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我国纺织工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参加2015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的启示

2015-02-13 10:27章友鹤赵连英陈璟程四新王利清
关键词:纺纱纺织工业纱线

章友鹤赵连英陈 璟程四新王利清

(1.浙江新型纺织品重点研发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8;2.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206)

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我国纺织工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参加2015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的启示

章友鹤1赵连英1陈 璟1程四新2王利清2

(1.浙江新型纺织品重点研发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8;2.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206)

分析了我国纺织工业当前的特定环境,国内受原料与劳动力双重制约,在国外受新兴第三世界国家低价竞销及经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双重挤压。探讨了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积极开辟纺织原料新途径,扩大对生物质纤维与再生纤维的利用;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特、新”纺织品生产;加快对落后设备的更新,压缩过剩产能;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减少劳动用工。最后指出创新发展是实现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要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着手,使我国纺织工业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

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2015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

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与《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为主举办的2015“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最近在江苏无锡市召开。会议主题是探讨“转型升级之路,创新驱动发展”,这是当前行业内十分关注的议题,故吸引了国内众多纺织企业领导及相关人员400多人参会,会上以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为首的16位专家就会议主题作了报告与经验交流,并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国内纺纱排头兵企业——无锡第一棉纺厂生产现场。我们都是纺织企业科技人员,参加这次会议深受教育及启发,收获颇多,感到这次会议提出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确是当前我国纺织工业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现就参会的启示简析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 我国纺织工业为什么要加快转型升级

1.1 纺织工业的发展受到纤维原料与劳动力双重制约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尤其是棉纺工业一直在快速发展,从1978年的2000多万锭发展到目前的1.2亿锭,年产各类纱线2000多万吨,生产能力提高了近6倍。但纺纱用的主要原料棉花,由于受耕地保护限制,不能扩大种植面积,每年产量一直在600~700万吨之间,只能满足国内1/3纺纱原料需求,2/3要依赖进口原料及各种化学纤维来满足纺纱原料的需求。故目前我国每年从美国、印度、澳洲等国家进口棉花在300万吨左右(2010年为293.69万吨)。使用的化学纤维有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竹纤)与合成纤维两类。再生纤维素纤维原料来自木材和竹子,在国外为保护地球环境,森林和绿地已不允许肆意采伐,用木材和竹子制浆已受严格限制。我国目前也正在采取保护措施,不能任意砍伐,粘纤及竹纤等再生纤维原料生产也受到严格控制,产能不会再扩大。合成纤维原料97%依靠石油天然气生产的化工原料合成。石油天然气虽属再生,但周期长,短期内不可再生,其资源也正在枯竭,从十三五计划开始,我国化纤将重点转向品种发展,而不会再扩大产能。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纺织所用的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等原料,其发展均受到制约,使我国纺织工业不能再依赖扩大产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纺织所用原料必须积极采用环保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可以循环的,对环境友好的生物质资源。

劳动力资源也是目前制约纺织工业发展的瓶颈。1.2亿锭纺纱能力,按每万锭平均用工100人计算,需用12万多工人。由于纺织工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比较低,手工操作比重仍较大,且是24小时连续生产,劳动强度较高,大中城市青年均不愿意到纺纱厂工作。目前80~90%一线工人都从农村招工,尤其是江浙等沿海地区使用农民工的比例更高。尽管近几年来,一线工人的工资年年提高,目前江浙地区一线工人月工资已超4000~5000元,但当前仍存在招工难,留不住工人,开机不足的困境。因此如何加快纺织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步伐,实现机器换人,大力减少劳动用工,也是纺织工业在转型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1.2 我国纺织工业目前面临第三世界经济体与经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双重挤压

我国纺织工业近30年以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升。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纺织工人的工资水平目前已经是印度的6~8倍,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8~10倍。能源成本也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千瓦时电费在0.5~0.9元人民币,而美国每千瓦时电费折合人民币为0.43元。运输成本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新疆运输1吨棉花或棉纱到江浙地区,运费高达500~600元人民币。再加上近几年来,原料尤其是棉花价格居高不下,最高时比进口棉花高4000~5000元/吨。因此当前纺纱企业,加工中低档纯棉纱线的成本优势已完全丧失。如印度生产的20英支纯棉纱出口到中国加上进口关税售价为17800元/吨,比我国当年棉花价格还低,从美国进口16英支气流纺纯棉纱,在中国市场售价为17600元/吨,也低于国内棉花价格。由于近几年来国内大量进口国外棉纱且呈逐年增加态势,极大的冲击国内市场,使国内以生产纯棉纱企业发生大面积的亏损,迫使许多企业破产倒闭。

最近在上海举办的2015年国际纱线展上,国外有102家纺纱企业展出各类纱线,除了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外,欧洲有的国家也展示了各种高端纱线,其目的都是来抢占中国市场。据相关报道,近几年来,经济发达大国又提出“再工业化”的行动计划。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成本优势失去,开始去工业化,特别是30年前认为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纷纷将纺织产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只留下极少部分生产特高档产品的在国内生产。但从2013年开始他们又提出“再工业化”方针,2014年1月奥巴马总统提出“再工业化”是美国经济复苏的总方针。与此同时,英国在伦敦召开“英国的早晨大会”,号召“再工业化”,他们的目标是要对纺织产业高档市场的生产扩大掌控,重振雄风。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纺织工业在国内受原料与劳动力双重制约,在国外又受新兴第三世界国家低价竞销及经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双重挤压,纺织工业在当前特定环境下,必须改变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步伐,使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

2 我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方向探析

2.1 要积极开辟纺织原料新途径,扩大对生物质纤维的应用与再生纤维的利用

生物质纤维是指采用农林、海洋、废弃物等加工而成,是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的一类纤维。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纤维,如竹代尔纤维、莱竹纤维、莱赛尔纤维、圣桑蝉蛹蛋白纤维、蚕丝蛋白纤维以及甲壳素纤维等,都是在常规再生纤维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后生产的新一代生物质纤维,具有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等特点,是开辟纺织原料的一个新亮点。

再生纤维的再利用也是开辟纺织原料一个新途径。据这次会议提供数据,我国目前废旧纺织品的废弃量每年在4000万吨以上,把这些废旧纺织品经消毒、清洗、分拣后,可以开梳分类处理再生,但我国目前废旧产品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每年在160万吨左右。

浙江温州地区对再生纤维的再利用已有较长时间,他们把废旧服装边角料从收集、褪色、漂白、开松、梳理后取得再生纤维,然后经纺纱到制成服装,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了积极作用。

在聚酯废料利用方面国内也有多家企业在研发与生产,已推出了用聚酯废弃料生产的再生聚酯差别化纤维品种,有再生聚酯有色纤维,异形截面纤维与功能性纤维等品种。

总之,把废旧纺织品与聚酯废弃料,通过加工制成可用纺织原料,既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又增加了纺织原料资源“变废为宝”,对缓解我国棉花资源紧缺及国际石油资源不断枯竭有积极作用。

2.2 压缩常规中低档次纱线生产,大力发展“精、特、新”纱线生产

纱线是纺织产业链的第一道工序,纱线的品质与技术含量高低,决定着最终纺织品的品质与使用价值。常规的中低档次棉纱与化纤纱,因技术含量低、使用性能差,已无盈利可言,发展“精、特、新”纱线,技术含量显著提高,就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盈利空间。如“无锡一棉”生产的特高支精品纱线,纱线支数越高,使用的原料在纱线成本中所占比例越低,对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就越少,同时由于产品附加值提高,就能有效规避高棉价的风险。

2.3 加快对落后纺纱装备的更新淘汰步伐,压缩过剩产能

产能过剩是造成同行低价竞销的原因之一。且用落后设备生产的纱线,不仅质量差,消耗高,用工也多,这与当前要大力提升纱线品质档次的要求极不相符。因此在当前纺纱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加快对落后纺纱设备的淘汰步伐,尤其是对上世纪60~70年代生产的 A系列纺纱设备要全部淘汰更新,对80~90年代生产的 FA系列纺纱设备也应通过改造或更新,提高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以适应生产“精、特、新”纱线的生产要求。总之,通过对两个层次设备的更新与改造,要使全国纺纱产能减少20%以上,浙江省纺纱锭数要从目前1000多万锭减少到800万锭左右。

2.4 围绕减少用工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积极采用纺纱新技术及新工艺

这次论坛会上有两个不同类型企业介绍了减少用工的经验。一是“无锡一棉”通过精细化管理大力降低各工序断头率与推行满负荷工作制来减少用工,目前该厂万锭用工在30人以下。二是山东如意集团宁夏纺织科技公司,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的纺纱生产线使万锭用工达到20~25人。这两个企业的经验对目前纺纱企业均有学习与借鉴之处,尤其是地处沿海的江浙地区纺织企业,在当前转型升级中更要把减少劳动用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既要从加强管理入手,降低各工序断头(条),尤其是细纱的千锭时断头要控制在20根以下,为扩大工人看台创造条件。又要积极采用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等新技术,使万锭用工达到50人左右目标。工费成本的降低是企业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径。

3 创新发展是实现纺纱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为纺织工业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新常态下,依靠产能扩张与低劳动力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纺织工业发展必须注重结构调整、提质增效,要依靠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及产品创新,用低成本来生产高品质纱线。要采取“你有我精、我新”的经营策略,避开行业内中低档次同质化竞争来增加企业盈利空间。要充分认识目前是知识经济年代,有资本并不能就有利润,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付诸行动,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纺织企业如何创新?论坛会就管理、技术、产品创新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3.1 管理创新:一是以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来取代纺织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

如“无锡一棉”运用信息化工具在细纱机每只锭子上安装了传感器,对每个锭子的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并及时在网络系统中显示出来,使细纱挡车工能及时去处理故障锭子。“无锡一棉”经验说明:用信息化来取代工人的眼睛和手,就可以花费最少的钱,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但前提是要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方法,把传统管理中的无效劳动力删除,使每一个员工满负荷工作。

管理创新除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来取代传统管理模式外,上海刘志祥专家在论坛报告中还提出要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把纺纱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没有缺陷)。他在报告中引用中医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之说,提出纺织管理要像中医“治未病”一样,以预防为主,动态管理,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无锡一棉”因为建立了一套精细管理制度,使纱线质量长期稳定,他们生产的特高支精品纱线受到国内外客户高度赞誉。但目前许多纺纱企业并没有领会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仍是救火式管理,出现质量波动或客户投诉时,才组织相关人员找原因,费时费力,既影响企业产品信誉,又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企业生存。因此实现精细化管理也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3.2 技术创新:采用纺纱新技术、新工艺来提升纱线品质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采用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力减少用工,降低工费成本

3.2.1 采用纺纱新技术、新工艺来提升纱线品质档次

在提升纱线品质及档次上除了国内已普遍采用紧密纺、赛络纺及紧密赛络纺技术外,这次会上重点推介了4项纺纱创新技术。

一是柔顺光洁纺纱技术(简称柔洁纺纱)。这项技术是武汉纺织大学研发的。它是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三角区施加一个纤维柔顺处理(微加热装置),在柔化成三角区纱条的同时,形成很多纤维握持点,握持外露纤维头端,并与加捻转动力、须条牵引力协同作用,将外露纤维有效地转移进入到纱线体内,从而改善纱线毛羽,提高光洁度。据徐卫林教授在会上介绍,该光洁纱装置已作多种纤维纺纱试验,均取得显著效果。在咸宁麻业公司纺30nm纯苎麻纱,3mm毛羽降低了70.3%;在湖北三五四二纺织厂纺80Ne纯棉纱,3mm毛羽改善了61.8%;在武汉江南集团纺60Ne粘胶纱,3mm毛羽减少93.17%;在山东如意纺织公司纺60Ne纯棉针织纱,3mm毛羽改善92.5%,单纱强度从14.3cN/tex提高到15.7cN/tex。由于毛羽减少,制成织物耐磨性显著提高。据介绍使用柔洁纺纱技术,还具有安装成本低、安全可靠,并可简单安装及拆卸,运行能耗低,能与单纺与赛络纺及其他纺纱技术组合,对各种刚性、柔性纤维均可适用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已由经纬榆次分公司专利生产,将在全国逐步推广应用。

二是纺特细支纱的超大牵伸装置。当前随着纺纱向生产特细高品质纱线发展,现有环锭纺细纱机的双皮圈牵伸装置,因牵伸能力限制已难以适应。“无锡一棉”在江南大学的密切配合下,以自主知识产权对国产细纱机进行适当改造,成功研制出四皮圈超大牵伸与紧密纺装置,将细纱总牵伸倍数提高到100倍以上,在保持粗纱合理定量的前提下成功生产出最高300英支特细支高品质纱线。在特细支高品质纱线生产中,该厂还创新钢领润滑技术,自创纺纱增强装置,同时研发了精密水雾捻接器,高精度数字电源及适应超高支纱络筒的槽筒等器材。实现了特高支精梳单纺紧密纺纱线的纺制。这一系列围绕生产特高支纱的创新,让“无锡一棉”成为特高支纱线领域的领航者,其生产的特高支纱线成为国际上许多著名服饰品牌的专用纱。

三是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生产技术。包芯纱是一种复合纱线,芯纱多数是化纤长丝,外包为棉及各种短纤维,国内在环锭纺细纱机上生产包芯纱已有较长时间。但在环锭细纱机上生产的包芯纱,因长丝的退绕无法保证其被细纱外包纤维包覆于中间,经常会造成成纱中芯丝外露,易以致在后道染色工序中出现不上色的现象。山东德州华源生态科技公司,为解决包芯纱存在的问题,率先在国内喷气涡流纺机上成功开发用各种原料组合的包芯纱,根据喷气涡流纺的纺纱原理,长丝在通过中间喷嘴时,受到外包纤维均匀的包覆,真正做到了长丝被包覆于中间,解决了外露的问题。目前该项新技术已引起国内喷气涡流纺企业的高度关注。

四是创新花式纱线装置(设备)一机多功能技术。生产花式纱线是目前纺纱企业十分关注的技术。目前国内生产的多种花式纱线设备或装置多数功能单一,一台设备只能生产一种花式纱线。这次论坛上无锡恒久电气技术公司展示了一台自主创新的CCZⅡ型花色装置,在控制系统中采用了智能化编程,数字式控制,用多台伺服电机来控制各根罗拉动作,从而在改造后的花色细纱机上实现了多品种生产。已生产的花色纱线有竹节纱、段彩纱、渐变式波浪竹节纱、波浪式段彩纱、波浪式节中节竹节纱,波浪式节中节段彩纱等6种花式纱。由于实现了一机多用,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高度评价。

以上4项纺纱创新技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纺纱技术的进步,使用这些创新纺纱技术能使纱线技术含量提高,可使企业增加盈利空间。

3.2.2 采用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大力减少用工,降低工费成本

论坛上,宁夏如意时尚科技公司系统介绍了棉纺智能化、数字化的应用实践,带给到会代表许多启示。宁夏如意公司是山东如意纺织集团在宁夏新建的一个现代化纺纱基地,以高端定位精品战略为目标,全程采用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国内外最先进纺纱设备。在进口设备上,选用瑞士立达E80全自动高速精梳机(条卷自动输送、自动换卷、自动生头)、德国青泽144锭570自动落纱粗纱机及CTT粗细联系统,细纱选用德国青泽1680锭自动落纱细纱机及瑞士立达1632锭、K45紧密纺细纱机,络筒选用德国赐来福X5V细络联络筒机及德国享全筒纱自动输送、自动包装与自动堆垛系统。在国产设备选型上与经纬纺机联合全程选用经纬生产的最先进的纺纱设备,有清梳联与1211型高产梳棉机、1310型高速并条机、1418型自动落纱粗纱机及粗细联自动输送系统、1562型自动落纱细纱机、SMRO-I型细络联型自动络筒机。

从以上的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配置分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现连续化生产缩短了纺纱工序,如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是3种连续化纺纱设备;2)用自动化来取代原手工操作,如梳棉、并条自动换筒、粗纱与细纱自动落纱、筒子纱自动打包运输与堆垛等,既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又节省了劳动用工;3)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使纺纱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如清梳联及并条工序自调匀整技术采用,细纱单锭控制技术采用,络筒对纱疵的分析与自动控制技术等,使成纱质量能始终保持稳定与最佳状态。

宁夏如意时尚科技公司采用以上智能化、数字化纺纱设备后显示出以下4方面优势。1)减少劳动用工,万锭用工进口纺纱设备达到20人,国产设备在25人,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并降低挡车工动手能力的要求;2)减少人为操作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提高了纱线的品质和稳定性;3)万锭产能明显提高,设备利用率明显提升;4)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更大程度发挥设备及管理效能。

3.3 产品创新:以较低的原料成本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手段和方法,产品创新才是最终目的。论坛会中20余篇论文的核心内容便是:开发“精、特、新”产品,提高纱线的技术含量,适应市场需求。

3.3.1 精——开发高支精品纱线

面对国内纺纱产能过剩,国外进口纱线逐年增加,并以低价格参与竞争的严峻形势,国内纺纱企业必须改变生产策略,走“你有我精”之路。论坛收到了不少关于生产高支精品纱线的文章。这些文章提到的高支精品纱线,其中纺纱支数最粗为9.8tex(60s),最细为3.2tex(180s),使用原料多样,有天丝、莫代尔、粘纤、羊毛、羊绒等非棉纤维为原料,多数采用混纺工艺,使各种纤维优良性能充分发挥。尤其是“无锡一棉”目前生产的5大类纱线,既有纯棉精梳纱,涤/棉混纱精梳纱,也有粘纤紧密纺纱,及超细莫代尔与天丝纯纺纱线等,纺纱最粗为60s,最细为300s,在原料选配上均采用国内外优质长绒棉及细旦、超细旦化纤,从而使生产的各类纱线,均达到高支精品的要求,在国内外高端针棉品用纱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同时由于纱线技术含量高,规避了国内棉价波动的影响,使企业始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3.2 特——开发各具特色的纱线

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论坛论文集中所见的特色纱线主要有:色纺纱线(含半精纺纱线)、运用差别化纤维开发的功能性纱线及各种复合纱线(包括包芯纱、花式纱线等)。

色纺纱相比本色纱有较好的盈利空间,故国内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品种也从常规麻灰纱(黑白两种纤维混纺)发展到采用不同纤维、不同颜色、不同工艺组合生产的各类色纺纱。会上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杜亚夫教授还就“色纺纱的配色艺术与纺纱的产品技术”做了专题报告,对与会代表有一定的启发。

用功能性纤维来开发新型纱线,也是当前纺纱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它既可克服单种纤维生产纱线所带来的功能上的缺陷,又可扩大纱线的应用范围,在国内正在积极发展。这次会上,江苏大生集团赵瑞芝高工专门就开发针织内衣用纱及运动休闲服装用纱,对各种非棉功能性纤维互配作了经验介绍。她在介绍中把各种功能性纤维特点作了详细分析,然后根据针织内衣与休闲服装的个性化要求,对生产两种纱线的纤维原料进行科学组合与工艺优化,使纺出的纱线,达到服装的穿着要求,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与会代表深为感动。

开发复合纱线是提高纱线技术含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论坛上也受到高度关注。目前已批量生产并已在服装面料上应有的有包芯纱系列(包括环锭纺包芯纱与气流纺、喷气涡流纺包芯纱),赛络纺与赛络菲尔纺系列及段彩花色纱系列等。这几种类型的复合纱线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纺纱技术进步的成果。

3.3.3 新——采用新型纺织原料与纺纱新工艺来开发新型纱线

论坛上,有关专家详细分析了当前原料形势及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趋势,提出了要减少棉花使用量,积极采用各种非棉纤维,并要求使用原料可以再生、降解、循环、对环境友好的生物质纤维。在纺纱工艺技术上要加快环锭纺更新与改造步伐,扩大转杯纺与喷气涡流纺的新型纺纱生产比重,用新型纤维原料与新型纺纱技术来开发各种新型纱线,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对纺织品的需求。这是纺纱企业的努力方向。

4 结语

1)加快纺织工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步伐,是当前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也是使我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

2)我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要积极开辟纺织原料新途径,扩大对生物质纤维与再生纤维的利用,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特、新”纺织品生产,要加快对落后设备的更新,压缩过剩产能,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减少劳动用工。

3)创新发展是实现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要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着手,使我国纺织工业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

[1]章友鹤,赵连英.环锭细纱机的技术进步与创新[J].纺织导报,2015(1):52-57.

[2]章友鹤,赵连英.环锭纺纱企业“精、特、新”新型纱线开发探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3]郝杰.不断创新尝到了甜头[J].纺织服装周刊,2015(12):18.

[4]郝杰.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J].纺织服装周刊,2015(13):13.

[5]姚穆.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C]//2015年中国纱线质量暨新品开发技术论坛文集,2015.

[6]赵瑞芝,等.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非棉纱线产品开发及关键技术[C]//2015年中国纱线质量暨新品开发技术论坛文集,2015.

Transform ing Upgrading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he Only Way for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to Go Strong——Enlightenment of 2015 China Yarn Quality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echnology Forum

ZHANG You-he1ZHAO Lian-ying1CHEN Jing1CHENG Si-xin2WANG Li-qing2
(1.Zhejiang new textiles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aboratory,Hangzhou,Zhejiang,310008; 2.Bros Eastern Co.,Ltd,Ningbo,Zhejiang,315206)

This paperanalyzespresentspecificenvironmentofChina’stextile industry.Itisrestricted by both raw materials and labor force at home and squeezed by low-price marketing of new third world countries and re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broad.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dir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xtile industry.The new approach of textile materials should be actively opened up.The application of biomass fiber and regenerated fiber should be expanded.Product structure should be adjusted.The fine,special and new textiles should be developed.The updating of outdated equipments should be speeded up and excess production capability be compressed.Advanced technology should be adopted to reduce labor employment.Finally,the paper points outthatinnovative development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extile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Starting from innovations in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products,China can go from a big textile country to a strong one.

China textile industry;transform ing upgrading;innovative development;2015 China Yarn Quality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echnology Forum

TS101.92+3

A

1674-2346(2015)03-0001-07

(责任编辑:田犇)

10.3969/j.issn.1674-2346.2015.03.001

2015-06-01

章友鹤,男,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纺纱技术

猜你喜欢
纺纱纺织工业纱线
2021年度纺织工业标准化发展报告
纺纱过程的数字孪生技术及其智能控制模式实践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隆重推出:2020/2021《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纺纱装备的开发与实践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针织与纱线
两种集聚纺纱装置生产赛络集聚纱的技术探讨
纱线与针织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