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玉林(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郎玉林
(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152061)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新热点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研究智慧图书馆需要注重三个紧密结合:一是要与社会发展规律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二是要与行业价值认同的发展目的紧密结合;三是要与自身服务本质的责任属性紧密结合。文章对近年来智慧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评述,阐释智慧图书馆的基本内涵、特征及生成要素,揭示当前智慧图书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现实挑战
2013年8月国际图联(IFLA)发布的《国际图联趋势报告》围绕“未来图书馆:无限可能”主题聚焦,提出图书馆发展趋势要运用新科技、集结新力量,推动图书馆新发展。[1]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2],其服务能力、服务模式以及服务水平决定图书馆在未来社会的最终价值。因此,构建智慧图书馆本身既是发展的战略考量又是理性规划,最终影响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文章首先以智慧图书馆基本内涵为切入点,阐释当前热议,揭示现实问题,从多个研究视角探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路径,提出自己的建议。
1.1智慧图书馆的基本内涵
目前,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研究有技术维度、服务维度、模式维度以及综合维度多个视角,从技术维度上看,严栋[3]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种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从服务维度上看,董晓霞等[4]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应该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综合。从模式维度上看,乌恩[5]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种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的新型图书馆,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特征,是将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智能化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从综合维度上看,王世伟[6]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也就是说,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基础上,受物质条件和环境制约的智能服务集合。从以上学者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基本内涵是揭示智慧图书馆的构成实质和内在逻辑,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思路。
1.2智慧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智慧图书馆是较为复杂的动态系统,正确把握智慧图书馆的基本特征,是智慧图书馆发挥作用和未来发展的理论基础。刘丽斌[7]认为,智慧图书馆具有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智慧服务与管理 四 个主要特征。其中,智慧服务与管理是智慧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绿色发展是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感知与互联互通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技术基础。王世伟[8]认为,数字化是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前提,数字资源将逐渐成为主要的知识资源载体;网络化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基础,承载着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整体和空间;集群化是智慧图书馆的管理特征,通过整合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注入活力。还有学者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阐述智慧图书馆的特征,认为智慧图书馆应表现出互联性、高效性和便捷性等特征。[9]这些研究对我们理性审视智慧图书馆的承载基础和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1.3智慧图书馆的生成要素
理性审视智慧图书馆的生成要素是决定其功能定位的重要体现,也是其未来发展的本质基础。归其分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技术应用:陈嘉懿[10]认为,射频识别(RFID)技术以其巨大的应用潜力与高科技含量,成为构建智慧型图书馆服务的基石。谢蓉等[11]认为,社会化本地移动应用(SoLoMo)正在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具有很强的
2.1智慧图书馆面临着馆员素养能力的挑战
馆员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图书馆的全面提升发展。[14]智慧图书馆的出现,使图书馆正在经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最为显著的特点和变化在于馆员对知识的智能管理和用户对知识的有效运用。有不少学者从这个视角出发,分析智慧图书馆对馆员素养能力的挑战。一是认识智慧图书馆员的深刻作用。正如英国学者伊安·约翰逊[15]指出,任何“智慧图书馆”都需要“智慧的图书馆员”的存在,智慧馆员不但应具备高水平的技能素养和职业信念,还需要证明并促使用户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到图书馆确实发挥出了与众不同的积极作用。二是多元结合的智慧图书馆员的纽带作用。正如王世伟[16]所言,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是书书相联的图书馆、书人相联的图书馆、人人相联的图书馆、任何时间可用的图书馆、任何地点可用的图书馆、任何方式可用的图书馆。知识密集性和技术复杂性的智慧图书馆给馆员提出了实质性的挑战。主要表现: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有待明确;对智慧图书馆的集群协作有待认识;对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待评测;对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有待实效。可见,馆员的素质能力决定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值得我们重视。
2.2智慧图书馆面临着发展目标认同的挑战
作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已经和正在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17]对此学者展开许多讨论,热议焦点集中在:其一,技术核心的构建模式。主要集中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SoLoMo、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为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北大图书馆已着手建设智慧图书馆,加入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元素,整合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体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文数字技术、语义检索技术和数字挖掘等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智慧图书馆。[18]其二,非技术集成的服务模式。整合是智慧图书馆的显著特性,建立起用户与馆员多维的交互模式、馆际资源多元整合模式、资源与用户的智能提取模式。两种热议并不矛盾,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仍需注意:技术核心的相关标准;非技术集成的服务方法。如何权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关注。2.3智慧图书馆面临着服务效能发展的挑战
解决和选择发展策略既是战略考量又是理性规划。在对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问题讨论中,重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思考。图书馆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现实发展相适应、相关联,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价值。信息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而言,是一种挑战,给图书馆带来不断的变革与创新的压力,但更是一种机遇,促使图书馆走向更广阔、更有活力的空间。[19]二是符合行业规范标准的需要。图书馆的发展是图书馆行业整体的发展,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行业整体的智能演进。因此,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要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共享与协作,才能发挥智慧图书馆的真实作用。三是结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智慧图书馆构建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满足外部环境的发展要求,又要结合自身内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条件。如何协调解决发展策略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3.1建立以智慧图书馆集群属性为基础的保障机制
建立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保障机制既是合理规划、科学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其系统构建、功能实现的前提条件。匹兹堡大学图书馆馆长Rush G. Miller[20]指出,图书馆生存的变革需要图书馆内部创新合作并且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建立专业基础。图书馆通过集结内部资源优势提升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基础。
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首次使用“集群”一词描述“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21]其主旨在于以合作为核心求发展与创新。具有集群属性的智慧图书馆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信任机制。信任本身是嵌入在社会结构和制度之中的一种社会机制,渗透在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图书馆馆际之间乃至与外在相关群体之间形成着眼于长期互助发展的交往行为,从人际信任向社会信任发展,以此增进相互认同、激发馆员潜能、拓宽影响范围、建立知识转移新模式和增强竞争优势。②合作机制。主要是通过智慧图书馆的技术生成要素和人本要素的有效整合,建立智能合作服务平台,建立多种类型的图书馆合作关系,以信息整合和智能合作为基础提高服务质量。智慧图书馆的出现会使图书馆形成新的集合为用户服务,合作机制对于馆际界线是模糊的,但对未来发展是不可或缺的。③融入机制。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不是单指图书馆智能的发展,而是其智慧作用的显现。如,由于传统服务模式与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的信息需求不相适应,国家图书馆于2008年12月推出面向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的“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平台”,运用智慧对信息精确判断,誉为“国家智库”。[22]因此,运用智慧的力量推动图书馆服务融入到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同才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质。
3.2建立以智慧图书馆目标认同为核心的战略规划
准确定位智慧图书馆阶段发展的战略规划,既是对发展目标的审视,又是科学发展的定位。研究智慧图书馆需要注重三个紧密结合:一是要与社会发展规律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必然促进图书馆模式发生变化,图书馆演进又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二是要与行业价值认同的发展目的紧密结合。图书馆变化形式的价值认同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动力。三是要与自身服务本质的责任属性紧密结合。[23]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和本质属性没有改变,而且其理论定位没有脱离图书馆学范畴。合作仍是图书馆服务的天然基础,但如何在合理框架下形成目标认同便成为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点内容。
目标认同是通过形成价值共识来完成价值整合,以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目标是方向,认同是动力。以目标认同为核心的智慧图书馆战略规划应当包括:①确定发展目标。虽然图书馆整体发展目标没有变化,但构建智慧图书馆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必须明确。发展目标本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行动指向。智慧图书馆追求的不是社会地位而是职业价值,由此确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应定位在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体现的社会价值上。②提升外部合作。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服务,而服务的重点是质量。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11-2015年战略规划》将图书馆职业社会认同以及多样性服务列在重点行动领域。[24]目前,我国图书馆职业社会认同以及服务能力还很薄弱,如,图书馆与商业、服务企业的合作比例仅为17.4% ,主要原因是部分机构认为合作流于形式。[25]可见,图书馆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战略整合与合作规划是必要的。③加强人才培养。智慧图书馆是人的智慧在图书馆中的运用或者智慧在图书馆中发挥作用,人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异质图书馆馆员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馆员在学习或工作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又可以共同推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3.3推动以智慧图书馆效能服务为重点的发展策略
正确选择智慧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既是图书馆面向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现阶段过渡发展的难点。从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整体过程来看,智慧图书馆需要经过自我发展、合作拓展和全面结合三个阶段才能推动图书馆从局部智能向整体智慧演变。如果将其按维度划分:其一,自我能力维度:图书馆的构建过程及服务本质。其二,集群辐射维度:图书馆的集群能力及影响范围。其三,行业价值维度: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及发展能力。三个维度不仅体现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空间,更突出反映智慧图书馆的作用范围。可见,图书馆整体效能的发挥是智慧图书馆构建的目标。
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在于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根植于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26]推动智慧图书馆以效能服务为重点的发展策略就是挖掘自身优势、集群优势并且在社会形成行业优势。具体要把握好:①自身优势——自我能力维度的定位。自身优势的定位不在于单纯对自身优势的开发,而在于服务过程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如何挖掘内在的效能服务的能力,以此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新集群基础。②集群优势——集群辐射维度的思考。即图书馆群体利用结构上的协同互动关系,推动知识溢出、创新发展,从而形成群体竞争优势。针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与智能技术结合对外部环境产生的新优势和新影响,利用集群优势加深作用范围,为行业优势做好准备。③行业优势——行业价值维度的体现。即利用资源优势为社会特色价值链寻求深刻发展的服务能力。即在行业领域内通过价值目标趋同而激发潜在发展并形成深度合作的优势,形成社会的认可和发展空间的拓展。因此,运用智慧的力量推动图书馆服务融入到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可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实质。智慧图书馆的合理发展在于优势要素的分析更在于策略的选择。
智慧图书馆发展是图书馆从技术智能到行业智慧的变革,本质是图书馆服务的深刻变化。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不同于以往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它具有更便利、更高效,更易于融入外部信息环境并产生新影响和发挥新作用的优势。为了扎实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应当着手以集群属性为基础保障、以目标认同为战略重点、以效能服务为发展方向,为智慧图书馆发展注入活力。
(来稿时间:2014年11月)
参考文献:
1. 李俭英,张素梅,李风梅.未来图书馆:无限可能——第79届国际图联大会观感.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1):39
2,6,8,16. 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建设,2011(12):2
3. 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学刊,2010 (7):8–10
4.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5,13. 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
7,12. 刘丽斌.智慧图书馆探析.图书馆建设,2013(3):88
9. 梁转琴.智慧图书馆实现的条件探析.图书馆学研究,2013(7):7
10. 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54
11. 谢蓉,刘炜.SoLoMo与智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3
14. 柯平,陈信,宋家梅等.2013 年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前沿与热点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14(5):22
15. (英)伊安·约翰逊.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陈旭炎,译.图书馆杂志,2013(1):4
17. 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1):22
18. 祝森生.大数据时代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几个研究问题探讨.图书与情报,2014(7):128
19,20. 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环境分析与主要战略.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3
21. 王立军.创新集聚与区域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41
22. 屈菡.隐身图书馆的“国家智库”.中国文化报,2013-09-27(3)
23. 郎玉林.图书馆社会责任冲突的权衡:正当与正义——从契约责任到正义价值之思辨. 图书馆建设,2014(4):25-27
24. 马海群.发达国家图书档案事业结盟与合作战略规划综述.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7):25
25. 柯平,洪秋兰,孙情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实证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17):8-11
26. 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心理学动态,1999(1):39
〔分类号〕G250.7
*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高校学科需求的智慧图书馆应用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2542349)的成果之一。时空性,且更具有个性化、人性化和社交化的特点。二是注重人本属性:刘丽斌[12]认为,智慧图书馆由人、资源、空间三要素构成,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得以实现的基础,服务贯穿于智慧图书馆的要素与基础中,与人这个核心要素紧密关联。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主导。三是基于多元构建:乌恩[13]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智能设施、智慧化服务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是基础,技术层面是手段,服务层面是关键。这些研究思路,对我们正确认识和选择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郎玉林(1972–),男,图书馆学硕士,绥化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主持参加省厅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数字图书馆。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rt Library
Lang Yulin( Suihua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Smart library is the new hot spot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library science, also i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Research on Smart library need to focus on three closely: first it should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laws of social development, second is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industry value recognition, third is the responsibility properties of the nature of their service.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classified recent 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e Smart library, explained the basic connotation, features and generating elements of Smart library, revealed the major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mart library, proposed an effective path to smart library development.
〔Key words〕Smart libraryDevelopment strategyActual challe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