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腐史鉴
洪武帝动真格,贪官污吏望而止步
官吏的贪赃舞弊行为就像人的身体中所长的毒瘤,使人体的各种机能降低。如果不进行彻查,及时割除,毒瘤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最后导致整个机体死亡。因此,只要发现贪赃舞弊行为,都要一查到底,敢动真格,严惩不贷,使贪官污吏望而止步,警戒天下官吏奉公守法。
朱元璋自幼生长于民间,对元代官吏对待百姓的贪婪残酷了如指掌,也认识到元末吏治的腐败是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为保证他所建立的政权不重蹈元代覆辙,就一定要整肃吏治,杜绝贪赃舞弊行为。对于官吏的公务性错误或罪行较轻的犯罪,朱元璋一般只是采用罢官、贬官、调职等办法来惩戒。但是对贪赃舞弊行为,他则设立了严法酷刑。朱元璋认为,吏治之弊莫甚于贪虐,而庸鄙者次之,所以他说:“朕于廉能之官或有罪,常加宥免,若贪虐之徒,虽小罪亦不赦也。”
朱元璋恨不得杀尽天下贪官,他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只要是贪污,不管涉案者官有多高,朱元璋处理时都不会心慈手软。
洪武十六年(1383年),刑部尚书开济接受一死囚家人的贿赂,令郎中仇衍为其开脱死罪。他还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钱物,并导致罪囚一家二十口人全部自杀的悲剧。他的不法行为被一狱官告发,开济和刑部侍郎王希哲、刑部主事王叔征把该狱官抓起来,杀人灭口。此事被监察御史陶堕仲发现并上报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将开济、王希哲、仇衍等人处死。
即使是开国功臣,如果有不法行为,朱元璋也严惩不贷。永嘉侯朱亮祖勇悍善战,立下许多战功,但此人不学无术,在奉诏出镇广东时“所为多不法”。洪武十三年(1380年),番禺县(今广州番禺区)县令叫道同,是一个很清廉的官员,由于执法严厉,与当地的土豪劣绅发生了矛盾。这些土豪便拉拢朱亮祖,希望他为自己出头。朱亮祖收了好处,就答应了。此后,朱亮祖多次干涉道同的正常执法,还派人暗中设伏,打了道同一顿。但道同并未屈服,双方矛盾一步步升级,终于达到顶点。道同抓住了恶霸罗氏兄弟,朱亮祖竟动用军队包围县衙,强行将人犯给抢了出来,并且还向皇帝上本,弹劾道同一大堆罪状。
道同终于忍无可忍,也随后向皇帝递送奏章说明情况。但道同派人送奏章的马是驿站的马,而朱亮祖使用的是军马。朱亮祖弹劾他对上司无礼的奏章先到,朱元璋不知内情,派使者诛杀道同。后来见到道同的奏章,才了解真实情况。他觉得道同虽然职位低下却敢揭发大臣不法之事,一定是骨鲠之臣,便派使者赦免道同,但后派的使者到达番禺时道同已被杀。朱元璋对朱亮祖诬奏道同非常不满且气愤异常,马上召朱亮祖与其子朱暹进京,用皮鞭把朱亮祖父子打死。
杀掉朱亮祖和朱暹后,朱元璋下令将参与此事的恶霸全部处死。他念及朱亮祖有功,给他留了全尸,但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朱暹等人的皮都被剥了下来,悬挂在闹市,供众人参观,以为后世警戒。
(资料支持:迟双明,《动真格——中国历代肃贪廉政得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