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上英语报刊阅读的实践与研究

2015-02-13 07:46
英语教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报刊学习者英语

戴 杰

作者信息:532100,广西桂林,桂林理工大学

当代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吸收、转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以英语传达的信息。尽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共识,但是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地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探索尝试。Grabe指阅读能力应该是“快速的、有目的的、互动的、理解的、灵活的和逐步发展的”(Grabe,W.&F.L.Stoller 2005)。可见阅读能力并不是以单一的维度来衡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

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忽略了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胡文仲2006)。英语报刊与生活息息相关,原汁原味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突破了传统课堂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限,帮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了解英语语言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特征,增强学习者的语言敏感性、人文底蕴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英语课堂进行报刊阅读所面临的问题

在课堂上,适当融入报刊阅读这一教学辅助手段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将影响课堂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效率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层面

由于报刊内容丰富,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休闲娱乐等众多方面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平均用力,力求面面俱到,势必没有足够的时间详细地解释以及让学生思考相关内容,以至于学生走马观花。内容似乎充实,时而时事政治,时而时尚前沿,但是学生真正沉淀下的东西并不多。另外,这种“贪多”的方式,不利于教学情境的营造,最终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报刊阅读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安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愿。

(二)学生层面

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英语能力参差不齐,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也不尽相同;学生学习英语的预期目标存在差异,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用心程度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开展英语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英语报刊阅读使得这些已有的差异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对于教师所选择的阅读模块所表现出的兴趣和参与度也不同。如果学生对所选择的阅读模块不感兴趣,无法全情投入,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发挥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对此方法反感,甚至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三)素材本身的特点

报刊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设计方面不会像教材那样适用于教学。例如,有的内容涉及文化方面,展开讲述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相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具备可操作性;但是泛泛而谈、浅尝辄止,又不能培养学生对某话题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因此,报刊的内容、语言形式、时间长度都应是授课教师需认真思考的重要因素。

二、英语课堂进行报刊阅读的策略

(一)素材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必须注意趣味性、诱惑性、鲜明性、时代性(王笃勤 2011)。课堂上素材的选择应注重效度,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话题应优先考虑。教材中的选题比较贴近实际,语言应用性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内容的时效性大大缺失,学生学习课文时会产生选文内容过时的感觉。而报刊内容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而教材中丰富的表达方式,又可以在报刊中类似或相同的话题情境中加以运用。这样报刊阅读和教材内容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另外,要选择难易适度的阅读材料。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所差异,而且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着内心缺乏定力,缺少耐心,易受外界影响等现象。这些现象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近几年有关学者对全国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调查,当前部分高职学生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空虚、压抑、逆反心理等问题(何传亮 2003)。如果选择的阅读材料难度较大,例如,生词多、句式复杂、话题陌生等,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了阅读的热情。如果在一开始没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后来的课堂活动是很难再把学生拉回到课堂的轨道中来的。因此,在开展读报活动的初期,选择的阅读材料的难度多以适合中等偏下的学生为准。实践证明,这样的阅读材料最能够调动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提高。如果一直选择相对简单的阅读材料,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因为缺乏挑战性,或满足不了求知欲而逐渐失去兴趣。这时候教师应调整所选择的阅读材料的难度,从适合中等偏下的学生逐步调整到适合中等的学生,再到适合中等偏上学生,或者在课堂时间允许的范围内,这三种难度的文章穿插进行,由易到难、深入浅出。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

报刊阅读并不是教师输出、学生输入的简单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报刊、多媒体课件协同合作构成的交互学习过程。教师是这交互式学习过程的中枢,承担着引导、调控的作用。教师应针对所选阅读材料的语言、信息、结构和逻辑进行教学设计,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具体的实践环节可以从以下三个具体步骤入手:

1.分析所选阅读材料的语言、信息、结构和逻辑

文本语言分析有两个功能,一是为读前准备活动提供参考,二是为阅读目标的设计提供依据(王笃勤 2011)。如果阅读材料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词汇、术语、蕴含文化意义的语言现象,会给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会对信息的传达和应用造成影响。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首先扫除这些语言障碍,确保学生阅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文体不同,需要获取的信息也不尽相同。如果是引论文,就要帮助学生明确论点、论据、结论等;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方式、结果、原因等。

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是学生在阅读时必须要构建的部分,尤其是对一些有争议性话题的讨论,学生需要了解主题陈述、正方观点、转折、反方观点和结论。除此之外,学生还要了解文章的主题句、结论句,句子之间乃至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要掌握显性的逻辑关系,而且要找出隐性的逻辑关系,从而搭建起整个文章的基本框架。

2.设计相应的题目

阅读的核心目标包括:大意理解(能够识别文章的主题)、观点与支持信息识别(能够识别支持主题的细节)、观点理解(能够识别作者的观点态度)(王笃勤 2011)。教师根据阅读的核心目标,设计相应的题目,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辅助学生了解、掌握文章的大意以及支撑的细节。

题目的类型应尽可能多样化,既要有传统的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搭配题,又要有图片辨识题、形体题等新鲜的题型。不同的题型适合于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关于学习类型的涵义,研究者各持己见。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类型是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如,Hunt认为“学习类型是描述一个学生在教育情境里最有可能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如何学,而不是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Hunt D E 1979)。有的学者认为学习类型是一种方法和策略,如,Schmeck认为“学习类型是一种方法和策略,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来自于一些特殊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则是一个人学习类型的表现”(Schmeck R P 1982)。有的学者将学习类型看作是一组行为表现,如,Keefee认为“学习类型包含认知的、情绪的、心理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学习者用来感知学习环境,与环境交互作用,并向学习环境反映的一种稳定的指标”(Keefee J W 1979)。虽然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学习类型的涵义,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学习类型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并且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类型,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中常见的学习类型分为三种: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动觉学习者。有的学生喜欢视觉刺激,对看到的东西更为敏感;有的学生喜欢听觉刺激,对听到的东西更为敏感;还有的学生喜欢在肢体活动的过程中开展学习。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兼顾这三种类型的学习者。例如,在课件中呈现的选择题、判断题等以文字形式出现的题目,更为适合视觉学习者;抢答环节(教师念出题目,学生抢答)更为适合听觉学习者;形体题则更为适合动觉学习者。以形体题为例,在阅读中出现了如“point a long stick at sb.and shake it up and down”这样的有很强动作感的表达,可以让学生表演这个动作,或者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进行情景模拟。

3.课堂组织形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小组竞争、合作的方式进行读报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在小组内部,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甚至解答、释疑较之普通课堂明显增多。小组成员间这种良性的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教师的讲解,基础薄弱的学生主动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基础好的学生也乐于讲解和分享,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小组之间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教师每出一题,学生都会认真、积极地思考,快速地寻找答案,以免被别的小组抢先找到答案。当然,在课堂组织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游离于小组之外的现象。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用了个人答题和小组答题相结合的方式。每一道题目,由教师指定或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前来答题,同时给予每个小组二次答题机会,即小组代表答完题回到本小组后,如果小组其他成员在该成员讨论后觉得答案有误,可以提交二次答案。教师要做好得分记录:如果个人初次答题正确,小组加一颗星;如果二次答题正确,小组加半颗星。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小组的整体积极性,又防止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小组答题。

另外,每答完一题,教师及时公布答案以及得分情况,并进行适当地讲解,然后迅速进入第二轮答题环节。结果反馈的时间越短,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曾供职于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汤姆查特·菲尔德(Tom Chatfield)认为,“迅速、明确的回馈可以对下一步的行为产生激励作用”(Chatfield,Tom 2010)。正如一个人长时间嗑瓜子依然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而读书学习却不能坚持很长时间的道理一样,嗑瓜子的活动中参与者的行为(嗑瓜子)和结果(吃到瓜子)之间的时间跨度短,也就是说参与者可以及时得到反馈,或是奖励(吃到瓜子),这成为他下一步活动的刺激或激励因素。而读书学习是一个周期长、回报慢的过程,也就是说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会失掉下一步行动的动力。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个大的活动分成若干小的活动,或者说把一篇长的、有深度的文章以一系列小问题呈现出来,化整为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文章的难度,也就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走进文章的渠道。另外,将每一题的答案、得分情况及时公布,并适当讲解,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章某一部分大意以及细节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得到及时反馈的学生也会积极探索下一部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肯定和奖励,会更有助于营造积极、轻松的阅读环境,收获更好的效果。

三、英语课堂进行报刊阅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英文报刊从多角度展现文化,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英语课堂上融入报刊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及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然而,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现实顽症: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有的偏爱时尚界新闻,有的偏爱体育界新闻,有的对国家的施政方针感兴趣,有的热衷于探讨社会经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选材时,教师不能根据某一部分学生的偏爱进行选材,只能选取大部分学生相对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校园生活方面的新闻。这种选材的方式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势必要求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充分的教学时间,就现阶段而言是很难实现的。

结束语

英文报纸的时效性使学生很容易对应现实生活中的热门事件,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读写的能力,又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实施报刊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坚持科学分析,完善相关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充分发挥报刊阅读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功能。

王笃勤.2011.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Hunt D E.1979.Learning Style and Student Needs:An Introduction to Conceptual Level[M]//NASSP.Student Learning Style:Diagnosing and Prescribing Programs.Reston,VA: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34-51.

猜你喜欢
报刊学习者英语
百强报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读英语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酷酷英语林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