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院校提升就业质量创新性研究
——从开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思维的视角分析
赵颖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同时帮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并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它对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职业能力的提升及职业生涯发展的持续性来说影响巨大,也可以说,对学生的就业质量影响巨大。本文在概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点和就业现状的基础上,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分析其就业现状出现的原因,努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能通过充分开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思维,即转变观念、完善体系、丰富内容等诸多种途径展开探讨,以期待通过此努力能对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大问题,它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家的安定发展。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迫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同时帮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并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它对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职业能力的提升及职业生涯发展的持续性来说影响巨大,也可以说,对学生的就业质量影响巨大。虽然现阶段,从国家到地方,从高校到学生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通过各项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存在起步较晚、展开困难等问题,整个社会并未形成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网络。本文将就如何充分开拓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渠道这一视角进行分析,以期待通过此努力能对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点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的人才类型主要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生作为未来职场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本身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较普通大学毕业生就学习特点而言,高职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学习情绪化较强、学习动力不足、动机不明、学习方法相对较差等特点。但高职毕业生也有其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职业能力强。因为培养目标不同,高职生的职业定位就是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目标,成为技术和应用型人才,所以,作为高职毕业生,他们拥有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位适应能力。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概述
近几年,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就业市场人才供应始终存在过饱和现象,虽然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定位相对合理,岗位危机意识较强,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比较务实,但是就大学生整体就业情况而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对口就业差、就业质量低、职业稳定性差等情况。
要想达到高职毕业生毕业后顺利就业,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分析必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方面如何对职业进行了解、分析,即要认识职业;第二个方面如何对自己进行探索和了解,即要认识自我;在掌握了这两方面的情况后做出适合选择。我们可以用一个等式简单的概括为:高质量的就业=充分认识职业+充分认识自我+正确的选择,最终达到人职匹配的终极目标。现在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对口就业差、就业质量低、职业稳定性差等情况,已经充分暴露了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出现的问题所在了。
(一)从社会环境分析,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力量弱
我国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而且力量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生接触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年龄较晚。有很多学生,直到大学才听说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职业生涯启蒙教育不知道晚了多少年。第二,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力量弱,未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没有合力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连续性、内容单一、师资总体水平不高,缺乏与社会实践的参与和指导性。
(二)从学校层面分析,各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困难
第一,就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而言,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已成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一些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不是本专业或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专业出身,而且兼职教师较多,后期的培训和提升的空间不足。第三,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就业指导部门隶属学工部,所以其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很难得到重视,且就业部门很多时候在行使就业工作的管理职能。
(三)从个人层面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存在着主观意识上不重视,对自己认识不清、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不透、对未来职场生活探索不够、职业兴趣归纳不明确、职业能力判断不准确、职业价值观混乱、职业生涯规划的过于单一和刻板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直接导致他们就业质量低、职位稳定性差的原因。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通过加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的转变,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辅导体系,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等途径,达到促进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的前期目标,并有益于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和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持续发展的更高目标。
(一)转变理念——从学生被动接受到引导主动思考转变,从就业应急指导向长期生涯辅导观念转变
1、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应从原来灌输转变为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当学生面临困难的时候,总是归结为不喜欢本专业,求职方向模糊,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真正想追求的东西又感到遥不可及,不知无从下手。所以问题依然存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所以,人才培养更重要的还是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设计,去行动。这些与学生自己成长相关的工作,需要学生自己去承担,因此这份承担就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所以,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去支持学生,唤醒他们自主意识,而自主的动力来自于内心的需求。
2、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应从原来的应急式的指导转变为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连续的生涯辅导理念为主。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多数属于应急性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在启发学生去思考的逻辑框架下,高校应给他们需要的资源,即职业生涯辅导。在学生入学初期,通过生涯启迪,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职业方向,给他们提供可能的借签和职业探索的理性工具。然后,通过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启发思考。在大学期间通过全程的职业生涯课程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辅导,针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通过个别咨询的方式解决,这样长期的、有针对性的、连续的生涯辅导使学生对自己和所选择的岗位有全方面的了解,有的放矢的达到人职匹配,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二)完善体系——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辅导体系
1、构建和完善具有本土化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应具有本土化并要体现专业特色,应在教师的配备上具有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师资队伍;在课程的设置上具有连续性;在内容的讲授上具有专业性;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时代性等特点,使学生通过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自己达到知己、知彼后做出正确选择,在未来的职场中能因“爱一行才干一行”找到自己感兴趣且就业满意度高的职位。
2、构建和完善具有开放性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体系
构建和完善具有开放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体系涉及面很广,它不仅仅指校内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而是一个以学校为主导,辐射到政府、社会、企业、家长及学生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专业的指导教育,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多方位、多层面的评价体系;还包括在校内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在社会中学校教育与社会评估及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在整个系统工程中,各个部分各有分工,但又需要通力合作,目标为达成学生高质量、高满意度的就业需求。
(三)丰富内容——使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结合,系统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1、丰富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作为高职院校,要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就必须走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向导,走出校门,走向企业,将学生“送出去”,将企业“请进来”。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定期邀请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做的较好的企业的人事部门负责人来学校为学生授课、宣讲;或者做好校友就业信息的采集,建立校友就业信息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行生涯访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跟社会接轨、跟企业接轨、与职位接轨。
2、丰富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目前,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以课堂讲授或者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却难以解决部分个体问题。当代的大学生处于经济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社会和时代,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常常会出现很多的矛盾和冲突。当团体性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时,要想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就业质量,个体咨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学生提供个性的咨询和辅导工作,比如引进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的测评系统开展职业测评工作或者采取职业导师制等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在前期的团体讲授中使之先知己、知彼,再帮助学生找出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意见和道路,对高职院校就业水平的整体提高至关重要。
高职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利益、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简而言之,我们要通过学生、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拓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思维,努力做好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完成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艰巨任务。
[1]李宝元.职业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8):354.
[3]陈壁辉.职业生涯论述[J].应用心理学,2003,(2):34
[4]金树人.生涯咨商与辅导[M].台北:东华出版社,1997 (5):229.
[5]娄季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四个层次[J].计算机教育,2007(2):55-57.
[6]李妮,王平,种晓蔚.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J].青少年研究,2004(2):43-47.
G641
A
1674-6198(2015)02-0039-03
2015-2-26
赵颖(1982—),女,辽宁省朝阳市人,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工程系学工办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