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
(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盘锦124010)
智慧图书馆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张际
(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盘锦124010)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新热点,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对近年来智慧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评述,总结归纳了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及构成要素,提出当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原则,分析并阐述了智慧图书馆几种发展模式。
智慧图书馆发展模式
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中,把传感器装备到人们生活中,形成物联网;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数字地球与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的整合;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公式:物联网+互联网=智慧地球,同时指出,更透彻的感应、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是智慧地球的三大推动力。在智慧地球上,人们将看到智慧的医疗、智慧的电网、智慧的油田、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企业等,这里也必然包括存储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宝库——图书馆。
1.1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2005年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开始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的表述,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定义,图书馆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010年,严栋发表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一文,他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2012年,韩丽在《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中提出,智慧图书馆是指通过物联网等智能感知技术,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一种数字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乌恩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种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的新型图书馆,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特征,是将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智能化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王世伟教授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是现代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以上学者的研究文献揭示了智慧图书馆的构成实质和内在逻辑,为我们提供了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基础和思路。智慧图书馆所依据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也仅仅是其外在的表象特征,互联、高效和便利才是其真正的内在特点。
1.2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在2012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暨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作了题为《智慧图书馆憧憬》的报告,他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概念模型,把资源、服务、技术、馆员、读者作为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五大要素,并憧憬了一个完全自助、随时随地、有声有色、触手可及、灵活感知、泛在智能的图书馆。王世伟教授在《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一文中提到智慧图书馆的6个核心要素是:书书相联的图书馆;书人相联的图书馆;人人相联的图书馆;任何时间可用的图书馆;任何地点可用的图书馆;任何方式可用的图书馆。任何时间可用的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时间延伸,任何地点可用的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空间拓展,任何方式可用的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形态创新。乌恩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智能设施、智慧化服务3个层面。物质层面是基础,技术层面是手段,服务层面是关键。这些研究思路,对我们正确认识和选择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具有指导意义。“智慧图书馆”是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对图书馆做出的一种更新、更高的定位,是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它对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和高效的业务运营机制,需要得到最精确、最及时、最有效的信息。
2.1服务智慧原则
服务是智慧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是智慧服务平台构建的立身之本。与以文献载体为主提供的图书馆文献服务,以信息传播为主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以知识传播为主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相比,图书馆智慧服务是以用户的智慧生成过程为中心,致力于培育用户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进而实现智慧创造。图书馆知识服务是智慧服务的前提和基础,而图书馆智慧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深化和升华,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客观知识的拥有者、整合者、启发者的核心作用,帮助用户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创新知识、提升智慧。
2.2技术智慧原则
图书馆需要借助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建立文献感知服务系统和整合集群管理系统,在各个文献信息机构、各类文献之间建立起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库网转换互通、跨媒体深度融合、跨馆际物流速递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图书馆的集群化综合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共建性整合、集约式显示、便捷性获取、无障碍转换、跨时空传递等,从而使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型图书馆转型,使知识资源的视角从点拓展到条线、块面和区域,使服务和管理也从孤立的点转移聚焦于条线的交流、块面的联系和区域的互动,这些正是新形势下促进图书馆服务创新所必须具备的信息服务环境。上海图书馆同城一卡通的237个总分馆中,用于一卡通借阅的文献实现了跨越空间的单一集群系统的书书相联,使读者可以跨时空地实时了解文献存储和流通的状况。
2.3人文智慧原则
以人为本既包括资源与馆员的互通相联,也包括资源与读者的互通相联。通过后台强大的管理系统和集成化服务,实现馆员——资源——读者的互通互联,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体现出图书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年前,法国国家图书馆已开通读者座位预订系统;2011年11月,厦门大学图书馆也开设了自动选座系统服务,使读者与图书馆设施联系起来,体现了智慧图书馆的全面互联互通的服务管理品质。
智慧图书馆服务打破图书馆传统的以面对面、单兵作战的服务方式,以一种更智慧、更快捷、更高效的手段,通过新技术来改变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交互方式,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及智慧化管理模式。
3.1手机、IPTV等智能终端
智慧图书馆除PC端以外,能使用多种阅读终端,如手机、阅读器,甚至互联网协议电视技术(IPTV)都可实现无缝对接。手机图书馆是以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作为载体,通过手机无线上网,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手机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无线通信媒介,其增值服务具有势不可挡的全球渗透力。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3G、4G手机高速浏览网页的功能,实现与数字图书馆的无缝连接,通过移动短信咨询平台、网络信息浏览平台、移动交流平台、移动阅读平台为读者提供书目查询,图书续借、预约、到期提醒,参考咨询,讲座预定,新书通报,读者荐购,发布消息,个性化定制,移动阅读等服务。2014年7月盘锦少儿图书馆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以无线接入方式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查看图书馆公告信息、讲座预告信息,或进行书目检索、图书预约、续借、到期查询等各种知识服务性功能操作,使用简单方便。手机图书馆的开通使图书馆服务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凸显了智慧图书馆服务的互联互通。
利用电视图书馆或数字电视的交互功能,开发相应的接口,将数字图书馆与数字电视连接起来,将图书馆的服务送入千家万户。市民只要打开电视通过遥控器就可以进行图书馆书目、借阅信息的查询,进行图书的预约和续借,观看图书馆数字展览,聆听图书馆讲堂,阅读馆藏电子书刊。
智慧图书馆的终端是智慧化使用,具有便捷性和随需性特点,完全根据用户的需求偏好与心理认知来提供个性化和智慧化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工作性质、时间、地点等各种要求选择不同的方式,通过各种终端接收智慧化的指令,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2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
在智慧图书馆中广泛应用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通常由智能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设备组成。通过RFID我们可以迅速地对图书进行定位、盘点以及自助借还等操作。射频识别(RFID)技术以其巨大的应用潜力与高科技含量,成为构建智慧型图书馆服务的基石。作为物联网感知层重要的感知技术,RFID可以与互联网、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针对RFID标签能够远距离读写,存放大量数据的特性,已被公共图书馆应用于建设无人值守的智能型图书馆。
自助图书馆是智能图书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平台,通过整合、集成RFID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与主馆之间实现信息实时交互并提供自助服务的智能图书馆系统。该系统支持向读者提供自助阅览、自助借书、还书、办证、续借、查询等图书馆基本服务及数字图书馆服务。自助图书馆文献资源信息量大,服务时间长(可24小时开放),无人值守,能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时间段的阅读需求,实现智能规范的管理、便捷细微的服务。2012年9月,上海大学图书馆启动RFID项目,使主校区图书馆流通书库近60万册图书装上了智能芯片。由于RFID支持自助借还,馆内正式启用自助借还机,实现了读者图书自助借还、智能查询等多项功能。深圳在2008年就已经实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这台占地仅10平方米,可容纳庞大图书资源的自助图书馆系统具有小型图书馆分馆、社区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与便捷性,大幅提高了服务水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个性互动的图书馆
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阶段,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信息创建、处理、传输和搜索变得十分便捷,信息制造与发布的主体已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员,广大读者也加入了信息数据创造者行列,信息正以令人震撼和超乎想象的速度扩散着,各个图书馆与无数的读者间的信息流动更近、更快、更直接。智慧图书馆是服务质量更高的图书馆,这种高质量的服务品质,体现在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个性化服务以及读者参与互动式、自主式的服务与管理。不少图书馆开展了“讲座队信通”服务,即读者预约图书馆讲座,只需提供手机号码即可进入网上排队系统,并以短信及时告知读者预约是否成功。图书馆的微信互动、微博分享、电话预约、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就近取书等使馆员与读者、馆员与馆员、读者与读者有了更多机会,图书馆的门槛降低了,任何读者都有机会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这种个性互动的服务都借助于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而实现。
3.4智慧电子馆员
智慧图书馆是人的智慧在图书馆中的运用或者智慧在图书馆中发挥作用,人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异质图书馆馆员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馆员在学习或工作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又可以共同推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有不少学者分析智慧图书馆对馆员素养能力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对智慧图书馆的集群协作有深刻认识;对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能有效评测;对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有实效。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所有学科的教师、职工和学生配备了个人图书馆员、笔记型计算机或者iPad,让图书馆员更加轻松地进入各种学习小区、教室和专门小组,他们也直接在院系里安排一定的工作时间。个人图书馆员在他们自己的办公室里工作,每天根据预约提供服务。上门用户同样也受欢迎,他们一般会被指向参考馆员和前台服务人员。馆员们用Jing,OfficeLiveMeeting或者TeamViewer与远程的学生沟通。2012年,澳大利亚阿兰娜和马德琳基金会以及Telstra(澳大利亚电信公司)基金会成立并获得6年800万美元的投资,该机构旨在为1500个社区提供智慧图书馆服务,目前已陆续在430个社区公共图书馆设置了eSmartlibraries(电子智慧图书馆员),这些电子智慧馆员是该机构的研究成果,注册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移动手持或固定终端连接到功能强大的电子智慧馆员,使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和资源,它还自动过滤各种不安全的信息,利用强大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控制馆内所有资源,凡是部署了智慧电子馆员的图书馆均可以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
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其服务能力、服务模式以及服务水平决定图书馆在未来社会的最终价值。智慧图书馆为图书馆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愿景和新的希望,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满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和手段来丰富图书馆的使用范围和服务,帮助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创新知识、提升智慧,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到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当中,在实现现代“图书馆梦”和伟大“中国梦”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5).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
[3]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
[4]陈圣韬,王净.基于智慧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论坛,2014(4).
[5]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
[6]万湘容.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2).
[7]郎玉林.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5(4).
[8]黄辉.基于物联网标识体系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
张际女,副研究馆员,技术部主任。
G250
(2015-10-10;责编: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