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沁诗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铜陵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文沁诗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文章在对铜陵市11家担保机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问题,从政策、监管、内部运营、风险防控、联动发展等五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融资成本;融资性担保;风险防范
(一)担保机构规模概况
截至2014年6月,铜陵市经登记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法人担保机构11家,总注册资金16.16亿元资金规模,较去年底增长36.8%,户均注册资金首次超过全省平均值。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担保机构7家,总注册资金13.15亿元,民营担保公司4家,总注册资金3.01亿元。①随着省、市、县(区)三级财政资金陆续注入5家国有担保机构,年内全市各国有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资本金将全部突破1亿元,铜陵融资性担保行业国有机构为主导、民营机构为补充的良好格局更加巩固。
(二)业务开展情况
2014年上半年,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坚持“保存量、慎增量、调结构、控风险”的原则,累计向1028户各类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38.4亿元;截至6月末,在保企业2797户,在保余额79.97亿元;其中本市在保企业2737户,在保余额76.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0%和14.7%。②虽然受持续总体经济下行资本金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放大倍数较年初略有下降,但4.2的放大倍率仍然高居全省首位。
与此同时,铜陵市融资担保机构为适应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对担保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实体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14年上半年累计向138户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提供担保54110万元,截至6月末,全市融资担保机构在保高新技术企业213户,在保余额98250万元,分别比年初提高3.9和13.3个百分点;对小微企业支持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3%。③其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完善补充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有效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三)与银行合作情况
铜陵市融资担保机构长期的稳定发展与规范,得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广大中小企业的充分信任与支持。目前,铜陵市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良好,尤其是几家规模较大的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合作范围已覆盖全市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此外,与数家域外金融机构也建立有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融资的“桥梁”作用。
(四)政策支持情况
铜陵市融资担保机构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市政府搭建的“金融超市”等银企合作平台,集中定向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积极贡献力量。融资担保机构的工作成绩也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与认可,并获得了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补贴、奖励以及税收减免支持,进一步助推担保机构增强实力,发挥更加积极的融资服务功能。两年来,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共获各项补助、奖励资金37946万元,资金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并先后有3家融资担保机构享受营业税减免政策。④
(一)部分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是税收优惠政策。针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赔偿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在所得税执行过程中实质上只起到缓征一年的作用;而代偿损失由于司法认定程序等问题,又使税前扣除政策大打折扣。二是代偿补贴政策。铜陵市于2009年制定的 《铜陵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因今年出台市财政“1+4”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而废止。
(二)银行抽贷加剧企业危机
受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一方面,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上收;另一方面,贷款不良率上升,少数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跑路”、“失联”,社会诚信度的降低,加剧了银行恐慌心理的上升,银行业金融机构陷入 “不敢支持”、“不愿支持”、“不能支持”的境地。造成一批起中小企业贷款到期解除后,商业银行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足额甚至根本无法续贷,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受到极大冲击,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甚至生存。这其中很多涉及到担保机构,有些是担保公司出具保函,有些是担保机构介入转贷周转,进而也加剧了担保机构经营环境的恶化。
(三)追偿力度不够
受持续下行的经济形势与中小企业低迷的运行形势影响,今年以来铜陵市融资担保机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代偿与风险压力,尤其是几家重点国有担保机构代偿额与逾期额明显攀升。虽然近年来铜陵市各家担保机构积极采取法律程序追偿的力度加大,但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与司法程序等,通过法律手段执行与追偿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四)风险易交叉传导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实体经济生产运营较困难,银行类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急刹车”,“抽梯子”,加剧了风险效应。由于企业之间、担保公司与企业之间以及担保公司之间互保、联保集中度高,一家企业出现问题,迅速传导到多家企业和担保公司,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
(五)信息不对称
目前,铜陵市融资担保公司尚未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无法获取客户相对真实的相关信息,加之少数企业盲目扩张,短贷长用,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加大了风险评估难度,导致其信用识别成本增加,无疑影响了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的孵化、成长,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担保机构往往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为更好发挥铜陵市融资担保机构“杠杆放大”功能,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从政府政策层面,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
一是制定合理可行的普惠性扶持政策。进一步修改完善 《铜陵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参照国家工信部、财政部扶持方式,对经营合规且在经营业绩、社会贡献等方面符合条件的全市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按其年末在保责任余额2‰的标准给予补助,实行阳光化操作,接受社会监督,为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二是充实担保机构资本金。相关政府部门可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和市场需求,增加国有担保机构担保资本金,提高担保服务与抗风险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壮大资本实力,更好地发挥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平台与桥梁作用。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运行机制较好、贡献力度较大、风险管理较佳、担保业绩较突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政府可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并在主流媒体上进行表彰,树立行业标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从行业监管层面,推动融资担保机构的规范运营
一是探索建立反担保机制。为有效控制贷款风险,铜陵市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建立反担保机制,鼓励中科大创业园、经济开发区、示范园区等,为入园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信用反担保。对运行良好的创业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免除一定比例的信用反担保。二是完善监管机制。铜陵市政府要根据地方企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融资性担保行业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设立、经营模式、风险处置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严格监管,以防发生全行业系统性风险。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引导组建全市融资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建章立制,制定行业相应的公约章程,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同时,加强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发挥资源共享和集合优势,提高全市融资担保行业整体实力。
(三)从内部运营层面,壮大融资担保机构的自身实力
一是建立降低融资成本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担保机构的政府背景、资本实力与议价能力,推动与之合作的商业银行,控制贷款利率上浮比例,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联动举措。二是优化担保结构。融资担保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时,在已有业务对象的基础上,逐步将服务对象向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以及节能环保型中小企业集中。三是丰富担保品种。融资性担保公司要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根据企业实际,量身订制符合企业发展阶段特点的特色信贷品种,进一步丰富担保品种,做好中小企业互惠贷、接续贷、供应链融资等新型融资工具推广,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四是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一方面,积极吸引金融财会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及经验丰富的人才到担保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加强担保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与考核,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四)从风险防控层面,健全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机制
一是积极引导担保机构控制风险。针对目前持续下行的经济环境以及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下滑的形势,引导各融资担保机构排查风险与重要客户信息,加紧对代偿及风险处置,加强担保业务管理,强化反担保措施,追加必要的有效资产抵押,控制纯信用风险敞口,同时适当控制单户企业担保额度与担保机构放大倍数,规避与分散风险。二是开发融资性担保机构运行监测平台。全面细致地采集并录入担保企业数据,并对客户的借款信息以及与股东及关联方的互保、联保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融资金额较大以及反担保情况较多的企业,通过融资性担保机构例会或监测平台进行风险提示,前移风险防范环节。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及风险防控制度与机制。根据《安徽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制定铜陵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细则,同时,强化并完善融资担保机构日常监管检查与资金运用情况分析,从制度上完善融资担保机构风险防范举措。四是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区域金融风险协调处置机制与金融风险隐患上报制度,对各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的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和事件,要及时协调处置,避免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同时,将担保公司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五)从联动发展层面,推动构建银担良性合作机制
一是构建风险共担机制。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突破口,推动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以及与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机制。结合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状况、管理水平、资本实力、合规经营、股东信誉等综合情况,在业务品种、放大倍数、合作方式等方面,适当放宽民营担保公司的准入限制。二是完善业务合作机制。定期召开银行与融资性担保公司间的联席会,分析当下融资性担保行业运行情况,共同探讨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担保公司可借助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信息,更好提供融资性担保服务。
注:
①②③④数据来源于铜陵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1]罗建华,罗芳丽,等.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市场定位研究[J].商业研究,2012,(7):179-182.
[2]高爱民.嘉兴市融资性担保行业风险分析及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3):306-307.
[3]陈建萍.温州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的困境及突破[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8-37.
[4]齐欣.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1,(11):133-135.
[5]赵爱玲.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盈利模式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3.
[6]杨致中,刘松岩,等.关于哈尔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的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2,(12):24-26.
(责任编辑:马颖华)
文沁诗(1994-),女,浙江杭州人,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
F832.1
A
1671-752X(2015)01-0018-03
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