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5-02-13 07:57周建标
关键词:诚信培育价值观

周建标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 理论研究室, 福建 泉州 36200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立足当代,放眼世界,深刻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探索有效对策。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一)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导致价值判断无所适从

文化大革命试图摧毁中华传统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但事与愿违,数千年的价值观受到否定,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整个社会迷失价值取向,是非颠倒、善恶不分,造成十年动乱。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冲破思想禁锢,呈现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社会成员思想活动出现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不同时代的价值观相互激荡,出现现代与传统、先进与落后、真善美与假恶丑、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多重矛盾冲突,导致价值判断混乱,人们无所适从;导致人们在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上迷惘不定。多元价值观激荡冲突,一定程度上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挑战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迫切需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文化现代转型。

(二)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不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也造成一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坑蒙拐骗时有发生;一些人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政治生活与人际交往中,导致政治精英权力寻租、权钱交易;财富精英唯利是图、挥霍浪费;知识精英道德滑坡、良知丧失。一些媒体只顾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精神文化产品的价值观引导,误导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三)经济全球化及文化扩张导致民族价值观弱化

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积极推行文化扩张,如美国通过“三片”文化(薯片、电影大片、微机芯片)占领世界经济市场和文化市场。经济全球化导致文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冲击国家经济主权,使发展中国家的民众看到差距,产生盲目崇拜心理。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通过经济全球化占领国际文化市场,输出价值观,淡化国家民族观念,削弱民族价值观,影响民族价值观认同。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机整体,兼顾了国家理想、社会制度保障和公民道德规范。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实现国家理想,通过社会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夯实群众基础。

(一)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实现国家理想

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在实践中以国家理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社会成员奋发有为、努力工作,形成强大发展合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追求美好社会生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消灭阶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并宣告“代替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恩格斯也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2]336。因此,在理论上,要论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追求的美好社会生活具有现实性,并指明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在实践上,要立足于现实,提供政策保障,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

1.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引导社会发展

国家意识形态是动员社会成员向既定社会发展目标前进的一面思想旗帜,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灵魂。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既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要引导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改变了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利益关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如果让市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来主导社会发展,就会产生各种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社会问题,就会出现坑蒙拐骗行为,就需要社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监督治理,从而削弱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因此,市场经济需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理念支撑,让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社会秩序。

中国共产党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凝聚社会共识,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成员向既定目标前进的行动纲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

2.破解政绩困局,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获得人民认同,就要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取决于执政党的执政绩效(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执政党不但要追求经济绩效,改善民生,追求富强;而且要不断提高政治绩效,追求民主;更要提高社会绩效,追求文明、和谐。

当执政党的经济绩效达到一定程度时,人民就会关注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经济成果,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得到巩固,政治绩效得到肯定。但在积累了丰厚的经济绩效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现实需求和未来期望,从而出现了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说的“政绩困局”[3]59。执政党在提高经济绩效的同时,也带来社会利益分化,贫富差距拉大,导致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遭到质疑。执政党在提高经济绩效的同时,如果忽视了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职能(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治理环境污染),老百姓就分享不了经济发展成果,执政党社会绩效的满意度就会降低。

为了破解“政绩困局”,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总结了中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明确了今后中国的发展道路;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不仅要追求经济绩效,而且要追求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争取最广泛的执政基础。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进一步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通过社会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社会制度创新实现社会层面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制度保障。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政策法规是社会治理的准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国家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要通过政策法规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就要在社会治理制度设计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建立奖惩机制,褒奖见义勇为者,惩罚为非作歹者,实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效应。在社会治理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政策措施、法律规范相衔接。

1.在政策措施中体现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制定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保护公民自由平等权利,鼓励守法经营、公平竞争,惩罚非法经营、不当竞争。要做到经济行为与价值导向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实现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

2.在法律规范中体现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落实到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自觉性。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促进作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社会成员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夯实群众基础

通过公民道德建设实现个人层面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动员每一个公民通过个人道德修养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群众基础。公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决定了公民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础地位。要让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道德意志,就要靠道德教育。只有道德教育获得理解和认同,才能转化为理想信念,转化为道德意志,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1.在国民教育中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在国民教育中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设师德师风,做好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相统一。

(1)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选拔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提高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师德修养水平,加强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师德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长效机制。引导教师增强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在理论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制定学生守则,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形成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教材体系;创新德育教育教学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诚实、友善、爱国、敬业”等比较具体的价值观教育;在初中阶段,进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较复杂的价值观教育;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进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较抽象的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贯穿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在实践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体验基地,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道德实践课程。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2.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是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公民道德的必然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于公民道德的核心价值观,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

(1)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公认的最基本的生活准则,是社会公民的最低道德要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社会公德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利益,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逐步积淀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人类社会只有遵守公德,才能形成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互相接纳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在人与自然相处中保护生存环境,保持生态文明;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树立社会公德需要每个公民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躬身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提升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业道德准则,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从业者要提升职业道德,既要他律更要自律。各行业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行业行为标准,规范行业行为,形成职业道德规范,检查督促从业者遵守职业道德。从业者更要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达到职业道德意识自觉。

(3)倡导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系列基本行为准则,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精神家园;家庭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家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社会结构改变,特别是人口流动性增强,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更需要倡导“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个人的家庭责任感,互敬互爱,共创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4)修养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是公民处理社会群体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可体现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个人品德修养既要自律更要他律。修养个人品德,才能推己及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个人品德更需要社会发挥道德导向、激励和调节功能,营造人人讲道德的社会道德环境,为个人品德修养提供社会保障。

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紧迫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道德层面的“诚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和法制规范的公信力,引领人际诚信、社会诚信。“诚信”是法律规范的道德,是支撑社会的法律支点。诚信是我国现行法律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虽然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都明确规定诚信原则,[4]但失信成本低,导致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国家要加强社会法制建设,加大惩罚力度,增加失信成本,构建法治社会,维护公民法律权利,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要建立社会诚信信息系统,各社会部门间建立协同管理的诚信信息平台,坚决打击失信行为。政府要深度推进“阳光行政”,维护政府行政的公开、公平、公正,明确政府责任,履行政府承诺,建立并推行诚信制度。公民要通过基层组织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诚信交往与合作,培养诚信意识。

只有做到政策措施与法律规范相衔接,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一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

[1]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 周建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弘扬了“仁义礼智信”的精髓[J].长春大学学报,2013(7).

猜你喜欢
诚信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