-40.
[63]张亚芳.钱亚新先生索引思想初探[J].江苏图书馆学报,1987(3):13-16.
[64]白国应.钱亚新的图书分类思想[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1(2):11-15.
[65]邓小昭.陈誉先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思想与实践[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0(3):13-16.
[66]郑永田.试论刘迅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J].图书馆建设,2009(1):109-112.
[67]吴稌年.俞爽迷的图书馆学研究及其瑕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82-88.
[68]邸念雄.评王振鹄的图书馆学思想与方法[J].图书馆学研究,1989(3):84-90.
[71][80]郑全太.我国图书馆学史学科建设亟待加强[J].图书馆学研究,2001(3):10-14.
[72]钱鹏.议“图书馆学史”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5(3):25-27.
[74]王子舟.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三次高潮[J].图书情报工作,1998(2):2-5,33.
[75]柯平,岳修志,李卓卓.图书馆学发展规律探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6(4):5-9.
[76]刘迅.西方图书馆学流派及其影响——兼论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道路[J].图书馆学刊,1983(4):1-12.
[77]刘兹恒.20世纪中国的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5.
[78]刘兹恒.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家在图书馆学本土化中的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9(3):1-7.
[79]况能富.应当开设“图书馆学思想史”课程——谈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教学的改革[J].图书情报知识,1986(2):70-72.
[81]傅荣贤.《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课程应该教什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61-64.
[82]顾烨青.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人史料建设:现状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5-14.
[83]王子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九十年回望与反思[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70-78,96.
[84]王蕾,张琦,程焕文.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教育九十年[J].图书馆论坛,2010(6):58-65.
[85]况能富.中国十五至十八世纪图书馆学思想论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4):90-96.
[86]吴仲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论[J].图书情报工作,1992(4):1-7.
[87]傅荣贤.殷商图书馆和殷商图书馆学思想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1(13):42-46.
[88]戴煜滨.中国图书馆学的萌芽与形成(1840-1930)[D].北京:北京大学,1996.
[89]王子舟.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D].武汉:武汉大学,1999.
[90]程焕文.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91]范凡.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92]李彭元.民国时期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2.
[93]程焕文.中华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术史序说[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91-98.
[94]徐鸿.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产生与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1988(1):53-55.
[95]刘亮.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D].西安:西北大学,2011.
[97]潘燕桃.近60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1949-2009[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98]张树华.三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和今后的任务[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1):85-93.
[99]刘兹恒.评八十年代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两次高潮[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1(4):8-11.
[100]吴慰慈,张久珍.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六十年[J].图书馆杂志,2009(5):3-11.
[101]黄宗忠.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60年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论坛,2009(6):1-8.
[102]王子舟.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