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主体性”影响

2015-02-13 04:33刘红
统一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祖国大陆中华民国台独

■ 刘红

“台湾主体性”影响

■ 刘红

分析“台湾主体性”的内涵和外延,既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内容,也含有“台独”的基本观点、理论和主张,再则其自身出现了极端化趋势,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对台湾政治、社会和当局的政策主张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一、台湾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

“台湾主体性”一方面成为朝野政党和政治人物主要的政治论述,一方面在社会上普遍化、大众化,一方面成为台湾舆论的主体精神,因而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

一是迎合了岛内民众要求“出头天、当家作主”的特殊心态。中国近代以来,台湾走过一段独特的路程,给台湾人民、尤其是本省闽南人造成不小的心灵创伤,台湾同胞也产生了浓厚的“悲情意识”与“弃儿心理”,要求“当家作主、出头天”的愿望极其强烈。由于“台湾主体性”切合了台湾社会长期存在的希望自己主宰命运的当家作主思想,再加上李登辉、陈水扁出于包装“台独”的需要,利用“出头天、当家作主”心理,鼓吹“台湾主体性”,所以容易获得岛内民众认同。

二是内涵复杂、包容性大,具有一定弹性,政治立场不同的民众都可以从中找出自身可以接受的解释。如“台湾主体性”宣称“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既可顾及到岛内民众对“中华民国”的情感,又可让民众认知到这种对“台湾主权”的描述只是对两岸目前政治现实的一种客观表述。如强调对台湾的土地认同、对台湾人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强调“台湾优先”,“守护台湾自由、民主”等价值,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天然情感。如强调在推动两岸关系以及对外活动要维护台湾的“主权地位”、“国际尊严”与“自主自立”,容易为民众接受。问题是“台独”势力一直强势主导“台湾主体性”的语话权,内涵逐步在向“谋求台独建国”、“对抗中国”的方向演变。

三是“台湾主体性”获得岛内民众普遍认同。“台湾主体性”的支持度长期高达七、八成,已成为国民党和民进党所尊奉的重要政治理念。特别是在台湾重大选举中,一些“台独”分子炒作“省籍、族群及统独议题”,以“爱台、卖台”、“本土、非本土”等划线,极大地煽动起岛内的“台湾主体性”与“反中仇共”情绪。同时,背负“外省籍原罪”的国民党外省籍政治精英,也只能不断向外展现坚持“台湾主体性”的立场以彰显爱台湾之心,来博取岛内本土选民的支持与认同。

四是误导台湾社会的“政治认同”。如“去统趋独”的态势愈趋明显,“倾向统一”的比例、包括“急统”与“缓统”都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倾向“独立”的比例、包括“急独”与“缓独”都呈现上升趋势,主张“永远维持现状”的比例不断上升。如“国家认同”多元化趋势加剧。“一个中国认同”和认为“我是中国人”下降,自我认同为中国人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6%下降至目前的4%左右,自我认同为台湾人而非中国人的比例一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7%攀升至目前的54%左右,显然对“中华民国”的国族认同产生了动摇。显然,“台湾主体性”对于台湾社会和民众的“政治认同”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台湾主体性”已经成为台湾主流社会意识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对待其中正当性和合理性的内容,如何清除“台湾主体性”中的“台独因素”和“独台因素”,是关注“台湾主体性”的重点所在。

二、蓝绿阵营都把“台湾主体性”作为政治决策的依据

由于“台湾主体性”高涨,成为岛内主流民意,也影响到蓝绿阵营和朝野政党的政治主张或两岸政策主张。“国民党台湾化与民进党化”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一是关于“宪法一中”。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岸政策差异的关键所在是“宪法一中”。民进党虽然生活在“中华民国”之下,“党纲”就是要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台湾共和国”。在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中,开始被动接受“中华民国”,声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现在的名字叫中华民国”。民进党政治人物开始将“台湾”与“中华民国”等同,并且将此作为“台湾主体性”的核心内容。国民党是“中华民国宪法”的缔造者,也是“中华民国”的坚定维护者,但与民进党对“中华民国”的表达与认知上,虽说有明显区别,但本质上有趋同之势,一方面讲,“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另一方面又强调“台湾前途由二千三百万人民决定”。显然,“中华民国”逐步“空洞化、去中国化与台湾化”,对国、民两党来说,只有程度和深度的不同,性质和认知上则有趋同之势。

二是在“台湾主体性”高涨的形势下,蓝绿阵营均反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最初表述的核心是,“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后来改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进而演变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既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宪法”框架下,台湾仍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也可简称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强烈主张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与否定“中华民国”的民进党,当然反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主张。但令人费解的是,国民党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不仅不再强调与主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反而强烈反对国际社会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称谓与表述。马英九当局与国民党对国民党退役将领表示的“共军、国军都是中国军”进行强烈批判,认为这种行为是“背叛台湾人民”。日本教科书有关“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提法,马英九当局立即表示强烈抗议。世界卫生组织内部相关文件认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仅民进党攻击,国民党当局也强烈反对与抗议。可见,国民党与民进党在反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问题上立场与态度已逐渐趋同。

三是“住民自决论”已成为国、民两党共识。民进党主张“台独”的立论之一是依据违反国际法的《旧金山合约》认定“台湾主权未定论”,从而在党外时期就提出台湾“住民自决论”,即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台湾的前途与命运,这一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民进党的重要“台独理论、思想和主张”,即逐步形成“台湾前途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的“台独”论调。民进党于1999年公布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表述是,“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决定”,这也被认为民进党从“台独公投”转为“统一公投”,其核心就是台湾人决定台湾前途。国民党过去是反对民进党这一“台独”主张的,现在则逐步改变立场,滥用民主原则,一些人开始宣扬“台湾前途由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决定”。一方面强调“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一方面又强调“台湾前途由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决定”,附和民进党的“台湾住民自决论”立场。国民党“民进党化”与“台独化”的现象,是“台湾主体性”高涨与普及的结果。

三、“台湾主体性”干扰两岸统一

“台湾主体性”已经成为台湾社会的基本观念、意识、思想和思潮。对于包括“台湾主体性”在内的“台湾意识”,祖国大陆认为,“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作主的愿望,十分同情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对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感情,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之爱予以充分理解和体谅,而且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去疏导和化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18日会见连战时指出,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因此,在台湾无论蓝绿、朝野,无论士农工商各界,或多或少、不同程度、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强调“台湾主体性”,这是可以理解和体谅的。问题是如果超出了在与祖国大陆的交流交往中“爱乡爱土爱台”、“为台湾争利、促台湾发展”的界限,坚持“台湾主体性”是为了对抗祖国大陆,是为了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为了摆脱“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跳出“一个中国框架”,是为了实现“台独”,这就是极端化。“台湾主体性”极端化在“台独执政”期间有集中表现,被“台独势力”“政治化”和“工具化”后,极端化下的“主体性”将台湾“神化”与“国家化”,对台湾社会、政治尤其是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也不利于两岸的和平统一。

台湾一些人将“台湾主体性”高度“政治化”,并贴上极高的“政治标签”,结果让台湾陷入严重的政治冲突之中,让社会产生对国际化与全球化的抵抗与排斥心理,产生对祖国大陆的敌视态度,陷入狭隘的“岛屿思维”,形成“锁岛心态”,影响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进程。尽管马英九上台后,积极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但仍无条件地以“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来凸显“台湾主体性”。可以说,“台湾主体性”已成为台湾主要政党政治主张与政策的重要基础。岛内一些人受此影响,把“台湾利益与台湾优先”放在第一位,主张对祖国大陆采取歧视性或不公平待遇政策,严格限制祖国大陆农产品进口与劳务输入,限制“陆资、陆客、陆生和陆配”的基本权利。这些想法和政策,显然幼稚可笑,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不相符。

“台湾主体性”把“中华民国空洞化”、“中华民国台独化”,值得两岸同胞高度关注。国民党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但在坚持“九二共识”与维护“台湾主体性”上搞平衡,有些人已将“中华民国”与“台湾”等同,认定的“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中华民国”已不是“中华民国宪法”意义上的“中华民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包括台湾与祖国大陆在内的一个中国,而只是“台湾”,这就是“中华民国空洞化”。民进党则否定“九二共识”,否定的关键原因在于“九二共识”包含了“一个中国”的概念与思想。绿营中吕秀莲提出的“九六共识”、谢长廷提出的“宪法共识”、苏贞昌提出的“台湾共识”、蔡英文提出的“台湾共识”,核心是否认“九二共识”、坚持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主体性”,这就是“中华民国台独化”。蓝绿对于“宪法一中”的混乱,一方面严重影响台湾民众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与两岸和平统一的认知,造成“国家认同”上的混乱。显然,“台湾主体性”的普及化和大众化,一方面是“台独势力”煽动和灌输的结果;一方面也成为“台独”的思想和民意依据。泛绿阵营极力推动“去中国化”,将两岸关系明确定位为“一边一国”关系。泛蓝阵营中也有人主张台湾前途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而不是由“宪法一中”包括的全体“中华民国国民”决定,这是放弃两岸统一的“独台”主张。在朝野主要政党宣扬“台湾主体性”的背景下,“台湾主体性”推进与普及,认为台湾已经“事实台独”的思潮有增长趋势,不利两岸和平统一。这就告诉人们,继续坚持反对“台独”,坚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是贯穿整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的重大任务。

“台湾主体性”已普遍化、大众化,要化解其中的“台湾独立”思想,增进“中国意识”和“祖国意识”,关键是要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中,调整“以台湾为中心”与“台湾至上主义”的“台湾主体性”思维,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在“一中框架”下实现两岸共同发展。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猜你喜欢
祖国大陆中华民国台独
斥“台独”狂人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对台湾青年在陆交流与融入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民国李剑琴及其《健与美》发微
1916年民国首次司法官考试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