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制下公共英语分层教学

2015-02-12 22:25:01付志扬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分层理论英语

付志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一、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

1.分层教学的发展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教学中得到相当于自己原有水平的最好发展和提高。英语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情况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有的保留行政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和辅导,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有分层走班模式,即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班组织教学。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不同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满足基础不同学生的知识面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个别化”学习的模式正方兴未艾,学生可以基于网络和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但目前学校的分层教学主要是前两种。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在20世纪初,为了教育来自世界各地的的大量移民儿童,教育官员按学生能力和成绩对他们进行分层。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他们始终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这种教育的问题受到政治事务影响,一些人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易造成社会矛盾。分层次的方法对“低能儿童”可能造成身心受害。这种情况在分层教学中都容易出现,中国也出现过,目的是追求升学率,分快慢班,重心在优生,差班往往不重视,社会反应很不好而被叫停了。现在是为了解决困难学生的学习,人们又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形式上分班,实际上都是分层教学。

1957年,前苏联航天的发展,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自身的教育制度进行研究,产生了培养优秀人才的需求,重新采用分层教学,社会有迎来分层教学研究的新高潮。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社会对优秀人才和尖端科技的重视,大量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其中教育家们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其确认儿童在智力和能力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对于分层教学,在实践中有赞成,也有反对。赞成的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相同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教学效果更好。持反对态度的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造成伤害,教学效果无显著差别。

可见,在分层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有时为更好的教育困难的学生,也有为培养精英人才。所以,客观上对两种学生应该都有好处,只是如何实施的问题。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分层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不同层次的班级,也有走班的选修制。但是我国的学校多数是大班制,人数多,不能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英语大班制内如何分层教学,在全世界都是缺乏实践和研究的。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也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很多省市学校都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有积极的,也有成果不明显的。各地大都在中学和中职对英语教学进行分层。因为在这些学校学生差距较大,为了培养尖子或解决困难学生的学习而实施。现在的高等职业学校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怎样高效的利用分层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探究。近几年,有些高职正在摸索怎样分层教学。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这种思想古今中外都有反应。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到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90%以上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这就使教育不能只重视优生,忽视差生。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这与外语教学中克拉申提出的I+1的理论是一致的。就是人的学习的基础不同,这个发展区或可理解的输入内容就不同。所以,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内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在特殊的教育和政治条件下,在实践和当时理论的条件下提出的。针对当时苏联基础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学业负担重、难、效果差、厌学)。通过对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克实验研究。巴班斯基提出了旨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同时,由于与美国冷战的政治需要,精英教育在当时是主流。基于分类教学的最优化理论,目的是解决教育中的优生和差生的问题。

二、高职高专中分层教学的现实依据

在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上,英语分成了两个阶段,基础英语(学完后应该达到大学英语三级的能力目标)和专业英语(为了保持英语教育的持续性)。在基础英语阶段,又有二级和三级两个级别。以这个目标来衡量,英语教育是让人担忧的。因为三级的过级率在20%左右,二级的过级率也有很多学校低于20%。当然其中有能过二级的同学去过三级,结果没过,也有基础差二级都不能过的去过三级,都影响到这个结果。还有就是学生的英语课时一般局限于一年级,而课程标准规定的是目标。如果二年级继续学习,可能结果又不同。从平时的教学来看,一般的班级会有15%左右的人通过努力可以考过三级,但20%的同学可能能力也难以通过二级考试,因为他们基本在放弃。大学英语课程一般都是两节连堂,一周两次。学生并非每天接触英语。这种方式与高中差别很大。高职高专的同学一般自觉性不强,对难以立即感受到好处的英语课程有危难情绪,学习的时间就更少。这从同学的总结来看是很普遍的。他们除了课堂几乎不会去学英语,这更难以提高听说能力。而社会的期望有是听说能力。期望与现实的反差加大,学生失望更大,兴趣更低。这就出现了同班里极为不平衡的差距。分层教学是势在必行。有的学校进行了不同班级的划分。但大学人数太多,专业不同,重新组班很难操作,所以很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

三、三步教学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三步教学法”。这种教学不打乱班级的单位,是同班内的分层教学。大班制内的英语分层教学,目前还缺乏颇有影响的研究。

首先,第一步,老师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要求写下来。内容的选取应该让学生感兴趣或感到重要,词汇和句子的难易程度应该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偏于简单,偏向于口语特点而非书面语,以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把握,也符合人对语言习得规律。第二步是老师讲解和教读。其中的重点内容和词汇以及句子,老师可以根据语言知识本身和内容的相关度以及学生的情况把握讲解的多少和深度。讲解可以放在学生自学之后,以便把握需要讲的内容。第三步是教读的过程。这一步的目的是语言的输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这大概需要一节课。第二节课就是操练。所有的学生必须在老师那里读所写的内容,不会的老师教读。学生也可以两三个人一起读,老师也可以指定到掌握的好的同学处读。根据学生的情况,老师就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互相练习对话,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步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不同学生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学生至少有60分钟左右在学习。如果按传统教学,很多学生一学期不会写单词和读书。要保证该教学法顺利实施,教学管理和评价要相适应。每次课堂,学生写和读分别算一次出勤。期末学分主要以出勤来衡量。

在实践中,由于管理上带有强迫性;学习中学生得到正面鼓励和强化,有兴趣;内容上得到练习,能力得到提升,视野开阔,知识增长;在教学对象上,优生差生都与教师交流,得到关注和鼓励,是学生兴趣的重要来源和学习的重要动力。虽然这种方法操作性强,效果好。但是要求在内容上和管理上不同于当前很多学校的方法,教师施展起来需要勇气,但仍不失为大班制下分层教学的好方法。

[1]陈静.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2]高旭.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3]徐军委.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次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0,(22).

[4]王守仁,王海啸.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1-13.

猜你喜欢
分层理论英语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体育教学(2009年11期)2009-07-14 0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