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地方舆图的收集、整理、开发与保护——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

2015-02-12 14:18肖玲
图书馆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建国馆藏广东省

舆图是中国古代地图的旧称,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和地貌信息,真实、简明、直观地记载和反映了某个地区一定时期的行政区划、城市建设、军事国防、交通旅游、地质矿产等信息,对于研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是一份独特而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广东省馆”)创建于1912年,收藏有绘制或印刷于1949年前内容关于广东的舆图约1800种,是广东省收藏建国前广东舆图最多的图书馆,为探寻广东历史发展轨迹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1 广东省馆藏建国前地方舆图的特点

1.1种类较多

广东省馆所藏建国前广东舆图内容涵盖范围广,其中行政图数量最多,约1200种,大约占了总量的67%。此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建筑设计图、交通图、物产分布图、政治图、军事图、水利图、土壤图、地质矿产图等。行政图如:1940年《广东全省分县详图》、1946年《珠江口大三角洲简明地图》等;建筑设计图如:1935年《连新路127号建筑图》、1931年《岭南大学水塔图》等;交通图如:1937年《广州市消除障碍物路线图》、1947年《再新大广州市马路图》等;物产分布图如:1935年《南山移垦区第一联乡河浦寮乡第1-30段田亩图》、1938年《广东省营工业管理处岭村甘蔗育种场图》等;水利图如:1918年《珠江与北江相连支流图》、1925年《韩江上游河道图》等;政治图如:1929年《广东省各县契税收入分配图》、1932年《鹤山县庶政标志图》等;土壤图如:1934年《广东省重要土壤系之分布略图》、1938年《海丰县土壤图》;地质图如:1932年《电白、信宜、茂名、罗定地质图》、1934年《琼崖矿产分布图》等。

1.2版本多样

馆藏建国前广东舆图以石印本1030种、晒印本478种、手绘本190种居多,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刻本、胶印本、影印本和油印本。石印本如:1914年《广东省城大沙头地势及建筑计划图》、1928年《潮汕铁路公司附近马路线图》等;晒印本如:1931年《岭南大学水塔图》、1937年《广东全省公路路线图》等;手绘本如:1929年《普宁县交通图》、1936年《化县公路路线图》;刻本如:清同治九年(1870)《南海县全图》、清光绪二十九年(1893)《肇庆府属基围图》等。

1.3语种多样

馆藏建国前广东舆图大部分由中国人绘制,也有一部分由外国人绘制,因此在语种方面,除中文外,还有英文、法文、日文等不同语种,部分中英文对照,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献价值。英文版如:1911年《广东省地图》、1930年《岭南大学建筑图》等;法文版如:《东山圣堂建筑图》(印制时间不详)等;日文版如:1939年《广州市》等;中英文对照如:1907年《广东省城内外全图》、1922年《东江河道图》等。

1.4印制年代相对集中

广东省馆所藏建国前广东舆图的印制年代除少量清代的,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舆图,约50%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制。清代的如:1888年《广东省城全图·陈氏书院地图》、1894年《香港附近图》、1899年《广州湾图》、1909年《黄村(广州)》等;民国时期的如:1925年《韩江上游河道图》、1931年《广东省粮食运输路线图》等。

2 建国前地方舆图的收集

建国前地方舆图的收集十分不容易。①因为建国前舆图本身绘制或者印制难度较大,数量少,能够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者更少。②从古至今,人们大都认为舆图只是一种低耗物品,用完即弃,舆图散失机会非常高。③近现代中国多灾多难、战争频发,大量文献资料难逃厄运,舆图也不例外。④目前仍然传世的建国前地方舆图分散于不同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藏机构以及众多民间私人收藏者之手,要想收之为馆藏,难度较大。

建国前地方舆图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收集建国前地方舆图是每个公共图书馆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长期性的工作。虽然收集工作相当困难,但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广东省馆一直努力收集建国前广东舆图,无论是舆图原件、复制件或者电子版等,一有线索,都会竭力搜求,丰富馆藏。收集的方法主要有动员捐赠、复制、购买等。例如:2004年至2007年间,广东省馆向广州一位私人收藏者购买了多幅建国前广东舆图原件,包含1905年《外文广东地图》、1937年《广州市最新马路全图》、民国时期《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明细分县袖珍图》、1949年《广州市街道详图》、1949年《广东省地图》等。2007年,广东省馆派出工作人员前往上海、南京、北京等图书馆、档案馆等兄弟单位征集建国前广东舆图,以拍照和复印的方式,收集到1917年《番禺(广州)》、1927年《广州市第四期马路全图》、1931年《广东省公路长途电话全图》等多幅建国前广东地图复印件或电子版,补充馆藏。

3 建国前地方舆图的整理

作为一种十分宝贵的地方文献,地方舆图是研究某个地区历史发展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收藏地方舆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是要让它们更好地为读者和社会服务,因此,图书馆不仅要重视建国前地方舆图的收集,而且要重视建国前地方舆图的整理和揭示,要对馆藏舆图进行统一规范的著录、分类和标引,形成健全的目录组织。广东省馆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对馆藏建国前地方舆图进行清理和编目。

上世纪50年代,广东省馆对馆藏广东舆图进行了清理,在清理的同时编制书目,于1959年编成油印书本式目录《馆藏广东舆图目录》,目录分综合、交通、水利、土壤、地质矿产、物产、军事、政治8类,共收舆图768种。

1991年,广东省馆再次对建国前广东舆图进行全面清理。一方面对已经分编的建国前地方舆图进行重新核对、修复、包装、整理上架,提供给读者流通阅览;另一方面对未分编的建国前广东舆图进行基本编目。1993年,广东省馆在完成清理工作的同时,建成揭示馆藏建国前广东舆图收藏情况的读者卡片目录和公务卡片目录,目录可以从分类和地区两种途径进行检索,包含行政图、军事图、交通图、水利图、土壤图和建筑图等,一共1771种。

2001年,随着机读目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了读者能够更加便捷地检索和了解广东省馆所藏建国前地方舆图,广东省馆又利用北京丹诚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的DT-1000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以卡片目录著录内容为基础,按照《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的著录格式和要求,对舆图名称、作者、版本、年代、数量、比例尺、尺寸、主题词等一一进行著录,建立了馆藏建国前广东舆图书目数据库。该数据库于2004年在互联网上正式上线,广大读者从此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广东省馆建国前广东舆图的收藏状况,更好地促进了人们对这份珍贵文化资源的利用。

4 建国前地方舆图的开发

长期以来,建国前舆图的利用率都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不仅有目录组织不健全、收藏分散、破损严重,而且还有对舆图的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广东省馆除了为读者提供便捷的舆图目录检索之外,还通过馆际协作、资源共享,对部分舆图进行了影印出版和展览,有效地向读者宣传和推荐舆图,提高了馆藏建国前广东舆图的利用率。

4.1组织影印出版

舆图资料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比文字资料更加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字资料记载的不足,对从事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测绘史、科技史以及军事史研究的所有学者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国前地方舆图的作用日益显现,前来图书馆查阅建国前地方舆图资料的读者逐渐增多,但由于舆图原件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破损,经受不了读者经常性地翻阅,直接影响了读者对舆图的利用和研究,妨碍了舆图作用的发挥。有鉴于此,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不同的专题,科学合理地对建国前舆图进行影印出版,积极开展建国前舆图的再生性保护,一方面可以使舆图内在信息化身千百,获得长期保留和利用,另一方面可以让舆图原件因减少借阅而得以更好保护和传承。

2010年,广东省馆以丰富的馆藏建国前广东舆图为依托,以全国各图书馆、档案馆等兄弟单位所藏建国前广东舆图为补充,与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等单位合作,对广州古今地图进行了影印,出版了《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历史地图集》,地图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复原了广州不同时期的城市历史记忆,展示了广州两千多年的变迁轨迹和发展脉络,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4.2举办舆图展览

通过举办展览,图书馆员可以主动将平时“束之高阁,少人问津”的建国前舆图以直观、生动的形式推向社会,不仅有利于积极拉近舆图与广大市民的距离,加强人们对舆图的了解和保护意识,而且有利于培养潜在的舆图用户和读者。

2012年7月,广东省馆与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了“图说广府·广州老地图展”,展出了广东省馆和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收藏家会员收藏的从明清时期至改革开放前夕的各类广州老地图共50幅,向读者广泛宣传了舆图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扩大了舆图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其中广东省馆提供了1913年《广州东门外附近之图》、1947年《再新大广州市马路图》等建国前广东舆图共17幅。通过展览,读者亲眼目睹了这批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古旧地图原貌,领略了广府地区在时空变化中的变迁轨迹,体会了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魅力。

5 建国前地方舆图的保护

目前,由于时间久远、保管不佳以及纸张酸性强等众多因素,图书馆收藏的建国前地方舆图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开裂、虫蛀等现象。破损严重者甚至已经完全不再适宜提供给读者直接阅读,濒临毁灭的境地,亟待抢救和保护。

5.1改善保存环境

众所周知,文献保存环境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和光照条件都是影响文献保存寿命的重要因素,恒温、恒湿、防尘、防晒、防虫等自然环境是延缓文献老化不可或缺的条件。根据“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的规定,古籍特藏书库环境温湿度为:温度:16℃-22℃;相对湿度:45%-60%,相信这也是建国前地方舆图存放环境的最佳温湿度。2012年之前,广东省馆一直将装有舆图的牛皮纸卷、牛皮纸信封和纸制圆筒等放置在普通书库里,书库没有恒温恒湿,灰尘较多,阳光可以透过窗户直接射入,对舆图的保存十分不利。2012年,广东省馆特藏文献书库搬迁,考虑到建国前地方舆图非常稀缺珍贵,而且尺寸特殊,不便与普通书刊一起存放,特地在新建的恒温恒湿民国文献书库一角,定做了专用舆图柜,从此建国前广东舆图的保存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保存环境做到了恒温、恒湿、防尘、防晒,享受着与馆藏古籍同等的待遇,舆图的保存寿命得以延长。

5.2改进保管装具

舆图图幅尺寸大小不一,图幅纵横在50厘米×50厘米左右者较多,但也有超过100厘米×100厘米的大幅地图。为了便于舆图的长期保护和取阅,保管装具十分重要。多年以来,广东省馆一直在为探寻存放舆图的合适装具而努力,并先后采用过以下几种保管方法:①牛皮纸。首先把整张舆图卷为圆筒形,再在舆图外面卷一层牛皮纸,直接放置于书架之上。②牛皮纸信封。首先将整张舆图经过多次轻轻折叠,再用纸将舆图包裹以避免舆图与信封内壁相互摩擦,最后放于牛皮纸大信封里,平放在书架之上。十分可惜的是,虽然折叠处尽量采用了弧形,但由于时间久远,平放的信封相互挤压,有的折叠后舆图仍然出现了明显的持久性折痕,部分折叠处甚至已经破烂。③纸制圆筒。首先把整张舆图卷为圆筒形,为避免舆图与圆筒内壁相互摩擦,再在舆图的外面包上一层纸,最后放入专门定制的纸制圆筒。纸制圆筒避免了舆图的折叠和挤压,但这种圆筒两端顶部的小圆片容易脱落,而且最好采用中性纸制作圆筒,尽量避免因圆筒酸性过强对舆图再次损害。④舆图柜。舆图柜是由一层层的抽屉组成,每个抽屉的规格为1米×1.2米×0.5米,抽屉宽大扁平,可以将装有舆图的圆筒等放入其中,也可直接平放舆图。这种舆图柜相对美观、整齐、实用和方便管理。

5.3加强修复力度

舆图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但由于时间久远,许多建国前地方舆图原件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虫蛀、破裂等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到读者对舆图的研究和利用,而且不利于舆图的长期保存。建国前地方舆图原件的长期保存是读者利用、举办展览、影印出版的坚实基础。为了抢救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延长建国前地方舆图的寿命,图书馆必须提高修复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舆图的抢救性修复力度,促进舆图的原生性保护。目前,广东省馆结合读者借阅、影印出版以及举办展览等需求,已经对少部分馆藏建国前广东舆图进行了修复,但大量破损的建国前广东舆图仍亟待修复。

5.4加快数字化建设

毋庸置疑,建国前地方舆图原件由于真实、直观,深受读者喜欢,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舆图的数字化建设也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全国大部分图书馆仍未启动建国前地方舆图的数字化工作,广东省馆也只有少部分曾经用于展览和影印出版的舆图完成了扫描,数字化处理程度较低,读者查看建国前广东舆图仍然需要调阅原件。如果有一天通过扫描或拍照,对全部建国前舆图进行了数字化,当读者需要阅览时就可以用数字化资源代替原件,这样既能保证舆图原件的安全管理,又方便读者阅览舆图内在信息,真正解决舆图“藏”与“用”的矛盾。

猜你喜欢
建国馆藏广东省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建国通宝”钱考辨
黄建国小小说欣赏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