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洪
从数据发现与解析深圳创新发展增长轨迹及路径选择
杨新洪
深圳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先行先试者,也是创新发展的创造者与得益者。通过对深圳近年来采集到的大量全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梳理分析,解析深圳创新发展之经济表现、运行逻辑与路径选择。
创新发展;增长轨迹;路径选择;数据
深圳的发展变化,一直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共同心系。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第一站就到深圳视察,要求深圳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努力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近年来,深圳牢记特区使命,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鲜明提出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坚定不移“走质量引领、创新驱动”之路,努力争当总书记提出推动“三个转变”的排头兵。
深圳率先将“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的大质量理念和大标准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把“质量成就未来”作为城市的不懈追求,以质量促进稳定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在极其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下,深圳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较大起伏,GDP保持在高于全国、全省的合理增长区间运行,十分来之不易。
(一)经济总量每年以千亿台级扩张
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每年GDP增量上千亿,后几年1500亿以上,年均递增高于全国、全省同期水平。2014年,深圳GDP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5%和1%,提前一年完成并超过“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5万亿元目标,在内地大中城市中居第4位,在内地省级排名中居第17位;人均GDP达到2.4万美元,超过我国台湾地区,居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2015年1~3季度深圳GDP增长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和0.8%。
(二)效益显示经济质量运行稳健可持续
“十二五”期间,深圳全口径财政收入一直保持GDP占3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保持20%~30%,显示了整体经济质量与可持续强。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0.3%,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11.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4.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2015年前三季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6.69亿元,同比增长32.8%,总量超过上年全年水平,增速在全国省级排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051.08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标志深圳经济步入升级版
2015年前三个季度全国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1%,是一个重要标志,标志中国进入后工业化初期。而深圳同期达到59%,已进入后工业化中期,“退二进三”的格局不会改变,必然继续推进深圳经济升级。深圳大力实施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增量优质、存量优化的“双优”工程,全面优化经济结构,构建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深圳二三产业结构为42.7:57.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7.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金融业、房地产业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4.0%和9.0%。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74.2%和61.5%,同比分别提高1.2%和2.3%。2015年前三季度,深圳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40.9:59.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预计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064.73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69.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同比增长15.8%,占GDP比重14.8%,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同比增长18.8%,占GDP比重为9.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3655.42亿元,同比增长11.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3134.43亿元,增长10.2%,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7%和64.9%,同比提高2.1%和3.4%。
(四)能耗下降依然保持经济增长
深圳坚持把生态质量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率先将土地面积一半划入生态控制线,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全面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持续提升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市容环境质量。2014年实现了土地供应70%来自旧城改造,累计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上万家,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8000辆。全社会能耗水平逐年下降。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实现了更有质量的增长。2015年1~3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3%,单位GDP电耗下降3.5%。深圳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在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两个相互制约的发展指标上均取得新的进展。
(一)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和人均GDP位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
面对发展紧约束情况,深圳选择转型升级作为先行目标,对症下药,先发制人,实现全市经济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土地面积空间狭小,仅1997平方公里,为广州的26.8%、上海的23.9%、苏州的23.5%、天津的16.7%、北京的12.2%、重庆的2.4%,在近年来没有大规模投资的条件下实现2014年1.6万亿的GDP总量目标。2014年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值比重仅为1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在内地大中城市中比值最低。同时,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大、增速快,以华为、腾讯、中兴等代表性的创新型企业更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深圳经济发展层次较高、创新性较强,走的是一条内生性增长、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二)全市R&D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质量型经济,着力完善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产业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等为一体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市域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近千家。201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共638亿元,占GDP比重达4%,接近世界第二的韩国水平(韩国2012年比重为4.04%)。2015年前三季度,深圳科技部门累计资助了1256家企事业单位的2589个科技计划项目,资助资金23.7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0.9%,占GDP比重达到4.04%。表明深圳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十分切合深圳整个城市的移民、包容、年轻社会等要素特点,实现创新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快跑的先进手段。
(三)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含量”显著提升
2014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173亿元,同比增长11.2%。2015年前三季度,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47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比重达到3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4.3%,其中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1037亿元,同比增长16.6%;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564家,同比增长17.3%;产值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64家,同比增长8.5%。在改革开放、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之下,深圳经济近年来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广东省GDP占全国比重逐年下降,由2009年11.58%逐年下降到2014年10.66%,而深圳GDP占全国全省比重持续提升,占全国比重由2009年的2.41%提升到2014年的2.52%,占全省比重由2009年的20.77%提升到2014年的23.6%。
(四)民营经济成为市场创新活跃力量
深圳是一个具有浓郁市场情结的特区,充满别具格局的市场人文环境。2014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超过6600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超过41%。2015年前三季度,深圳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077.71亿元,同比增长8.4%,占GDP比重超过41.0%,对前三季度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5%,民营经济拉动全市GDP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为1922.47亿元,占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为37.9%,同比增长7.7%,高于同期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对民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1%,占同期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4%;民营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970.38亿元,占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为19.1%,同比增长5.4%,高于同期批发和零售业增速3个百分点,对民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9%,民营的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同期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7.5%;民营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达到82.5%,高于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12.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现民营房地产业增加值634.16亿元,占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为12.5%,同比增长14.4%,对民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8%。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独领风骚”
2014年深圳全市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695.24亿元,占GDP比重35.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增加值242.8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GDP比重1.5%;互联网产业增加值576.44亿元,增长15.5%,占GDP比重3.6%;新能源产业增加值368.55亿元,增长9.7%,占GDP比重2.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2569.80亿元,增长14.0%,占GDP比重16.1%;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83.98亿元,增长7.1%,占GDP比重2.4%;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553.64亿元,增长15.6%,占GDP比重9.7%。2015年前三季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4898.13亿元,同比增长16%,占GDP比重39.6%。全市新兴产业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9500亿元。互联网金融、供应链管理等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一)由“出口、消费、投资”“老三驾”驱动深圳经济凸显参差不齐问题
一是出口拉动略显疲态。2015年前10个月全市出口1387.5亿元,下降17.3%,较前三季度降幅加深1.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处于不断下滑态势,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出口交货值7953.47亿元,同比下降3.6%,而上半年、一季度增速分别为-0.8%、2.8%。全省出口交货值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增速分别为-1.4%、-0.4%和2.5%。受珠宝等行业不景气影响,全市出口交货由一季度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上半年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转为三季度低于全省2.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与全省差距越拉越大。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5317.56亿元,增长8.8%,而加工贸易出口4820.28亿元,下降21.8%。在出口商品中,出口机电产品10069.09亿元,增长1.4%,占出口总值的79.2%。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6499.76亿元,增长5.2%;机械设备2151.51亿元,下降7.2%。同期,出口主要劳动密集产品1495.86亿元,下降4.4%,占出口总值的11.8%。
二是消费市场进入缓中趋稳新常态。2015年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消零)4127.3亿元,同比增长2.2%,仅比上半年及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按规模分,1~10月,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44.87亿元,占社消零比重66.5%,同比下降3.9%,比上半年及前三季度降幅分别收窄1.3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按行业类型分,1~10月,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68.61亿元,同比增长7.1%,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08.28亿元,同比增长0.1%,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27亿元,同比增长1%,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6.14亿元,同比增长8.6%。
三是投资成为“老三驾”拉动经济的主引擎。201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7.42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3.6%;其中,1季度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0.2%;1~2季度累计同比增长12.3%;1~3季度累计同比增长12.8%。2015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2015年1~3季度完成投资2211.16亿元,同期增长22.9%。2015年1季度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8%,比上年同比增幅高出6.6个百分点;1~2季度开始进入高增长时期,达22.5%,比上年同比增幅高出10.2个百分点;1~3季度累计同比增长22.9%,为各月累计同比中最高,比上年同比增幅高出10.1个百分点。从产业类别看,第三产业投资1821.5亿元,增长2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82.4%;第二产业投资38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7.6%。
(二)“资本、人才、科技”作为“新三驾”,逐步成为深圳创新发展动力换挡之路径选择
一是“资本之路”。近年来深圳全市“四上企业”达1.7万个,在世界500强中以华为、招商银行、平安集团为代表。其中上市公司200家,目前获得统计在库数据的企业总数为179家,工业企业总数为105家,服务业企业总数为56家,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总数为16家,房地产企业总数为10家,金融业企业总数为6家,建筑业企业总数为5家,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总数为1家。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1~9月全市200家上市公司在深圳地区创造的增加值总量为1589.09亿元,占同期GDP的12.8%。其中增加值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数量为88家,占200家上市公司的比重为44%,成为深圳经济的重要资本来源。2014年深圳推进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出台支持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发展等政策措施,VC/PE机构达1.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1万亿元。在迈向“十三五”新的发展阶段,深圳要实现2.6万亿GDP目标,必须在产业资本扩张中选择新突破,以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平台,吸引聚集中小板、创业板创新创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二是“人才之高”。深圳常住人口过千万,平均年龄只有30岁,人口红利释放出年轻人的无限创造力。全市拥有各类工业设计机构近6000家,从业人员约占全国1/4,IF国际设计大奖和红点奖获奖总数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2014年深圳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国家基因库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建成,国家、省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累计达1107家,是前30年总和的3.6倍。华大基因、光启等新型研发机构呈现引领式创新、爆发式增长态势。深圳近五年累计引进“孔雀计划”“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59个。三星通信设备研究院等一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深圳。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达1213家,同比增长9.6%。设立深圳国际创客周,实施青少年创新支持计划,柴火空间、创客市集等一批众创空间快速兴起,草根创新、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因此,深圳未来创新发展应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深入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启动高层次人才培养“金鹏计划”,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集聚海内外各类创新型人才。
三是“科技之新”。近年来,深圳创新成果数据显示质量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4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16万件,占全国的48.5%,占世界的5.4%,超过世界第六的法国申请量,其中华为申请量3442件,居世界企业第一位,中兴申请量2179件,居世界企业第三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5.7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4倍。第四代移动通信、基因测序、超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水平居全球前列。2015年前三季度,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0019件,同比增长20.8%,占全国比重50.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国内发明专利受理量29022件,同比增长34.5%;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12077件,同比增长36.5%;国内发明专利有效累积量达到80251件,同比增长16.2%,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二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3.8件,同比增长15.1%。可见,深圳紧紧抓住极具针对性的科技发展制高点,以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为载体,突出深圳毗邻香港,相对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国际化、市场化程度高之地利,在较为完整产业链条件下,能充分实现创客创新想法,完全符合深圳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特质。
[1]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
[2]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速度、结构与动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英]阿瑟·刘易斯(W.ArthurLewis).经济增长理论[M].郭金兴,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蒲晓晔.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6][美]伯纳德·鲍莫尔(BernardBaumohl).经济指标解读:洞悉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第3版)[M].吴汉洪审校.徐国兴,吴克伦,赵少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7][美]哈里·兰德雷斯(HarryLandreth),[美]大卫·C·柯南德尔(DavidC.Colander).经济思想史(第4版)[M].周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李 彦
F127
A
1673-5706(2015)06-0101-04
2015-11-19
杨新洪,深圳市统计局局长、高级统计师、博士。