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宁
(天津市建筑工程职工大学,天津 300074)
浅析新常态下民营企业领军型人才培养
王建宁
(天津市建筑工程职工大学,天津 300074)
本文立足民营企业领军型人才典型特征,尝试从新视角剖析该类人才紧缺的状况和原因,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
民营企业;新常态;领军型人才;竞争力
我国民营企业已达1300万家,在推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税收和群众收入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市场竞争加剧,环境束缚收紧,科技创新潮涌,产业升级提速,民营企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参与竞争。而市场竞争,实则是人才竞争,企业竞争力,核心是高端人才,民营企业实现成功突破,切实发挥引领新常态的积极作用,必须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保障,尤其急需一大批领军型人才。
关于企业领军型人才,很多文献进行了研究,在一些地方政府发布的正式文件和报道信息中,也经常提及,但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通过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笔者认为,企业领军型人才可以产业技术范围和单体企业角度来进行归纳。从产业技术范围来说,领军型人才是指在某一行业或技术领域中,具有较高威望和影响力的企业界人士,他们应该是产业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迈向新高度的探索者、开拓者、领跑者和带动者;从单体企业来说,他们是企业战略管理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决策者,在企业中处于核心与主导地位,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前途、命运和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主要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以及高层技术和高层管理者等,可以笼统地成为企业家。
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看,虽然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家,但像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马云、牛根生那样的领袖级、重量级人物,仍属于凤毛麟角。透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民营企业领军型人才资源严重紧缺,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先天不足”。最早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大多是从国企离职下岗技术工人、城镇个体手工业者、乡镇企业主或农民等自发成长起来的。他们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凭着某些方面的专长、经验、直觉和干劲,加上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打拼,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和建树,有的已在社会上或行业里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也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仍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拥有绝对的权力,从决策的制定到实施,事无巨细,都是个人说了算。这些企业的掌门人,离名副其实的企业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相差甚远。有的长期缺乏系统性的学习积累,知识老化,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已不自觉地成为企业变革和创新的障碍。二是“后继乏人”。改革开放后崛起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时隔三十年多年后,如今已到退居二线,把权力交给接班人的时候。由于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家族式”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未得到彻底分离的情况下,为防止财权旁落,基本上是采取“子承父业”,或在亲缘关系中选最信得过的人。虽然“子承父业”的新生代企业家不断涌现,其中不乏一些年轻有为的MBA、EMBA、硕士生、博士生,形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从家族中培养、选拔和任用“德、才、能”兼备的下一代接班人,并非那么简单,在他们当中,很多人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接棒的意愿并不强烈,有的虽然热情高、心气足,但无奈知识、能力、悟性差距较大,难以肩负起父辈赋予的历史重任。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局。三是“本领恐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3月召开的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那篇4000多字的讲话中,25次提及“本领”一词,提出要加强学习,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这对民营企业家也同样具有深远的警示作用。现实中,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产业风起云涌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宏观形势越来越严峻,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变,企业家分析、判断、决策、把控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使得企业家不得不从过去经常处理一般性的生产管理等业务问题,转向更多地面对和解决战略管理、资本运作、公司治理等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一些民营企业家明显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面对产业高端化、新兴化、绿色化发展大潮,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企业家却一筹莫展,手足无措,这才发现,自身素质提升的滞后,已成为制约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四是“良将难求”。一些民营企业在不断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的弊端,积极加快企业内部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推动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较好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基本建立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努力向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还有一些传统行业企业面对内部产品技术老化、外部市场不畅和资源束缚压力,意图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这些企业都急需吸纳聘用高素质人才。然而,与民营企业“招贤纳士”的热望形成鲜明反差,领军型人才难觅、难招、难留成为民营企业普遍性的尴尬问题,对民营企业来说,“人才难”问题愈演愈烈,几乎成为与“融资难”同等困难、同等棘手的新难题。在高端人才队伍总体规模偏下、处于“卖方市场”的人力资源环境下,民营企业在吸引高端人才上处于明显劣势,只有极少数名气大、实力强、效益好、待遇优的民营大企业能够“门庭若市”,而绝大多是民营企业却“门可罗雀”。五是“貌合神离”。职业经理人虽然是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但在企业中的定位基本是高级“打工仔”角色。在与民营企业老板合作中,职业经理人不可避免地会与老板发生矛盾和冲突,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会遭到老板的猜忌和责难,久而久之会与老板发生隔阂和裂痕,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同时,职业经理人并非老板的事业合伙人,因此他们虽然可以与企业共富贵,但不愿与企业共患难,并没有把个人前途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风险和危机来临时“离心率”较高。特别是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刚刚起步,企业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造成了职业经理人的优势心理,再加上职业经理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信息不透明,存在鱼目混珠现象,有的唯利是图,出现了背叛企业行为,给高素质人力资源市场蒙上了一层阴霾。
民营企业领军型人才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可以归为内因和外因,从内因看,可以归为企业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工作不够重视,缺乏长远规划,用人制度存在缺陷等等;从外在原因看,可以归为领军型人才培育体系不够健全、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标准制度不规范等等,这些原因在很多的文献中都有所涉及,这里就不再赘述。在此,力求根据企业领军型人才的特质,针对性分析该类人才在培育过程中的症结,以探寻培育企业领军型人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笔者认为,培养发掘这类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繁杂的系统性工程,这项工作大体面临着以下六个特性。一是稀缺性。企业领军型人才不仅有别于一般人力资本,更不同于普遍意义的领军人才,他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丰富的实战经验、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够紧跟国际学科和技术发展趋势,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和预见性,要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然而,最终能够走向成功顶峰,到达“金字塔”的顶尖人才毕竟不多,成为社会稀缺的人力资源和财富。二是综合性。领军型人才需要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具有不同常人的水准,要有超强的学习、领悟、转化、创新能力,既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又要具有作为领导者的洞察力、统率力和竞争精神、冒险精神、诚信精神、责任精神。只有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三是复杂性。一个真正事业成功和令人尊敬的企业家,必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掌控大局,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聪明的智慧,还要有高尚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更要有宽阔的视野和创新的胆识。因此,培养和评估这类人才,并非轻而易举,很难简单概括和设计出一个标准的人才模型。四是不定性。做任何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培养人才尤其如此。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受自身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人生的轨迹会出现很多转折点。原先热衷从商的,可能转向从政、从教、从艺、从军等。因此,人才的未来发展方向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领军型人才更是可“育”不可求。五是滞后性。近年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日益加快,特别是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既急需一批科技前沿、产业高端的顶尖人才,更急需一批兼具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思想家等特质的复合型高端人才,肩负起引领产业技术发展、带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因此,培养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越来越需要增强前瞻性。然而,某项新技术和某个新产业,常常是由极少数的一批精英催生而来。杰出的人才造就新技术、新产业,而新技术、新产业也呼唤新人才。在新技术、新产业方兴未艾时,领军型人才的产生和涌现都需要一个阶段过程,其滞后性实难避免。六是外部性。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企业家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很多的艰辛和挫折,要付出很多的机会成本,承担很大的风险,但他取得的成功,最大的受益者往往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甚至惠及整个社会。而培养领军型人才的学校、企业、机构等,更是如此,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承担着不可预见的风险和代价,但其造就的人才,又并非独享该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得到的价值回报也远远小于对社会的贡献。虽然领军型人才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但培养单位得不到补偿,其潜在的风险又缺少代偿机制,因此单靠市场化手段,难以形成良好的领军型人才培养机制。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8个“更加注重”,其中有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从国家战略层面突出了企业领军型人才的特殊作用,明确了加快培育企业领军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针对领军型人才的特质和培育工作的特点,就解决民营企业领军型人才稀缺问题,提出以下六个对策建议。一是开展加强版培训。鉴于目前人才紧缺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快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领军型人才队伍,首先要从提升现有企业家的素质做起。应集中整合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立足全面提升企业家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其科学决策能力、创新变革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制定实施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并有计划有重点组织企业家到高端院所、优秀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和研修深造,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活动。二是制定长远性规划。领军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军型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优秀人才的特质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打磨、修练、积淀形成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品质和文化修养,不会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就可以蝉变的。因此,必须要站在战略高度,从娃娃抓起,像培养球星、歌星一样,从小就培养孩子从商兴趣,陶冶企业家精神。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就开展企业家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值得我们借鉴。三是建立规范化体系。加强民营企业领军型人才的特征模型研究,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军型人才教育培训和测评体系。进一步推进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令人信服的资质评价和认证标准,规范职业经理人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民营企业领军型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同时,推进职业经理人信息透明化,促使职业经理人提升道德素质,忠于职业操守,摆着自己位置,努力与企业老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四是采取梯队式培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广阔社会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岗位,民营企业需要多层次的专业人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才道路,因此既要大力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又要避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以人为本,采取开放式教育,根据个人的接受能力和选择意愿,提供多元化、梯级化的课程选择,因才施教,既要乐见其“成”,又要因“士”利导,尊重并鼓励各类人才在自己选择的其它道路上事业有成。五是构建高水平师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各类高校、培训机构都应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加快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密切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民营企业,与企业家、工程师等加强相互学习交流,开展多层次学术、科研、咨询等合作,并聘请行业中的影响力、带动力大的领军人物作为企业方实战导师,充实师资力量。六是加大政府性投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把民营企业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以政府奖励或补贴为引导的,行业组织牵线搭桥的,校企双方互利合作的人才培育机制,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和高校建设高水平的企业领军型人才培养基地,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奚炜菁.人力资本特征与领军型人才培育[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4).
[2]邸聪彦.企业领军型人才的管理方略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3]虞大才.浙商新生代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5,(01).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Leading Personnel Training under China’s New Normal
WANG Jian-ning
(TianjinStaffandWorkersCollegeofConstructionandEngineering,Tianjin300074)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subject of typical feature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leading personnel, trie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leading personnel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d provides preliminary strategic advice.
private enterprise; new normal; leading personnel; competitive power
2015-04-03
王建宁(1965-),女,汉族,天津市人,天津市建筑工程职工大学,讲师,理学学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及应用研究。
G710
A
1673-582X(2015)05-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