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2015-02-13 04:06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绵阳61000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9
图书馆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公益性农民

杨 晋 田 丽(1.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绵阳61000;.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9)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杨晋1田丽2
(1.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绵阳621000;2.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从本质上属于农村信息服务,从农民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角度看,辽西北地区农村信息服务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了以公益性为原则的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包括构建组织结构、技术支持平台、需求导向模式。

[关键词]辽西北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

[分类号]G359.2731

1 引言

农村信息服务是指信息机构针对农村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开发、存储、传递,以满足其信息需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为了农村用户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而采取的服务措施。对于公益性信息服务,李蓉、李广建认为,“公益性信息服务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体的信息需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采用非营利机制提供的,使社会主体从中受益的一种信息服务[1]”。叶元龄、赖茂生认为,“由公益性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就是公益性信息服务[2]”。综合上述两类概念的定义,笔者认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就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社会性团体等为辅的公益性机构,通过非营利的方式向农民提供其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公益性信息资源。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应属于农村信息服务的范畴,我国对农村信息服务的研究已持续多年,但专门针对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研究却较少。辽西北地区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背景下,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自身地理、气候条件等原因,社会经济发展较辽宁省其他地区还相对滞后,属于欠发达地区,其中农业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67.6%[3],针对这部分人口的信息服务,应该采取何种服务模式是相关研究者较为关注的。笔者站在农民视角,从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方面对辽西北地区农村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了以技术为支撑、组织为保障、需求为导向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

2辽西北地区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辽西北地区是指辽宁省的铁岭市、朝阳市、阜新市,其中涉农县34个,乡镇530个,土地面积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涉农土地面积的47%[4]。辽西北是辽宁省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辽宁省大部分的贫困县都来自于这3个城市,其中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5个省级贫困县,每年辽宁省政府都有扶持辽西北的项目。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2013年在《关于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若干意见》辽委发[2013]年19号文件中指出:“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原因,辽西北地区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发展较慢,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关键在辽西北,重点在辽西北,难点也在辽西北。”在战略重点任务中指出:“积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推进民生改善工程,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实现新突破。”[5]由此可见,辽西北地区在辽宁省的战略地位很高,但在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其中就包括了“三农”问题,而作为“三农”关注的一部分内容,农村信息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农民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角度出发,其主要表现在:

2.1市场引导机制不完善,农民信息意识不强

政府引导农民进入供求市场的工作还不够完善。辽西北地区农村人口多,种植面积大,广大农民的主要经济活动还是农业生产,而对于农产品的销路、如何销售等方面却关注较少,或者不知道怎样关注,这与政府的引导工作不完善有关;同时,农民自身信息意识较为薄弱。由于个体经营、小农生产的方式以及教育程度、农村网络普及率较低等原因,从整体上看,辽西北地区的农民信息素质偏低,信息意识相对薄弱。其主要表现在农民信息获取能力普遍偏低,主动获取信息意识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主动获取信息、主动了解市场、进入市场的能力,同时在被动信息的获取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障碍,造成农民信息意识淡薄。

2.2信息需求满意度偏低,获取难度较大

农民所获取到的信息,总是要少于农民所需要的相应类型的信息,即农民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近些年,辽西北地区一直处于相对贫困落后的状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政府投入力度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依旧不大,自然对信息服务的投入也较少,这影响了信息服务的整体质量,宏观上制约了信息的提供。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不科学、不完善,信息的供需机制亟待更新,很多时候往往是信息已经逐级到达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层组织,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信息较为零散,需要工作人员按照不同村民的需求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等处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获取所需信息的时间,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或信息时效性发生变化等原因,容易产生“供需不符”的现象,使农民不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这就促使农民不得不“自力更生”,通过不够科学的方式方法去获取信息,效果差强人意,从而形成“越想得越得不到的”尴尬局面。

2.3信息获取渠道利用率不高,其可靠性存在差异

虽然现如今信息的获取渠道较为广泛,但这些渠道被农民所利用的次数却较少,大部分农民对这些渠道都是偶尔利用一下,没能真正有规律地利用,有的渠道甚至从来没有利用过,这种现象的产生缘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部门对宣传渠道问题不重视,农民对部分渠道不熟悉甚至不知晓。第二,农民对部分信息获取渠道信任度不够。第三,农民对信息渠道的选择缺乏科学指导。另外,对于农民利用过的信息渠道而言,其可靠程度也存在差别。在农民眼中看来,具有政府性质的公益性信息渠道,农民对其可靠性的评价要比非政府性质的信息渠道高,在相同的情况下,农民更愿意相信并使用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

3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

综合辽西北地区的地情以及农村信息服务的现状,应当以公益性原则为前提,建立一种以组织为保障、技术为支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

3.1构建合理的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结构

组织是开展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的依靠,是实施者,健全科学的组织机构是保障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有效开展的关键。建立辽西北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目的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经过信息处理过程,提供农户利用,并通过反馈机制,评估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质量。为了保障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的正常运转,需要设计构建合理的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结构,其应具备如下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3.1.1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的组织结构

微观层次上的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是围绕广大农民所组成的应用主体来设计的,要最接近农民生活生产,是农民群体内部的信息服务组织结构,包括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技推广员、信息员等组成的基层单位;中观层次上的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包括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的各类公共服务组织(如各农科院所)和各类企业,前者应加强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而后者要通过需求定位,建立与农民联系的纵向信息服务通道;宏观层次上的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指政府对于农业信息服务方面的引导和管控部门。辽西北地区的各级政府都应采取横向信息沟通和纵向信息共享并举的组织形式来推行公益性信息服务。对于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政策信息等方面宜采用纵向信息组织结构来快速开发和发布,而对于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民医疗、生活等宜采用横向信息组织结构来促进各个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

3.1.2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应具备的功能

①信息搜集。应从收集农民的需求信息、根据农民的需求搜集相应的信息、主动搜集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3个方面进行。②信息发布。这是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是定期发布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公益性信息,另一方面是科学有效及时地反馈农民的需求信息。③政策宣传。农民对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精神的知晓程度也影响着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对其实施的效果,所以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应成为宣传各级政府的政策法规的阵地。④职能整合。应根据农民的信息需要,整合医疗、民政、科技、国土房屋等公共部门的职能,提供全面的公益性信息服务。⑤系统评估。通过建立严格有效的评估制度和监督机制,使组成公益性信息组织的各部门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又互相监督,让工作良性开展[6]。

3.2构建覆盖各级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的技术支持平台

信息技术在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7]。农村的信息服务,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它是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有了及时更新、运行良好的技术支持,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开展才有了硬件上的支撑。因此,在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构建覆盖各级信息服务组织的技术支持平台,是开展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基础。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构建。3.2.1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现代技术的应用,全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近年来辽西北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还较为落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设施还没有安装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一体化进程,没有缓解“城乡二元化”的局面。针对辽西北地区的具体情况,应着重建设市、县、乡(镇)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定期维护,并向各村延伸,最终达到全面普及。

3.2.2乡(镇)及以上机构的技术支持。此模式要求乡(镇)及以上组织机构即乡(镇)、县、市级的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开展日常工作,主要是建立统一标准、贯穿一线的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各级组织通过平台进行信息的上报、下发、传递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工作效率。

3.2.3各村的技术支持。由于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的特殊性,在其传统工作形式的基础上,也需要辅以信息技术的支持,无论是在对上级服务组织还是在对广大村民的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都对缩短信息的处理周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3.3构建公益性信息需求导向模式

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广大农民的公益性信息需求,所以,农民的公益性信息需求是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的最终导向。应从公益性信息需求的获取、处理、发布和反馈、建立市场供需平台以及乡(镇)公共服务中心等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3.3.1公益性信息需求的获取。由于辽西北地区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信息意识较为薄弱,因此需要对农村公益性信息的获取采用开发需求和普通获取相结合的方式,由各市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协调派遣相关人员定期深入基层进行需求考察,制定出相应的需求计划,将需求计划第一时间对各级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进行逐级下发。另外,可结合“辽西北计划”,各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站设一名大学生村官,实行村官岗位责任制,专门配合村信息员实施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工作。

3.3.2公益性信息需求的处理。分为整合筛选、传递、综合处置3个步骤。首先,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对收集来的需求信息按照既定的信息处理制度进行整合和筛选,并可根据自身情况,对于本组织能够给予反馈和解决的农民需求,应在第一时间直接处理,从而提高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其次,乡(镇)级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接收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传递的需求信息,通过统一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与市、县级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进行信息的传递。最后,经过处理和传递,信息到达市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对最终收集的农民公益性信息需求进行相应的判断、解答等研究工作,形成待发布和待反馈的公益性信息。

3.3.3公益性信息的发布和反馈。有3种形式进行发布和反馈:①统一发布,宣传到户。对于能够适用于所有农民的公益性信息,采取统一发布的形式进行发布。由各市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逐级下发,最后由各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的信息员等工作人员公开发布此类信息,并通知各农户,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及时是影响这项工作完成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②培训和讲座。由各市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牵头,各县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负责,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特点,组织农业专家、农技专家等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讲座,合理安排培训和讲座时间,多在农闲时节开展,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和农民面对面交流。③个性化反馈。针对农民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各级农村公益性信息组织应设立专门的部门给予解决,最终由各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的信息员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各农户的手中,并对其进行公益性信息利用指导。

3.3.4政府联合企业开辟市场供需平台。市场交易是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产生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政府要针对此开展相关的帮扶并加强市场引导工作。农产品供求信息的及时、适时发布对其市场交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市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组织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开展此项工作。在线上建立信息发布交易平台,同时要建立相应的价格、交易制度以规避交易风险;在线下由政府牵线搭台,让相关企业或市内各街道社区与各村或农民协会(合作社)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使企业或城市社区和农民之间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实现二者的双赢。

3.3.5建立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在各村委、社区提供的相关服务基础上,应在各乡(镇)建立公共服务中心,直接面向农民,集医疗、民政、科技、土地房屋等部门职能,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设立24小时电话、网络咨询热线,切实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之外的公益性信息需求。

4 结语

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构建了信息服务组织结构和技术支持平台,通过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的组织机构,以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建立各级信息服务组织技术支持平台,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上述两者的构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公益性信息需求,即以农民的公益性信息需求为导向,可以说组织结构和技术支持平台是贯穿且服务于需求导向模式的。辽西北地区农村公益性信息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满足农民的需求为重心对于在辽西北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重要性,若此模式能够得到实践的进一步检验,相信一方面能够为地方政府的施政提供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辽西北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李蓉,李广建.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探究[J].情报杂志,2007(11):67.

[2]叶元龄,赖茂生.关于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7(29):109.

[3]李海明,方天堃.辽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6):135.

[4]张胜伟.辽西北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3(9):27.

[5]中共辽宁省委.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若干意见[Z].2013-10-18.

[6]崔岩.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7]孙焕磊,温继文,马宁.农村信息服务技术采纳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6):69.

杨晋男,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

田丽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服务。

收稿日期:(2014-10-28;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公益性农民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西北地区赤霞珠葡萄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