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娟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教育学】
冲突管理理论下大学生人际冲突管理研究
项 娟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科塞对社会冲突管理的研究重视冲突所产生的建设性冲突,即:关心的是社会冲突增强特定社会关系或群体适应的调适能力的结果,而不是降低这种能力的结果。和谐与合作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发展,适宜的冲突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内潜力和训练大学生的交往能力。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并以科塞的冲突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提出可行性策略。
冲突管理;大学生;人际冲突
冲突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科塞认为,冲突不仅具有破坏性的消极作用,同时还具有建设性的积极作用。由此,以科塞的理论为借鉴,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冲突的原因及其解决路径进行探讨,对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一)科塞冲突管理理论内涵
科塞的冲突管理理论是在他的冲突理论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可以权且将冲突看作是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力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里,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以至伤害对方”。[1]16由此可以看出,科塞的冲突包含两方面的冲突:一是有结构的冲突,即界定清晰的冲突,如权力、资源分配不均、地位等的冲突;另一方面是无结构的冲突,即界定模糊的冲突,如人们的价值理念、处理方式等的冲突。他还强调冲突不只“起分裂作用”,在群体和其他人际关系中还承担起决定性、积极的功能,比如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利用群体的约定防止其他成员背叛等。从科塞的冲突理论中可以清晰地明确出冲突管理即是对结构的冲突和无结构的冲突进行阶段性和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消除冲突过程中所产生的破坏性结果,强化冲突过程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内涵及冲突的表现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为人处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心理状态是指在应对不同的交往关系时人们内心形成的内隐情感(喜、怒、哀、乐等),行为特征是指通过肢体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争吵、打闹等)。人际关系的实质是社会关系的表现,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不能脱离社会这一大环境而独立存在,离群索居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与他人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之中,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2]122-12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方面:
首先,师生关系。它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人际交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水平、学习状态和人格素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即朋友式的友好互助的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健康的人格,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多以和谐为基调;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学生易形成攻击性的性格,不易配合,学习以消极为主,仇视社会。
其次,生生关系,即同伴群体的关系。它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交往关系,是人际关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往更注重自由与平等,故引起冲突的范围、因素增多。冲突主要表现为:一是习惯差导,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作息习惯、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差异所引发的冲突。二是认知差异,大学生处于特殊时期,开始形成独有的一套评判标准,由于在对待事件上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时有发生。三是情绪态度,90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人翁”的态度渗入情感深处,重视个体地位及情感的抒发,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由于双方的“主人翁”心态,存在着以一方征服另一方为目的冲突。四是利益争夺,主要表现为申请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奖项上,通过举报竞争者的缺点,以使对方的评选资格被取消,达到减少竞争者的目的,常呈现出破坏性冲突。
第三,家庭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虽以学校环境为主,但不排除家庭关系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家庭是个体个性塑造的始创地,直接关系到个体的人际交往。
无论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父母关系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现象,“和谐可以维持稳定发展的环境和格局,冲突也可以稳定发展,没有冲突的和谐是没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一团和气’的平庸虚假的和谐。”[3]197因此静止的、孤立的和谐是不存在的,和谐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与冲突相关联的相对的和谐。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冲突无处不在,因此,对于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我们不妨从产生冲突的原因、影响因素入手,正视各种矛盾,并借鉴科塞冲突管理的理论予以剖析反思,对冲突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干预。
(一)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
现实性冲突即直接利益冲突,是指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自身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以及对其他参与者的评估;非现实性冲突并不是特指某种具体的冲突,而是替代性的冲突,是个体释放紧张的一种状态需要。正如杜威的名言:“人们并不是有靶子就射击,而是把靶子立起来,以便投射得更有效,更具有重要性”,人们只是为了寻找发泄口而非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大学生人际交往体现的现实性冲突表现为利益冲突和手段冲突,为了实现各自利益,人与人之间常发生竞争,往往会导致冲突。多伊奇的“卡车运输实验”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实验者都不愿意合作,双方都试图抢先通过,结果中途相遇,互不相让,最终两败俱伤。再者,大学生人际交往体现的非现实性冲突表现为目标冲突,“组织内部发生冲突的一个普遍原因是个人或职业目标或工作目的存在差异。如果在某个项目上与我们一起工作的人目标上与我们不一致,那就肯定会发生冲突”。[4]293最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竞选班干部、申报三好学生等,与他们产生的矛盾即现实性冲突,是危害自身利益的直接冲突;非现实性的冲突表现在个体释放紧张的状态,如对成绩比自己优秀的同学的敌意等,即替代性冲突。
(二)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社会关系,因此人们不能脱离社会中的人而单独存在,既然有交往的存在,那必然有交往的深浅和交往的范围,范围内(朋友间)的冲突即内群体冲突,范围外(朋友之外)的冲突即外群体冲突。一方面,内群体冲突可理解为:假如“爱的对象”同时也就是“恨的对象”,那么冲突的发展就可能会动员起冲突双方人格的全部影响,故紧密的关系和更多的投入可以使冲突更加剧烈。大学生内群体冲突常指班级成员、宿舍成员、情侣和好朋友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一旦发生即表现为破坏性冲突,例如英国《镜报》2014年10月20日报道,阿根廷福尔摩沙省近时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15岁的女孩朱莉娅阿尔瓦雷斯在回家的路上被朋友划伤脸部和背部,案件的起因竟是施暴者嫉妒朋友的美貌。另一方面,外群体冲突是指当受到冲突威胁时,群体内部成员“抱成一团一致对外”,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表现出来的是宿舍之间、班级之间以及学院之间的冲突。
(三)个体意识形态的冲突
“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5]227个体意识形态的冲突即是以物质为前提的冲突,包括物质对内的冲突即精神冲突(认知冲突),亦包括对外的冲突即物质冲突(行为冲突)。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认知冲突表现为:一是价值观、信念差异。由于家庭背景及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信仰和观念的不同,易产生冲突。二是态度和意见的差异。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自己行为的一种内部准备状态和倾向性,和谐的态度可促进人际关系的建设,避免冲突;恶劣的态度可造成人际关系的破坏,发生冲突。同样,意见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对待一件事情上,意见是否一致是冲突发生的根源。三是人际认知偏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难保持一致,达到平衡。人们的认知偏差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自我认知的偏差,即对自己的定位,把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一厢情愿地强加于他人,因此,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我定位不当,必然使在各种交往中出现偏差,产生人际关系冲突则是必然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在对待事情上的归因偏差,同一件事情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如不进行沟通、各持己见,就会产生冲突。行为冲突是指由于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行为上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不同,由此引发的冲突。
(一)学生个体层面
首先,利用群体约定,达成群体成员之间的利益共识,巧妙处理行为上的越轨。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由于利益失衡而产生的直接冲突,可通过与内部成员达成共识而化解冲突,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如果把冲突看成一种疾病、一种病态则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会阻止冲突,还会使矛盾朝着无法解决的地步发展,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冲突,对冲突产生的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从而使冲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越轨是指行为的偏颇,是指在冲突管理时实现冲突的转换,即使破坏性冲突转换到建设性冲突,如两个个体同时竞争学生干部时,必有一方落败一方获胜,落败方对获胜方也必然存在敌意,易诱发冲突,这时可通过一方把冲突转化为努力学习而非肢体、语言的攻击这一行为来化解冲突,实现矛盾的转化。其次,加强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交往能力,创建友爱、平等、心理相容的人际关系。沟通不仅能够加强成员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够预防冲突,内群体要及时并有效地采取沟通的手段,使冲突得以化解,否则面对的结果则是激烈且无法挽回的矛盾。科塞认为:“在参与者压抑敌对感情的关系中,冲突的强度是很高的;反过来,一旦冲突发生,这种感情的积累又会进一步强化冲突。”为了避免冲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注重沟通的重要性,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需要在如下方面加以注意:(1)认清冲突的性质,有的冲突可通过达成共识来化解冲突,而有的冲突则需要坚守阵地,沟通并不是无原则的沟通,亦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例如朋友之间,一个伙伴有不良的偷窃习惯,当他习惯性地偷拿了另一个伙伴的物件被发现后要求和解,这时两者的冲突则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内部沟通得以解决的,而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上报上级,从源头上消除这种不良习惯;如果只是普通的生活琐事冲突,如生活作息、消费观等冲突,则可通过内部沟通解决。(2)管理自身情绪,人在愤怒时往往会说出或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因此为了防止事态的恶化,对于冲突各方来说,要管理好自身情绪。(3)直接沟通,直接沟通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使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能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同时也能表现出人际交往中的诚意,更易化解冲突。最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分析冲突的阶段,合理地应对冲突。当人际关系冲突在潜在对立阶段时,可通过沟通化解;当冲突处在认知介入、冲突意向阶段时,可通过迁就、退避化解;当冲突处于行为阶段时,可通过折中、合作手段化解;当冲突演变为最终结果阶段时,则表示冲突无化解的余地,因此要采取抗争的手段。
(二)学校组织层面
一方面,加强学校相关教育机构的干预力度,重视大学生实际需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当冲突的程度已经超出两个个体能力范围,双方的心理对抗已达到僵化的程度时,即冲突结果阶段,此时,就需要学校的干预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学校这个第三者来调节促使双方和解,最终化解破坏性冲突。因此,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时,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开展情境教学,把课程情境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心理健康教育能解决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达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够促进对知识的学习和保持,更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冲突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从而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学校要创设有利于个体发展的育人环境,实施冲突管理。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不仅能够按社会对个体提出的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提出社会性的规范,同时它还能够加速个体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当前的发展需要),还存在延时价值(进入社会的发展需要)。所谓冲突管理是指以冲突为视角来对大学生的人际冲突进行综合管理,不是一味地回避冲突,而是正确地对待冲突,化解冲突的不良影响,提升冲突的建设性作用。
(三)家庭层面
影响个体性格养成的最重要因素是家庭环境、父母性格和父母的文化程度,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高文化、高素质的父母所教育出来的孩子素质相应较高,在处理人际冲突时常会从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遇事能沟通,会积极解决冲突;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低素质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多以个人为中心,这类孩子一般是冲突的制造者。从家庭层面来对孩子的冲突进行管理则需要家长以言传身教为主,注重孩子内心发展,常听取孩子的诉求,积极沟通,反对独裁和无原则溺爱。
科塞的冲突管理理论明确指出,冲突在发生阶段既有积极的一面(建设性冲突),又存在消极的一面(破坏性冲突),因此冲突管理的最终准则是促进冲突向着积极方向发展。积极的冲突有利于组织或个人实现预期的目标,如果冲突给个体带来发展,能够促进个体的人际关系,那么它就是积极的;消极的冲突则是有害的,阻碍个体的发展,在人际交往上呈现出不可调解的破坏性冲突。因此,在处理问题上要避免破坏性的冲突,利用建设性的冲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既需要和谐也需要冲突,和谐与合作能够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发展,形成群体意识,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适宜的冲突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内潜力和训练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和谐与冲突的双重功能,对大学生进行冲突管理,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促进个体及组织的全面发展。
[1] 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李晓元.世界境界哲学:中国梦的世界境界及其实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 杰纳兹,施奈德,等.组织中的人际沟通技巧[M].时启亮,孙相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冯自变】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nflict Management from Theory of Conflict Management
XIANG Juan
(InstituteofMarxism,SouthFujianNormal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China)
Coser’s study of social conflict management values the constructive conflict from conflicts. In other words, what he concerned is the result of enhanced specific social relations or certain social groups in their adaptation capability rather than reduced such capability from the conflict. Harmony and coopera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ppropriate conflict can also stimulate their creativity and the potential, and can train their communicative ability.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on the basis of Coser’s conflict management theory, the feasibility strategy is raised.
conflict management;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5-01-20
项 娟(1988-),女,安徽六安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
2014年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YJS201416)
1672-2035(2015)03-0108-04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