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大武夷旅游经济圈的升级构建

2015-02-13 06:52付东震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闽北武夷武夷山

付东震

新世纪大武夷旅游经济圈的升级构建

付东震

如何发挥旅游资源集中的优势、实现从集中向集约的转变、克服旅游经济结构失衡及发展不均衡、旅游企业管理滞后、公共投入不足的问题,是当今各地面临的重要任务。就闽北而言,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大武夷旅游经济圈的升级构建,就要科学规划,统筹区域发展;理顺体制,创新人才机制;突出重点,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开放,培育旅游市场;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区域协作,扩大旅游半径。

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基础建设;升级构建

闽北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地方,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武夷山丹山碧水、华阳山藤园、佛子岩火山地质地貌、高山茶田等一大批优秀生态旅游资源,以及以千年古城、朱子理学、闽越民俗、大圣文化、竹茶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资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升级,“舞活龙头,带动周边”,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大武夷旅游圈升级构建,也就成为关系地方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闽北旅游经济发展的概况

随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作为一个新的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生活的必然选择。因此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一些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就闽北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旅游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闽北地区接待旅游的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产业效益增长明显。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从2005年的901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2503.10万人,年均增长16.71%;旅游总收入从2005的83.4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12.46亿元,年均增长26.23%。旅游产业已成为这一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产业。

(二)大武夷旅游圈初步形成

闽北旅游经济的发展正实现着“北山”提质增效扩张、“南水”提速增量扩容的要求,“一区四线”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目前,以武夷山为龙头,以高速、国道为主线,联结域内延平区的茫荡山、延平湖,邵武县的天成奇峡、和平古镇,建瓯市的万木林、归宗岩,建阳考亭书院、建窑遗址,浦城县的匡山、九石渡,顺昌县的宝山、华阳山、合掌岩,光泽圣农,松溪湛卢山,政和佛子山、洞宫山和周边地区江西省域内三清山、龙虎山,浙江江郎山、雁荡山,福建本省泰宁大金湖,宁德白水洋、太姥山等重要景区(点)的旅游网络基本形成。

(三)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闽北地区现有各类旅游企业7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5万余人;宾馆酒店近600家,总床位4万多张,具备年接待1500万旅游者的住宿规模;星级饭店5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23家;拥有旅行社111家,导游从业人员2366人,其中外语导游员44人。

(四)旅游交通体系不断改善

域内六条高速公路相继通车,还有若干条已开工建设,以南平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各县的两小时高速公路已经形成。京福高铁、向莆高铁连接线已进入全线施工或即将竣工,南(平)三(明)龙(岩)高铁也开工建设。闽北地区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国内重要客源城市的距离正在逐步缩短。武夷山机场实施的扩容改造工程和国际候机楼也将竣工,可以年运输旅客量近60万人次。以武夷新区为枢纽的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这就为大武夷旅游提供着有力的支持。

二、闽北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在基本建设趋于完备的同时,闽北旅游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并日益突出。这主要体现在:

(一)旅游经济结构失衡

闽北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相对单一,仍然没有突破旅游资源直接利用阶段,缺乏必要的参与性和动态性旅游产品。仅有的休闲娱乐产品也缺乏多元性,度假产品体系尚未形成,很多方面都比较落后,与自然环境相配套的现代旅游产品较少。在客源上也以近程、低消费群体为主,国际知名度有限,体现旅游国际性的“软件”和“硬件”不够完善,缺乏国际化旅游人才和国际化旅游营销手段,对台港澳重点入境市场的线路组织和促销力度还不足。

(二)旅游布局不均衡

目前,闽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布局很不均衡,这突出地体现在武夷山“一枝独秀”,能与武夷山延伸相对接的精品项目及旅游线路还没有形成。虽然在武夷山周边也有顺昌华阳山、邵武天成奇峡、延平溪源峡谷、邵武云灵山、邵武瀑布林温泉旅游度假区等4A景区,但品牌的影响面较小,不能对主流客源群形成相应的吸引力。

(三)旅游企业改革滞后

旅游产业化必须有旅游企业的支持,而现有的企业规模不大,大都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方式落后,很难发挥出规模效应。旅游企业的资本结构得不到优化导致了增值服务能力弱。同时,旅游企业网络化程度相对比较低,管理体制(尤其是景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这就造成了许多企业在经营上不能实现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

(四)旅游公共投入不足

在山区,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把这些资源开发出来又需要在基础设施上进行较大投入。但各县(市)往往急功近利,对这种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与国际接轨相关的服务的市场运作机制等软环境建设还相当欠缺。目前,旅游设施建设公共投入不足已成为闽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五)政府主导的运作方式尚未形成

区域性大旅游必须有政府的统一规划和主导,但目前闽北地区政府主导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区域性旅游产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也不健全。各级政府的旅游主管部门综合管理与协调职能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特别是对旅游市场宏观管理和旅游行政管理等产业公共管理职能亟需增强。

三、新时期大武夷旅游经济圈的升级与构建

闽北旅游产业实现升级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要实现这种提升就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路与模式,而是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坚持“既突出武夷山,又突破武夷山”。在抓好武夷山旅游的"转型升级"的同时,依托武夷山,实现闽北旅游一盘棋,实现它与其他各县市的对接,齐心协力发展好闽北地区的旅游经济产业。

(一)科学规划,统筹区域旅游业发展

闽北旅游经济要实现跃升发展,必须抓好全市旅游经济规划工作,统筹安排好各种项目的开发,突出文化体验、生态养生、回归自然及农家乐的特色,实施生态兴旅、文化兴旅、商贸兴旅的多元驱动大旅游、大产业形态。闽北旅游经济必须实现集约化,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即发挥区位优势,使旅游资源更加密集化。以武夷山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有效促进核心做强、重点做大、特色做精,使之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度假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同时要在乡村改造中保护好古遗址、古民宅、古书院、古牌坊、古器具等文物性遗产,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其原有的风貌,以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二)理顺体制,形成人才机制

集约式发展:一是提高资源配置合理化;二是提高从业员工的素质。因此,就要对各市、县(区)范围内的旅游产业发展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的驾驭把握,形成整体合力,努力创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和创业环境,加强对旅游项目开发的智力支持。鼓励旅游企业、高等院校共同研究创意产品研发,引进一批国内外旅游高端策划、经营管理等高层次人才,并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储备骨干人才。实现地方、企业与高校专业性旅游教育的结合,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

(三)突出重点,打造旅游精品

加快旅游产业、产品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从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并且在这其中坚持从区域特色和优势出发,立足一县一景、一县一品、一县一业,树立以“新、奇、特、优”取胜的产品开发理念,努力在各县打造一批与武夷山既相关又不同的精品旅游景区和差异化产品。如邵武的和平古镇与温泉度假、延平的水上乐园与乡村休闲、顺昌的合掌岩石窟与大圣文化体验、建瓯的根雕之与民俗文化旅游、政和的奇险佛子山与高山运动养生、浦城的丹桂文化、松溪的磁器和宝剑、光泽的金鸡文化等。这就要求在产品上互补、资源上共享,不断丰富大旅游的内涵,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形成独具闽北特色的大武夷旅游线路。

(四)扩大开放,培育旅游市场

区域旅游的发展必须形成“政府统筹,企业联动”的机制。就闽北而言,这就要树立“大武夷团队”精神,实行整体宣传促销战略,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不断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与相关组织的合作和博览会、交易会等重大文化活动,扩大闽北的影响力,进而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与此同时,通过邀请央视记者、著名导演、音乐创作者到武夷山采风,力争创作出类似于《乔家大院》《武夷岩茶》那样的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提升大武夷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五)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形成一批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多元化投入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以武夷山熏鹅、建瓯板鸭、樟湖鱼鲜以及自身特有的无公害笋、菇、蔬菜、水果,进而挖掘传统工艺,推出一批具有浓郁闽北地方特色的特色小吃,丰富它们的文化内涵,努力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不断壮大茶、酒、陶瓷、木雕工艺品等系列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宣传,不同系列”,并逐步对分散的旅游商品生产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六)区域协作,扩大旅游半径

根据福建及周边各省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推动武夷山与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宁德太姥山、白水洋,江西龙虎山、三清山等旅游景点景区的协作,以及武夷山与厦门、龙岩、杭州、衢州、金华等城市的旅游协作,形成以武夷山为中心的海西旅游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武夷山旅游节的影响力,构建区域旅游经贸合作平台,展示大武夷旅游和“海西”旅游的整体形象。加强对台旅游合作,争取开办武夷山航空口岸落地签证、签注业务,开通武夷山至台湾或“金马澎”的旅游包机航线;利用海峡茶博会和武夷山旅游节,邀请台湾旅行商和茶业商前来参展、经商,以洽谈合作事宜;在“武夷山——阿里山”两山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台旅游促销力度,加快海峡两岸风情街等项目建设,同时挖掘文化内涵,定向打造对台旅游特色产品,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1]张龙,高佃恭.海南省会经济圈产业发展方向研究[J].特区经济,2015,(3).

[2]张秋芳,张旺.武陵山区生态旅游区域协作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5).

[3]文丽贵,王超,陈伟夫.“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提速[N].中国经济时报,2013-05-30.

付东震,中共建瓯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福建建瓯,353103

F590.3

A

1007-7723(2015)06-0045-0002

猜你喜欢
闽北武夷武夷山
《武夷天下秀》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