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7-0093-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H03)的研究成果。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就有与海外交通往来的历史记载。唐代,泉州成为我国对外通商贸易四大港口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更加发达,“千帆竞发刺桐港,百舸争流丝绸路”,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港口之一。作为一所创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高等学府图书馆,华侨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启动了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以对泉州海上丝路的研究提供珍贵充实的文献资料,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战略奠定基础。
1 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整理意义及现状
1.1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整理意义
(1)泉州地区海上丝路文献是研究泉州该专题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对其进行系统搜集、整理和开发,对于泉州海外贸易研究、泉州华侨华人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泉州相关文献既是记载中国海上丝路鼎盛时期的珍贵史料,又是该地区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与真实写照。因此,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是研究海上丝路不可或缺的宝贵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学术价值。
(2)对于海上丝路的文献保护刻不容缓,对其整理本身即属于文化保护举措。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泉州地区海上丝路文献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搜集、整理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应该尽快启动并加以施行,否则多年以后因各种原因造成这批珍贵史料的损毁消失,将是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整理不可挽回的损失,并使得一众学者无不感到良心的自责、学术的遗憾。
(3)对泉州海上丝路文献的整理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服务泉州社会经济的举措。在党中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指导下,华侨大学作为一所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的大学,2014年新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华侨大学图书馆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的搜集、整理可以直接为其开展科研提供文献服务。
1.2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整理现状
20世纪30年代,张星烺先生出版《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1]该书从中外史籍中辑录了大量有关17世纪中叶以前我国与欧洲、亚洲西部、中亚、印度半岛等国家和地区往来关系的资料,以地区和国家分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并对其中的地名和史事等作了重要的考释。1959年,泉州海交馆建立,吴文良先生200.
[6]胡云生.河南回族汉文碑刻资料辑录[C]//传承与认同:河南回族历史变迁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73-341.
[7]刘迎胜.关于我国部分穆斯林民族中通行的“小经”文字的几个问题[J].回族研究,2001 (4):20-26.
[8]周传斌.论伊斯兰的知识维度与学科分类[J].中国穆斯林,2012(5):12-16.
[作者简介]李敏(1966-),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组织、民族文献;马彦飞(1992-),女,图书馆学本科在读。
[收稿日期]2014-11-18
[责任编辑]李海燕
积30余年完成《泉州宗教石刻》, [2]是研究泉州中外交通史、宗教史、华侨史、艺术史的珍贵资料。泉州海交馆、泉州文管会于1959年至1964年编辑出版《泉州海外交通史料汇编》, [3]辑录有关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献资料和史迹调查,对研究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74年,泉州湾宋代海船被发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成立,《海交会研究》杂志刊行,对泉州海外交通史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台湾学者李东华教授指出,泉州湾出土宋代海船后,在大陆引发了研究泉州海外交通的热潮。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在泉州全面考察,并举行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出版《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 [4]论文集,2002年中国航海学会及泉州市人民政府合作编纂和出版《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 [5]论文集。
综上,前代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学术贡献,但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整理工作有待深入开展:(1)上述汇编搜集内容大都局限于纸本文献,对于碑刻、石雕、史迹文献涉及较少;(2)没有专门整理泉州海上丝路文献的汇编,而《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 [6]一书有文献辑录一卷,专门辑录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献,值得借鉴;(3)《泉州海外交通史料汇编》距今已有大半个世纪,尚未有通古至今的文献整理成果;(4)前人搜集整理尚有若干遗漏之处,有待补阙。
2 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的搜集
2.1 搜集范围
本文中的“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涉及文献广义之内涵,是指记载或内容述及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全部相关文献,不仅包括纸本文献,还包括民间族谱、碑刻、史迹等载体;既涵盖记载泉州海上丝路或与之相关的古代历史文献,也包括以泉州海上丝路为研究内容或与之相关的近现代文献资料;搜集范围主要是在福建地区,对全国范围及相关海外贸易国家,酌情搜集。
2.2 搜集原则
以“广寻博采,而后无遗迹”为原则,对泉州海上丝路文献做系统调查,挖掘潜藏于各地的各种与泉州海上丝路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梳理和分类,使分散无序的海上丝路文献有序化、一体化,力求揭示出泉州海上丝路相关历史及学术研究的清晰轮廓,为泉州海上丝路的研究提供珍贵翔实的文献资料。
2.3 搜集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考察研究与田野调查取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散见于各地的海上丝路文献给予特别的关注,以寻求馆藏的文献和田野调查的文献相互引证。该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两部分。(1)核查已有的海上丝路古文献及近现代学者相关学术论著。华侨大学图书馆是有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正史、方志、古人笔记、其他史书等古籍,其中,泉州各地方志尤为完整、丰富。(2)对未收录的泉州海上丝路文献资料,包括古籍、族谱、碑刻、史迹等,展开分阶段、全方位的考察与搜集。①组建专业的文献采访团队,由馆内富有田野考察经验的特藏部工作人员和校内从事相关方向研究的学者与科研人员组成。②走访泉州市、县、区、乡镇的地方志办公室、博物馆、文化局、文联及文物市场,跟踪征集,并广泛搜集民间手稿、族谱等文献。③对于碑刻、史迹等广义的文献资料,要拍照与录影,并进行详细记录,使之纸本文献化。④对每一份文献资料的来源、考察情况做详细记录,力求完备。
3 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的整理
3.1 整理原则
以最大限度保护、恢复文献原始系统性、完整性,辑录、寻其流传、保存信息为原则,泉州海上丝路文献整理的价值体现重在开发与利用。
3.2 整理内容
3.2.1泉州地区海上丝路历史文献整理
整理的历史文献内容如下:①史志中的海上丝路文献,包括正史地理志、方志(福建方志、府志、乡镇村志);其他史书、志书中的海上丝路文献,诸如杂史、笔记、小说、文集、家谱、碑拓、民间契约、公文档案等。②书画、地图中的海上丝路资料。③碑刻、史迹(文献化)资料。按文献类别分为泉州港建制史料、海外交通史料、海外贸易史料、宗教活动史料、文化交流史料、其他类别史料。每一类文献再按时间顺序分类。以《泉州海外交通史料汇编》为底本,依据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将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对照整理,查漏补缺、订正讹误,编订成册。并对辑录过程中修改或增补内容,附简要论证说明。
3.2.2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近现代文献整理
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近现代文献是整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海上丝路专著、学术论文及学术会议出版物等。按六大类专题分类,即泉州港研究、海上丝路交通、海外贸易、民族宗教、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路研究综述。每类再按时间分类,对整理的文献附上言简意赅的叙录。
4 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开发与利用
在对泉州地区海上丝路文献信息的开发过程中,不断扩大文献源,对征集应“宁滥勿缺”、“片言只字巨细无遗”,并不断完善海上丝路文献资源体系。根据海上丝路文献开发的深度和难度,可划分为浅层开发、中层开发、深层开发三个层次。 [7]
4.1浅层开发——建立海上丝路文献特藏专柜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文献保护传承和为读者服务的两大任务。在广泛搜集、整理的基础上,专辟一个地方文献阅览室或者专柜,用其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先进优质的服务吸引读者来查阅和研究 [8]尤为重要。所以,华侨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特藏专柜,并将其纳入闽台地方文献特藏库范畴内,将搜集到的泉州海上丝路文献先按照专题,再按照时代(古代、近现代)分类上架。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史料、研究论著等一次文献、二次文献集中保存,既能展示出泉州地区海上丝路的文献全貌,又能为广大师生专题研究使用提供便利。
4.2中层开发——建立泉州地区海上丝路学术情报
对海上丝路文献做二次文献加工,编纂提要目录,制作海上丝路相关学术论文的摘要及各种专题研究的综述、述评等,将海上丝路文献内容进行浓缩性或者综述性的揭示。如编撰《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研究综述》《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宗教研究综述》等,为读者提供某一文献的研究现状,有利于其研究的深入,使读者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劳动。此外,对泉州海上丝路的学术动态制作资讯,以全面系统地展示和反映海上丝路研究成果及其现状。
4.3深层开发——建立泉州地区海上丝路文献专题数据库
海上丝路文献数字化的实施,依赖于专题数据库的建立,必须有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作为依托与保障,这需要和相关技术部门合作,更需要和开展海上丝路文献建设工作的相关单位部门、兄弟图书馆沟通联系,密切协作,竭力达成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劳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先建立目录型数据库,再酌情构建全文数据库,将信息集中起来,采用科学的组织形式,并开发设计一种可供检索的专用软件,以达到检索海上丝路文献信息的目的,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
4.4泉州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利用
华侨大学作为一所创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之重要起点城市的大学,2014年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华侨大学图书馆开展海上丝路文献整理工作应与该研究院密切合作,以科研工作所需所求作为开展海上丝路文献相关工作的风向标,馆员应努力提高学术修养,发挥专业优势,主动嵌入科研队伍,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开展研究工作做好文献咨询。只有将文献整理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科研提供服务,反过来,学术研究也能促进和推动海上丝路文献建设实践工作的发展。另外,应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海上丝路文献的宣传力度,如利用图书馆宣传栏、宣传单和网络站点等将相关文献向读者进行主动推介;利用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的专题书目推介、专题书展、专题资料报道等形式,做大做强宣传工作,提升海上丝路特藏文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师生到馆充分利用,彰显特色优势,促进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促进和推动地域文化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